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江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2023-08-02 10:44:15
江蘇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江流翻白浪,木葉落青楓」深秋時節,駐足揚子江畔,記者真切感受到古人描繪的美麗景象,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江蘇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江蘇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
「江流翻白浪,木葉落青楓。」深秋時節,駐足揚子江畔,記者真切感受到古人描繪的美麗景象。
讓綠色發展之水奔騰,要解產業結構不合理之「結」。五年來,江蘇直面化工行業環境風險突出、隱患較大的問題,牢牢抓住產業升級綠色發展這一根本,著力破解「重化圍江」問題,推動沿江產業高質量發展,迎來發展「綠色蛻變」。
砸籠換綠,力破「重化圍江」
漫步南京燕子磯濱江公園,清風撲面,岸綠景秀。在居民周陸珍的記憶中,原來燕子磯濱江不見江,與現在臨江又親江的感受截然不同。
燕子磯地區曾是南京城北的「化工之鄉」,有化工生產、倉儲物流、砂場碼頭等各類企業404家,但企業環保標準不高,這裡一度成為南京的重汙染源。近年來,南京市投入150多億元,關停搬遷全部404家企業。
南京市棲霞區委書記黎輝介紹:「通過培植新業態,現在,一批有實力的知名企業紛紛入駐,總部經濟、樞紐經濟、循環經濟加快發展,燕子磯地區實現了從『傳統工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蝶變。」
南京砸籠換綠、騰籠換鳥的實踐,正是江蘇牢牢抓住產業升級綠色發展這一根本,著力破解「重化圍江」問題的一個縮影。五年來,全省關停退出鋼鐵產能1788萬噸、水泥產能1565萬噸,化工生產企業壓減到2924家,沿江1公裡內化工生產企業關閉退出132家。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承載著發展理念的深刻變革:不僅要大保護,還要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對此,常州著力做好無效供給、低端產能的「減法」和高端產業、綠色產業的「加法」。一方面,加快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研究制定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重點發展「253」產業集群,打造國內一流的工業智造明星城;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後低效、高能耗高汙染產能,加大「砸籠換綠」力度,推動冶金、化工、紡織、煤電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
保護長江,江蘇探索形成了一批長效機制,築牢長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鐵柵欄」。制定出臺《〈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江蘇省實施細則(試行)》,涉及長江的一切經濟活動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立下了長江幹流及14條支流1公裡範圍內的「最嚴規矩」。出臺《「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建立了覆蓋全省的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的管控體系,讓紅線「守得住」、發展「保得好」、效益「調得高」,確保「一張藍圖管到底」。
優化布局,鋼鐵石化行業戰略性調整
在壓減淘汰沿江地區重化產能、落後產能的同時,我省大力推動沿江化工鋼鐵煤電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並與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布局優化統籌起來,一體推進。
成立於2001年的中天鋼鐵,位於常州武進區,大運河穿廠而過,也是沿江發展「重」產業的企業之一。8月28日,省重大項目——中天綠色精品鋼示範工程在通州灣海門港新區開工。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以智能製造為基礎,堅持高效綠色可持續發展,項目規劃產能2000萬噸,建成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營業收入超千億元。中天鋼鐵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董才平說,中天鋼鐵跨過長江走向海邊,將秉承「大型化、高效化、集約化、綠色化、智能化」的理念,建成一座高端綠色智能工廠。
我省重化工業的戰略性布局,絕不是汙染搬家和低端產能轉移,而是按照「綠色化、基地化、精品化」導向,在戰略性轉移中,實現新產業、新企業的涅槃重生,推動沿海產業高地建設。
2018年12月14日, 盛虹煉化(連雲港)有限公司煉化一體化項目等10大項目集體開工,標誌著連雲港打造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全面布局。
推動石化鋼鐵產業從沿江向沿海戰略性布局,我省在連雲港徐圩區建設世界級石化基地,規劃布局以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以合成材料、新材料為主導產品的沿海化工產業集群。目前,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建成、在建和籤約的重大石化產業項目共28個,總投資超3000億元,已成為全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
省發展改革委(省長江辦)主任李侃楨說:「破解『重化圍江』,我省一方面制定更加符合未來競爭方向的新型重化產業發展戰略,另一方面推動沿江產業向有容量有條件的沿海地區轉移提升,但這個過程絕不是簡單的物理位移、產業轉移,而是堅持『安全環保標準嚴於國家標準、項目技術水平高於行業水平』,推動從低端到高端的全面升級和異地重建。」
加快轉換,綠色動能迎來「見風長」
「晶片之城」快速騰飛,「基因之城」澎湃發展,「新金融中心」強勢崛起……作為全國第13個、江蘇唯一一個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獲批五年來,聚力創新發展,以高質量建設「兩城一中心」為新產業方向,迅速崛起為長三角創新策源地。2019年,新區聚集各類高層次人才376名,集聚海外留學歸國人員3100餘名。
不止於南京,以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依託,我省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雙向融合,促進先進位造業集群、現代服務業集聚。
在常州,一個「東方碳谷」正在崛起,這就是常州全力打造的以石墨烯材料為代表的新型碳材料先進位造業集群。去年,集群產值達823億元,約佔全國信息碳材料總產值的15.3%,其中石墨烯相關產業產值佔比近三成,整體規模和技術水平處於全國第一陣容,部分領域在全球領先。
泰連錫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先進位造業集群內擁有企業2400餘家,總產值達2600億元,約佔全國總產值10.88%,不僅形成強大的規模集聚效應,更成為提升江蘇大健康產業「續航能力」的助推器。
從新型碳材料到大醫藥健康產業,從物聯網到集成電路,我省13個先進位造業集群相繼崛起。兩年前,江蘇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加快培育先進位造業集群的指導意見》,遴選工程機械、物聯網、前沿新材料、生物醫藥等13個產業集群作為重點培養對象。精心培育之下,如今成果豐碩:今年7月,工信部組織的2020年先進位造業集群競賽初賽結果揭曉,江蘇9個集群入圍,數量全國居首。
堅持創新引領,推動產業升級。2019年我省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2.72%,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數字經濟規模突破4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32.8%、44.4%,高新技術企業達2.4萬家,百億級大企業超過120家。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軟體、節能環保等產業居全國第一,集成電路、物聯網、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領域創新和產業層次實現了大幅躍升。
先進位造跑出「加速度」,綠色動能迎來「見風長」,揚子江畔的產業高峰正在成為別樣的風景。(許海燕)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新華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