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觀電視劇《琅琊榜》有感

2023-08-02 08:57:43 2

  大禮當先,步步有禮

  ——看電視劇《琅琊榜》有感

  前幾日,這部名叫《琅琊榜》的電視劇著火熱了一把,我也是看到微信朋友圈中有那麼多人在刷屏,所以也趁餘暇之際看完了全劇。

  吸引我看完全劇的因素並不是什麼評得最熱的什麼顏值大爆棚拉,什麼美女、小鮮肉聚焦集拉的。說實話,出品任何一總電視,弄一大堆美女、小鮮肉是很容易的事。所以我對劇中人物只知道"梅長蘇",而不知道什麼"無哥""有哥",因為我從來不關注所謂的什麼明星。正像上次在杭州偶遇香港大咖方中信,當旁人都在說方中信要來了,我卻問方中信是誰?當他出現在面前時,我才知道方中信就是這位老兄,因為我在幾部影視裡碰見過他,其名我是永遠不會記住什麼的。

  讓我看完這部電視的原因有二個,一是對宋齊梁陳南北朝這段歷史有了補遺,二是劇中考究的禮義禮節。

  《琅琊榜》原著是一部架空歷史的網絡小說,小說中的朝代當然是虛構的。但編劇為了讓劇情更有真實感,改編後,故事背景被設定為"南梁大通年間".

  南梁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朝代。東晉滅亡之後,南朝共經歷四個朝代——宋、齊、梁、陳。梁是南朝第三個朝代,建於公元502年,史稱"南梁",也稱"蕭梁"."大通"是梁武帝時期使用的年號,即從527年3月至529年9月。

  其實南朝和北朝並存的時間並不長,只有142年時間,即從439年至581年。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方,與南朝的劉宋形成對峙之勢,真正意義上的(或狹義上的)南北朝才正式開始。而581年,楊堅代周建隋,真正意義上的南北朝已經結束了。

  也許是因為年代過於久遠,也許是因為少數民族入侵中原,也許是因為大多朝代太過"短命",南北朝不像唐、宋、元、明、清那樣為人熟知。我是喜歡看歷史的,但對這段歷史知之也不多。於是借看《琅玡榜》之際,去翻閱了一下這段歷史,驀然發現,其實南北朝的精彩紛呈並不遜於風雲三國、盛世大唐。

  於是乎,我就被這總電視劇吸引住了,一集一集地看下去,直至看完。全劇以審清冤案、扶持明君、振興山河為主線,講述了"麒麟才子"梅長蘇才冠絕倫、以病弱之軀撥開重重迷霧、智博奸佞,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進行的一系列鬥爭。梅長蘇在國讎家恨、兄弟情義的漩渦中見招拆招、遊刃有餘,奏出了"江左梅郎"赤子之心下的一曲慷慨悲歌。

  既然這段歷史曾經有過精彩,所以無須去計較"梅長蘇"有無其人,也不必去較真這個故事的真偽,劇中人物的真假了。

  朝代雖短,但其故事不短,加上歷朝歷代關注的人不多。所以為後人留下更多的創作題材和空間,《琅玡榜》讓人覺得還是有看頭的

  當然我覺得最可取之處,是這總電視劇中的禮義禮節之考究是這麼多電視劇看下來光見的,可見編劇者和製作者對這段歷史有過認真的考證,以一斑窺全貌,可知此電視劇非彼濫劇之類。

  緣何這麼說?是因為南北朝時代在我國諸多朝代中是比較講究禮義禮節的,歷史有高度的評價,說此時代的"三禮學"是"上承漢學,下啟宋學。"

  眾所周知,我們大中華自古就有懂禮、習禮、守禮、重禮的習俗,所以被稱之為"禮儀之邦".禮儀在古代社會規範著人的道德和行為,也是文明的象徵,是中華優秀的傳統之一。禮儀在歷史上被不斷的修正、完善、繼承和發揚。"禮"在社會無時不在,出行有禮,坐臥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徵戰有禮等等。

  而整個南北朝時期,統治者重視禮的教化功能,整個社會形成了濃鬱的敬禮、遵禮之風。這一時期,禮被用於政權的建設與鞏固。對於南朝人來說,興禮樂、倡禮學與國家的興亡密切相關;對於北朝人來說,學習、吸收中原的禮樂文化與爭奪華夏文明的正統地位息息相關。

  而梁武帝蕭衍(就算是劇中的這位皇帝)的文化水準在南朝皇帝中可以說是最高的。他當皇帝以來,在國內是實行一種溫和的政策,以發展經濟為重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重視文化的發展,重視禮義禮節教育。

  這部電視劇大多的劇情都纏繞在父子、母子、姑侄等都血緣關係的人情網中,而這些人又是君臣、宮妃等上下級的關係。在這個有點複雜的關係中,編劇安排得非常合道,遵循"大禮當先,步步有禮"的原則,讓這部看似虛構的小說,卻覺得有歷史的真實感,更有弘揚國學精神的宣傳教育。

  先行君臣之禮,再聚父子、母子之語,無論是在朝上,還是庭下,自始至終都不"廢禮".而且言行一致。

  然後具體到禮節的細節更有:站姿有禮,坐姿有禮,見面揖禮,稽首有禮,女子行走有禮,等等,可以說整部電視劇禮義貫穿其中。

  中國禮儀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優秀的涵養我們不能丟。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人心浮躁,三觀畸形,堅持揚棄的態度對傳統禮儀進行辯證的吸收與創新性的改造,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