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地球脈動》觀後感500字

2023-07-30 08:07:27 2

  《地球脈動》是由英國廣播電視中心公司製作的電視劇紀錄片,講述了通過三種動物在全球環境日趨惡劣下遷徙的經歷,喚醒世人好好珍惜地球,對抗全球氣溫變暖。接下來小編搜集了《地球脈動》觀後感500字,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篇一:《地球脈動》觀後感500字

  今天一天的時間把《地球脈動》第二季看完了,此紀錄片共分為島嶼、山脈、叢林、沙漠、草原、城市6集,以此6個地域主題講述拍攝記錄生活在此處的大自然的動物們。下面詳細闡述一下感悟:

  講到大自然就會看到食物鏈,從食物鏈頂端到昆蟲螞蟻、植物、菌類哪一環破壞了都會影響整個生態平衡。這次看這部紀錄片和以前看動物片感悟不一樣,以前是看熱鬧,這次可能年齡大了吧,更多了一些感悟。

  不管昆蟲類、哺乳類、貓科類等哪個種類生物,這一生做的就是三件事:吃飯、交配、繁衍下一代。這也是人自封為高等動物的不同之處吧。但眾觀世人,大多人這一生做的事無非也就是這三件事。要有一個好飯碗,好工作,能掙錢多一點,生活好一點,就會得到漂亮女孩青睞,更或有一群女人,有好多孩子。在人們所稱的低等動物界和我們有什麼不一樣呢?有一個場景,由於乾旱一批白公馬領著一群母馬在一處水源飲水,不久後另一匹黑公馬領著另一群母馬也來到這處水源,此時,這兩批公馬必須一決勝負,如果黑公馬不能戰勝白公馬,自己的一群母馬就要投奔到白公馬後宮了,因為白公馬現在有水資源,這代表著有能繼續活下去的資源。最後黑公馬戰勝了白公馬,獲得了水源,也得到了白公馬的妻妾,白公馬只能孤寞的離開了。眾觀人類歷史長河,何其的相似,在古代,誰有權勢誰就能妻妾成群!只不過到了現在一夫一妻制,人類從以前的野蠻人慢慢的進化的更文明了而已,但人類終究是從靈長類進化而來,是哺乳類動物,哺乳類動物是不講究一夫一妻制的,只有鳥類才一夫一妻制,刻在人類骨子裡的基因還是有的,所以現在會有小三、紅燈區等現象,就不難理解了。至於以後這種基因會不會進化的像鳥類一樣,一輩子只認準一個人,我不知道,我知道在我短暫的生命中是改變不了的了。

  最後城市篇我想製片人主要想表達人與動物和諧共存這個概念,因為今天大自然發展成這樣,都是因為人類瘋狂生產繁衍,破壞了生態平衡。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埃塞爾比亞的哈勒爾人和斑鬣狗能和平共處。每到了晚上一群穿過一道通往這個城市的牆進入這個城市,屠夫會把骨頭給斑鬣狗吃,而一個叫約瑟夫的老頭用一種聲音能把斑鬣狗召喚到自己用,可以用手直接餵斑鬣狗進食。這個傳統在這裡已經有幾百年了,這裡的斑鬣狗也不會襲擊人類。要知道這些斑鬣狗是野生的,不是動物園裡那種從小本人飼養已經失去野性的動物。

  真的是沒有什麼不可能,關鍵看想往哪方面發展,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人和動物如此,人和人更如此,人世間都更多一些信任,都多一些互助,世界真的會變得更美好!

