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陳忠實的白鹿原觀後感

2023-07-30 20:11:03 2

  陳忠實五十多萬字的小說——《白鹿原》是一本蘊藏很深的作品。我看了此書多年,記憶仍猶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陳忠實的白鹿原觀後感,歡迎閱讀。

  陳忠實的白鹿原觀後感1

  今夜下了點滴小雨,看完《白鹿原》已經夜晚十一點半了,但我依然覺得很精神。

  我覺得它是繼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之後又一部耐人深思的優秀華語電影,展現了王全安導演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這個故事如果硬要抽出一個模式的話,那就是情慾與道德,或者說人性與教條。白嘉軒代表道德,田小娥代表合理欲望,又是一個法海一個妖孽的模式。法海雖然可敬但也著實讓人討厭,如果白嘉軒當初不恪守白鹿原的規矩成全黑娃和小娥的婚事,也就沒有後面那麼多糾結。妖孽雖然是妖,但讓人憐憫,她只有最樸實的願望,希望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

  田小娥就像白鹿原上一顆美麗的炸彈,又像一個照妖鏡,照出了一群人的醜惡、自私。換一個角度,是不是男人天性愛美女?亦或美女無敵?除了「法海」白嘉軒,幾乎人人都在她面前潰敗現形。而白嘉軒的不成全,被鹿子霖解讀成嫉妒,在鹿子霖的挑唆下,引爆了她邪惡的復仇行動,也直接導致她死亡,她成了白鹿原邪惡私慾的犧牲品。

  給我印象最深的三個演員,分別是白嘉軒、黑娃和田小娥的扮演者。尤其是白嘉軒的扮演者,演得水乳不分,似乎他就是白嘉軒本人。黑娃的剛烈和血性演得很充分。田小娥的扮演者張雨綺很年輕,剛開始感覺有些在演,但拿捏得很到位,好在她死死抓住了人物的核心,那就是一個樸實的願望——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她把自己個性中對愛的堅定和人物對愛的堅定融在了一起。

  而影片中的政治風雲變換和《霸王別姬》《活著》類似,但側重點各不一樣。白鹿原的變遷是政治風雲在普通百姓身上的殘酷反映。政治風雲變來變去,老百姓卻沒有得到實惠,人們只想過簡單有吃有喝的生活,管他城頭變幻大王旗,哪方唱罷哪方登臺。

  如果略有不滿,就是它的結局,在日本人的轟炸聲中結束,被釋放的鹿子霖回來了,他似乎期望著日本人的飛機炸掉白鹿原的一切,這個願望充滿了他個人的私恨。也許一切還會重複上演。

  《白鹿原》真是這幾年來不可多得的好影片!

  陳忠實的白鹿原觀後感2

  《白鹿原》上映的第一天,我就迫不及待得去看了,盼了好久好久終於上映了,不肯等首周票房的口碑,打算不管怎麼樣都要去看一看。老公對於這樣的片子是非常不感興趣的,我們一起去了電影院卻進了不同的放映廳,他去看《普羅米修斯》了。

  《白鹿原》這本書看過有一陣了,不能說全記得內容,但是大概的情節我還是有印象的,眾所周知,片子刪了好多好多,包括之前作為噱頭的激情戲,其實真的就是點到為止接下來會慢慢說起來。

  1,刪掉的人物之白靈朱先生

  看書的時候,我一直把白靈就看做白鹿原上的那頭小白鹿,我甚至覺得陳忠實賦予她的美麗純潔和先進的思想,正是對於白鹿原的情深所致。選演員時候,據說王全安也是看了很多人了,最後敲定了一個女孩,長得吧,其實我覺得一般。那時候好像也趕上陸川選虞姬,陣勢都挺大的。這女孩也有點倒黴,戲份真是全部刪掉了,可惜了這麼好的成名的機會。演技如何也無法做評價。

