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時代觀後感3篇
2023-07-31 02:17:17 3
摩登時代是卓別林的一部無聲電影,十分特別。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摩登時代觀後感3篇,歡迎閱讀!
【篇一:摩登時代觀後感】
《摩登時代》是卓別林最後一部無聲電影,拍攝於1936年。雖然1935年的電影已經進入了有聲時代,但卓別林還是決定用電影的形體語言,為經濟危機給廣大工人帶來的痛苦而大聲吶喊呼號。辛辣犀利的諷刺、精湛絕倫的啞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以及溫馨感人而煥發著人性光輝的愛情,這使得影片至今還散發著不朽的魅力。《摩登時代》講述一個被機器摧殘、異化的流浪漢在工業文明的傳送帶前窘態畢現、笑料百出的故事。這是一個集幽默、諷刺、控訴於一體的經典影片。同時影片也將當時的社會形態表現的淋漓盡致。
故事發生在工業大生產時代,當時經濟大蕭條,大批工人失業,工廠對工人的剝削更加殘酷。故事的主人公――查裡是工廠流水線上的一個鉗工,單調而又瘋狂的機械勞動使其精神失常,大鬧工廠,並因此被解僱,成了一個流浪漢。失業的查裡陰差陽錯地被當成罷工首領抓進了監獄,在監獄的生活本來衣食不愁,偏偏又遇上了監獄動蕩,而重獲自由,提前釋放。出獄後,查裡找了好幾份工作,都無辜泡湯。但在窘迫的生活中偶遇一個有著同樣命運的流浪的女孩,並勇敢相愛,一起浪跡天涯。
【篇二:摩登時代觀後感】
很顯然,影片首先便模糊掉故事發生的年代,你無法從任何一個人物身上找到確定故事所處的具體年代,背景、服裝、道具、言談、行為……拎著魔術箱的徐崢和自稱是他女兒的張子楓行走街頭,像沒有槍與盆栽的《這個殺手不太冷》,充滿溫情與憂傷的步調,又像大師與信徒,充滿戲謔與偏執的分歧感,所有時間線索也全是被掩藏的,太多的似曾相識又模稜兩可的場景,讓年代的跨度至少超過三十年以上,但又都與現實無比接近——這麼多年,我們始終都沒辦法逃離和改動的現實。
也因這現實,影片的視角都集中到了人和人,人和社會的緊張關聯上來,所以故事的情緒是焦躁的:一個以行騙為生的魔術師出場便遭騙,不但到手的錢沒了,就連已然撲倒在床的姑娘也飄然走了,而被合約纏身的他不但要在限期內完成一個不可能的魔術,更需求擺脫這個自稱是他女兒的孩子的糾纏——儘管描寫的分歧是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衝突,但無疑每個角色的初衷,全是焦躁的在生活中尋找到屬於本人的幸福。
所以,當人物的不幸變成喜劇的底色,以悲劇視角所觀察的角色和年代,便也荒誕的摩登起來了。
但以「大師」的身份出場的徐崢,還是努力把故事往傳奇色彩裡帶,這些年來,徐崢對喜劇的演繹越來越得心應手,優秀表現不光在於對人物的詮釋,也在於對故事的內容及展現,在《摩登年代》中,他把曾經得心應手的瘋癲賣弄收斂再收斂,讓溫情做主,甚至把引導故事的主動權讓給孩子,任憑她像個甩不掉的小尾巴一樣,可以盡情的撒嬌耍賴,也任由舞臺的燈光,為她而亮了起來。
影片還把主動權分了一些給明知徐崢是個騙子還甘心花光積蓄的「藝術總監」,像王宣予這樣的女人,確實應該是男人所夢寐以求的:她可以是遇難時的救命稻草,或聲色犬馬時的欲望所求,或暗箱交易中的一顆棋子一個砝碼。這是這個時代所特有的現象,即在銀幕之內,也在銀幕之外。大時代裡很多女人的命運正是如此,可以屬於任何人,但卻永恆不能屬於本人。
當然,男人的世上其實也是不完整的,徐崢在行騙過程中認識的這兩個大小女人,恰恰幫他完整了本人的世上,但要想擺脫現實的困境,顯然還需求他本人的能力。這才是整個故事的核心,每個人有缺陷,但當每個人以本人的破碎為所有,走在一同的時候,終能夠抱團取暖,而這些蠅營狗苟騎虎難下威逼利誘的過場戲,則拼湊出了時代的面貌,人於其中,順流而下或逆流而上。
徐崢被鎖在水箱裡的時候,現實生活顯然也走向了崩潰邊緣,但影片照舊鼓勵人們要滿懷希望地去生活。是而,影片結尾之處,徐崢以不可言說的「魔法」逆轉處境,從此欣慰的過上了想像中的新生活——這是一個一廂情願的奇蹟?還是一種無法言喻的諷刺?
