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喋血孤城觀後感15篇

2023-08-10 11:21:08

  喋血孤城觀後感(一):

  這是抗戰八年最慘烈之一役,是守城將領悲情抵抗故事,是一個人和一座城的生死承諾。常德血戰,也被日軍冠以「悽絕」之名。

  影片真實還原了這段歷史,讓我們最為真實的感受到當時戰爭的殘酷,是十分值得一看的一部歷史題材的戰爭片。首先不是因為場面的感動而是在大陸能第一次這么正面的評價國民黨的抗日精神是確實難得的。

  《喋血孤城》,講述了發生在1943年的一場慘烈異常的中日對抗守城戰。當年10月,國民黨74軍57師代號「虎賁」奉命守城。手握「與城共存亡」的密令,師長餘程萬心知這是一場無路可退的戰鬥。

  百姓全部撤離的常德無異於一座「孤城」,槍聲未響,眾將士已是「死士」。連長馮葆華堅守前沿。戰事吃緊讓他與愛人婉清新婚之夜後便生生分離,念郎情切的婉清尾隨而至,成為一名戰地護士。智勇雙全的馮葆華是戰士中的靈魂人物,不滿16歲的民兵二虎視他為榜樣,捨死忘生……

  「營長死了連長上,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二虎在死人堆裡大聲重複著馮葆華的話。日軍萬萬沒有想到這座攻而不破的死城中,殊死抵抗的僅有可是百餘名士兵。在「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的情景下,師長餘程萬手書絕筆,披掛整齊,率眾突圍……

  八千「虎賁」以生命為承諾,為守衛常德這座炮火中的孤城灑盡了最終一滴熱血。這是一場以絕望支撐期望的戰鬥,明知自我是死,卻為了更多人有生的期望選擇向死而生!八千「虎賁」以拼到只剩二、三百人的慘烈犧牲,阻止了日軍繼續南下的步伐

  影片裡有個場景,令我酸楚地笑了:在堅守了常德好幾天之後,彈未盡糧先絕,水自然是大家唯一的充飢的東西。二虎拿著已經喝光了的水壺,看看連長馮葆華正在喝水。連長見他如饑似渴的眼神和煙唾沫的樣貌,頓生憐憫,於是把自我的小半壺水給了他。他喝完之後看著連長,我估計是還想喝,連長坦然承認:那是尿,水早都沒了。

  還有一個場景是師長在去看傷員的時候,挨個和受傷的人握手表示慰問,當握到第四個人的時候,師長伸出右手,發現那人的右手已經沒了。於是師長脫下手套,伸出左手,那人又伸出左胳膊,手也沒了。然後師長脫軍帽行禮,令我熱淚盈眶!

  《碟血孤城》影片結尾時字幕顯示,餘程萬師長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當我看到這一行字幕時心境久久難已平靜,在那個捨生忘死的年代,他們付出的和得到的我無法來形容,支撐他們的不是金錢、地位,而應當是一種信仰、信念。

  身處此刻我們生活的時代,在努力追求物質生活極度富足的前提下,觀看《碟血孤城》感觸更深、受益良多、令我重新審視自我的世界觀。

  總之,喋血孤城是一部中國人必看的電影!

  喋血孤城觀後感(二):

  「營長死了連長上,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星期四午時,我看了一部真實而又震憾人心的電影——《喋血孤城》。

  影片以1943年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一場慘烈異常的中日對抗守城戰。駐守湖南常德的...八千多「虎賁」將士,在餘程萬師長的帶領下,與三萬日軍展開了生死對決。德山堅守陣地的100將士堅持到最終一個與日軍同歸於荊當日軍攻到常德城門口,我軍拼死守城,逼退日軍多次衝鋒和飛機的狂轟濫炸,最終日軍喪盡天良用毒氣來攻打城門陣地,導致我軍守城將士無力還擊,慘烈犧牲。在彈勁援絕、城已破的絕望情勢下,「虎賁」將士為守衛常德這痤孤城,灑盡了最終一滴熱血。

  「營長死了連長上,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這是二虎站在犧牲的將士堆裡不停地大聲重複連長馮葆華的話。「還有活著的嗎?還有活著的嗎?」一聲聲撕心裂肺吶喊,就是聽不見一個人的回應。二虎自我依然堅持戰鬥……

  雖然這部影片沒有好的結局,可是,讓我最為真實的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

  日軍的暴行難以衡量。南京大屠殺就是這段歷史最好的見證。1937年12月28日,上海英文報紙報導日軍在南京團體大屠殺中說:「城內無辜居民的屍體鋪滿了街道。靠江邊的城門口,屍體堆成山,高及一米。汽車和載重汽車來來往往在屍體上頭走過」。

  如今,烈士紀念碑周圍已建起了高樓大廈,以前的廢墟此刻變成了一座美麗的城市。這都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國恥,必須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完美的幸福生活。祖國的未來,社會的提高和發展,都寄托在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身上。我們僅有踏踏實實地去做好自我的一切,才能讓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喋血孤城觀後感(三):

