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電影蝴蝶觀後感大全

2023-07-31 13:59:06 2

  電影蝴蝶觀後感篇一:蝴蝶觀後感王雅靜

  不要忽視身邊的愛——《蝴蝶》觀後感(1378字)

  學院:文傳專業:中文班級:一班姓名:王雅靜

  又是一周校選課,我很榮幸自己能選到黃老師的課,不僅上課輕鬆愉悅,還能經常看電影,雖然很多都是兒童電影,但也因此能讓自己停下來,淨化一下心靈,返璞歸真。這周,老師為我們播放了一部名為《蝴蝶》的法國電影。

  這是一部關於親情的法國電影,一個老人和一個10歲女孩共同去尋找一種阿爾卑斯山脈中的稀有蝴蝶「伊莎貝拉」,老人為了死去兒子的遺願,女孩為了尋找失去的母愛,走在同一條尋找的路上。整部片子以尋找來一步步梳理出電影本身要體現的內容,尋找並不是意義本身,尋找的動力和根源——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對親情的寄託才是這部電影最終要表達的內容,也是要傳達給觀眾的意義。

  「伊莎貝拉」是老人瘋掉的兒子死前最後的希望,他想看看叫「伊莎貝拉」的蝴蝶,為了兒子,老人成為了一個蝴蝶專家,在山裡找伊莎貝拉找了15年,這是一種一年只出現10天的短暫生命,但卻被譽為最美麗的蝴蝶;單親女孩的媽媽忙於工作,女孩受到冷落,所以在沒有告訴家人的情況下偷偷鑽進老人的汽車去了山裡,為的就是看到老人所說的蝴蝶。電影最後我們才知道,女孩的媽媽就叫「伊莎貝拉」,她的尋找,純粹是出於對母愛的渴望。一老一少在山林中露營,對話,從互相排斥到共同攜手,當伊莎貝拉就要到來時,女孩卻因為毛手毛腳讓它飛走了。雖然我覺得電影最後的結局有點俗套,是以警察抓到老人以為他拐賣兒童最後兩家冰釋前嫌結束的,但是我認為這部片子所表達的意義和拍攝的景色還是挺值得一看的,畢竟法國電影都是比較有人文色彩的,總看美國大片,偶爾看看這種法國文藝電影還是挺享受的。

  這部電影,能夠欣賞到老人家裡無處不在的各式各樣的蝴蝶標本和阿爾卑斯山脈如畫的風景。導演還把蝴蝶的所有生物形態和破繭過程都一一展示給了觀眾,這是電影的一大特色。最令人意想不到的要數老人家裡一扇緊閉的門了,在小女孩偷偷打開之後,發現那屋子裡竟然是一個精心營造的蝴蝶溫室,飛舞著各色美麗的蝴蝶,就像城市中童話裡的另一個世界,比阿爾卑斯山脈的天然景色更令人驚嘆。

  整部電影話語不多,但都耐人尋味,一少一老一問一答,滿篇基本都是這樣的對話。女孩看到一個男人強迫女友和她共同滑翔來表示愛他時,問:什麼叫一根繩子維繫的愛情?答:當愛情需要證明時,那它本身就不存在;女孩問:為什麼有富人和窮人之分呢?答:平等、自由、博愛的口號雖然叫起來響亮但實施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諸如此類……人生的經歷和哲理就這樣在對話中簡單清晰的進行了解釋,展示在了人們面前。最後的片尾曲也是一老一少的問答歌唱,很可愛、很有趣,這大概是這部影片的又一個特色吧。

