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教師築夢中國觀後感(精選)

2023-08-11 18:14:48

  【篇一】

  日前,在黨支部的組織下觀看了歷史文獻紀錄片《築夢中國》。該片由中組部、中宣部、中央電視臺、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攝製,分為風雨如磐、中流擊水、正道滄桑等七個篇章。紀律片以時間為軸,向觀眾展現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實現國家富強的不屈奮鬥歷程,以及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帶領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以不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觀看後深受教育,更加堅定了為黨的事業奮鬥終身的決心。

  作為一名黨員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名合格共產黨員一定要理想信念堅定,聽黨話跟黨走。改革開放30年我們國家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體現了在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勝利的一大法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空話,作為一名合格共產黨員一定要自覺踐行群眾路線,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解決好共產黨員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要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公僕,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密切聯繫群眾,保持與群眾的血肉聯繫,傾聽群眾意見建議,妥善解決群眾困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在推動發展中有作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當前我國正處於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擋期、全面改革攻堅期,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作為一名合格共產黨員就是要爭做推動經濟發展的先鋒模範,大興艱苦奮鬥之風,拿出敢打、敢拼、敢闖、敢試的勁頭,埋頭苦幹、真抓實幹、拼命快幹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進程中肩負歷史責任,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篇二】

  大型紀錄片《築夢中國》以五千年中華民族在著書立說、齊家治國、孝道倫理、禮儀天下和憂國憂民的諸多優良品質傳承,融合新時代普通百姓的奉獻。自今年在央視一套播放以來,反響熱烈,好評如潮。

  在整部政論片中,緊緊圍繞中國夢這個主題,通過採用同期聲形式重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對中國夢的闡述和一些重要的新觀點、新論斷;穿插了大量的人物採訪,採訪對象涉及領導幹部、專家學者、先進典型、外國友人以及各行各業的普通人物、基層群眾等,從黨的領袖到普通人,大家從自己的視角表達著對中國夢的理解與期待。這樣一種親切溫馨的共同探討,使觀眾不僅加深了對中國夢精神內涵的理解,更增添了在黨中央領導下團結奮鬥、凝心聚力、齊心築夢的信心和動力。

  同時,這部片子縱論古今、大氣磅礴,高蹈宏闊,雄渾豪邁,以廣角鏡的形式多側面、深層次、藝術化地闡釋和論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國家宏圖偉略,給人以極大的心靈震撼!這部電視政論片追思歷史、觀照當下、憧憬美好未來,全方位詮釋了中國夢的歷史成因和時代內涵,貫通過去與現在、歷史與未來,聯繫國家與個人、中國與世界,解說充盈著哲思,畫面傳遞出感動,音樂烘託出壯美,生動解讀中國夢。讓人看後,熱血沸騰。

  在該片中,著名作家張勝友詳細解說「中國夢」。他說,「中國夢既是民族的夢,又是國家的夢、還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夢。每個人都能夠在這個圓夢的進程中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個人的夢想最終將匯聚成民族的夢想。這個夢想包容性很強,超越了黨派、階層和意識形態。她不僅是先輩的夢想,而且是今人的、子孫後代共同的夢想;她不僅是我們黨執政治國的重要理念,更是所有中華兒女和全世界華人華僑共同的願景,是動員所有力量的最大公約數。」看完這部片子後,我不禁問自己,我的夢想是什麼?

  從出生到十六歲,我一直在一個小山村裡生活,頭頂同一片天空,腳踏同一塊土地,每天看到的都是相同的風景,遇到的都是熟悉的鄉鄰,過著枯草乏味的三點一線生活:家裡、學校、農田。本以為我會過一輩子平平淡淡的農村生活,結婚生子,在農田裡勞作,然後在每天迎來朝陽送走晚霞的日子中慢慢變老。但是老天眷顧我,讓我趕在改革開放前出生,然後在八歲那年陰差陽錯的讓我有機會去了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並且在那裡居住了一段時間。年幼的我,站在深圳繁華的街道上,看著這座城市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購物中心裡熱鬧非凡的人群、華燈初上時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還有打扮得青春靚麗的時尚女子行走在夜色如水裡留下修長的身影,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從此,我的心開始渴望旅行,長大後我要走出村莊,走向更遠的地方。

  我第一次離開家,是到鎮上念中學;第一次坐汽車,是去城裡上高中;第一次坐火車,是去省城讀大學。在一貧如洗的家境中,雙親咬緊牙關、勒緊褲腰帶,堅持送我去讀書;在幹完繁忙、勞累的農活後,我克服身體上的疲憊,在昏暗的煤油燈下苦讀書。現在想來,都是因為我們心中懷著同一個夢想,那就是走出山村,走向更遠的地方。而我的雙親也同樣意識到,要讓自己的女子走出山村唯一的辦法就是供他們讀書考上大學。夢想是激勵人們奮發前行的精神動力,是指引人們永不放棄的堅強決心。正是這個溫暖而偉大的夢想,支撐著我們全家人走過了那段艱辛的歲月。

  數年後,我終於如願以償留在了城裡工作,而家人也搬遷到鎮上居住,我們都實現了最初的夢想——離開了那個常年斷水斷電的小山村,過上了家裡通水通電通煤氣的好日子。我的家庭為夢想奮鬥的歷程,是中國千千萬萬農村家庭的一個縮影。在中國廣袤無垠的農村,有許許多多農民家庭,經過全家人的努力打拼,解決了溫飽問題,過上了有平房有家電的好日子,實現了一個個的心願和夢想。

  個人「中國夢」推動社會「中國夢」,是一個聚沙成塔的過程,也是社會前行動力逐漸凝聚的過程,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華兒女的奮鬥。縱觀改革開放30多年,國家不斷地發展進步,對「三農」的反哺力度越來越大,各種惠農、富農政策接連不斷。農業稅取消了,種地不再收取任何費用;推行新農村合作醫療了,看病國家給報銷;後來又推行新農村養老保險,60歲以後就可以領錢;家電下鄉,購買電器可獲得政府補貼……這些國家「白給」的實惠,讓中國三億多農民看到了希望,生活有了奔頭,心中有了信念。他們堅信黨中央必定會陸續出臺更多的惠農、富農政策,使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實惠,使他們的夢想一個個實現。而他們也堅信,只要我們十三多億中華兒女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奮鬥,我們的中國夢、強國夢也必將實現……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