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大國崛起之美國的觀後感

2023-07-31 16:05:23

  大國崛起是中央電視臺拍攝的幾個大國的歷史,並從他們的歷史來分析他們成為大國的原因。

  第十和第十一集介紹的是美國歷史的概況和20世紀初美國的政府對經濟的一些措施。

  我認為整部影片對美國的歷史有一個粗略的描畫,但是很多地方顯得過於科普,因而失去了一些準確性。尤其是對某些不重要的事情過分強調,而對某些重大的事件一筆帶過。對於美國崛起的原因也沒有很明確的闡釋,當然一個國家的崛起是很多因素的集合,哪些重要哪些次要只是一家之言,這裡簡單論述以下自己的觀點。

  我認為美國的歷史可以劃分為幾個重要的環節

  1殖民時期2、獨立革命3、制憲黨爭4、西進運動5、南北戰爭6科技7經濟

  一、關於殖民時期的介紹

  影片中介紹

  1620年,一百多名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國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號」的船隻,開始了前往美洲新大陸的航程。但歐洲最早有人踏上美洲大陸可以追述到1492年哥倫布的航行。影片中認為五月花號上的乘客來到美洲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他們籤訂了《五月花號公約》,公約規定,船上的人到達北美新大陸後,自願結為一個民眾自治團體,並制定和實施有益於團體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規、條例和憲章。全體成員保證遵守和服從。《五月花號公約》,被歷史學家確認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約文件。

  我的觀點

  殖民者到美洲的目的大概有以下幾種

  追求物質財富與榮譽

  逃避宗教迫害、追求宗教自由

  但五月花號僅僅是一小個代表,其影響力被後世誇大。真正影響到美國歷史的是其後十年左右的一波移民狂潮。

  歷史學家分析英屬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類型,第一是公司殖民地,自負盈虧。但是總部在英國本土。第二是業主殖民地,也可以說是英國國王的封土。第三個是自治殖民地,有移民選舉產生自治總督。在1630年至1640年間,由某公司發起的移民總數就達兩萬人。五月花號只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

  二、獨立戰爭爆發的原因

  影片中認為

  英國人從1763年一直到1773、1774年,在差不多有十年的時間,每年變換著不同的花樣向殖民地徵稅。那麼在徵稅的過程當中,尤其是1765年開始徵收印花稅。殖民地對印花稅非常反感。當大英帝國自行決定增加稅賦之後,殖民地抗稅事件屢屢發生,矛盾開始激化,大量英軍被派駐到新大陸,他們可以隨意選擇駐地,甚至私闖民宅,貿易被切斷,殖民地議會也受到了限制。北美英屬殖民地長期以來形成的社會運行傳統受到空前挑戰,新大陸人在何去何從的選擇面前,彰顯出捍衛理想、反抗壓迫的鬥爭性格。今天,在威廉斯堡,來自世界各地的遊

  客都能夠聆聽到當年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的聲音。

  我的觀點

  影片中這些話多少有些按照中國的思維去解讀當時的歷史。中國古代每每爆發革命的原因都是稅負過重,是所謂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但是在當時的美國,首先,移民過去的公民對英國以及故土還是抱有深深的熱戀。可以肯定的是:殖民者們不認為遷移就是不再愛國了;遷移並非流亡國外或是移居外國。不少人選擇了返還家鄉,而更多的人決定繼續留在美洲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對他們來說,美洲是英格蘭的一部分。何順果先生的美國史通論中統計1720年時,英屬北美殖民地總人口12萬人,其中60%來自英格蘭,因此該地的社會性質很大程度上是由英格蘭人決定的。因此移民者對英國政府還是抱有效忠的心態的。其次正如影片中所說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政策具有一個長期性的特徵:政治管理比較寬鬆。

  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統治不是以壓迫和掠奪為主要特徵的,並沒有造成普遍的貧困相反,在英國的羽翼之下,北美獲得了政治自主性的成長空間和發展經濟的機會,在資源和財富上與當日歐洲最發達之國無分軒輊,而且社會更為穩定和有序。

