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飛虎》觀後感精選
2023-07-30 14:00:48 2
導語:看了電影《鐵道飛虎》,大家可以寫寫自己的觀後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鐵道飛虎》觀後感,供各位參閱,希望為大家帶來幫助。
《鐵道飛虎》觀後感第一篇
今天,姐姐請我和媽媽去九方看電影。我們看的是《鐵道飛虎》。
這部電影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幾個火車修理工成立了一個「飛虎」隊,看見霸佔了火車的日本人,恨之入骨,決心幹一番大事,卻總也找不到機會。有一天,他們遇到了傷員大國。大國告訴他們,集市旁的橋四天之內必須炸掉,因為四天後鬼子會來增援。於是,他們準備從日本人那裡裡偷一些炸藥包,可好不容易弄到了一個後,又不得不在被鬼子追擊時用掉了。後來,有人告訴他們,四天後有一列火車要從這兒經過。於是,他們就在第四天試著在橋上引爆所有的炸藥包,但他們沒想到會那麼困難。最後,當其中一個人只剩下最後一口氣時,他毫不猶豫地引爆了炸藥包,取得了炸橋的成功。
看完了《鐵道飛虎》,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這支鐵道「飛虎」隊,不就是抗戰時期無數為國捐軀的八路軍戰士中的代表嗎?他們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強盜行徑,勇敢、機智地同敵人作鬥爭,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他們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獻身精神,是多麼的無私、多麼的偉大呀!相比之下,那些貪生怕死、苟且偷生的漢奸走狗們又是多麼的自私、多麼的渺小!
對照革命先輩,再想想我自己,我不禁羞愧起來。我雖然不能算是「貪生怕死」的人,但也是個害怕困難的人。平時在家裡做作業時,我只要一遇到不會的題目,略加思索後再想不出來的話,就馬上去找媽媽來幫忙,自己卻跑到一邊去玩……
今後,我一定要向革命先輩們學習,好好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改掉害怕困難的毛病,勇敢地同困難作鬥爭,去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個艱難險阻。
《鐵道飛虎》觀後感第二篇
年末將近,又見成龍。
成龍大哥是伴隨著我們的整個成長時期的。他的喜劇電影,從《醉拳》、《警察故事》到《尖峰時刻》、《十二生肖》,無不給我們帶來了數之不盡的快樂和思考。
成龍開創了自己獨特的成氏動作喜劇,使他擺脫早期的李小龍的影響,從而在世界範圍內樹立了自己的風格。在今年,他又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人之成龍,名利雙收,榮譽等身,令人羨慕。
《鐵道飛虎》與成龍以前的電影同而不同。
《鐵道飛虎》是一個很「紅色」很老的故事。它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由鐵路工人和平民百姓組成的鐵道飛虎隊,抗擊日本的故事。這樣的故事,要用現代手法講好不容易。在這之前,徐克曾經拍了《智取威虎山》,褒貶不一,而《鐵道飛虎》則試圖將戰爭和喜劇揉為一體,讓人隱約想起了傑拉爾·烏裡執導的法國戰爭喜劇片《虎口脫險》。而因為主演是成龍,在這種戰爭與喜劇之中,又加入了很多動作戲,使這部電影糅合成了戰爭動作喜劇片。
在成龍之前的電影裡,幾乎都講述了一個小人物,如何攪入一些事件,在各種嬉笑掙扎中,最終解決事件消滅反派。如今,《鐵道飛虎》講述的不止是一個小人物,而是一群小人物。這群小人物裡,有成龍飾演的馬原,他總有一句口頭禪,「少說話」;有王凱飾演的神槍手範川,當他騎著馬拿著槍去救馬原等人時,可真是帥氣凌人;還有黃子韜飾演的大海,總是嚷嚷著要幹大事,唱歌總是走調;還有徐帆飾演的秦二嫂,成了一個攤大餅的,卻又重情重義。這些人都是小人物,性格各異,但都有愛國之心,都有勇有謀,這使得整部電影人物個性明顯,讓人印象深刻。