  這天,我觀看了電影《喋血孤城》。本片以1943年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駐守湖南常德的國軍第五十七師八千餘名號為「虎賁」的將士,與三萬日軍展開生死對決,保衛孤城常德的血淚故事。戰爭帶來的慘不忍睹的場面和中國將士頑強抗戰、「與城共存亡」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有這樣一些畫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師長慰問受傷的戰士時,有這樣一位士兵,當師長想要與之握手時,卻發現他已經失去了雙手,於是師長嚴肅、鄭重地對他行了一個軍禮,他也舉起了沒有手的胳膊。在整個過程中,沒有一句話語,但此時卻是無聲勝有聲,傳達了深深的敬佩和感激之情。看到這一幕,我流淚了。在日本軍官給中國俘虜發日本國旗時,中國俘虜把它踩在了腳下,應對他們的槍,毫不畏懼、威武不屈。在戰場上,他們喊著:「營長死了連長上,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就算戰到最終一兵一卒,也堅守陣地,永不放下。

  我期望出現奇蹟,但最終仍以杯具收尾。他們雖然犧牲了,但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很多人都說,人生就如一齣戲,每個人都扮演著各自的主角,演繹著一段段人生。以前,我也覺得這很有道理。此刻,我突然覺得這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戲劇中人物的人生歷程早已經被安排好,他們的命運掌握在作者的手中,誰生誰死,誰好誰壞,他們只能照著劇本準確無誤地表演下去。而現實中,命運掌握在自我的手中。並且,前面的路途充滿著不確定性,不明白自我的人生將會如何發展,將會應對什麼不可預知的東西。就像影片中的戰士們,前一刻還活蹦亂跳,或許下一刻就在戰場上英勇地犧牲了。在戰爭面前,人的生命是如此得脆弱,很輕易便被奪去了生命。我們總是期望有奇蹟發生,可是現實是殘酷的,戰爭是殘酷的。

  此刻,我們這種幸福的生活是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感激黨,感激國家,如果沒有將士們對外敵入侵的奮勇抵抗和.....的正確領導,我們還將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我們要好好地珍惜,這一切來之不易,為祖國貢獻一點自我的力量。

  喋血孤城觀後感(四):

  今日,我看了一部關於抗日戰爭的電影,這部電影描繪了以前日本想要侵略我們中國時的情景。每一天都要提心弔膽,因為你可能等一下就會被日本鬼子給殺了。這座美麗的城市——常德,如今卻變成一個讓人害怕的地方。每一天都有很多人死亡,每家每戶都傳出難過的哭聲,空氣裡還瀰漫著硝煙。以前的常德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每一天都是鳥語花香,城裡傳出的都是每個人發自內心的歡樂和笑聲。從前的繁華街市,變成此刻的孤城,這些都要怪那些可惡的日本人!

  這些事情都是從日本人決定霸佔那裡時而開始的。有一天,日本人突然攻擊常德,八路軍就過來支援。日本人先攻打了德山,...八千代號虎賁的將士在師長餘程萬帶領下,準備與數倍於己的敵人決一死戰。就在那一天,有一位小夥子想加入,這個人叫黃二虎,之後連長馮葆華說:「想加入能夠,先經過測試。」之後黃二虎成為虎賁的一員。突然日軍對我們發起進攻,我們也不甘示弱,拿起槍,把日本鬼子一個個都打死,可我們也死傷無數。之後虎賁戰士和日軍打了幾天幾夜,有一個懦夫怕死而在大敵當前的時候逃跑了。突然,有一個子彈射了過來,把人都給炸死了。有些還剩一口氣,他們打電話給餘程萬,他們說:「我沒有給你們丟臉吧。"德山就被日本人給奪走了,當時戰場上的人有些被炸死了,有些被打死了,僅有一些人倖存了下來,可是傷的很重。師座餘程萬得知德山失手了以後,變得更加緊張,他說:「雖然德山丟了,可是河洑山必須要守住。」可是和日本鬼子打了好幾天,沒有食物,沒有水,子彈也不多了,之後就連何伏山也失守了。

  常德變成了一座孤城。之後餘程萬發電報給司令,請求支援。可是在來的時候去被日軍給困住了,趕可是來。餘程萬卻覺得他們根本就不想來就「我們」,所以變得沒有信心,覺得保不住常德了。之後他去探望士兵們,剛進大門,就看到了士兵們悽涼的情景。有些人頭被子彈打到了,有些人兩隻手都被砍了,有的人……餘程萬看到這種情景,不禁舉起手,向大家敬禮。之後黃二虎和馮連長一齊殺日軍,可是場上的兄弟卻越來越少,他就想犧牲自我。他拿著炸藥向日軍走去,和他們同歸於盡。這時戰場上全是屍體,沒有人存活下來,除了黃二虎。那是,黃二虎說了一句,餘程萬曾說過的話:「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之後虎賁戰士的人數不到300人,可是餘程萬沒有退縮,他帶著這不到300人的隊伍,與日軍決一死戰。之後憑著一心想要保護國家的強烈欲望,最終取得了勝利!

  如果沒有他們拼死保護國家的話,此刻的世界會變成怎樣樣什麼樣。可能此刻在中國生活的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沒有中國人說話的餘地。給日本人當奴隸,苟且偷生得活著。如果沒有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我們怎能歡樂地生活,無憂無慮地成長。所以我們以後也要做一個像他們一樣有志氣的人,讓中國變得更強大,變得讓其他國家不敢來侵略我們,從此尊重我們。可是能有像此刻這樣完美的生活,都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要感激他們!

