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辛亥革命》觀後感500字
2023-08-02 12:27:00 3
從廣州起義的慘烈巷戰到陽夏保衛戰的炮火連天,《辛亥革命》通過一幕幕極具震懾人心的鏡頭將戰爭與信仰、人性勾連在一起。
觀後感一:
看完電影「辛亥革命」,心潮澎湃。電影中的烈士一個個鮮活起來,他們為了建立一個新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為了大我捨棄小我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他們對於革命的解讀在今天聽來仍然鏗鏘有力,激動人心。
這段歷史其實我們都從歷史課本中學習過,那時的我們對於這段歷史的意義理解的並不深刻。今天看來,這是多麼偉大的一段歷史,沒有這段歷史,我們今天可能依然生活在封建社會,受人欺負,卑躬屈膝,一直是別人的奴隸。
其實,每一個社會或者個人的進步都與一個人或者一群人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息息相關。如果孫文沒有去過日本、歐洲,他不會知道清朝和世界的差距,也不會深切地體會中國人民的痛苦。正是基於對世界的認識,他才會不遺餘力的去奔走,去建立一個新國家。
秋瑾對革命的理解是為天下的孩子造一個寧靜溫和的世界;林覺民說,革命是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孫文說,革命就是讓全國之人無一貧者,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現在新中國建立了,不需要革命了,但是革命的精神卻不能忘,我們要認真地繼承下來,因為它在今天依然有用,有意義。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清醒地認識世界,認識自己,如果我們發現了自己的差距,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就要爭分奪秒的大踏步走到前邊去,只要你堅定改變自己的信念,誰也擋不住你。我想,對於革命的解讀每個人現在都有自己的認識。我以為,個人的革命就是要達到自立自強的狀態,不再人云亦云,不再懦弱恐懼,不再固步自封。一個人自己有了主心骨,有了更高的奮鬥目標,有了堅韌不拔的信念,他就會建立一個思想上的「中華民國」,做自己的大總統。
同理,一個企業也需要革命,也需要為自己的員工去爭取一個嶄新的未來。我一直在思考,我們管理企業的目的是什麼?我想,看完「辛亥革命」後我有了一個初步的答案,那就是一個企業能夠讓自己的員工通過各自的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體現自己的價值,在當今社會能夠有尊嚴的活著。
「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不僅僅在當時,更加深遠的影響應該在現在和將來,什麼時候,我們國家能夠達到全國無一貧者,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東方,那時候革命才真正成功了。斯人已逝,其言猶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觀後感二: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歷史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辛亥革命》。我覺得這部影片看後卻久久不能釋懷。
這部電影,細膩,深刻,把辛亥革命的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影片片頭寧靜的那段告白,秋瑾帶著腳鐐走向斷頭臺的那一刻,初影時間很短卻讓我最為感動,犧牲就義前她說:「我的死是為了所有孩子的幸福!」,頓時,我有一種眼淚要衝出眼眶的感覺。
今天當我們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真的不要忘記那些流過鮮血甚至犧牲的革命先烈,是他們用寶貴的生命及堅定地信念換來了我們今天的歡笑和幸福。戰爭的場面讓人揪心,那麼到底是什麼讓他們勇敢的拋家棄子,拿起捆綁的手榴彈衝向清軍。一個個響噹噹的名字,一件件忘我的事跡,一幕幕不能忘記的場面,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
片中的旁白說:「這場革命所謂何事?」秋瑾說:「革命是為了給天下的孩子造一個溫和的世界。」林黨民說:「革命是給天下人謀求幸福。」孫中山說:「革命是使全國之人無一貧者,使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東方。」這一句句,無不感人肺腑,而我流淚的原因是他們的美好願望。這些願望多麼美好。他們為了他們的願望拋頭顱,灑熱血,只為國人能過挽回失去的尊嚴!
片中的主人公孫中山,從一位醫生成為中華民國民選總統的轉形,不僅推翻了封建帝國,發動了十一次武裝起義,其間越挫越勇,百折不饒,歷盡磨難,其堅定地愛國信念,深深的感動我們。為了給國家留下光明體系,他毅然辭職讓位,以總統一職換袁世凱叛清,實現共和制度,其偉大的人格令人景仰,這樣的不畏困苦,不畏挫折,為了自己的信念最終成為了一大偉人。如今,我們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耿耿於懷。所以孫中山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正因如此,當時的熱血青年才追隨他,為之奉獻生命。
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問,一百年前如果沒有這些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追尋新的希望,那麼中國將是怎樣的場面?慶幸的是,歷史沒有留給我們血雨腥風的生活和戎馬疆場的機會,我們該以新方式去開拓進取,尋找利國利民的新道路。
最後,謹以此緬懷我們心中的革命先烈,希望我們能夠發自內心的去保持對於前輩先賢們的崇敬,並以其為榜樣,激勵自己,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和信仰,勇往直前,永不放棄!
觀後感三:
電影《辛亥革命》的成功上映,使我有幸重溫了百年前那段曲折艱辛、可歌可泣的歷史。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外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內有腐朽沒落的清王朝統治,內憂外患下的祖國滿目瘡痍,逐漸地「沉淪」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中國人民當然不會就此屈服,於是,實現民族復興成了幾代人的夢想,無論是由農民領導的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還是走上層革新路線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再到打破了兩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幾十年間,無數有識之士前僕後繼,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帝反封「浪潮」,共同鑄就了一部救亡圖存、民族抗爭的中國近代史篇章。
辛亥革命這場幾乎吸納了當時所有中國先進分子的民主革命,雖然最終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悲慘境遇,但它終結了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統治,消滅了世代相襲的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中山先生所倡導的「三民主義」更是給苦難中的人民注入了民族、民權、民生的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傳統封建禮教對人民的束縛,也為後來各種新思潮在中國的形成和傳播掃清了障礙。可以說,辛亥革命為近代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
再回到電影中,當目睹年僅32歲的秋瑾英勇就義時,我動容了;廣州起義後,當看到林覺民烈士的遺體被殘忍的敵人拋入水中時,我憤怒了;當聽著起義的號角,相隔百年見證武昌首義的勝利時,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感人之處,莫過於這些革命者很多都來自富足的家庭,他們甘願拋棄優越的物質生活,告別自己的親人,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民主革命中,用自己的生命鑄就了中華民族的脊梁。
今天我們的孩子能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中上課,而我們能夠享受現代化帶來的幸福生活,試想一下,若沒有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今天的中國又將會如何?忘記歷史是一種背叛,而辛亥革命,就是一段值得所有中國人銘記的歷史。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將努力做好本職工作,讓孩子們明白如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照顧好祖國未來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