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最愛》觀後感

2023-07-30 16:25:59

  《最愛》是一部奇幻愛情片,改編自閻連科的長篇小說《丁莊夢》。由顧長衛執導,章子怡、郭富城、濮存昕、蔣雯麗主演。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最愛》觀後感,歡迎閱讀。

  【篇一:《最愛》觀後感】

  「我們結婚吧,趁活著!」——兩個愛滋病患者如是依偎著度過了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品嘗獨有的愛情滋味,殘酷也美好。儘管顧長衛導演本人都說這是一部愛情電影,但我還是覺得「活著」的意義要大於「結婚」,如果僅從愛情的角度來看《最愛》,無異是一種浪費。

  顧長衛很喜歡給卑微的角色賦予尊嚴,用看似離譜的信念支撐枯萎的生命,為蒼白麻木且沉重的背景空間注入強烈的戲劇色彩。《最愛》的結婚證,《孔雀》的降落傘,《立春》的歌劇,描寫的都是卑微者的信念。大多時候這樣的電影會讓觀眾很揪心,不自覺的跟著故事和角色感到心痛,然後思考這種信念是錯還是對,在面臨相似的人生苦難時,應該左行還是右行,社會的秩序和生命的本能,到底要怎樣才能達到平衡?

  這些疑問,大體就是顧長衛電影的主題。和前兩部作品相比,打上主流商業標籤的《最愛》絲毫沒收斂,而且表現得更為瘋狂,從選題就能看得出來,邊緣化的事件背景,另類的視角,大牌的明星,愛滋病和愛情兩個極端的話題,很考驗創作的勇氣和功力。

  【篇二:電影《最愛》觀後感】

  昨天晚上天氣太熱就吃過飯回到辦公室把《最愛》給看了。電影是顧長衛導演拍的,記得第一次看顧導的電影是《立春》,同樣是寓意很深刻的一部片子,一個小人物的大夢想。而最愛有是顧導時隔幾年拍出的有一部好電影,他的作品不想張藝謀和馮小剛那樣氣勢磅礴,只用一個小小的場景就可以刻畫出他所需要的那種寓意。個人認為在這上面,馮小剛導演是無可比擬的。一部好的電影是讓人看了會永遠記住,一部爛的純粹是商業化的片子,只是走馬觀花那樣。因為它本身就交給不了你多少觸動和感覺。

  最愛,我覺得作為一個公益片也可以,它是以愛滋病為中心詞來多角度的展示世間的冷暖。趙得意的大哥算是那時候的萬元戶,為了掙錢搗鼓窮百姓們賣*,而熱病也是從這時候悄然而至的。村裡一下子感染了好多人,作為報應或者本是報復,大哥的孩子被村民給毒死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另方面看到當時中國的一些發展弊端,相類似賣*的這種本應是正規醫院的事情,怎麼會輪到小販來販血了。自從的了熱病之後,家裡人或是親戚朋友見了他們想見了討債者一樣躲避著。趙得意的老婆拋棄了他,商琴琴的老公和家人拋棄了她,老婆和老公是我們成家之後最親的人,但是一旦涉及到利益或是生命的危險,他們都避而遠之,唯恐被感染。其實這樣的婚姻和愛情又有什麼意義呢?趙德義住進村裡的學校後,妻子就從未來看過他,他也是一個傳統的人,這個時候也需要愛人的鼓勵和照顧,但是卻沒有得到。商琴琴知道自己的了病之後,卻被丈夫給送到學校。如果不是他們覺得世界拋棄了他們,在那個比較傳統的時代,他們也不會走到一起。最初看的時候會覺得這是一種青春的熱度,但是隨著對電影所要表達的東西深入了解之後,我慢慢的開始同情他們。兩個知道最後生命的長度的人,兩個同時被世界拋棄的人,相互攙扶相互給予力量,多活一天是一天,我會感謝我是健康的。這是對生命的尊重。

  「有了紅本本就能長相廝守,就能溫天暖地的在一起一輩子!」這是商琴琴的在拿到結婚證的時候說的。對於將死的人,得到大家的認同或是自認為的認同,我們的愛得到尊重,不在是男盜女娼,是愛,這是在生命最後的掙扎和努力,哪怕是付出趙德義的這輩子所有的家產他也願意為琴琴。有時候,愛,不是要天才地久,曾經擁有過就足夠,哪怕明早我們就將要離去。

  最愛,要表達的東西很多很多,好多東西我還是只意會到一點點,但是我記住了這個故事,趙得意和商琴琴。還有那個娘娘廟村裡的人,許多的東西需要我慢慢的用時間來體會。

  【篇三:電影《最愛》觀後感作文】

  那天無意看到央視電影頻道評論電影《最愛》,評論人我也沒有記住是誰,反正是從演員的演技到故事情節都被貶的一無是處。於是這引起我的好奇心,就跑到網上一看,還真的有這個電影。

  其實這個電影很好,首先題材是個好題材,講我們國家愛滋病村的故事,由於這個題材,決定這是一個現實題材,同時又是一個很沉重的題材。

  故事說的是在中國某個農村,由於賣*被傳染上愛滋病的一群人,被人歧視,基本上是沒有人管,國家補點錢,根本不管用,於是他們自動組織起來,集中住在一個小學校內,他們一起生活,不怕互相傳染。就這樣互相依偎著生活。也就是活著,活著等待死亡,當他們中間那些人一個個人悄無聲息地從他們中間走,沒有痛苦,沒有眼淚,沒有絕望,剩下的人,哪怕還有一天的日子也要認真地活著。對於這樣一個沉重的話題,影片用黑色的幽默來表現,表現中國農民的特有的樂觀精神。面對死亡,沒有通常電影裡的哭天抹淚,有的只是默默地注視,然後是看透生死的淡然。