  不過最後我們還是等待到了伊莎貝拉,就在兩人兜兜轉轉一圈之後,在老人的溫室裡,一隻郵寄來的伊莎貝拉誕生了,兩個人的心願都得到了實現,女孩的媽媽也告訴她「她愛她」。我看到這裡,也才赫然明白,這部片子所要表達的意義原來就是,不要忽視身邊的愛。當身邊的親人和愛人都還在的時候,要懂得珍惜,不要等到親人失去了才通過實現當初未能實現的願望來回憶和遺憾,這是老人給我的啟示;要懂得珍惜,不要因為最親的人在身邊就以為他知道自己的心,愛是需要溝通的,也是需要表達出來的,不要讓身邊的人受到冷落,這是那對母女的啟示。愛身邊的人和事吧,它會讓我們的心裡永遠駐留著那遍尋不著的最稀有美麗的蝴蝶,讓我們不會有遺憾。

  電影蝴蝶觀後感篇二:【影評】法國電影《蝴蝶》

  翩飛過我腦海的你的伊莎貝拉

  ——評《Lepapillon》

  「你難過嗎?你知道,死亡死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是它不會事先通知你,很多人活的好像自己有永恆的生命似的,可是從沒有人確定他們是否有時間實現自己的願望。」於連坐在樹下的石頭上坦然道。

  蝴蝶,最翩飛的生物,卻承載著最深沉的哲思,如同破繭,如同成長。

  伊莎貝拉,最常見的名字,卻背負著最傷痛的執念。一個是一種稀有蝴蝶的名字;一個是淡漠的母親的姓名。一個是沉迷於對自己患有精神病自殺的兒子的悔恨的老人;一個是對自己母親不關心自己決心報復和試探的女孩。就這樣,他們匆匆去了那片這個時節裡能找得到伊莉莎白的蔥蘢的大山。

  不知是自然度化了他們或是他們感染了自然,在輕鬆活潑的舒緩鋼琴曲中,恰到好處地清新感,和充滿童稚趣致的對白。

  「蝴蝶叫伊莎貝拉真奇怪」

  「是一位昆蟲學家在1839年在西班牙發現了這種蝴蝶的人,他就用西班牙王后的名字給他命了名。」

  「我媽媽給我起名字的時候有個拼寫錯誤,本來我改叫艾麗莎,可是等級的人把字母給忘了。」

  「這沒什麼關係,叫艾爾莎也很好聽。」

  「艾麗莎是伊莉莎白的簡稱嗎?」

  於連點頭稱是。

  「哪艾爾莎是什麼簡稱?」

  於連想了想,說「不知道,它不是簡稱。」於連回頭一笑。

  艾爾莎沉默了一會兒,喃喃自語到,「那就好,是簡稱就太傻了。」

  艾麗莎總是這樣,希望自己得到重視。我想,她其實心裡是有些失落的,在知道自己最初的名字不是出於母親對自己喜愛而精心挑選過的,而是母親和登記員粗心的一個筆誤。不過「那就好了」,不是以別的東西命名的簡稱,不是替代。然後她開心了一些說,「那就好了。」你可以想像她的心。就像她說,她把鳥籠打開的時候,小鳥並沒有飛走時的喜悅,「因為它是真的喜歡我。」影片中總是充斥著這些情感變化精心描繪的情節。在艾爾莎跟著於連憤怒的目睹了偷獵者的時候,在於連捕捉、毒死蝴蝶。「你這是偷獵!」於連開始沉默。我想,艾爾莎是不明白的,不明白於連為什麼對於別人偷獵憤怒,但自己卻仍然要偷獵。世界總是難懂。艾爾莎是不會明白的,那個男人在門外面趾高氣昂地在電話裡命令人買賣股票。這一幕總讓我想起《小王子》裡的一句話,「人拼命擠進快速火車,卻不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於是他們變得憂慮、煩躁、在原地打轉??」就像那些人也不能懂,「富有,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於連總是能把一些大道理講得那麼平易近人。

  在於連講最後的審判的時候,不知是為了反戰的主題還是為了原罪的定論,氣氛沉重闃靜,就像那個艾爾莎不小心嚇跑蝴蝶的那個夜晚。人其實還是有很強盛的執念的,老太太能夠注視著一個早已停掉的鐘表許久許久。於連能夠因為艾爾莎嚇跑了蝴蝶失態地吼她。

