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智能大廈技術細節首度曝光:構建企業智能基地
2023-07-11 10:59:30 1
自動預告引導分流員工餐廳用餐人數、以米為單位的高精度室內導航系統指引尋找工位與會議室、根據人數和實際溫度調控空調,既讓體感溫度舒適又實現節能……這就是京東智能大廈。在智能建築、智能硬體以及軟體、APP的結合之下,京東的智能大廈給我們呈現了未來中國企業智能基地的美好藍圖。
2015年11月下旬,京東商城職能研發高級總監陳偉、京東商城智能大廈部負責人紀鴻燾、京東商城移動辦公研發部負責人宋兆斌接受了媒體專訪,首度曝光了京東智能大廈的技術細節,涵蓋大數據應用、物聯網智能應用、智能辦公應用、機房與網絡建設等軟硬層面。
京東智能大廈:三大目標與三套網絡
京東大廈緣何而生?這恐怕是多數人會想要提出的問題。京東智能大廈項目最早於2013年發起,牽頭人系京東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官兼法律總顧問隆雨女士。京東總部大樓容納了12000多名員工,每日訪客數千人,200多個會議室。京東智能大廈以技術驅動,正是為了實現讓人員有序、高效、舒服的三大目標而不斷前行。
目前,京東智能大廈包括三套網絡。首先是辦公網絡,包括日常的OA、內網、ERP等;其次是智能大廈網絡,包括室內導航與物聯網智能應用;最後是安防網絡,有單獨的安全性。三套網絡之間相互隔離,互不幹擾。
據悉,京東智能大廈由10多個系統構成,包含各種智能化應用,如室內導航、餐廳擁堵監控、雲列印、樓宇控制系統、安防平臺、自動化停車場、一卡通系統、健身房預約系統、大屏幕管理系統、在線收發室等。
物聯網智能應用:找會議室停車位不用愁
京東智能大廈,實現了室內導航的物聯網應用,包括找工位、找會議室、找部門、找班車,甚至是找停車位,室內導航的精度到達了1-2米,比業界通常的5米精度更加優秀。
在許多人眼裡,室內導航通常適用於到一個陌生環境下,雖然在自己的大廈裡面,時間長了,員工都應該知道會議室在哪,可能並不需要導航。但是陳偉表示,京東開發和部署這一龐大的室內導航項目,確實非常必要。目前每天使用京東大廈室內導航功能的人數很多,使用率非常穩定,那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對於京東智能大廈中的12000個工位、200多個會議室的布局,每個員工只能對日常接觸的會議室和工位「有印象」,但還達不到「瞭然」的程度。因此,室內導航的確在找會議室上不是一個每天必須用的功能,但一旦遇到迷路問題就可以藥到病除。系統可以定位所搜的部門、工位、會議室的樓層和具體位置,通過導航指引員工到想去的地點。停車位的查找也是如此,京東智能大廈有1200多個車位,由地下三層建築組成,由於環境辨識性不如辦公室那麼明顯,因此找起車來可能會有些複雜,而通過室內導航,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停車位置,不會多走冤枉路。
陳偉表示,室內導航相比室外導航對於精度的要求更高,因此開發的難度也更高。對於室外導航來說,精度誤差已經從最早的10米縮小了到了目前的5米左右,而在室內如果是5米的誤差是不能允許的。因此,京東在精度定位上進行了了大量的技術研發工作,攻克了許多難點,目前已經能夠達到1-2米的定位精度。
大數據應用:餐廳電梯會運籌,吃飯菜盤會算帳
在人數眾多的企業大樓,上下班時間和午餐時間,往往會造成「交通」擁堵。一方面,這是由於很多人不知道客流情況,無法躲避擁堵,另外一方面,排隊結算等流程不夠優化也是原因之一。
為此,京東智能大廈通過大數據應用進行了創新。通過京東內部的移動辦公APP——京ME,就能夠實時了解每一層餐廳的就餐人數、擁堵率以及各餐廳的實時監控照片等。在京東大廈每一層電梯間,也都有一個50寸大屏幕,用餐時間也會展示各層餐廳的就餐與擁堵情況。排隊實時監控照片每30秒更新一次,而就餐人數數據每5秒就會更新一次,並且能夠根據空座率進行自動排序,這樣能夠讓人們知道客流分布,可以及時躲避擁堵,選擇排隊更少的餐廳。