  另一個被全刪的人物是朱先生。看過書的人應該都對於這個白鹿原諸葛亮般的人才過目不忘,包括他死後神一般的存在。可惜那部分涉及文化大革命,估計也拍不出原味。看書看到朱先生仙逝的時候,我都忍不住哭了。朱先生出現不多,卻可以說是白嘉軒的領路人。白鹿原上的先知。

  被刪掉的人物還有白孝武、鹿兆海、甚至還有寥寥幾筆的白興兒(字幕裡出現了白興兒,我對不上號)

  2田小娥

  電影《白鹿原》改為《小娥傳》的說法一點不過分。之前王全安在接受採訪時候說必須只按一條線路走,後來選擇了小娥這條線。我想,一是小娥的情感經歷會很吸引人,二是把激情戲作為噱頭,總比白嘉軒的經歷更吸引人。三是,小娥後來成了他媳婦,不過我內心,是非常不希望王全安是這麼自私的。《白鹿原》是所有書迷的《白鹿原》,不是張雨綺一個人的《白鹿原》。在知道小娥是她演之後,我也沒有表現得很詫異,有人問我心中小娥的人選時候,我覺得張雨綺還可以,雖然平時有點男相,但是小娥的扮相還是很漂亮的,特別是跟黑娃私奔以後,換上粗布衣服更美了,那小腳褲穿得很性感。(主要那裡面出現的年輕女人也的確就是群眾演員的水平)。不得不提下小娥說話的聲音,真是好嫵媚,和黑娃一起懇求白嘉軒進祠堂那一齣戲,我聽得心都化了,能再嫵媚一點嗎?我是白嘉軒就讓她進了。還有她拿著雞蛋去懇求鹿子霖拿出戲,估計也是那一段的梨花帶雨,讓鹿子霖起了歹心。

  看書的時候,我是越來越不喜歡小娥的,我對三觀不正的女人實在提不起興趣。而電影裡呢,**不**,堅貞不堅貞,你不知道導演到底想怎麼塑造小娥,矛盾之餘是個敗筆。

  3白嘉軒鹿子霖

  白嘉軒和鹿子霖,是白鹿原上兩個互相較勁的力量,一個是政府官員,一個族長,不相上下。電影中兩處明顯的較量,一是白孝文把祖產賣給了鹿子霖,鹿子霖假惺惺去找白嘉軒,前一刻還對兒子說軟話的白嘉軒再次挺直了腰板,對鹿子霖沒說幾句好聽的。可以說更有勝負吧。二是給死去的小娥修廟的事,看書時候我也沒明白鹿子霖到底是出於私心還是民意提出修廟呢?當大家都因為鹿子霖修廟的提議而推舉鹿子霖當族長的時候,白嘉軒不亢不卑得提出修塔鎮壓,不得不說,這比修廟高明。鹿子霖完敗。兩位老戲骨的演技沒得說,再演156分鐘,都挑不出錯。

  4黑娃鹿三

  知道是段奕宏演黑娃我第一想法就是華誼挺能塞錢的。段奕宏早沒了《士兵突擊》裡的陽光帥氣,黑娃倒是演的中規中矩。黑娃這個人物其實容易出彩,他跟白鹿原上的很多人不一樣,特別是跟鹿三很不一樣,他要去當麥客,他不想跟他爹一樣一輩子給人當下人。很多幹白嘉軒反著幹的事,他都會去做,一種內心無言的反抗,好比就是看不慣你腰板那麼直,所以就要打斷你。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鹿三很忠義,也很正義。他因為小娥的身份死活不肯收留他們,斷絕關係,因為他覺得小娥害了很多人,就要把小娥殺掉。黑娃的很多性格,其實在鹿三身上也看得出來。至於很多人看不懂為什麼鹿三會上吊,估計就是沒有看過原文。書中鹿三被小娥付了身,自殺的。電影裡要是這麼演,就是有神論了。說到這裡我就想到,為什麼公開發行的書可以這樣寫,電影卻不能這麼演?好糾結。

