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大國崛起觀後感日本篇

2023-08-02 00:11:54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

  大國崛起觀後感日本篇一:

  日本,一個只有彈丸之地、曾經蒙昧落後的小國,為何可以將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的中國欺壓半個世紀之久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看了大國崛起之後,我多少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因為每個日本人身上都有體現屬於他們本民族的東西,那就是日本這個民族的「靈魂」—民族精神。

  首先,日本是一個很善於學習的民族。歷史上,日本曾為中華文明所折服,從我們中國的唐朝開始,日本就開始到中國來學習,吸收了中國的大量文化成果。而在150年前,那時的日本和中國一樣,已經度過了兩百多年閉關鎖國的時光。但當美國人的黑船壓境時,日本很快就意識到閉關鎖國只能導致國家日益衰落,只有敞開國門,才能吸收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走上強國之路,所以日本人幾乎是以歡迎的態度接受了美國將軍佩理的要求。甚至在佩裡即將離開日本的時候,兩個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他們的船,因為他們想看看美國究竟為什麼強大。佩理在其日記中也這樣寫道:「這兩個日本人的求學精神令我感動,如果日本人都像他們一樣,日本一定會變得和美國一樣強大。對,日本從來就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

  而此時的大清皇朝,正沉睡在上朝天國的美夢裡,自以為地大物博,物產豐盈,奉行著「一口通商」政策,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在這個政策之下,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都與世隔絕和盲目排外,使得中國更加強調了「重家抑商」的政策,也導致了中國同西方科學技術差距的加大,也使中國一步步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其次是,日本人懂得改革和創新。1871年,日本政府派出了100餘人的考察團,赴歐美進行了歷時22個月的考察訪問,對西方各國的政治制度、司法機構、教育體系等進行了詳盡的調查研究。西方取「經」後,日本開始了深層次、全方位的自我革新,很快走上了發達的資本主義道路。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就是那場百年維新中的領軍人物。但幾乎所有的改革都會受到很大的壓力和遇到很大的困難,主導日本維新運動的1號人物,自稱為「東洋俾斯麥」的大久保利通,在維新運動與保守派鬥爭中被刺殺身亡。但其追隨者伊藤博文順應大勢,起草日本第一步憲法。因為他知道簡單的拿來主義是不能推動日本社會的變革。還有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企業家生涯的就是澀澤榮,他辭去大藏少輔後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創辦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制公司銀行。從當今的日本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他們已將東方和西方文化融為一體,善於兼收並蓄,勇於變革創新,虛心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為日本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使日本最終確立了世界經濟大國的地位。

  還有就是日本人不忘本。在與西方文化融合的時候,日本人沒有拋棄優良的文化傳統。記錄片中有一段說到,日本人在模仿西方的政治和經濟模式時,也時時不忘自己的文化傳統,宏揚民族精神:「西服流行的時候,和服被當作最華麗的禮服,酒吧多起來的時候,茶室依然是人們的精神淨地,西洋歌劇開始唱響,能劇和歌舞伎在走向極致,當油畫開始絢麗奪目時,日本的浮世繪也成為世界繪畫的一大流派。」日本在打開國門以後,曾經一度毫無例外地照搬西方的模式,但當他們意識到民族文化不能丟棄的時候,他們就把他們的優良傳統文化載入憲法,讓它保存下來,成為國民的精神的享受品。正如中國日本史學會會長湯重南先生所說的那樣:日本文化像洋蔥頭文化,這種形象,可以讓我們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種狀況,它像洋蔥頭一樣,剝開一片,剝開一片,最後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沒有,因為什麼,因為它每一片裡頭都含有外來文化影響和它日本文化非常重要成分的一種結合、融合。

  相比之下,我們中國,對自己的文化遺產則是不予重視,任由別人掠奪也不動於衷,而且還有崇洋媚外的思想。中國上下五千年,有著悠久的文化淵源!中央電視臺推出了《百家講壇》這個欄目,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舉措!目前崇洋媚外之風甚行,自己國家生產的產品硬要起個外文的名字,一個酒店的房間也要來個十萬八千裡以外一個城市的名字„„,在這種情況下,推出這麼一個節目,無疑是在挽救中國的靈魂!

  中國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正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中國在積極發展自身的同時,需要積極借鑑日本發展中的有益經驗,我們要學會從日本的發展史中獲得重要啟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要吸收日本發展模式中的帶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大國崛起觀後感日本篇二:

  日本並不是我喜歡的國度,也許是民族的歷史情愫的作用,但與我國大部分青年人不同的是,我也不喜歡日本的文化,比如它的電影、漫畫、音樂等,甚至反感;但對日本產品,我的觀念一直在更新,年少輕狂的我在初高中曾發起過抵制日貨的宣傳,然而我成長中發現,家裡使用的數碼產品卻大多是日本貨,然而我對日本產品沒有過興奮,更多的只是感嘆,因為對於日本科技我始終存在著許多不解。