  篇二:《地球脈動》觀後感500字

  這個節目我覺得簡直是無得嘆,無論音樂,畫面,還是它背後表達的意義都是非常讓我感到震撼的。很喜歡看到那群大象踏入由冰川融化的綠澤之國,很喜歡看那對座頭鯨母子越洋的緩慢情形,很喜歡看北極熊從雪坡上滾下來的笨拙……

  海鬣蜥一出生就遭遇遊蛇群的捕殺,必須要躲過飢餓的蛇群,才能與族群匯合,獲得生存的資格。這是一場剿殺,一場生死較量,場面堪比刻意渲染過的好萊塢大片。對於幼小的海鬣蜥而言,破殼而出的瞬間便意味著死亡的隨時降臨。即便如此,依然為了生存奮力躲避。生存是一種本能,但這種本能卻無法不讓人動容。

  雄性信天翁在小島上默默的等待分離6個月的伴侶,一天、兩天、三天……孤獨的守望,直到雌性信天翁的出現。看著相別已久的伴侶,雄性信天翁竟害羞起來了。那一刻,我也跟著笑了。整個等待的過程我一直很緊張,生怕信天翁等不到伴侶會孤獨一生,也從來不知道動物們可以如此的長情。

  企鵝父母為養育後代,冒著生命危險出海捕魚。歷經激流險灘,跋涉了八十海裡的企鵝爸爸,不小心受了傷,血染紅了羽毛,帶著一肚子食物蹣跚著回家,將肚子的食物餵給早已飢餓難忍的幼仔,而夫妻間簡單的點頭示意後,企鵝媽媽又開始了同樣的捕魚旅程,如此循環。受傷還算一種幸運,每一次的出發都是前途未卜,不知是否還能回家,然而每一次都毅然決然的啟程,從不退縮。

  從這三個片段中,我看到了關於生存的本能,更看到了愛和責任。片中的每一種動物都值得你去認識和探究,所有的萌點和淚點也需要你自己去發掘和體會,

  小時候,喜歡趴在地上看螞蟻搬家,有時惡作劇般將螞蟻的途經路線用小棍子劃掉,然後看著找不到迴路的螞蟻四處亂竄,非常驚奇與滿足於自己的發現。而今想來,他們只是在努力儲備過冬的口糧,與我們任何一個人努力工作的樣子,別無異樣。

  最最最最值得我關注的還有每集後的地球日誌。即是拍攝花絮……每次的拍攝花絮都讓我笑趴。不過他們也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最記得他們說的一句話……他們在洞穴拍蝙蝠時,因為要整個月蹲在成千上萬的蝙蝠糞便與蟑螂中。某人一邊用膠布貼著自己褲襠說「我……呃……不想讓蟲子鑽進一些特殊的部位……而且,一個正常人是不應該在糞便裡生活半個月的!」而他們……卻做到了。天與地的所有事物都讓我感到震撼。無論是大自然·還是拍攝組的每一位……

  篇三:《地球脈動》觀後感500字

  《地球脈動》是一部歷時5年拍攝,由外國人講解的自然紀錄片。一經開播,不止在國外獲得了超高人氣,在國內更是收穫了空前絕後的追捧。沒看過的人總會問:「原因是什麼?」,看過的人也許知道答案:因為地球的背後,還有一群人。

  《地球脈動》的製作公司--英國廣播公司(英語:BritishBroadcastingCorporation),簡稱BBC。它是英國的一家政府資助但獨立運作的媒體,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全球最受尊敬的媒體之一。從60年代便開始播出一系列的紀錄片,如《昆蟲帝國》、《與海怪同行》等,深受大眾喜愛。BBC還單獨成立了「自然歷史小組(BBCNaturalHistoryUnit)」,為觀眾獻上了最優美,與大自然最為近距離接觸的紀錄片精品。

  講解員大衛·艾登堡,也是「自然歷史小組」中的一員,同時是英國生物學家、英國廣播公司電視節目主持人及製作人,擁有60餘年拍攝自然的經歷。我們所看到的很多BBC的經典記錄片系列都出自其手,策劃、製作、旁白、主持等,他都是一條龍多面手。《地球脈動》的解說便由他完成,同《人與自然》的講解員趙忠祥的聲音媲美,大衛·艾登堡的嗓音同樣極富感染力,一開口,便會俘獲很多觀眾的心。2012年,英國BBC還推出了獨家紀錄片,紀念他於1952年加入英國廣播公司,此後60年的自然探索歷程,畫面中幾乎都是他個人的鏡頭。所以,大衛·艾登堡在紀錄片中出現,談不上有什麼新鮮,但卻很有意義,因為大衛·艾登堡就相當於是BBC自然類節目的重要標籤一樣!其代表作生命三部曲:《生命的進化》(LifeonEarth)、《活力星球》(TheLivingPlanet)及《生命之源》(TheTrialsofLife)。這些片子更是陪伴了太多人成長。