  看電影的時候,我左邊是一對GAY,我旁邊是個娘受,他一直問他的男朋友小娥是不是跟這個做個?是不是跟那個做了?非常激動的樣子。我覺得這種人不該來看白鹿原,回家看AV正合適。何必在一部電影中就挑激情戲關注呢?小娥的激情戲都是點到為止,自行想像的。起碼上映的是這樣的。右手邊是三個女孩,歲數不大,每次情節有大變化的時候,會「哦」的叫一聲,或者「哎呀」一聲,其實對於看過書的人來說,很多都是見怪不怪的情節,已經很熟了。我呢,我整個看電影的過程中的反應就是最後「完了?」我脫口而出。現在想想,我們三個群體,的確代表了看《白鹿原》電影的三種人的反應。期待將來的220分鐘版本吧。156分鐘這個版本,我只給3星。一星給演技,一星給場面,半星給張雨綺,半星給導演。

  陳忠實的白鹿原觀後感3

  在我熱烈的期盼中,今天如願以償,觀看了由陳忠實名著改編的電影版《白鹿原》。原定於9月13日上映,又被推遲2日,不過,總算沒讓人等待太久。前些天,專門欣賞了首映晚會,劇組成員悉數亮相,電影對白全部是關中方言,讓人倍感親切。萬達影城有4個影廳同時放映,觀眾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多,但,坐在那裡的觀眾,看來對小說非常熟悉,大家都在討論著劇情下面的發展。

  小說1993年6月出版後,其暢銷和廣受海內外讀者讚賞歡迎的程度為中國當代文學作品所罕見。1997年榮獲中國長篇小說最高榮譽———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小說濃縮著深沉的民族歷史內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實感和厚重的史詩風格,中國當代小說六十年巔峰之作,十五年風行不衰。小說被翻譯成日、韓、越等文,描寫了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讀起讓人回味無窮。特別是對書中女性的悲慘命運,嘆惜不已。在那個被封建主義束縛的年代,敢於反抗,與命運抗爭的後果,唯有悲劇結局。

  《白鹿原》搬上銀幕歷經十載,可謂是好事多磨。影片最完整應該是310分鐘,現在上映的時長是156分鐘,被剪掉很多,觀看時有點不連貫,宣傳片裡有的解放時期的情節全部刪掉了,好在有小說墊底,電影只能算了滄海一慄了。電影和小說本來就不是一個介質,要把幾十年的歷史變遷,人物的坎坷命運一一展現是不可能的。影片選擇最為激烈衝突的黑娃,田小娥的愛情以及白鹿原新舊社會制度更替,家族紛爭,內憂外患等等展開。壯觀的麥田拉開了序幕,整部劇也是以麥子貫穿。有割麥,曬麥,燒麥子,還有在麥田裡釋放的情慾。通篇都是我熟悉的場景,就像回到兒時的農村,土崖,蘆葦,河水,華陰古腔,就是我熟悉碗碗腔,皮影表演,土窯,白鹿兩家的房子,就像我小時候住過的老房子,很親切。最過癮的是看黑娃,兆鵬吃麵的場景,好饞吶,也給我老碗嘛!

  那個一心要跟著黑娃過安生日子的田小娥,一進村就被拒絕進入祠堂。被公爹趕出家門,跟隨黑娃住破舊窯洞,毫無怨言,她的內心是淳樸的。黑娃鬧革命,她也渴望婚姻自由,打破舊傳統,砸祠堂,妄想著能被世人承認。革命失敗,黑娃忘命天涯,苦命的女子沒有依靠,去求鄉約鹿子霖幫忙打探丈夫下落,不想落入虎口,成了鹿子霖報復白家的工具,以至於最後死於非命。她的悲劇是社會造成的,一個財主的小妾是無法得到尊重,更不可能得到幸福。想跟隨黑娃回家,因為是私奔不被那個社會承認。想通過革命來改變命運,卻被人吊起來打。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一個弱女子如何能把控自己的命運?玩弄男人又被男人玩弄,遇到真心對自己的男人,卻招來了殺身之禍。她死了,白鹿原便發生了**,是上天承罰這裡的村民,是他們殺害這個無辜的苦命女人。他的男人黑娃為她去尋仇,那個象徵封建形象的族長,挺直的腰杆被打彎了。影片的結尾是發了瘋的鹿子霖回到白鹿原,恰逢飛機轟炸,眾人躲避,白嘉軒硝煙中尋找鹿子霖的身影。就在觀眾為人物命運揪心時,影片嘎然而止。我感覺結束有點太匆忙,是不是把後面的情節裁掉的,影響放映的時長。

