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公益電影《楊善洲》觀後感600字

2023-07-29 23:49:13

  《楊善洲》是一部歌頌優秀共產黨員、弘揚時代精神、謳歌當代幹部楷模的主旋律電影。下面是整理的電影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1篇:《楊善洲》觀後感600

  前幾天中央電視臺播放了感動中國人物楊善洲,我看過電影《楊善洲》,被這感人的事跡打動,有幾點感想:

  人生需要信念,這種信念可以是真善美、民主、自由、平等給人類帶來的幸福,也可以是對自己信仰的追求.

  幸福的定義:何謂幸福,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一種幸福。楊善洲無論對工作還是退休後的安排,這種常人眼中的苦,在楊善洲眼中這不算什麼。這種對生活的淡泊,這種自我價值實現,這就是幸福。一切庸俗的享受、富貴並不是真正的幸福。

  人生的意義:一個人從生到死,在這個社會中存活總要留下點什麼,在享受個人人生價值的同時能夠社會留下點東西。楊善洲做到了,他雖然走了,但他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留下了青山綠水。

  楊善洲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我想報答我的家鄉」他用一生的付出,踐行了自己對信仰的忠誠,對家鄉的熱愛。

  楊善洲式的人物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能夠出現,我想在今後的生活中將彌足珍貴。他的家庭沒有照顧好,妻子更是一位悲劇式人物。妻子一輩子農轉非沒有辦,常年與自己沒在一起;女兒工作調動沒有做;將國家獎勵的20萬幾乎又無償的捐獻給了國家;對自己幾近刻薄,可以說對家人沒有絲毫的照顧。毫無疑問他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但我個人看法,祖國的發展是需要犧牲自我方式的英雄,但更需要千千萬萬個,能恪盡職守,有私奉獻的好官,只要不是貪官,不是以權謀私的昏官,能對工作負責,敬業,能懂、能疼百姓疾苦,在給自己帶來幸福的同時不忘老百姓,我們就可以認可他是一位清官、好官、父母官。

  不抱怨:三個字間簡單單,但真正能做到的有幾人。人生不順利者,十有八九,遇到困難真正做到敢於擔當,勇於克服,這是一種成大事的風骨,楊善洲以長者的智慧告戒了一個既淺顯又深奧的道理。

  平凡的事常年去做,堅持幾十年去做,這就是不簡單,不平凡。

  第2篇:《楊善洲》觀後感600

  觀看《楊善洲》電影後,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與鼓舞。該片講述了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一心為民的感人事跡,電影的一些情景現在仍記憶猶新。

  楊善洲在當地委書記的時候,常拄著棍子,提著一個小黑包,行走在田間。當時正在推廣一種「雙龍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來到一個村裡,見大家對這種插秧法並不接受,自己脫掉鞋子下到田裡作起示範。

  還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臨作物絕收的困境,楊善洲帶領幹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難隨之而來:經費不夠!他果斷召集現場的地委委員開臨時會議,舉手表決將修建辦公樓的經費挪作打井費,工程得以繼續進行。

  「如果說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楊善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楊善洲退休了,上級關心他,讓他到昆明的幹休所安度晚年,他放棄了組織安排的大家所羨慕的生活,退休後紮根大亮山。當時,大亮山周邊十幾個村寨缺樹、缺水、缺糧、缺電、缺錢,缺水的問題特別突出,村民要到十裡外去找水,然後人背馬馱地運回來。一盆水,早上洗臉,晚上洗腳,最後還要澆菜、餵豬。村裡哪一家遇上紅白喜事,做客的人不僅要送禮,而且還要提上一桶水,掛在禮單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個「禮簿」,還要建一個「水簿」。當別人家請客的時候,不但要還禮,特別是要足額歸還「水帳」。楊善洲在大亮山上義務植樹造林22個春秋,使昔日山禿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綠裝,80個大山頭、180個小山頭,全部被鬱鬱蔥蔥的森林覆蓋。在這個期間,他還把植樹造林與造福群眾結合起來,每年無償為村民提供林柴,為4個村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為6個村修通公路交通,為8個村解決生活用電問題,使大亮山地區的人民實現了脫貧致富。2009年4月,82歲的楊善洲把辛勞建成的面積8萬畝,價值3億多元的大亮山林場無償移交給國家,縣政府獎勵他10萬元,他謝絕了,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捐助公益事業16萬元,只把4萬元留給一生支持他為公無私、艱苦創業,從不計較、無怨無悔的老伴。