  喋血孤城觀後感(五):

  影片以全面、真實的視角,震撼再現了67年前發生在常德的一場慘烈血戰,據說這一戰役也被稱為東方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1943年11月,抗日正處在中日對峙階段,日軍向素有「黔川咽喉、洞庭糧倉」之稱的湘西北重鎮常德發起猛烈進攻。駐守常德、代號「虎賁」的國民黨第74軍57師,在師長餘程萬的帶領下,以八千將士之力死命抵抗四萬精銳日軍的連環炮火。在彈盡、援絕、城已破的絕望情勢下,八千「虎賁」以生命為承諾,為守衛常德這座炮火中的孤城灑盡了最終一滴熱血。這是一場以絕望支撐期望的戰鬥,明知自我是死,卻為了更多人有生的期望選擇向死而生!八千「虎賁」軍勇敢阻擊日軍16個晝夜,最終拼到只剩83人生還,造成日軍近萬人傷亡,阻止了日軍繼續南下的步伐。常德血戰,也被日軍冠以「悽絕」之名,成為抗戰史上最慘烈一役。

  影片真實還原了這段歷史,以無比震撼的戰爭場面完整地再現了這場慘烈的戰鬥。從陣地戰、攻城戰到近距離巷戰,給日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最終逼得鬼子使用了慘絕人寰的毒氣才得以攻進常德城。中國軍隊在裝備低劣的情景下以命相博,「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這句電影臺詞深深地震撼著我,讓我們最為真實的感受到當時戰爭的殘酷。看了這部影片,既讓我內心沉重,又讓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堅強與期望。

  影片中,最讓我感動和值得學習的就是常德軍民,直到流盡最終一滴血,沒有一個人向侵略者低頭的這種精神,這也是咱們中華民族的精神。

  寫到那裡,我不禁想到了60多年前發生在我們那裡的禹門口抗日阻擊戰,據說當時的戰況也是很慘烈的,是很值得大書特書的,遺憾的是到此刻也沒有任何影視劇來展現那段難忘的歷史。據史料記載,除1932年淞滬抗戰和1933年長城抗戰──即榆關、熱河、長城三大戰役外,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8年間,國民黨政府發動大型會戰22次,重要戰鬥1117次,小型戰鬥28931次。陸軍陣亡、負傷、失蹤3211419人。空軍陣亡4321人,毀機2468架。海軍艦艇損失殆盡。其中壯烈犧牲在戰場上的國民黨將軍即達200餘位。我相信在偉大的八年抗戰中,和常德「虎賁」軍一樣有名或無名的英雄們有千千萬萬為國盡忠,今日活著的所有中國人和他們的後代子孫將永遠銘記這些英雄。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六十五周年,我們向每一位參戰的中國軍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無論是英勇犧牲的先烈,還是仍然健在的老兵,在每一位中華兒女心中,都是一座種永不磨滅的豐碑。

  喋血孤城觀後感(六):

  看完《喋血孤城》後,我被影片中一幕幕殘酷的畫面深深地觸動了。《喋血孤城》講述了1943年的一場異常慘烈的中日對抗攻防戰,日軍三萬裝備精良、武器先進的精銳部隊合攻常德,駐守湖南常德的國民黨第五十七師八千多「虎賁」將士,在餘程萬師長的帶領下,與三萬精銳日軍展開了殊死對決。看到這,我心想:這是一場多麼慘烈的戰鬥啊,日軍足足有我軍的3倍多,我的心立刻繃緊了。

  繼續往下看,德山陣地上,堅守陣地的一百將士英勇奮戰,堅持到最終一個戰士也絕不投降,誓與日軍同歸於盡;河洑山陣地上,一千鐵血男兒一次又一次地把失去的河洑山陣地從敵人的手上奪回來,最終全軍覆沒,無一生還;德山、河洑山兩道屏障相繼失守了,常德頓時變成了一座「孤城」。我的心繃得更緊了,此刻常德已是甕中之鱉,但我們中國戰士必須會守住常德城的。

  當日軍攻到常德城門口時,我軍拼死奮戰,逼退日軍多次衝鋒和飛機的狂轟濫炸,讓日軍的敢死隊也倒在了國民黨74軍57師的槍下。我心中的一塊大石頭最終放了下來,果然,我們中國的「虎賁」戰士果然厲害,每一個人都懷著必死的思想,決不放棄。可此刻援軍無望,彈盡糧絕,打得十分艱難。

  再往下看,日軍得知傷亡慘重,忍無可忍,最終使用了慘無人道的毒氣彈,我軍很多將士都死在這無情的毒氣下,常德城不攻自破,但餘程萬師長沒有放棄反擊,手握「與城共存亡」的密令,親自率統餘下的300多「虎賁」將士,於日軍展開了一場場激烈的巷戰。當看到日軍佔領了戰地醫院,被俘虜的戰士沒有一個投降,於是日軍少尉下令掃射,一個個戰士先後倒下。這時我的心裡充滿了憤怒,小鬼子實在是太可惡了!尤其是主人公二虎說的:「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這情景不禁讓我熱淚盈眶。