  張雨綺在劇中的扮相很驚豔,很喜歡嬌羞的大戶人家小妾時的裝扮,還有抽旱菸的樣子,很可愛。但是聲音有點不自然,可能學關中方言有點費勁吧。人長得漂亮,穿什麼都好看,即使住在窯洞時穿著樸素的碎花棉襖也是很有味道。但似乎她的美貌,和那些男人不相配。一朵嬌豔的鮮花,被糟蹋了!

  在各個角色表演中,我認為劉威扮演的鹿三最到位,關中話標準,走路的神情將一個倔強的老農民淋漓盡致地展現。當發現兒子帶回來的媳婦是個傷風敗俗的女人,他摔家什砸東西,嘴裡罵著,真是像極了我熟悉的老農民,從小我就是在關中平原長大,親眼目睹過老父親教訓兒子的場景,二話不說,抄起傢伙就收拾兒子。他是一個長工,護主又愛子,當知道小娥勾引了族長接班人的孝文,並且孝文為此賣房賣地染上菸癮,賣身當兵,他痛心之極,毫不猶豫地殺了那個不祥的女人,在兒子討債時還理直氣壯地聲稱,是自己殺的,敢作敢為,是關中男人。

  觀影之後的感覺就是,意猶味盡,剪裁過多,不過癮。那些倍受爭議的情慾戲,放映時已經刪得差不多了,小朋友都可以看了。據說,此書又要拍電視劇,但願別改編太多,留下太多的遺憾!

  陳忠實的白鹿原觀後感4

  電影《白鹿原》從開機開拍以來,我一直在關注著,等到拍攝完畢,卻先於今年年初在德國首映,好不容易終於在7月份看到通知將於9月13日公映,提前在心裡計算著日期,卻在即將公映的前兩天看到消息說公映推遲到15號,天,讓我情何以堪?

  15號上午就打開電影公司網頁準備訂票,卻悲劇的發現廣州各大影院竟然尚未有安排計劃,而同一家影院卻在西安等地均有上映,晚上10點鐘不死心上網查看,發現僅在黃浦區有一家從未去過的影院安排了一期《白鹿原》,一看表,影片已經開始了,無奈只好罷了。

  16號周日上午喝完早茶後,打開網頁,發現家裡附近有家影院終於上映了《白鹿原》了,於是趕緊訂票,下午3點那場。

  現在開始正題,說說我對電影版《白鹿原》的看後評價。

  影片一開始,就以白鹿原百姓以拒絕繳納公糧進入短暫高潮,以日本人侵華飛機轟炸白鹿原結束,白嘉軒、鹿子霖、黑娃、田小娥、白孝文、鹿三、鹿兆鵬等陸續登場,小說中其他人物如白靈、白孝武等未出場。

  影片主要以白嘉軒在白鹿原的權威影響力和田小娥的愛情故事為主要線索來開展,時間跨度從清末、民國、一直到日本侵華、抗戰開始。整個影片以陝西方言為主,在觀賞過程中,你可以一覽西北黃土高原的廣闊,感受到關中秦腔的粗獷和豪邁,也許是陝西土生土長的原因,聽到那熟悉的方言,感覺尤為熟悉和舒服,影片中燒麥場的場景較為精彩,一群村民高吼秦腔的片段較震撼,有點遺憾的是,原本以為田小娥和黑娃的激情戲會是個看點,沒想到那個片段卻只是一個很保守的鏡頭而且是即過,不知道是否是影片審查時被切掉了?相比之下,李安導演的《色戒》尺度之大、床戲時間之長,讓人嘆為驚訝。

