負利率如何看懂(負利率的三種類型)
2023-08-05 04:43:10 1
正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越來越多「活久見」之事頻頻出現,經濟金融領域也不例外。
最近,負利率成為經濟熱詞之一,美國、英國還躍躍欲試,想實施負利率。
你可能會最直觀想到的負利率是,到銀行存一筆錢,結果不但銀行不給你任何利息,而且還要收你的利息,造成你的本金損失。你可能會說,這樣的話,誰還會去銀行存錢呢?是不是頗有些費解。其實,這只是負利率的一種表現而已。
負利率,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分別如下:
﹟1普通銀行存款-負利率
第一種是指普通銀行存款實際利率為負的情況,也就是傳統教科書定義的「實際利率」為負的情形,主要是通貨膨脹(CPI)在作怪。
實際利率=名義利率-CPI(通貨膨脹率)。舉個例子,某銀行公布的一年期整存整取人民幣存款利率為1.75%,這是名義利率;如果同期通貨膨脹超過1.75%,例如2%,那麼實際利率則為-0.25%,也就是說,你到銀行存款一年期,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後收益為負,實際利率為負。
這種負利率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罕見,不鼓勵居民存款,有利於刺激消費。
﹟2在央行存款利率-負利率
第二種是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存款為負利率情況,體現了中央銀行鼓勵商業銀行多發放貸款的貨幣政策傾向。
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存款,作為存款準備金,或者超額存款準備金等。大多數情況下,中央銀行都會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利息。某些情況下,中央銀行鼓勵商業銀行能夠多發放貸款,不希望商業銀行在央行存太多資金,就降低支付商業銀行在央行存款的利率,極端情況下將其定為0%以下,這是中央銀行無奈之舉,也可以說形成了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陷阱」。
舉個例子,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BOJ)曾宣布實行-0.1%的負利率,並從2016年2月16日起執行。這就意味在這種負利率情況下,商業銀行反而因為在央行存款,需向央行支付手續費,因此會有助於提升銀行向企業發放貸款的積極性。
﹟3金融市場遠期利率-負利率
第三種是金融市場中利率為負利率情況,體現了未來利率走勢的預期。
5月上旬,美國聯邦基金期貨2020年12月合約價格升破100,意味著市場交易員預計市場預測該月聯邦基金有效利率將為負值。根據5月7日期貨報價計算,從2020年12月開始至2021年全年,隱含利率全部進入負利率區間,然後2022年利率開始正常化。
遠期利率為負值,體現了對未來經濟走勢強烈的悲觀預期。短期利率高於長期利率,也就是利率倒掛,意味著未來經濟向陷入衰退。如果預期未來為負利率,可能衰退的更為嚴重。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