  《地球脈動》的背景音樂由英國皇家「愛樂樂團」配音。它於1946年創立,1966年英國女王為樂團冠上「皇家」頭銜,奠定了其在英國樂壇無可替代的地位,樂隊還配有一些世界上最好的指揮家魯道夫·肯佩、安塔爾·多拉第等人,曾以豐富、流暢的音色和近乎完美的配合以,及對經典曲目的駕馭能力徵服了世界。本片中,無論羚羊被追殺時扣人心弦的音樂,還是信天翁等待愛人回歸的落寞時的低沉音樂,以及母子情深的陪伴之情所配的溫馨音樂等,愛樂樂團配出的音樂,都讓觀看記錄片的觀眾人心潮澎湃。再加上使用革命性的超高速攝影機,4K解析度(4096×2160的像素解析度)來拍攝,以及細膩的空中和衛星畫面,為了使影集能夠捕捉到最神奇的畫面,團隊使用拍電視的經驗結合了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特寫。甚至有觀眾說:「從裡面任意拿出來一個鏡頭,都可以用來做海報。」

  篇四:《地球脈動》觀後感500字

  生存的法則是什麼?是迷惑敵人,還是隱蔽自己?NO!《地球脈動》這部紀錄片告訴我:生存的法則是速度和耐力。

  在《地球脈動》中有這麼一個場景:一頭狼對一頭和媽媽走散的小馴鹿窮追不捨。那頭小馴鹿拼了命地快速奔跑,只要它可以堅持跑1000米,狼就會放棄。這註定是一場速度和耐力的較量戰爭。可是最終那頭小馴鹿還是沒有堅持下來,這也意味著他將會走向滅亡。果不其然的,狼最終撲到了馴鹿的身上……看到這我不禁想著:如果那頭馴鹿能夠一鼓作氣堅持下來,狼也會就此放棄,也許就不會有這場悲劇的發生。

  是啊!速度和耐力都是生存的法則,生活中也不正是如此嗎?那次跳繩比賽,練習集體跳的我因為站在最後,而那位甩繩的同學又甩的很高,所以我跳的有些吃力。「一、二、一、二、一……」口號又喊了起來。我心裡想著:為了班級,為了集體,我要堅持!「啪」,繩子打了下來,我便再次跳起,我跳過去了!事實上,我跳過去的不只是繩子,還有一道催我放棄的坎兒,還有成功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是的,生活中既需要耐力,又需要堅持。只有鍥而不捨,才能催開希望之花,結出勝利之果。

  正如說狩獵的時候,每一種生物睜開眼就開始忙著填飽今天的肚子。只不過有的物種吃一頓可以頂十天,有的需要天天進食而已。有的是團隊作戰,有的是孤軍奮戰,歷史演進到今天,每一種生物還能存活在世上,自由能存活的道理,要不然是其繁衍能力強大,要不然是適應能力強,總有其能生存的原因,因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且還要看你命好不好,投胎的哪個大陸出生,如果出生在資源好的地球版塊,生存壓力小一些,採食更容易一些;如果出生在非洲沙漠這種地域版塊的物種,即使是獵豹、雄獅,相比其生活在其他地球版塊的同類,這一生狩獵遇到的失敗也更多。當時看到這的時候,心裡不禁聯想到人類,人類何嘗不是這樣,今天生活在非洲的兄弟,生活條件和現在的我們肯定沒法比。連吃飽都成問題,哪還有時間談什麼理想。

  《地球脈動》這部電影讓我知道生存的法則是速度與耐力。同時他還讓我體會到成功的法則是努力與堅持,只有努力與堅持共存才能成功。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