  不知道是不是剪的太多了,中間較多鏡頭,都比較支離破碎,如果不是因為看過原著的原因,很多情節是很難看明白,比如田小娥被鹿子霖暴打那段戲,看過原著的讀到這裡一定會哧哧的笑出來,原因不明而喻,但不知情的觀眾,可能就會很糊塗。

  無論是讀原著還是電影,我們都能體會到,生活在那個年代,或者那種時代,田小娥的結局,不僅是她個人的悲劇,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假如生活在現代,田小娥也許會是個女強人,或者是個賢惠的女人,但在那個年代,她需要依靠,她需要依靠一個男人,但是很不幸,她依靠的幾個男人,先是武舉人,雖然物質很豐富,卻無法給予她性福,跟黑娃偷情後,被武舉人發現打個半死,要不是被人同情,她同黑娃的命運就很早結束了,同黑娃結婚後,因為名譽的尊嚴的原因,始終無法進入白鹿原祠堂,始終無法獲得白鹿原長輩們的認可,她以為有了黑娃,就可以忘記一切,但是很不幸,從跟黑娃偷情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她悲慘的一生命運,因為黑娃的性格,用陝西話來講,一個字:愣,做起事來象頭髮怒的公牛,不顧後果,不考慮身後事,後因此被迫逃亡。田小娥在失去依靠後,也許是因為自己的不檢點,也許是不幸,又依靠上了在鄉裡有點小權利的鹿子霖,誰料鹿子霖跟白嘉軒面和心不合,田小娥不幸又被鹿子霖所唆使,勾引了白孝文,導致白孝文被白嘉軒暴打一頓,取消族長位置,無奈最終田小娥跟白孝文走在一起,卻不幸白孝文被拉壯丁,唯一的依靠又消失……鹿三憤怒之下殺死田小娥,**爆發,日軍飛機轟炸,白鹿原一片狼藉,白嘉軒抬起迷茫的頭,影片結束……

  個人看完《白鹿原》後以為,電影片場共2小時半,用150分鐘的影片將幾十萬文字的小說完整的敘述,那自然是不大現實,其實可以參照電影《赤壁》做法,將白鹿原分為上、下兩場,這樣就可以保持劇情的完整性,站在商業的角度,還可以賣兩次門票……

  陳忠實的白鹿原觀後感5

  《白鹿原》這部電影跟書比起來,國內上映版150多分鐘講的故事確實是單薄了很多,因為時間限制,砍去了很多的人物,主要人物的故事也沒辦法有頭有尾的敘述,因此整個影片顯得倉促,不自然,書中呈現出的各種西北大地上的農村生活的意象不那麼明顯。

  不過,我依然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我非常慶幸是王全安而不是張藝謀,陳凱歌之流拍了這部電影,王全安是目前導演中少有的兼具大氣,平實,深刻和會講故事的,比起張藝謀,陳凱歌這些個越老越膚淺,越老越浮誇的老油條子,王全安更接近於電影的本質。

  他敢去拍《白鹿原》,我覺得對中國電影史就已經是一種貢獻了,現在流行文化已經越來越被膚淺的,和爆米花式的題材佔據,中國的文化和歷史已經被忽視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共產黨拍的那些個假大空的歷史片和電視劇不能算是歷史),《白鹿原》是一部講了中國人的根的小說,它講了中國人對土地的特殊感情,中國農民千百年來生活生產的組織方式以及這種傳統的社會形態如何在1910年到1950年間面對了各種革命風暴下的瓦解的故事,知道這些,現在的中國人才知道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我們從小被教育要為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傳統而自豪,然而,現代人除了沉湎於才出現不到20年的中國城市的畸形的物質生活方式,陶醉於美國的爆米花文化垃圾和模仿製造這些垃圾,或者沉浸在以整容男女為賣點的韓國腦殘劇,還有以八卦窺視隱私心態去無節制的臆想古代皇宮中的各種勾心鬥角戲外,多年來竟沒有一步作品去關注真正組成中國之實質的中國農民生活的影視作品,即使這些千年來的生活在不到100年前剛剛發生了摧枯拉朽的巨大變遷,如果不去了解這些,現在中國人只能永遠的飄在海市蜃樓的物質追求上,活的比任何年代都沒有根基和品位。

