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使用易經注釋道德經第十二章(使用易經注釋道德經第十二章)

2023-08-10 11:18:27

《帛書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王弼本·老子注·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之治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注釋:色彩混同會使人的眼睛失去分辨事物的功用,聲音混同會使人的耳朵失去聆聽動靜的功用,滋味混同會使人的口腔失去品嘗味道的功用。無節制的迅速獲取會使人的心靈喪失理智,難以得到的財物會使人的行為脫離正軌。所以聖人治理天下,重在發揮事物的功用但不會被事物所役。故聖人才能拋棄多餘的欲望,追求內心的平靜與自然。

上一章,老子提出了「適中為用」的處世哲學,即在現實生活中,對任何事物的功能使用都不失衡,如不過分的透支信用,不無度獲取利益,不盲目的追求名利,更不無原則的善良,無下限的作惡等……總之,如同「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的道家讖語所言,老子等華夏先賢認為,自然事物不但具有相反、相成的創生共性,並且這種共性還具有普遍性與絕對性。不止普遍存在於大千事物之中,還具有規律的必然性。比如「相反性」的顯著特點是物極必反,因此現實生活中極端的愛情往往會反目成仇,演變為刻骨銘心的仇恨。而極端的仇恨,同樣也會莫名其妙地轉變為情感,如某些被害人對會對犯罪分子產生異樣情感,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這些都是物極必反的現實例證。

而「相成性」最為簡單的例證便是「失敗乃成功之母」,人們會從不斷的失敗中吸取教訓,直至成功。同理,成功同樣也會為失敗埋下巨大的隱患,比如驕傲或遭人妒忌陷害等隱患。而避免隱患發生的方法,便是老子所教授的「功成弗居」,擺脫自身處境不均衡的異常狀態。

某些現代人之所以反感「功成身退」「大公無私」等古學教條,原因同樣是極端的理解了古學內涵。道學提倡弗居,如同禪宗提倡止欲,目的均不是徹底斷絕行為與欲望,而是適時矯枉不合適的行為與欲望。因此,釋迦摩尼本人極力反對徹底斷絕人性慾望的苦行,並提出了不著兩邊的「中道」。而傳統道家,如莊子認為,任何事物極端之後都會走向自己的反面,甚至認為生命的終點是死亡,而死亡的終點又何嘗不是新生?這便是《莊子》中記載的「方死方生,方生方死」的奇談怪論。

總之,老子提出的「無之以為用」指,無的存在是為了使事物的功用適中,從而達成最為合適的均衡狀態。因此,就主觀而言,「無」不存在任何局限性,如同沒有阻礙的宇宙時空,上下四方每一個角落夢想的腳步都可以達到。因為也只有這樣,才能更事而用,根據特定事件,達成特定的均衡。但就客觀而論,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一旦試圖擺脫相反、相成的自然共性,都必將走向自己的反面。因此道者為了猶如天地般恆久長存,便取法天地運行之理,人為地效法陰陽相反、相成的自然共性,提出了「功成身退」「知恥後勇」「禍福相依」「因禍得福」等取法自然均衡之道的處世哲學。但均衡道理雖然簡單,可知易行難,尤其是在當下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偉大時代,很少有人能夠在接踵而至的物質轟炸下保持頭腦的冷靜。因此老子警告,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不斷的獲得將會人心喪失理智,進而淪為欲望的奴隸。

至此,您應當已經意識到,梨花要講的是什麼。沒錯,本章承接上一章,上一章老子提出了「適中為用」,即「無之以為用」的聖賢道理。卻沒有講述達成它的具體方法。而本章補充的便是這一部分內容,聖人因何能夠放下欲望,適中為用?

因為聖人明白,色彩混雜會使人的眼睛失去分辨事物的功用。聲音嘈雜也會使人的耳朵失去聆聽動靜的功用。滋味繁雜會使人的口腔失去品嘗味道的功用。無節制的獲取會使人的心靈喪失理智,難以得到的財物會使人的行為脫離正軌。

簡單的講,物質的過度豐富將會令人眼花繚亂,忘記了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比如我們原本只是想買一塊麵包,填飽肚子。但走進超市後映入眼帘的卻是包裝精美,五光十色,令人垂涎欲滴的各色誘惑。很多人在欲望驅使下,便會莫名其妙地購買一些計劃之外的物品,使眼睛失去了它本該有的功用,這便是「五色使人目盲」的道理。

同理,耳的功用是聽,而聲音混同嘈雜,同樣會使耳朵在好奇心的欲望驅使下失去它聆聽的功用。「爽」在古語中本就指口腔失能,而令它失去功能的原因,同樣是過多的味道誘惑和隨之產生欲望。因為對口而言,能使之誘惑便是味。因此,在《帛書老子》將「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兩句放在「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之後,蓋因色、味、音之欲同理,均屬人身感官失能。

故更加值得指出的是,老子為何會使用「五色」「五味」「五音」表述色、味、音的混同難辨之理?據梨花猜測,可能是因為在道家象數文化中『五』是中數,『九』是極數。列於生數與成數之外,表述混同融合之意。而據《易數鉤隱圖》記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的道理便是,「天一下生,過中五,以成地六;地二上生,過中五,以成天七;天三左生,過中五,以成地八;地四右生,過中五,以成天九。」任何生數過中五,中五都會與之相成融合,且融合的數值不是一,而是五。既非生數,也非成數的懸恆之數。

諸位或許有所不知,在道家象數文化中構成天地數字只有九個,一二三四為生數,六七八九為成數,而五在其中,懸衡待化。因此,有九為極數的古老說法。

言歸正傳,「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是說,無節制的迅速獲取,會使人的心靈喪失理智。因為馳騁的結果是迅速,田獵的結果是收穫。故「馳騁田獵」指,無節制的迅速收穫。老子如此闡述不但指出了人性的貪得無厭,還指出了獲利不當的弊端。

也就是說,老子一語雙關,不但指出暴富可以使人心發狂,還指出脫離常理的歪門邪道,同樣可以使人心發狂,喪失理智。

「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則是說,難以得到的貨物,會使人的行為脫離正軌。有人可能認為沒有金錢買不到東西,但如果有呢?那只能去偷,或搶。

「妨」在古語中指危害,故「行妨」指,具有危害的行為。因此老子強調如何也得不到的貨物,會使人產生具有危害性的行為。

綜上所述,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誘惑,而誘惑定會產生欲望。因此老子強調聖人治理天下以物養己,絕不為物慾所役。故能拋棄多餘的欲望,追求內心的平靜與自然。

「去彼取此」是說,拋棄彼之後選擇它的反面,此。如此綜合前文,自然是拋棄欲望,獲取內心的平靜與自然。因為對前文有所了解的讀者應當清楚,老子所描述的自然內涵,自然而然,便是均衡、平等。如此引申到心靈層面,自然便那是平靜。

但也可以是其他解,只要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亂即可。微言大義與妙語連珠有何區別?無非是表達同一事物的不同方法而已,不失殊途同歸的大道之理。

「聖人治理天下,發揮事物的功用但不會被事物所役」解釋由來,則是少年天才王弼所言「為腹者以物養己,為目者以物役己。」。

之所以強調「拋棄多餘的欲望」,而不是「拋棄所有的欲望」是因為,古今聖賢之道均是中道,並非常人誤解的決絕之道。關於此理,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般若品第二》中曾言:「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那麼什麼是中道?知者自知,得者自得。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