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恐怖電影《迷霧》觀後感

2023-08-10 03:47:18

  電影《迷霧》改編自著名恐怖小說家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小鎮忽然被一陣來路不明的大霧籠罩,那霧中似乎有什麼神秘的東西,一群人被困在一個超市中,一個志願者身上繫著一根繩子出去,最後繩子斷了,有血跡但人卻不知去向……單是這驚悚、懸疑的情節就足夠吸引觀眾的眼球了,然而影片最值得稱讚的地方還是貫穿其中對人性的反思、追問以及對一些人們內心深處都思考過的問題的剖析、探索。這可以說是影片的靈魂,它能使每一個人都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人生價值觀的投射,從隱藏於內心的某個地方升起奇妙的共鳴......

  正如影片的名字,人類社會有誰會說它不也是一團迷霧呢?人性又何嘗不是變化莫測、不可捉摸的?懷著對人性的深刻思考、探索,影片的導演將這一社會性的命題投射在了一個極端條件下的超市小環境中,從中折射出得到極大表現的人性迷霧,並進而指引出一條愛的希望之路。

  一、讓愛指引人生方向

  古人云:「三才肇位,萬象斯分,秉氣含靈,人為稱首」。

  人被稱為是萬物之靈,人走過了漫長的歷史,創造了無數嘆為觀止的物質文明,設計出各種謀求和諧共存的制度文明。走到今天,人能飛上天空,踏上月球,能潛入海洋,遨遊峽谷。那麼人類自身的本性會隨著外部文明的演進而有所進化嗎?影片的答案無疑是否定的。導演抓住了單個人原始本性的恆定特徵,人在面臨一切現代外在設施失去作用的時候,極容易恢復到原始的本性——骨子裡對死亡、未知的恐懼,以及為自身利益不惜一切的瘋狂、殘忍。瞧瞧那個被眾人強行送給怪物的大兵,還有被逼出走的男主角那群人……不都是眾人在絕望中出於自保的本能,聽信巫婆的蠱惑而做出來的嗎?那一刻,人們之間的關愛、同情、文明禮節統統沒了,剩下的只是霍布斯描述的狼一般的殘忍、野蠻。

  影片中男主角在說服大家走出去時的一段精彩對白,正是說明了這個道理。

  Amanda:你不相信人性是嗎?我不能接受這些,人還是好的,善良的。我的天!David,我們是文明社會。

  David:只要機器還能用,只要還能撥通911,但是當這些沒有時,把人們扔進黑暗,你把他們都給嚇死了,法律就是廢紙一樣,你會看到他們又會是多麼原始野蠻。

  Dan:你把人嚇得夠嗆,你就能讓他們做任何事。他們會轉向任何給他們承諾的人。

  Ollie:和其他生物一樣,我們的本性還是瘋狂和野蠻的。把兩個人放在一個房間,時間長了就是幻想殺掉對方。你覺得我們為什麼創造了政治和宗教?

  這段話真是一語道出了人類制度文明的起源:既然人性中避免不了醜陋、野蠻、自私的魔性,那互相之間和平共處的最好辦法當然就是互相妥協,互相克制自己無界限的欲望,制定必要的制度,引導人性的善的發揮。法律、宗教、政治就是這個產物,即揚人之善,懲人之惡,為人類群體的長期共存規訓其行為。然而在制度文明崩潰之際,人性惡的部分立刻表現得淋漓盡致。

  影片深刻揭露了人性惡的表象,作者就像個嘲笑人性自私、野蠻、無知的批判家,又像個看透人性脆弱、恐懼、渺小的方外人。其中刻畫了「黑人鄰居」那群人的固執;第一個犧牲的小夥子的無知自大;巫婆極端信仰透露的自私、愚昧;服安眠藥自殺女人和上吊自殺大兵的懦弱;還有眾人失去理性的瘋狂,和男主角最後諷刺性的絕望……這些貫穿影片的主要人物最後都是悲慘的結局。作者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真的僅僅是一部諷刺悲情片麼?細心的人會發現作者只用一點點鏡頭透出了該部影片的真正主題:那個短髮女人,開場只幾句話的戲,為救自己的孩子勇敢地走進迷霧,在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劇情結束時,人們都快忘了那個女人時,在男主角絕望痛苦時,救援車上的她帶著兩個孩子投來一絲憐憫、同情的目光。為什麼她得救了?影片中的她為了孩子的無私母愛,那人性中光輝的亮點在她身上閃現出來。同樣類似的人性美在男主角理性、果敢、責任感、積極中,眼鏡男Ollie的勇敢、理智、沉穩中,在老教師的智慧、勇敢中,在小男孩的善良、單純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人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一旦能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自私等野蠻魔性時,外界的威脅又有何懼呢?就像那無私的短髮女人輕鬆得救一樣,反之,即使沒有外來威脅,自己無法克制內心的魔性時,自己足以毀了自己,如巫婆及其眾人,也包括結尾自殺的那群人。如何擺脫人性「惡」的本性帶給人類的詛咒?唯有不斷充實自身善良、勇敢、無私的美好品質,也就是胸中要有愛,有愛人愛己的心,方能在人生道路中不至於被人性迷霧迷失方向。