  楊善洲是一位地廳級領導幹部,可以說是有權有勢的,很多事他一個口頭指示甚至一個電話都能搞定,但是我們看到楊善洲的老母親和妻子一直生活的農村。忙不完的家務農活致使大女兒早早輟學幫助妻子料理家務。但是退休後的楊善洲發現很多孩子因為民辦老師流失沒學可上時,輕而易舉得解決了好多代課老師轉正的問題。二女兒也是偏遠山寨的老師,從結婚到生子,一直為兩地分居煩憂,本來通過考試本早都可以調到中心小學,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直沒有調走。所以女兒哭著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但楊書記就是不同意。父親解決了七十個民辦老師的指標卻不肯為自己打一個電話,二女兒與父親之間越發不可調和。在我們平常人看來,女兒的請求合情、合理,畢竟他女兒也是有真才實學的。只要楊善洲張口,我想地方部門肯定會賣他一個面子,可他卻從來沒想過運用自己的關係辦私事。

  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感動著我們,讓我們心靈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禮,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學習的榜樣。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能夠真正用一顆赤誠的心投入到火熱的事業中去,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3篇:《楊善洲》觀後感600字

  他的無私,他的捨己為人,他對黨的忠誠,他對人民的熱愛,是少有的,也是我們當今社會所缺少的。他在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今天,更是難能可貴的。他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楊善洲。

  楊善洲擔任保山地、縣主要領導長達三十餘年,不圖名、不求利、不謀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一塵不染,以德立身、以公處事、以廉樹威,永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他的老伴,含辛茹苦,勤儉持家,照顧著年邁的婆婆;他的女兒女婿每天上山種地,餵豬,打豬草;他的孫子開著農用車跑運輸。手中有權的楊善洲沒有為妻子孩子撈上一冊「農轉非」的戶口本,沒有給家裡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她的女兒和丈夫分居七年,女兒哭著求他,要他給通融一下,調調工作,他都沒有答應。光是這些,就夠我們現在的幹部們汗顏了。

  楊善洲同志從保山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後,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一幹就是22年。大亮山原來只有一望無際的荒涼和空曠。楊善洲在施甸縣當縣委書記時曾徒步在大亮山走了20多天,大亮山的荒涼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這個地方只有栽樹,不然永遠也富不起來。退休前他兩次到大亮山實地考察,當地農民勸他,你到別處去種吧,這地方連野櫻桃樹和杞木樹都不長。然而他還是來了,以他堅定的信念展示了共產黨員的風採,他克服了種種困難,歷盡艱辛,在這片遼闊而荒涼的高原上,用他60歲以後的生命建立一個5萬畝的綠色王國。他的堅韌和勇於吃苦的精神,令人欽佩!

  楊善洲的家沒有存款,銀行也沒有他的存款,世界銀行更沒有他的存款!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施甸縣政府,縣裡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作為捐資助學等捐獻了出去。他的子女沒有開公司的,沒有辦企業的。她的女兒沒有拍著胸脯說:「我是楊善洲的孩子。」

  有這樣一句話:「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偉大,但一定要崇高。」楊善洲是全國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楷模!是雲南人民的驕傲!他用自己無私的一生書寫了一個工工整整的大寫的「人」。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這是我學過的一首讚美雪松的詩句,觀看過楊善洲的感人事跡,我認為他就是那挺拔的青松,堅強勇敢,無私奉獻。我要努力學習,腳踏實地學好文化知識,長大後向楊善洲一樣為國家做貢獻。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