針對於午餐等時間的排隊結算優化,京東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了一個智能結算系統。在京東餐廳吃飯,不必等待傳統的收銀員去計算餐費,而是在菜盤底部嵌入了智能晶片,菜盤放在結算臺上的時候,價格就被系統自動識別並計算出來,而工卡後臺與京東錢包、金融系統打通,實現了實時結算。這樣,用餐結算的速度就得到了大幅提升,也不用擔心收銀員算錯帳了。
智能辦公應用:雲列印刷卡「漫遊」
智能大廈在移動辦公、智能辦公方面提供了完善的解決方案,幾乎涵蓋了辦公和生活的全部應用場景。包括日常審批、班車線路查詢、領取加班餐券、健身房預約等等。而雲列印是其中的一個亮點。
什麼是雲列印?也就是說,在京東任何地方提交一個列印任務,不管是在京東智能大廈哪一層的哪一臺雲印表機,只需刷一下員工卡,就能夠完成資料列印。除此之外,雲列印還可以實現安全列印、漫遊列印和列印監控,便於監控與統計各部門的列印情況。而京東的員工卡是京東智能大廈裡每個人唯一的硬體標識,列印、消費、門禁全部以員工卡為載體。
面對京東每天接待的超過2000名訪客,以前靠人工登記,前臺壓力非常大,訪客也比較麻煩,經常可以看到前臺排隊的情況。現在通過線上預約,京東員工輸入訪客手機號就可以預約時間、根據需求分配網絡訪問密碼,並發送簡訊提醒。訪客到達京東大廈,只需輸入訪問碼,即可通過自助訪客機完成訪客登記。
京東Me員工的移動應用百寶箱
京東Me是廣受京東員工歡迎的一個APP應用,它將智能大廈的各種功能模塊集成在一起,成為京東員工移動辦公與生活的入口,讓京東員工的工作生活變得簡單和快樂。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種功能之外,它還能夠提供班車查詢功能。京東目前在總部大樓提供了超過100條班車路線,員工通過京東Me就能夠查詢各條班車路線的信息,選定路線後,還能夠獲得班車每一個站點的發車時間、司機電話等等。未來,這個系統還將加入GPS模塊,實現班車5分鐘到站的消息推送功能,幫助員工更加合理地安排候車時間。
除此之外,京東一些APP的入口也被整合進京東Me。比如京東閱讀為京東員工提供了免費看書功能,京東白條也有針對員工的激活入口。未來,京東將歸集更多應用到京東Me的應用市場,不斷延展滿足員工的多方位需求。
機房和網絡建設:智能溫控高效節能
在京東智能大廈各系統裡面,有7000多個傳感器,可以對大樓實現全方位的監控和管理,其中對於節能環保方面的考慮也非常周全。以前的許多大廈都是中央空調,整個樓裡面溫度一樣,沒有顧及到體感溫度,這樣就造成大樓各處的熱力分配不均。而通過這些傳感器,京東智能大廈就可以實現溫度採集功能,分片區做相應的溫度規劃,針對每個溫區實現不同的溫度策略,這樣不僅照顧了人的體感溫度,更實現了節能環保。
陳偉認為,智能大廈需要有三個標準。第一,能實現信息採集,比如京東智能大廈的7000多個傳感器,10多套系統,可以與員工互動,收集信息反饋。第二,能夠分析數據,就是將這些信息有效地利用起來,通過數據分析,讓服務隨著需求變化而變化,這就是一些大數據應用。第三,能分享展示,比如大屏幕、系統、微信等等途徑。
在未來,京東智能大廈的技術經驗可否復用,成為社會化的服務?陳偉表示,在某些應用上,京東智能大廈已經領先業內,比如室內導航系統。目前已經有許多企業慕名而來,就室內導航技術進行了交流。京東也在與業界夥伴探討合作,從導航精度、解決方案、成本等方面持續完善。在未來,京東智能大廈的技術經驗和解決方案很有可能推向市場,而京東還將持續在技術方面做更加深入的開發,讓京東的技術驅動力促進整個行業的智能化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