  二、用愛對待自然萬物

  梁漱溟先生曾說:「西方哲學裡,人對自然始終抱著一種欲求探索,徵服的態度」。此話不無道理,西方的實證科學也正是基於此種認識觀建立起來的。然而,人一步步在克服著自然給我們設定的界限,同時在這過程中人類自信心也越來越膨脹,以致碰到很多科學無法解決的,甚至就是科學帶來的災難時,才意識到自己在宇宙中是多麼地無能和渺小!我們不難發現導演在《迷霧》影片中告訴了觀眾這場災難造成的原因——人類無限度地欲求、徵服自然而帶來的後果。正如導演借女巫所說:「你們違背上帝的意志,WALKONTHEMOON!……科學家們的『箭頭』計劃帶來了上帝的憤怒,我們在受懲罰!」這其實就是蘊涵著近代以來科學與宗教對持的深度拷問。或許近一兩個世紀以來我們太過於崇拜實證科學,或許我們在文藝復興後從神的禁錮下解放後走得太遠,迷失了方向?也許現在該是反省現代科學局限性的時候了吧——

  今天,現代科學已經滲透人類生活相關的幾乎所有領域,以至於許多人不自覺地把現代科學等同於真理,人們在瘋狂地崇拜科學,然而現代科學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已經給人類帶來許多頭疼的難題。一批有遠見的科學家已經開始認識到現代科學的局限了。來自西方的實證科學的哲學基礎,是把一個完整的世界劃分為兩個獨立的範疇:物質與精神,由此而建立的自然觀把人和自然、人和世界、心與物分割開來。這樣一來,精神活動游離於現代實證科學的視野之外,道德更是沒有物質基礎的純粹說教,人和自然也不再是完整的一體。其後果之一,就是人與自然的對立,由人主導的科學發展卻有著很大的盲目性。瓦特發明了蒸汽機,由此引發的工業革命帶來大規模利用化石燃料的能源新時代,誰也沒想到200年後的人類會因此陷入溫室氣體帶來的窘境;杜邦引以為傲的發明——氟利昂,作為當時最理想的製冷劑,給人類帶來無數便利,誰也沒想到幾十年後由於它對臭氧層的破壞而幾乎成為毀滅人類的殺手;古柯鹼是臨床上局部麻醉的良藥,因為發現了它,才有更多的生命從無影燈下被拯救,然而今天,古柯鹼的吸食者以千萬計算,我們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古柯鹼毀滅的生命比它拯救的還要多;愛因斯坦發現質能方程(E=MC^2)的時候,絕不會想到幾十年後核威脅成為人類頭上揮之不去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關於此類話題,《迷霧》、《後天》、《完美風暴》、《龍捲風》等等反映由於人類的無知狂妄、濫用科學引發滅頂之災的影片,不都是在反思這些問題嗎?

  愛因斯坦說過,「科學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怎樣用它,究竟是給人類帶來幸福還是帶來災難,全取決於自己,而不取決於工具。」作為科學工具的發明者、利用者,人類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直接決定著科學給人類帶來的是幸福還是災難。此時人類更需要愛的指引,愛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人類才不至於迷失了人在自然外部世界中的前進方向。

  《迷霧》告訴了我們,在人性的迷霧中,人們會迷失自己,會在無知中毀滅自然、毀滅自己。如何在迷霧中找到方向?尋求信仰嗎?淪為惡魔的宗教信仰只會使人們更加瘋狂。尋求英雄嗎?過於自信的英雄主義依然將人們帶向絕望的深淵……唯有愛,亦如母親對子女天性的保護之愛、人們互相幫助的友誼之愛、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愛。心中懷有最純粹的愛,方能驅散迷霧,在迷霧中尋找希望……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