  因此我認為印花稅的徵收只是一個導火索,影片中所謂「捍衛理想、反抗壓迫」不如說是自由的本性使之然,有歐洲移民過去的移民者都是具有冒險主義精神的探險家,獨立與自由式深深刻畫在其本性之中,流淌在其血液裡的。雖然愛國的意識很強,但是隨著時代的推移,英國寬鬆的政治管理讓他們漸漸地淡忘了自己的國家,骨子裡的冒險主義讓他們渴望有獨立的主權。總之,獨立不是出於反抗,而是出於自由。

  在一定意義上說,1763年以後北美居民所反對的並不是英國的"壓迫"和"掠奪",而是"殖民地"這種地位所固有的從屬性和依附性,要求以獨立自主的身份立足於世界。

  三、憲法

  影片中並沒有太多地介紹美國獨立後漢密爾頓與傑弗遜兩種主要政治理念的不同。只是匆匆提到華盛頓就職總統之事。

  而這兩黨之爭發展成為現在美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多黨執政,成為美國政治與中國一黨專政的不同之處。或許由於政治體制不同,影片中並未作太多介紹。也沒有介紹這樣競爭式的執政的利弊。

  四、西進運動

  美國在1783年至1890年之間向西擴展國土,或通過與印第安人的作戰,或通過購買的方法將領土擴大了二至三倍。

  影片中說:「西進運動鼓勵了冒險的精神,它為愛冒險的人提供了機會,為不愛冒險的人提供了創造新生活的可能,因為人們可以在屬於自己的地方安頓下來,西進為美國社會的穩定、繁榮,提供了安全保障。西進運動毫無疑問是美國歷史上充滿開拓、勇氣與冒險精神的一頁,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正是它,塑造了通過自我奮鬥、實現個人夢想的美國精神。」

  我十分贊同這個觀點。美國名著《飄》是以南北戰爭為背景的一部作品,其中,女主人公思嘉的父親就是一位從愛爾蘭移民到美洲的移民者,他熱愛土地,熱愛冒險,通過自己的奮鬥將本是一片蠻荒的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條。這個形象是

  一個西進者的縮影。廣大的西進者開拓了西部的大片土地,為農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南北戰爭

  影片中只對南北戰爭作了浮光掠影的介紹,提到林肯總統反對蓄奴,上臺後南部多個州要求退出聯盟之類。

  我認為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對美國今後的發展有很大的意義。

  1、南北戰爭具有統一聯盟的意義。

  在西進運動中南部和北部對西部的爭奪愈發激勵。南北雙方由一開始的競爭變成了矛盾與妥協並存,再到之後的爆發。林肯上臺後南部要退出聯盟,如果一分為二的話國家分裂,將會制約美國步入大國的行列。雖然戰爭對當時的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但是從長遠上看,是有利於國家的。

  2、廢除了奴隸制度

  從美國名著《湯姆大叔的小屋》裡面我們可以深刻了解到美國南部當時的社會環境。奴隸生活沒有保障,沒有人格,沒有保障,黑人作為貨物被隨意販賣,碰上好的農場主還可以有稍微安定的生活,但是如果遇到暴力的農場主,往往受到鞭打,生命沒有保證。雖然《飄》之中也試圖從農場主的角度反映當時的社會,認為:「黑人就該本本分分地工作??那些被北方佬解放了的黑奴整日遊手好閒,欺侮白人女子。那些善良的追隨主人的黑人才是好的黑人。」但是這些蒼白無力的觀點不能掩飾惡劣的奴隸制度本身的,所謂的善良的追隨主人的黑人都是在黑人中地位高的,他們希望回到過去有地位有身份的生活,他們是不作農活的,只在白人家裡作管家、或是作家務活。而追求自由的黑人往往是處於最底層的大多數。消除奴隸制度是為多數人切實利益考慮的,因此南北戰爭具有很高的進步意義。

  3、將北方的工業加速推廣到南方

  《飄》中真實反映了南北戰爭前期、中期和後期南方人士的心理。前期時南方大多數人沉迷在讓他們富足的棉花中,認為「北方佬」不堪一擊。他們只有少數有識之士才清楚地意識到北方工業發達,軍事發達,只要封鎖住南方的出海港,南部的棉花就無法銷往歐洲,南部最終必將失敗。

