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前最常見的徵兆(雙眼短暫性蒙黑千萬不要大意)
2023-07-30 03:06:21 1
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病人,主訴是近期多次出現短暫的一側肢體麻木無力、眼前黑蒙失明、甚至仰頭時下肢突然一軟就撲到了、意識不清的等現象,休息一下又好了。
很多患者覺得一會自己就好了,就不重視它了,最終釀成大禍!
這其實是身體給我們發出了一個危險信號,是腦血管病變引起的,在臨床醫學診斷上,稱之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大量研究顯示:有過該病史的人,近期發生腦梗死的風險遠高於正常人,一個月內腦梗死發生率是 4 %一 8 %;第一年內發生腦梗死較一般人群高13一16倍。
病
歷
資
料
李奶奶, 73歲,此次主因「突然抬頭出現雙眼黑朦」就醫,既往身體很好,做家務、帶孫子都遊刃有餘。
現病史:2022年3月23日下午1點左右,低頭做家務時,突然抬頭出現雙眼黑朦症狀,持續5-6分鐘,20餘分鐘後逐漸恢復部分,之後就有點雙眼視物模糊。
整個過程中無頭昏、頭痛、言語不清、口角歪斜,無肢體活動不靈,無意識障礙等。
老人以為是是不年紀大,有點老年反應,未重視,但家屬不放心,帶其到醫院就診,門診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收住院。
既往史:否認高血壓、否認冠心病、糖尿病、腎病,曾行膽結石手術(具體不詳)、否認外傷史,輸血時不詳,否認肝炎結核病史,對"青黴素"過敏,否認菸酒史,右利手。
入院查體:體溫:36.5℃,脈搏:7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壓:155/97mmHg 發育正常,營養中等,呼吸平順,自動體位,對答切題,檢查合作,皮膚黏膜無黃染。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頭顱五官無畸形,眼瞼無充血,氣管居中,甲狀腺無腫大。雙側胸廓對稱,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乾濕囉音。心界不大,心律88次/分,心律不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平軟,未及包塊,無壓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區、雙腎區無叩擊痛,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4次/分。雙下肢無水腫。意識清楚,言語流利,對答切題,查體合作,獨立行走,可站立,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左:右約3:3mm,光反應靈敏,眼動活動充分,無復視,無眼震,額紋對稱,鼻唇溝無明顯變淺,伸舌居中,雙側軟顎上抬有力,懸雍垂居中,咽反射存在。頸軟,四肢肌張力正常、腱反射( ),四肢肌力5級,病理徵陰性,感覺正常。共濟檢查欠合作,窪田飲水試驗1級,雙下肢無水腫,NIHSS評分:0分。
擬診討論:TIA:是指由於某種因素造成的腦動脈一過性或短暫性供血障礙,導致相應供血區局限性神經功能缺損或視網膜功能障礙。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鐘至1小時。病人可表現為肢體輕偏癱,面部輕癱,眩暈,共濟失調等,頭CT或頭MRI應無與發病有關的異常表現。急性腦血管病:可指腦出血或腦梗死,患者表現都可為偏癱、嘴角歪斜、視力缺損、意識障礙等,需頭CT或頭MR檢查進一步鑑別。初步診斷: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2.急性腦血管病? 3.高血壓待診
診斷依據:患者因"突發短暫視物不能3小時餘"入院。患者神經系統功能缺失症狀時間不超過24小時,目前考慮TIA可能性大,但不能完全排外急性腦血管病,待完善檢查進一步確定。
入院完善檢查結果:頭MR示:1、右枕葉急性梗塞灶。2、腦內多發缺血梗塞灶、伴腔隙灶。3、老年性腦改變。
頭頸部MRA:右側椎動脈全段管徑細,局部血流信號減弱、消失。
心電圖示:心房纖顫;TCD示:全腦供血差;動態血壓示:高血壓三級;動態心電圖示:房性早搏 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
目前診斷:1.急性腦梗死(右枕葉 心源性栓塞);2.右側椎動脈狹窄;3.高血壓三級,極高危;4.心房纖顫;5.腦動脈供血不足;6.房性早搏;7.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
經治療患者現病情穩定。
什麼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 下文簡稱TIA ) 是由供腦血管病變引起的一過性或短暫性、局灶性腦或視網膜功能障礙,臨床症狀發作突然、持續時間短暫,一般持續數十分鐘至1小時,多在1小時內,部分患者可達數小時,最長不超過24小時,不遺留神經功能缺損症狀和體徵。
病因並不完全清楚,是由微栓塞、動脈粥樣硬化和狹窄、血液高凝狀態、心臟疾患、血液成分異常和血流動力學變化等多因素促成的臨床症候群。
為什麼會短時間後恢復?因為微栓子脫落進入顱內小動脈造成缺血症狀,當栓子破碎或溶解移向遠方,血液供應恢復,症狀就消失了。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有哪些臨床症狀表現?
TIA 好發於中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脂血症病史,症狀是多種多樣的,取決於受累血管的分布。通常分為頸動脈系統和椎一基底動脈系統 TIA 兩大類。
1、頸動脈系統TIA
多表現為單側(同側)視覺或大腦半球症狀。視覺症狀表現為一過性黑朦、霧視、視野中有黑點或有時眼前有陰影,仿佛光線減少。
一過性單眼黑朦是同側頸內動脈的分支眼動脈缺血的特徵性症狀,患者表現為突然出現一個眼睛的視力模糊或完全失明,幾秒鐘內達到高峰,幾分鐘後恢復正常。
大腦半球症狀多為一側面部或肢體的無力或麻木,可以出現失語和認知及行為功能的改變。部分患者突然一側肢體無力,跌倒或抽搐,意識不清。一般均在數十分鐘內恢復,頭顱 MRI 無異常發現。
2、椎一基底動脈系統 TIA
通常表現為一過性眩暈、頭昏、構音障礙、跌倒發作、共濟失調、異常的眼球運動、復視、交叉性運動或感覺障礙、偏盲或雙側視力喪失、耳鳴。
椎-基底動脈缺血的患者可能有短暫的眩暈發作,但需同時伴有其他的症狀,較少出現暈厥、頭痛、尿便失禁、嗜睡、記憶缺失或癲痛等症狀。
跌倒發作是椎一基底動脈系統 TIA 的特徵,表現為特徵性體徵轉頭或仰頭時四肢突然無力撲倒,但無意識喪失,症狀多出現在頭部急劇轉動或上肢運動後,提示有椎一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可能,可伴有頸動脈竇過敏、頸椎病或鎖骨下動脈盜血症等情況。但是,臨床孤立的眩暈、頭昏或噁心很少是由 TIA 引起的。
被診斷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怎麼辦?
大家不要覺得這個TIA一會自己就好了,就不重視它了。TIA患者發生腦卒中的機率明顯高於普通人群,總體上,一次 TIA 發作後一個月內腦梗死發生率是 4 %一 8 %,一年內約 12 %一 13 % ,五年內則達 24 %一 29 %。TIA 發作後在第一年內發生腦梗死較一般人群高 13 一 16倍,5 年內高達7倍之多。
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飲食,不要熬夜,吃燒烤,喝酒抽菸,每天的糖,脂肪等攝入量不要太多,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凡是有TIA 發作的患者均應積極隨訪,定期檢查,服用預防性藥物,擴血管藥物和神經保護劑。
通過以上介紹,希望有類似發作病史的人引起重視,儘早治療。
免責聲明: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科普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代替個人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到院諮詢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