  看完影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虎賁」戰士們為了保護常德城,拼死戰鬥,誓與城共存亡。而今,常德烈士公墓旁周圍已建起了高樓大廈,以前的廢墟此刻變成了一座美麗的城市.此刻沒有多少人在去談以前抗戰的事了,但我們大家都明白:這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必須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祖國的未來,社會的提高、前進和發展,都寄托在我們這些慢慢成長起來的孩子們身上,我們僅有踏踏實實地去做好自我的一切,才能讓祖國變得更加完美、強大。

  喋血孤城觀後感(七):

  剛過四個生日的兒子觀察力頗為敏銳,且很善於總結。「爺爺愛看的片子,裡面都有壞人和好人;奶奶愛看的片子,裡面有小偷和警察;媽媽愛看的片兒一般沒有壞人;我愛看的片兒,裡面僅有妖精和怪獸!

  中央八套一向是公公的大愛,「下南洋、媽祖文化、風雨……」;而婆婆則是經濟頻道的粉,關注的多是拐賣孩子、騙銀行卡這一類的消息;作為八零後的媽媽,我關注的常常是一些無關歷史,不關痛癢的肥皂。

  上周六,在學校的組織下,我與學生一齊觀看了抗日大片《喋血孤城》,心靈很受震顫!那種久違了的、仇恨的感覺又重新回來了!

  實際上,「日本鬼子」是我小時候噩夢的一大主題。那時候,電視上不斷的播放著抗日的片子,再來就是聊齋志異。所以,在小時候的噩夢裡,我以往不止一次的殺死了來我幼兒園侵略的小日本鬼子;也曾不止一次的與各式各樣的妖精對戰。那時,在我的腦海裡,日本人全部都是肥腸大肚的草包,他們只會拿著大刀「燒、殺、搶」,只要...一來,他們立刻投降、完蛋!

  時光荏苒,這類的電視劇漸漸的越來越少了,我也慢慢的長大,停留在我腦海中的多半是日本精緻的動漫、別致的服裝、神奇的化妝品……

  我也漸漸的明白,「日本鬼子」不是我想像的那樣膘肥腦殘,否則,巴掌大的國家不會把我們欺負的那麼慘;國民黨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軟弱無能,其中,不乏抗日的救國的良將,比如《喋血孤城》中的餘程萬等。於是,漸漸地忘懷小時候的噩夢、忘懷仇恨……

  而我的學生們,他們壓根就不曾有過這些仇恨,所以,他們能夠很雷的在觀看這一類片子的時候笑出聲來,只因為日本人吃了一口大饅頭、一個鬼子不細心被打飛了頭!

  刻意的醜化實非良策;客觀的仇恨必須要有!畢竟這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罪惡。所以啊,大牌們,明星們,偶像們,都來參演此類的片子吧,用你們的魅力吸引現如今的青少年們,讓他們了解歷史、感同身受!讓我們所看的片子裡都多一些好人和壞人,讓我們銘記歷史,吸取教訓!導演啊,編劇啊,製片啊,都來多導幾部《喋血孤城》式的好片吧!還原歷史,客觀對待,不要醜化、不要刻意!每個人都有血肉,思想,相信我們,我們會讀出仇恨,讀懂歷史!

  喋血孤城觀後感(八):

  《喋血孤城》,講述了發生在1943年的一場慘烈異常的中日對抗守城戰。當年10月,國民黨74軍57師代號「虎賁」奉命守城。手握「與城共存亡」的密令,師長餘程萬(呂良偉飾)心知這是一場無路可退的戰鬥。

  百姓全部撤離的常德無異於一座「孤城」,槍聲未響,眾將士已是「死士」。連長馮葆華(袁文康飾)堅守前沿。戰事吃緊讓他與愛人婉清(安以軒飾)新婚之夜後便生生分離,念郎情切的婉清尾隨而至,成為一名戰地護士。智勇雙全的馮葆華是戰士中的靈魂人物,不滿16歲的民兵二虎(謝孟偉飾)視他為榜樣,捨死忘生……

  「營長死了連長上,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二虎在死人堆裡大聲重複著馮葆華的話。日軍萬萬沒有想到這座攻而不破的死城中,殊死抵抗的僅有可是百餘名士兵。在「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的情景下,餘程萬手書絕筆,披掛整齊,率眾突圍……

  《碟血孤城》影片結尾時字幕顯示,餘程萬師長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當我看到這一行字幕時心境久久難已平靜,在那個捨生忘死的年代,他們付出的和得到的我無法來形容,支撐他們的不是金錢、地位,而應當是一種信仰、信念。

  走出文化宮影院出口,一陣涼風補面而來,顯然沒有了前幾天夜晚的火熱,一級級走下文化宮的臺階,眼前便是常德會戰烈士紀念碑,常德人習慣稱「公墓」,那裡時常有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吊念,異常是每年清明節期間,花圈、花籃簇擁著紀念碑,我也時常拿著相機拍下一些感人的圖片,聆聽一些有關常德會戰的感人故事,記得幾年前有一位50來歲的男子和我拉話時提起,常德會戰能夠拍一部很好的電影。