  據一份調查南北雙方1861年時雙方的資源比例中北部的人口是南部的2.5倍,工業產值是南部的10倍,鋼鐵產量15:1,煤產量38:1,軍艦噸數為25:1,而南部只有棉花一項為北方的24倍。因此在這樣的戰爭中,儘管南部在戰爭初期獲得了一些勝利,但是最終還是北方擊敗了南方。這可以說是工業化的北方戰勝了還處於農業為主的南方。

  在戰後,北方的企業家們紛紛湧入南方,儘管南方對北方人以及黑人還是心存抵制,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這場戰爭推動了南方工業化的速度。

  4、南北戰爭奠定了美利堅的民族意識。

  林肯總統在戰爭時曾說過,要麼就全部奴隸制,要麼就全部廢除奴隸制。統一的思想在美國民族意識中至關重要。其次,自由和平等是美利堅民族所追求的,

  不僅在人權上,在很多別的方面,美國都強調要有自由,甚至於法律中都規定公民有什麼什麼樣的自由,選擇職業的自由,追求理想的自由等等。這場內戰真正地將一個民族澆注起來,使之成為能屹立在民族之林的一元。

  六、科技

  正如影片中所介紹的美國的科技水平在全世界都是令人矚目的。原因有幾點政府對專利權的法規鼓勵了發明家發明自己的專利

  影片中提到,「在1787年的制憲會議上,制憲代表們對事關美國政府在未來的公共政策進行了一系列激烈的辯論,然而,在通過第一條第八款時,代表們的意見卻空前一致,它的內容是:「為促進科學和實用技藝的普及,對作家和發明家的著作和發明,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專利權的保障。」對於專利的保護,在16世紀的英國就已經開始,但是,美國人第一次把專利權寫入了憲法,用國家的根本大法來保護髮明創造。」

  好的社會環境讓科學技術人員如魚得水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可以說是大國中受波及相對較少的,本土也基本沒有受損,當別的國家都在戰後重建基礎設施時美國可以將自己的精力集中到科研上來。

  七、經濟

  影片用了整整二分之一的篇幅來介紹美國20世紀的經濟,然而說來說去只是為了說明政府介入市場控制壟斷要比僅僅用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來管理市場要好,但是我認為這部分影片不但小題大做而且失之於真實。或許這是為了彰顯中國實行的國家調控經濟的優越性。

  舉幾處影片中的問題。

  (1)影片中提到「在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各種各樣的壞事都出來

  了,而且工人的勞動條件非常不好,礦難不斷發生,特別是像煤礦爆炸這一類的事情,還有油田的這種工作條件之糟糕。美國城市各種各樣的弊病就出來了。」而事實上中國現在的礦難也是層出不窮,國企和民企的所有制身份並非導致礦難的決定性因素,也同樣不是影響工人待遇的決定性因素,因為一方面企業是在選擇工人,另一方面,工人也在選擇企業。

  (2)影片中提到「美國阿利根尼大學歷史學教授保拉·蘇科勒的話:『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是被迫整頓經濟的,他一開始並不願意這麼做,但公眾的壓力太大了,他不得不採取行動。總統宣布,標準石油公司要為此付出代價。標準石油公司是其他壟斷者的榜樣,所以,政府在1911年開始拿標準石油公司開刀了。』」該教授明確指出了美國在20世紀初對幾個壟斷企業的措施並不是出於本意而是由於公眾壓力。的確,財富的不平均分配會在社會上引起不安定因素,但是影片對美國這一舉動的解釋完全是在用中國的理論。此外,中國目前自身很多國有企業也在通過種種途徑合併其他小型企業,通過合併來加強企業自身實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國內電信、石油、食品等行業雖然沒有明顯的一家壟斷,但是卻是形成一種幾家壟斷的局面,其他小公司根本沒有可能佔到一定的市場份額。所以我認為所謂壟斷,是無論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都面臨的一個問題。並不是政府介入市場就可以解決的。如果一味通過政治手段來影響經濟的正常發展,只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3)至於經濟危機,我想這是經濟發展道路上一條必經之路,其根源是銀行通