  幸好,一切都來得及挽救。

  最後的場景,整整四分鐘的鏡頭,華麗麗地都獻給了一隻破繭的伊莉莎白蝶。蝴蝶終於翩飛,悔恨終於淡忘,關愛終於表白。

  「我們去那麼遠的地方找它,它卻在這裡等著我們。」也難怪簡楨說,「我只是一隻蝴蝶,很偶然地經過了生。」

  電影蝴蝶觀後感篇三:電影蝴蝶效應觀後感

  觀電影《蝴蝶效應》有感

  蝴蝶效應(The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蝴蝶在熱帶輕輕扇動一下翅膀,遙遠的國家就可能造成一場颶風。

  在這部電影裡這種現象得以體現的淋漓盡致。主人公埃文回到過去改變其中某個細節,他的命運就會發生不同方向的改變,與他相關的人的命運也隨之發生改變。即人的一生會因當年一點點不經意間細枝末節的改變,從此走上不同岔口,不能回頭。這應該也就是此片和蝴蝶效應吻合之處吧。

  但這部影片要只是講蝴蝶效應那也就太低級了,它似乎隱含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想讓現狀變得更好,並有機會從過去不如意的地方重新來過,結局是否可以如你所願變得完美?影片似乎也給出了答案:在一種假設有悲慘結局的時候,試圖從開始來改變它們,往往會事與願違,導致更加悲劇化的結尾。正如哲學上講的,事物是相互聯繫的,牽一髮而動全身。意識活動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但是世界是物質的,它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我們要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遵循事物發展規律,將意識的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統一起來,把握當下,過好當下!電影由埃文的幾次回歸過去組成。第一次,他回到他七歲時過去的地下室,威脅凱父不準再虐待凱麗,回來時卻發現好友湯米因為被其虐待而成為一個爛仔而對自己憤恨有加,為了自衛他不得不殺死湯米而成為死囚;第二次,他回到當年的地下室,逼凱麗之父不要再逼七歲的女兒表演虐童電影,回到現在後發現惡父因此趕走凱麗,讓她變成妓女度日;後來,他為了阻止童年那可怕的「大爆炸」,他回去把受害人推開,回來時卻發現自己雙手沒了,成為殘廢,而當年鬧事的主

  要人物湯米卻成了英雄、好學生,他媽媽也因此吸菸過度而患上肺癌;還有一次,他回去提前那個炸藥引燃,卻被還不懂事的凱麗撿在手中,自然他回到現在後,被別人稱為誤殺女友的瘋子;總之為了彌補錯誤,埃文一次又一次返回過去試圖消除痕跡,但事與願違,每一次帶來的傷害都更加嚴重,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這讓他的現實世界的日漸崩潰。如此反反覆覆地奔波於日益混亂的過去與現實,最後卻沒有有人相信他,連他的心理醫生也告訴他,根本沒有什麼日記,那些日記只是他的幻想而已。最後,埃文利用攝錄機,回到過去最初與凱麗相遇的時刻,一開始就警告她不要靠近他,倆人生活從此成為平行線,不在有交集。

  沒有不遺憾的人生,只有說不出的痛,也許每個人都曾經幻想過假如有一天,回到了過去歲月的某個十字路口,我們是要選擇向左還是向右?如果依然踏上了自己選擇的這條路,我們又有什麼信心和勇氣,一直走下去,直到現在?其實,選擇什麼不重要,結果是什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要這樣選擇。走過人生,留下的,是什麼?

  其實生活是活在眼前,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昨天已經成為歷史,無論如何,都將無法改變,即使如電影中的主人公去改變了過去,也會因蝴蝶效應而產生根本無法料及的、可能更加令人措手不及的結局。而明天你的人生、你的生活、你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你今天的選擇所決定。所以享受現在吧。不虛度每個現在,勝過讓人生重來千百次。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