  幾年過去了,《碟血孤城》實現了這位中年男子的願望,應當是廣大民眾的願望,歷史將會記住「虎賁」的功勳,每一個犧牲都是一座紀念碑,我感到不理解的是在影片裡怎樣沒有提到為其修了紀念碑的事情和相關畫面,哪怕是1秒鐘也行啊!這樣我們也會感到心安些。沿烈士紀念碑走了一圈,從《碟血孤城》走回了現實,如今烈士紀念碑周圍已修起了高樓大廈,影片裡再現的古老的小巷、瓦房已難尋蹤影,在這樣一座鋼筋水泥構成的新型城市裡,人民更需要一種精神,期盼一種勵志、追尋一種信仰,那就是《碟血孤城》中留給我們下一代人的寶貴財富。

  喋血孤城觀後感(九):

  今日,我觀看了電影《喋血孤城》。本片以1943年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駐守湖南常德的國軍第五十七師八千餘名號為「虎賁」的將士,與三萬日軍展開生死對決,保衛孤城常德的血淚故事。戰爭帶來的慘不忍睹的場面和中國將士頑強抗戰、「與城共存亡」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有這樣一些畫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師長慰問受傷的戰士時,有這樣一位士兵,當師長想要與之握手時,卻發現他已經失去了雙手,於是師長嚴肅、鄭重地對他行了一個軍禮,他也舉起了沒有手的胳膊。在整個過程中,沒有一句話語,但此時卻是無聲勝有聲,傳達了深深的敬佩和感激之情。看到這一幕,我流淚了。在日本軍官給中國俘虜發日本國旗時,中國俘虜把它踩在了腳下,應對他們的槍,毫不畏懼、威武不屈。在戰場上,他們喊著:「營長死了連長上,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就算戰到最終一兵一卒,也堅守陣地,永不放棄。

  我期望出現奇蹟,但最終仍以杯具收尾。他們雖然犧牲了,但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很多人都說,人生就如一齣戲,每個人都扮演著各自的主角,演繹著一段段人生。以前,我也覺得這很有道理。此刻,我突然覺得這兩者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戲劇中人物的人生歷程早已經被安排好,他們的命運掌握在作者的手中,誰生誰死,誰好誰壞,他們只能照著劇本準確無誤地表演下去。而現實中,命運掌握在自我的手中。並且,前面的路途充滿著不確定性,不明白自我的人生將會如何發展,將會應對什麼不可預知的東西。就像影片中的戰士們,前一刻還活蹦亂跳,或許下一刻就在戰場上英勇地犧牲了。在戰爭面前,人的生命是如此得脆弱,很輕易便被奪去了生命。我們總是期望有奇蹟發生,可是現實是殘酷的,戰爭是殘酷的。

  此刻,我們這種幸福的生活是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感激黨,感激國家,如果沒有將士們對外敵入侵的奮勇抵抗和.....的正確領導,我們還將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我們要好好地珍惜,這一切來之不易,為祖國貢獻一點自我的力量。

  喋血孤城觀後感(十):

  《喋血孤城》主要講述的是65年前舉世震驚的常德戰役,以1943年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駐守湖南常德的國軍第五十七師八千餘名號為「虎賁」的將士,與三萬日軍展開生死對決,保衛孤城常德的血淚故事。中國軍隊第10軍在湖南衡陽以孤立無援的疲憊之軍抗擊數倍於己的日軍,頑強苦戰整整47天,給敵以重大傷亡,寫下了抗戰史上極其光輝的一頁。雖然衡陽最終還是失陷了,但這絲毫不能抹殺第10軍堅守衡陽的英勇善戰、視死如歸的業績。

  電影放映了,一開始就給了我很強烈的震撼,暗灰色的背景,空曠的大地上架著不可計數的架子,悲涼的音樂更襯託出戰爭帶給我們的悲傷。戰爭是災難的`代名詞,帶給人們的只能是苦難,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喜歡戰爭。

  自古以來,戰爭對於被侵略者來說,就像是一個惡夢,總期望惡夢快點結束;對於受難的老百姓來說,就像是一個瘧疾,避而遠之;對於侵略者來說,就像是一朵罌粟花,看看都會上癮。因為戰爭,多少人要背井離鄉,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擔驚受怕;多少人要以身殉國,戰死沙場,流離失所,「舍小家,顧大家」;又有多少人在災難的面前本性暴露無遺,又有多少國家和地區生靈塗炭,屍橫遍野,民不聊生;又有多少國家受人欺凌,割地賠款,損害百姓利益。。。。。。戰爭簡直就是一個惡魔,野蠻並且霸道。