  中國當局對於中日關係的描述往往有兩句:其一曰「一衣帶水」,其二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兩個說法倒也恰當。第一句話講的是兩國地理位置接近,容易交流並相互影響。第二句話意義就比較複雜了:在中國的歷史上,日本可以說是從中國獲益最多的國家卻同時也是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在中國的盛唐時期,日本實行的大化革新,其實基本上就是對中國政治經濟制度的全面複製,甚至日本文字所謂的平假名片假名其實也是來自中國的漢字。不誇張地說,若沒有中華經濟文化的影響,日本人生活在蠻荒蒙昧時代的日子必然會更加漫長而黑暗。而在近代歷史上,從1895年到1945年整整50年的時光裡:甲午海戰割臺灣、八國聯軍主力燒北京、九一八割滿洲、七七事變全面侵華……日本,這個從中國獲益無數的國家反過來主導了中國人民的苦難史。所有當日中國對日的民族主義仇恨都基於這樣一個令人痛苦的看法:日本,如同中國母親無私餵養了千年的一條白眼狼,在中國母親年老體弱的時候卻反過來一口口地無情啃噬欺凌!不過,在這背後,當然還有一個不那麼冠冕堂皇的原因:日本這個中國老師千年來的小學生,中國老大邊上年年上表進貢的小弟弟。不僅在過去的一百年裡在軍事上壓倒了中國,在經濟上也作為全球第二高高地俯視著發展中的中國。所以可以說中國人對於日本的感情,既有對日本侵華這一「前事」的仇恨痛苦,也有對日本重新崛起這一「今事」的嫉妒難堪。

  中國當今各大論壇言論中對日本的仇恨和嫉妒情緒已然如排山倒海之勢,可冷靜思考之餘,對日本的「愛」又不得不在每一個理性思考的國人的腦海裡浮現並以矛盾的方式翻騰著。作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化的國家,作為亞洲唯一躋身帝國列強的國家,作為亞洲唯一一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日本以無可置疑的成績單向世人證明了他的優秀。當然,日本的優秀和其他崛起的大國是有巨大差別的。看完《大國的崛起》,更堅定了我一向的看法:日本的崛起,不是如西班牙般的勇於闖蕩冒險與開放,不是如荷蘭的民間小資本家自發組織協調社會發展,也不是如英國般的科技進步引導工業革命,更不是如法國大革命那樣掃蕩一切舊王權。日本的崛起正在於其民族一向善變善學的特點!

  《大國的崛起》裡頭有一幕給我比較震撼的場景是:現在日本每年還在紀念百年前的黑船事件,就是當年美國人佩裡帶領幾艘蒸汽戰船侵略日本內海,逼迫幕府當局開放國門的歷史故事。這一事件對日本的意義其實類似與中國遭遇的鴉片戰爭,但中日兩國對待外來文明的敲擊表現出來的絕然不同的態度直接導致了兩國後來截然迥異的命運。我們對於英法逼迫開放的反應是最先的軍隊抵抗,其次是民間的不滿,最後是義和團式的破壞。我們的皇帝把英國人送來的蒸汽機步槍等設備丟棄在圓明園的地窖裡塵封。我們的社會在左派思潮影響下一次次的文化革命掃蕩了「封建殘餘」,同時也丟掉了我們千年來的「禮義仁信」。我們的學生至今所受的教育還是悲情式的控訴多於自省式的反思。而日本人對歐洲列強逼迫開放的反應則顯得靈活許多,他們直接答應了門戶開放的要求,他們面對西方先進的科技設備羨慕不已並全面引進,他們的政府代表團遊歷歐美後對日本的政治經濟體制進行了全面的改造,他們也經歷了開放後的衝擊但他們處理好了傳統與現代的關係。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百姓如今高興的慶祝著「黑船入關」。只有善於學習,善於改變的民族才能有這樣的自信和勇氣來慶祝一個本是悲傷痛苦的日子!

  當我們的商人們還在忙於盜版全球最火的DVD而聞名時,如果我們的肉食者們也能學學日本人當年「盜版」西方先進位度的手法,或許我們的國家在改革開放20年後漸入瓶頸的今天可以找到真正讓社會全面崛起的捷徑。所謂的國情不同,所謂的民智未開,種種的拖延改革的理由,在日本100年前以一個教育落後國家貧窮的國家開始全面西化的故事面前,顯得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日本一百年的大國之路,的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總結。但無論怎樣去總結,有一點是確切無疑的,在今天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可以稱道的意義只是在於:對內,給它自己的人民帶來幸福;對外,給世界帶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

  大國崛起觀後感日本篇三:

  其中我尤為關注的是日本的歷史。因為我想知道是什麼促使日本變得這麼強大,是什麼促使日本形成了攻打中國的野心。

  從經濟上,明治維新以後的新政府在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礎上,改革了封建等級制度,原有的大名、公卿(後改稱華族)、武士等喪失了俸祿,政府以公債作為補償。政府鼓勵特權階層將公債用於投資工商業、設立銀行、興辦鐵路和購買土地,轉變為農業或工業資本家。與此同時,絕大部分下級武士在明治初期的經濟動蕩中開始沒落,他們持有的公債最終落到商人和高利貸者手中,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組成部分。

  當時的中國屬於晚清時期,由於清政府賠款數量太龐大和一些頑固的保守思想,致使中國的經濟與日本產生了距離。

  從政策措施的實施上。日本幕府統治被推翻後,明治政府發布命令,採取了一系列除舊布新的改革措施,如奉還版籍、廢藩置縣、改革封建身份、廢除封建俸祿、地稅改革、教育改革、殖產興業、修改不平等條約,最後制定憲法、召開國會,使日本成為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的「百日維新」中,儘管光緒帝也頒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變法詔書,但由於資產階級維新勢力並未掌握政權以及守舊勢力的強大,根本不可能實施。

  我想,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

  《大國崛起》觀後感日本篇僅供大家參考,祝大家閱讀進步並有著更多的收穫!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