  再說演員,影評人說郭富城,僅僅衣服穿的像個農民沒有用,骨子裡還不像,像個小混混。說章子怡更不像農村人。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看電影的。我看這個電影,透過表面的看似搞笑,實則隱藏著大悲,除了感到說不出的壓抑和沉重外,我沒有感覺這兩個演員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這個電影,還告訴人們,儘管明明知道自己馬上要死,還是一樣勇敢地去追求愛情追求幸福,當男女主角終於拿到那張結婚證的時候,它不是向世人強烈地傳遞這樣的一個信念,在我們的心底還是這樣認可,我們愛的最終也是唯一歸宿就是婚姻。哪怕明天就是死去,它還是還是那麼重要。

  【篇四:《最愛》觀後感】

  最近看了電影《最愛》,一部有關愛滋病題材的電影,但是演員陣容可謂強大,主角基本清一色一線明星:郭富城、章子怡、濮存昕、蔣雯麗、王寶強等。

  郭和章扮演的角色通過賣*染上愛滋病,他們的另一半都因為AIDS而對他們敬而遠之。由於人們對於AIDS的內心恐懼和認知偏差,村裡面的人也是看到染上AIDS的人就趕緊走的遠遠的,所以那些染病的人都聚集在學校裡面。他們兩個人在學校的時候慢慢喜歡上彼此,當他們的愛情遇到了鄉俗等因素的阻礙時,他們也顯得手足無措,但是最後還是衝破重重阻力生活在了一起,生活在一個遠離村莊的磚窯裡面,接著他們還領了結婚證,穿著新衣挨家挨戶發喜糖,我想每個人看到這裡都有種悲喜交加的感覺。

  當故事發展到他們的病情已經不能控制的時候,女主角一次一次地去跑水缸,然後給男主角身體降溫,男主角清晨起來看到她躺在地上的時候,毫不猶豫用刀砍向他的大腿動脈……我深深為這種意志和決心折服了,我想這才叫做難捨難分、生離死別,叫做最愛。

  從這部電影裡,我看到三樣事情:一、社會的冷漠,人們對待AIDS患者不是是倍加關愛,而是冷眼看待、唯恐避之而不及;二、人們的無知和醫學在疾病面前的無力,人們對自身健康的認知可謂是一張白紙,不知道輸血會感染疾病,而醫學在這個時候也束手無策;三,法律的缺失,血販子(濮存昕飾演)在惹了這麼大的貨之後,竟仍然瀟灑的活著,又繼續做著棺材的生意,可能他心裡有那麼一點愧疚,但是他卻沒有得到法律的制裁,我但願是顧長衛導演缺乏法律常識吧。

  【篇五:電影《最愛》觀後感】

  好久沒有看電影了,電視劇倒是沒有少看。有的還行,有的無聊,有的黑白顛倒,是非混淆。今天空閒無事,就來個《亂點鴛鴦譜》隨機的點了一個電影來觀看。我點開了電影《最愛》,看裡面的電影演員都不錯。就隨便看看吧!沒想到看了一會就進入了角色。深深的被故事所感動,《最愛》講的是中國西部一個小山村,在改革開放,向錢看的歲月裡,人們只要能掙錢,不惜去向黑血站賣*。而賣*掙錢只是為了買一瓶洗髮水。結果得了愛滋病,當地人稱為「熱病」,整個村子因為賣*掙錢,好多人都得了愛滋病,搞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慘不忍睹。故事中通過一對愛滋病青年同病相憐的情節,向人們展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

  這讓我聯想起60年代電影《枯木逢春》來,《枯木逢春》是以毛主席詩詞《送瘟神》為主題展開的,在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下,在社會主義新中國,人民群眾開展了防治吸血蟲病的故事,把苦妹子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是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人民戰勝了各種天災人禍,使得中華大地「春風楊柳萬千條」。讓苦難深重的中國「枯木逢春」,讓中國繁榮富強起來。中國人民揚眉吐氣。一無內債,二無外債,我們的祖國靠自力更生精神,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那時候中國人民就是有尊嚴。那是一部振奮人民鬥志的影片,那是展現人民當家作主時代的影片,「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山河鐵臂搖,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多麼豪邁,多麼給力!

  再回頭看看《最愛》這部影片,農村又回到了「萬戶蕭疏鬼唱歌」的歲月!可憐的農民,還沒有享受到改革開放的優越性,先得了進口的愛滋病!一個個如同秋風下的樹葉,紛紛吹落,含怨而死。把孩子上學的學校變成了愛滋病的隔離所。男女主人翁在疾病的恐怖中,爆發了愛情的火花。演示了一場90年代的生死戀。

  兩部出品於不同年代的愛情片,演示了冰火兩重天!如果同時放映這二部影片,人們應該能悟出一些道理。為什麼現在人民懷念毛主席,為什麼人們對毛澤東思想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現在真正體會到了「高不過藍天,深不過海,好不過毛澤東時代」這首歌的親切之情。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