或者,就連這個摩登年代全是一場幻覺。
【篇三:《摩登時代》觀後感作文】
今天看完卓別林的《摩登時代》讓我感到有點深沉,雖然這是一部以輕鬆的幽默手法來呈現的電影,但是看到其欲表達之內涵就感覺到歡樂的沉重了。喜劇大師卓別林以獨特的視覺形象、喜中見悲的詮釋方式、辛辣犀利的諷刺和揭示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工人飽受資本家欺壓剝削的嚴酷現實,概括了「摩登時代」這一矛盾的本質。辛辣犀利的諷刺、精湛絕倫的啞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以及溫馨感人而煥發著人性光輝的愛情,這使得影片至今還散發著不朽的魅力。
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蕭條時期,因為機器設備的廣泛運用,大量解僱工人所造成的失業浪潮。工人夏爾洛在工廠幹活,他在不斷加快的傳送帶式的作業線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失控的自動餵食機整得死去活來,甚至被捲入巨大的機器齒輪中,這些影像無不反映了機器時代給人們所帶來的恐懼與打擊。夏爾洛在大街上被警察誤認為是工人的領袖而關入了監獄。被提前釋放時,他似乎並不願意接受似乎是人們期盼已久的自由。因為唯一不用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監獄。在監獄裡,人雖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不用為失業、飢餓所困擾。在街頭,人雖然獲得流浪的自由,但要為無家可歸、飢餓而痛苦;在工廠,人雖能維持生計,但他卻是機器的奴隸。
的確,他在外面確實還不如在監獄中,雖然獲得了表面自由,但是他卻依然生活在一個更大的牢籠中,在這個牢籠中,有錢的人隨心所欲,無錢者無家可歸。後來,夏爾洛遇到了同樣是流浪者的女主角,雖然生活是十分窘迫的,但夏爾洛和流浪的女孩相濡以沫的溫暖場面,也給人溫馨感動的感覺,煥發著人性美的光輝。影片的結尾,雖然所有的努力都沒能讓卓別林和流浪的女孩看到任何生活開始好轉的希望,但是在一個荒郊野外醒來的早晨,卓別林和流浪的女孩依然攜手朝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使人振奮。
這部電影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它讓人們在笑聲中看到資本主義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國家殘酷、黑暗的現實,資本家無休無止的壓榨,已使許多人民無法生存,流浪街頭,沿街乞討,連工人的吃飯時間都相剝奪,因此發明了吃飯機器,讓工人在吃飯時能騰出手腳來繼續幹活?種種做法的最終目的都只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剩餘價值,因為剩餘價值才識資本家最終想要獲得的就是更多的剩餘價值。
資本家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的方法多種多樣,最基本的方法有兩種,即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絕對剩餘價值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延長工時而生產的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是指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生產的剩餘價值。片中主人公所處的時代,還正處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所以資本家們通常採用第一種方法來剝削工人。片中老闆不停地讓傳送帶加速,減少休息時間,甚至一根煙都抽不完,就又要工作。資本家們還發明了自動餵食機,來變相的延長工時。馬克思對這種做法作出了這樣的抨擊:「它靠縮短工人的壽命,在一定期限內延長工人的生產時間。」
影片通過對資本主義工業時代小人物的辛酸生活的描寫,運用誇張滑稽的行為動作,讓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時又使人對那個造成「機械化」的社會形態的深深思索。看過影片之後,我開始感到我們現在的生活的多麼的幸福。雖然我們沒有經歷資本主義時代,然而我們現在的發展也沿用了很多資本主義的模式。因而《摩登時代》所體現出來的意義應該使每個人都要反思。雖然說不上「居安思危」,但是我們也應該為了創造出美好和平的社會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