  在影片中,連長馮葆華與美麗的未婚妻婉清在新婚之夜過後便生生分離,馮連長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了中華民族不受侵犯,為了驅逐侵華日軍,葆華決定參軍奔赴戰場,致死追隨愛人的婉清也到後方做了一名戰地護士。做了護士,婉清總會看到很血腥的場面,為了馮連長,她沒有退宿,也許是因為愛的力量支撐著她。每一次只要有前線的傷兵抬回來,她總會急切地問道「有沒見到馮連長」,「是不是171團2營5連的」。。。。。。當聽到馮連長還活著的消息時,她總會感到安慰,似乎心裡的一塊大石頭最終落地般。智勇雙全的馮葆華堅守要塞,一次次化險為夷,可是天不憐人,在一次戰爭中,他把自我的身軀獻給了祖國和愛他的人民,那是在二虎的姐姐被槍殺之後的事情,沒想到那一次他和婉清的見面竟變成了永別,那熟悉高大的背影,不管是留給婉清還是留給觀眾,都是唯美的。他在戰場上還說過一句話,「營長死了連長上,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這是在戰場需要及時作出的決定,也證明了他果斷的思維和非凡的軍事才能。他和婉清演繹了感天動地的戰地生死戀也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廣闊的聯想空間,也證明了在國恨家仇面前,兒女情長能夠暫時放一邊。

  在常德戰役中,國軍74軍57師代號「虎賁」奉命守城。師長餘程萬心知這是一場無路可退的戰鬥,手握「與城共存亡」的密令,在明知彈盡、援絕、城已被棄的情景下,帶領八千「虎賁」堅守孤城常德,以一輪接一輪的犧牲,拼死抵抗三萬精銳日軍的猛烈進攻。在戰役中,他充分表現出他的軍事才能,他是一個成功的軍事家,運籌帷幄之中,無不體現出他的睿智。在得知援兵不能及時到達時,他流淚了,那是辛酸的淚,是對戰友犧牲的痛苦,是對此刻彈盡糧絕的擔憂,就像馮連長所說,「人沒吃沒喝能夠,這東西不給它吃喝,就變成了火棍。」在危急關頭,應對選擇堅守還是撤退的問題,他研究甚多,選擇堅守則殺身成仁的律令不近人情,選擇撤退則必將背負苟且偷生的罵名。兩難抉擇下,餘程萬手書絕筆,披掛整齊,率眾突圍,他是一個合格的軍人,時刻遵守黨的命令,即使是在危難關頭,他仍不忘給上級司令發電文,匯報戰況,「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師部,扼守一屋,作最終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

  在這場戰役中,二虎也是一個愛國將士,也許他是因為父母被日軍殺害而投身革命,可是他勇於犧牲和勇於奉獻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更感人的是,當馮連長不要他當兵的時候,他以自我的實際行動贏得了馮連長的信任,二虎在馮連長犧牲後,在死人堆裡大聲重複著馮葆華的話,那種悽婉,那種哀慟,那種革命情懷,是我們永遠都無法體會到的。

  在革命戰爭年代,有多少人為了革命犧牲了,在影片中讓我感到辛酸和流淚的一個場景是在餘程萬和受傷的戰士握手的時候,他走到一個戰士的身邊伸出自我的右手,那個戰士猶豫了片刻,伸出了他的右手,可是他的手沒了,於是餘師長脫下自我左手的手套,伸出手,戰士也伸出左手,我們震驚了,他的左手和右手一樣,餘師長再一次哭了,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我們分明能夠感受到他當時的心境是多麼悲痛。他們為了國家實在犧牲了很多,可是他們沒有一句怨言,這就是高尚的革命情懷的體現。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不卑不亢、不輕易低頭的民族。在日寇佔領常德的時候,戰地醫院的醫生和受傷的戰士應對日軍要那他們的國旗時,他們拒絕了,因為這是恥辱,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一種蔑視和侮辱,等待他們的只是被槍殺。毛澤東以往說過,「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寧願為國家而死,也不願屈辱的活著,死得其所。

  常德戰役是八年抗戰中錐心泣血的一戰,敵我兵力比較最為懸殊,傷亡交換比最大,以寡敵眾,守城8000將士僅生還80人,餘程萬卻險些所以被送上斷頭臺,困守孤城衡陽47天,以悲壯開始,以飲恨告終。雖然常德失守了,可是我們會永遠銘記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犧牲的革命先烈,每一個犧牲都有一座紀念碑,瑕瑜之間光榮生輝,你們的精神將永垂不朽,你們的英勇事跡將永遠激烈後代的中華兒女,你們的革命情懷將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靜,不僅僅有對日寇的痛恨,有對國軍的崇敬,更有對此刻生活的反思。在今日的中國,似乎戰爭已經遠離我們的生活,歷史也成為了過去,可是當初日寇慘無人性的行為實在是人神共憤,我們永遠都有不會忘記這段屈辱而又悲慘的歷史。時光能夠逝去,鮮花能夠凋謝,萬物能夠重生,可是留在中華民族上的傷疤卻不會痊癒,我們不會好了傷疤忘了痛,我們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力量,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民族的期望,國家的昌盛寄托在一批有一批的中華兒女身上,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更應當好好學習,增強才幹,增強競爭力,將來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自我的力量,這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應當做的事情。

  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只能是災難,只能是痛苦,只能是不幸。我們深深明白戰爭的危害,雖然日本侵略了我們,殘害了我們大批的子民,以往和我們結下深仇大恨,他們的冷酷,他們的無情,至今讓人不寒而慄,可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是一個喜愛戰爭的民族,也不會是一個軟弱的民族,我們渴望和平,我們渴望尊重,我們渴望平等,僅有你們不再侵犯我們的國家,我們都願意和平共處,我們願意和你們締結友誼之花,這是我們的人民的心聲,也是我們的希冀。