  過借貸來不斷創造價值。銀行最初產生於一個英國城鎮,一個商人出租自己的一間儲物室來給鄰居朋友放金銀(當時金銀是流通的貨幣),並收取少量的部分作為利息。很快,他發現了一個現象:「儲戶們很少親自進入儲物室來查看自己所存放的金銀,而且即使來查看,儲戶也不會都在同一時候一起來查看,而且他所寫的某某人在自己的儲物間存有多少金銀的這種字據已經被當作市場上流通的可以交易的貨幣。同時,他經營另一項業務,那就是用自己得到的租金向外貸款,貸款的人們為了方便,也放棄所要實際的金銀,而是要那個商人寫字據,這種字據就可以當作金銀使用。漸漸的,來貸款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商人偷偷地將儲戶的金銀貸款出去,獲得了很大的利益。那些儲戶對於這個商人的暴富甚感懷疑,然而當他們到儲物室去看時,自己的金銀好端端地放在那裡,他們也無話可說,但是轉而向商人所要一定的用自己金銀貸款所得的利潤,這就是銀行的起源。但是貪婪的商人並沒有滿足,貸款的業務越來越多,他自己貸款給別人的上限被自己儲物間裡所藏的金銀的上限所限制,於是他產生了個更為大膽的想法。既然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儲物間一共有多少金銀,而且所有來貸款的人並不會同時要求帶走現實的金銀,那麼我為什麼不能貸出去本來不存在的金銀呢?於是本身不存在的錢被「創造」了出來。更多的貸款業務被接納,這個商人的事業蒸蒸日上。然而漸漸的人們又開始懷疑,很多貸款的人要求提走實際的金銀而不是紙據,儲物間裡沒有那麼多金銀,於是銀行倒閉。對於個體銀行來說,這個倒閉是很容易得,但是對於國家性的大的銀行,就不會那麼輕易的倒閉的。而歐洲的繁榮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這種行為。這樣的貸款於是變得合法化,而且「虛擬」貸款的錢和「真實」存在的金銀價值的比例是9:1.於是虛擬的不存在的「錢」就通過貸款而被創造了出來。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這樣的經濟模式雖然促進了經濟的跳躍性發展,但是也加速了危機爆發,增加了危機的破壞力。無止境地追求價值增殖的本性使資本具有衝破一切空間限制向全球不斷擴張的趨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也成為世界性的。影片中提到美國金融危機時蘇聯正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實現了從農業化到工業化的轉變。但是我認為這是沒有可比性的,在一個國家發展初期,由農業轉變為工業化的過程中,往往會有很快的發展,而在之後工業化程度高了才會遇到高層次的經濟問題。就像之後蘇聯的經濟危機和近些年來中國的經濟危機以及早先東南亞的經濟危機,或許經濟危機可以看作經濟發展的一條必經之路。關鍵是看政府如何解決,1929年的美國和現在的中國都採取了正確的措施,積極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內需,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而且美國當時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通過販賣軍火,以及之後的與日本作戰,很快將經濟恢復,並將民眾注意力轉移。化解了經濟危機。

  八、總結:

  通觀整部影片,確實客觀地概括了美國的歷史,從各個方面介紹了這個大國崛起的路程。但是我認為在經濟上著墨過多,而且帶有明顯的宣揚社會主義色彩,而對於美國歷史上最重大的南北戰爭、獨立戰爭等卻著墨過少。也沒有真正給出美國這樣一個大國崛起的具體原因。我認為美國的崛起有幾個條件(1)有文化的人口的移民進入(2)強大的英國對移民態度的支持(3)人口增加,保證了農業的興旺發展(4)擺脫英國獲得獨立的主權(5)西進運動以及各種條約大量擴張了領土,廣闊的領土蘊含著豐富的資源,成為一個騰飛的大國的最重要條件。(6)南北戰爭統一了南北,消除了分歧。(7)在發展中逐步形成了帶有自由平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