  我覺得對80後來說,特別對從這一代起才脫離了土地的從農村到城市的80後來說,《白鹿原》可以當做一部必修影片和必修來說來看,他補充了空白的中國隱秘的民族史,讓我們知道在我們所學的那本虛假的思想政治課本上寫的一句輕飄飄的「從封建社會轉到半封建半殖民社會」後面有多麼厚重的內容。政治體制宣傳的正確性是虛假的和為統治階級服務的。而真正的真相只是中國傳統的自給自足的靠道德和倫理維繫的封建社會的發展已經到了極限和盡頭,必須以新的組織方式來管理才能把中國人從土地上解放出去,去追求更高層次的人類生活。這種轉變是殘酷和艱難的,到今日也尚未結束。

  《白鹿原》的電影裡唯一保留的就是這種衝突,這種衝突通過一個冒犯了傳統道德的美麗女人田小娥和傳統道德的衛道士白嘉軒之間的交鋒為主線來表現出來。田小娥如果放到今天,應該是至情至性的女子,是美的化身。然而在那個舊的組織方式裡,美和自由是要被壓抑的,正是這種壓抑,導致了白嘉軒精心培養的接班人白孝文的陽痿。然而,如果只是盲目放開這種壓抑而沒有新的先進的組織方式來代替,情況只會變得更糟,正如白孝文在田曉娥的引導下制好了陽痿,而人卻完全的墮落,變賣家產,抽菸賭博,把老婆餓死了都毫不在乎。因此,傳統道德的約束方式雖然不好,但是沒有他,中國這個龐大的農村社會體系不可能這麼順利的運行了幾千年而未斷絕。而這個破舊立新的過程,直到今日,也未能完全結束,仍在探索之中。

  無論如何,我要給這部電影打五星,因為它讓我意識到了我的有根基所在。

  陳忠實的白鹿原觀後感6

  《白鹿原》這是一部鄉村敘事的史詩般作品,以白鹿原村為背景,從清末說到1938年的抗戰初期,地點是陝西的關中平原,20多年的滄桑折射了時代的變遷,更折射了五千年的中國文明進化史:這就是中國社會雖然難以擺脫打打殺殺歷史周期率的宿命,但總有一種正能量呼嘯鼓蕩,維繫了中國鄉村的綱常操守,維繫了人類社會的根本準則和價值底線。

  電影中由張豐毅塑造的族長就是這樣的角色。在和平時期,他是鄉規民約的傳承制定執行者;當大難來襲(軍閥搶糧),他挺身而出,是村民利益的捍衛者;在動亂中,他的正直維護了起碼的理性和道德底線,比如,他不準爛殺;他也是準則獎懲的自覺踐行者,當發現兒子有不軌行為,同樣施以嚴厲責罰。

  鄉村社會充滿了矛盾:貧富矛盾、家族矛盾、民族矛盾、欲望和束縛的矛盾,當這些矛盾糾結在一起,動蕩衝突便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在衝突中,人類賴以維繫的價值準則往往會被衝擊得蕩然無存。此時此刻,如果有一種理性的力量,我們稱之為正能量,能夠巍然屹立,就能抵禦瘋狂,帶領人們從黑暗走向光明。

  具有這種正能量的人,也是被魯迅先生稱為民族脊梁的人,讓我們一起呼喚正能量,每個人都為社會增加一點正能量。你理性,這個社會才更溫暖!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