  喋血孤城觀後感(十一):

  1943年,侵華日軍為了挽救必然失敗的命運,揮軍進犯湘西北軍事重鎮常德。駐守當地的國軍第74軍57師臨危受命,八千代號虎賁的將士在師長餘程萬帶領下,準備與數倍於己的敵人決一死戰。

  戰雲密布的前夜,連長馮寶華推遲了與未婚妻婉清的婚事以全力備戰,同日軍有國讎家恨的當地苗族青年黃二虎踴躍參軍,敵兵未至,常德軍民鬥志已燃!然而在日軍的優勢火力迫壓下,德山與河伏先後失守,常德成為一座孤城。餘程萬下令全師與城共存亡,虎賁將士在毒氣與炮火中與日軍展開一寸寸土地的爭奪。最終57師用覆亡的代價譜寫下抗戰史中不朽的一頁。

  其中「營長死了連長上,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這是二虎站在犧牲的將士堆裡不停地大聲重複連長馮葆華的話。「還有活著的嗎?還有活著的嗎?」一聲聲撕心裂肺吶喊,就是聽不見一個人的回應。二虎自我依然堅持戰鬥!

  「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指揮官,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主任等固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終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第七十四軍萬歲……」這是國民黨陸軍七十四軍第五十七師市長餘程萬發給司令長官孫連仲的最終電文,以往在一個國民黨抗日名將的語錄帖中讀過這段話,看完《喋血孤城》後再次讀起,想到那些以往鮮活的生命,那些焦土上的屍骨,那些在胸腔中湧動過的熱血,我能做的僅僅只是把對他們的敬意付諸筆端。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他們萬古流芳。這就是真實的抗日戰爭,三百多萬國軍將士以血肉之軀扛起的歷史,他們以往差點被遺忘,但這個時代還有人記得他們,除了常德,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去記憶,從上海灘到騰衝,綿延大半個中國的抗戰是這個民族在上個世紀留下的不可磨滅的印記。祖國的未來,社會的提高、前進和發展,都寄托在我們這些慢慢成長起來的孩子們身上。我們僅有踏踏實實地去做好自我的一切,才能讓祖國變得更加完美、強大。

  喋血孤城觀後感(十二):

  早先明白喋血孤城這部電影是因為安以軒,因為喜歡軒軒所以對於關於她的消息都十分關注,所以經常在百度貼吧或者是她的博客微博上頭逛遊,從那時起就明白她要拍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了,可是,說實在的,俺不是很喜歡看戰爭片,一是太血腥,二是都比較假,可是,昨日看了喋血孤城以後,這種感覺沒有了。我覺得這部電影是中國唯一一部以國民黨為主的,和小日本打仗的片子,片中演繹的都是那時的殘酷的戰爭場面,以及國民黨軍隊奮勇殺敵的場面,並且情節十分感人,看的俺還落淚了幾次。其中有一場戲印象比較深刻,演的是安以軒在戰爭空隙,為了奮戰殺敵的愛人,在戰場上穿嫁衣,並主動倒酒給愛人,完成那段戰爭前未完成的婚禮;讓人看的心裡酸酸的,想想當時的那種情景下,她還能誓死相隨,那要有多大的勇氣和愛的力量啊。還有一個場景也讓我落淚,講的是虎賁師的師長在傷員眾多的情景的去視察情景,探望傷員,呂良偉演的師長在和一個受傷軍人握手的時候,伸出了右手,結果那位軍人右手打仗失去了,再伸出左手的時候,那位軍人的左手也沒有了,最終,呂良偉眼含熱淚,給那位軍人敬了個軍禮,同時那位軍人用自我殘缺的手給師長還禮。

  也許,我們沒有經歷過那場殘酷的戰爭,可是,它卻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是被歷史所記載的,我們此刻的日子也都是先烈用血用命換來的。並且,最難能可貴的是,我覺得我們的政府首次容許一部全篇都是國民黨的軍隊的題材的電影的播出是一個很大的提高,以前的電影演的都是...多麼多麼的勇敢,多麼多麼的奮勇殺敵,多麼多麼的英雄,可是,不能忘記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並不是僅有...是抗日的,國民黨的軍隊也曾奮勇殺過敵人,也曾不顧性命保衛過自我的國家,也曾在歷史上留下過輝煌的篇章,所以,我們應當正視歷史,正視現實。國民黨也有愛國人士,也有英雄豪傑。

  喋血孤城觀後感(十三):

  昨日我看了電影《喋血孤城》,電影講述的是日本軍隊攻打常德,國民党進行了頑強的戰鬥,幾乎全軍覆沒的故事。影片中,有些畫面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日軍的飛機、大炮在國民黨的陣地上不停地轟炸。一群一群的日本兵,不停地進攻,陣地上的士兵的衣服上、手上、臉上都沾滿了鮮血和泥土,沒有人後退,不停的還擊。連長在陣地上嘶吼:「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

  」有的人手沒了,有的人腿沒了,更多的人橫七豎八地死在陣地上。城牆打開了缺口,房屋殘破不堪,到處都是燒焦的木頭,地上鋪滿了死屍和碎磚頭,到處都是子彈和炸彈橫飛。子彈打完了,戰士們在死去的士兵身上撿,戰場上處處都是士兵不屈的抵抗。

  雖然常德失守了,但頑強的中國人深深震撼了我的心。

  常德是湘西北重鎮,川貴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常德會戰」被史學界人士稱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師長餘程萬率領部下死守常德的戰鬥業績,在中國抗日民族戰鬥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喋血孤城觀後感(十四):

  德山,滿山開遍映山紅。——題記

  一道曙光撥開了黑暗的大地。黎明悄悄到來,寂靜的街巷,飄蕩著淡淡的魚米之香。美麗寂靜的地方,在今日,在遠方的映山紅的照耀下,充滿著芬芳的朝氣,這一刻,是「桃花源」常德人民幸福的縮影……

  可是,常德人民不會忘記80年前這片土地浸染過一滴滴赤誠的鮮血:日軍千方百計奪取常德,國民黨駐守在常德的戰士們奮起反抗。於是,在德山,在伏櫪山,。在城門口,他們苦苦堅守了常德城8個日夜。但在日軍不擇手段的使用武器和毒氣,國軍孤立無援的情景下,常德還是淪陷了。但反抗沒有結束!最終,常德還是被奪了回來,雖然原先的隊伍只剩下43個人……在這悲壯的鬥爭中,軍人同為一個信念而戰鬥,這便是《喋血孤城》,這便是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喋血孤城」,正如這名字一樣,孤寂的城市血流成河……當影片結束時,放眼常德,看到的僅有灰燼,僅有孤寂,絲毫沒有了婉清口中的「我們常德好地方」,萬惡的戰爭奪去了美麗的生機,但在另一種堅強鬥爭的人性美卻在小城的每一個角落裡迴蕩——那是為了反抗鬥爭,爭取自由的信念,那是為了人民,為了國家的夢想!是啊,就好像餘程萬寫給妻子的訣別書中寫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一種信念的宣誓,是葆華,是二虎,是婉清,是二虎姐,是千千萬萬的戰士對這城市打敗敵寇的信念!

  為了信念,為了一個共同的信念,勇猛的虎賁戰士戰鬥在這片大地。和平,熟悉的字眼。卻在此時顯得如此蒼白。為了它,葆華願意犧牲在那年代裡彌足珍貴的感情,為了它,二虎割捨了膽怯之心,它被染紅了,它在信念的堅持下,重新閃耀了一個又一個的春秋!

  儘管如此,如今的世界多需要和平的洗禮。不久前,多國聯軍空襲利比亞又給和平塗抹了一層風霜。但我們也看到了利比亞人民追求和平的心聲,軍隊爭取和平的信念,世界人民祈求和平的心願,這一切一切的信念的驅使,終會使帝國主義敗下陣來,正如伊拉克的八年磨難一般,世界的信念足以突破一切!

  刀槍火海算不了什麼。作為正面描述國民黨的影片,也是我們看到了國民黨人的堅強與偉大。同在一方熱土,同有一個信念。碧血千秋,為人民為國家而貢獻出生命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看,明月照汗青,裡面書寫著來之不易的幸福和那一份堅守,如德山的映山紅……

  喋血孤城觀後感(十五):

  歷史的畫面猶如還在昨日,老弱婦孺在大聲的啼哭著,呼嘯的日軍飛機在常德的古城上空穿梭來往,到處是斷壁殘垣,在中華這片古老的大地上,日軍肆無忌憚,百姓任其屠戮,整個電影猶如封存已久的油畫,在我面前緩緩展開。

  影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一場異常慘烈的中日大戰,中國軍隊以低劣的裝備與三萬精銳日軍展開生死對決,以命相搏,在彈盡糧絕的艱苦環境下,為守衛常德這座古城,獻出了自我最終一滴鮮血。「營長死了連長上,連長死了排長上,排長死了班長上!」影片中這句普通的電影臺詞至今讓我記憶猶新。我相信在八年抗戰中,有千千萬萬和「虎賁軍」一樣有名或無名的英雄們為國盡忠,也許他們在此之前只是一位士兵,甚至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也許他們根本不懂得什麼是愛國?為什麼要愛國?但他們用自我的生命倭寇的殘忍侵略,血雨腥風,捨身成仁,用鮮血為華夏民族贏得一條嶄新的道路,他們才是民族的脊梁!

  戰爭的殘酷讓結局並不完美,古城常德被日軍佔領,餘程萬率軍突圍,八千將士化為八千英烈。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支撐他們的不是金錢和地位,而是一種信念。正是這種信念,支撐千千萬萬中華兒女保家衛國;支撐著中華民族繁衍至今,屹立世界千年而不倒,文化源遠流長。

  如今從前的廢墟變成了美麗的城市,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歷史已經過去但絕不會忘記,今日活著的所有中國人和他們的後代子孫將永遠銘記這些英雄,你們的鮮血不會白流,你們努力不會白費,我相信,總有一天富士山頭揚漢旗!

  最終向在抗戰中為國捐軀的國軍官兵致以最崇高敬意!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