有大明星的電影,很難再做好大製作,但《鐵道飛虎》的製作讓人眼前一亮。聽說為了拍出抗日戰爭時期的蒸汽火車,劇組在東北某地才找到這樣的蒸汽火車,並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東北拍戲。正是這種艱苦認真的態度,使得這部電影充滿著良心。最後的大橋,也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也只有這種真實感,讓最後炸大橋那場戲,給觀眾帶來驚險刺激,從而當最終他們三人都犧牲時,讓觀眾內心無不動容。《鐵道飛虎》裡的特效也讓人印象深刻,看完電影後,扒火車,炸大橋等的場景都一直徘徊在腦海裡,有著回味。
有了人物,有了製作,還有經典的成氏笑料。比如duang,比如大家都叫成龍飾演的馬原為大哥,比如對成龍鼻子的吐槽,比如成龍總是叫大家少說話,比如集體唱歌。這些笑點,讓這部電影適合著合家歡,大家歡歡樂樂看完電影,是幸福無比的一件事。
《鐵道飛虎》的導演是丁晟。丁晟的《解救吾先生》曾經給我們帶來了驚喜,如今,《鐵道飛虎》是另一種驚喜。它炫,激烈,過癮。他展示了他除了能拍小成本電影之外,還能拍出來好看的娛樂片喜劇片。他也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年末將近,又見成龍。成龍以前一直陪著我們,以後還將一直陪著我們。
《鐵道飛虎》觀後感第三篇
由丁晟導演,成龍、黃子韜、王凱、王大陸、桑平、吳永倫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鐵道飛虎》第一次集體亮相。雖然很早就公布了主創陣容,但電影裡的頭號龐然大物「100噸的蒸汽火車」一直未露真容,發布會上,「鐵道飛虎號」火車頭撞出大屏,躍然眼前。
提到拍攝初衷,成龍表示:「我很喜歡看一些經典的黑白片,自己也想嘗試一下拍那個年代的戲。」成龍坦言,這次拍片不太一樣的是「重團隊,輕個人」,與以往作品裡的孤膽英雄不同,這次成龍與其他演員一起化身一幫小人物。
《鐵道飛虎》是成龍與導演丁晟第三次合作,「我們沒事就在一起聊電影,這是我們兩個日常的樂趣,《大兵小將》《警察故事2013》都是我們聊出來的。」成龍說。
在成龍的作品裡,《鐵道飛虎》是第一次大規模起用年輕演員。「飛虎隊」的組合公布後,引來眾人矚目,但丁晟坦言,這次選拔的標準格外高,「這部電影動作戲的屬性,需要每個演員都是有功夫的爺們兒。火車開起來是沒法剎車的,100噸的鐵疙瘩動起來的勢能,連成家班的武術指導看著都恐懼。對完全沒有動作基礎的演員來說,很多動作更是很難完成。」
丁晟透露,黃子韜是最先定的主演,他的武術功底很好,靈活度也好,最早選他是因為看了一段功夫舞蹈。「王凱是老天爺送給《鐵道飛虎》的禮物」,丁晟說,「電影開拍20天都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大家都著急了,我就想賭一把,堅持去找最合適的,直到看到王凱的照片,覺得有種落魄的貴族感,我覺得就是他,
《鐵道飛虎》觀後感第四篇
從《羅曼蒂克消亡史》到《擺渡人》《長城》再到由成龍大哥主演的電影《鐵道飛虎》,今年的賀歲檔電影讓觀眾有點應接不暇。由丁晟導演的電影《鐵道飛虎》繼續講述紅色經典—鐵道飛虎隊的故事。與以往臉譜化、喜劇化、傳奇化、低俗化的「抗日神劇」不同的是,這部影片雖然融入了一些年輕的元素,也邀請了如黃子韜、王大陸、王凱等「小鮮肉」們參與演出,但戰爭場景逼真、場面震撼、故事內容充實,在保證一部戰爭題材電影的厚重感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部分年輕群體進入影院去了解那段紅色歷史。
影片《鐵道飛虎》以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為背景,講述了一支被當地老百姓稱為鐵道飛虎隊的民間抗日遊擊隊與日軍在中國大陸最重要的戰略交通線之一——津浦鐵路上大批裝備精良的日本正規軍周旋較量的故事。這支遊擊隊主要由棗莊火車站的幾名鐵路工人組成,成龍飾演的火車站的搬運工工頭馬原是隊長,帶領黃子韜飾演的愛玩剪刀的業餘裁縫大海、王凱飾演的性格高冷的麵館老闆兼神槍手範川、王大陸飾演的「唯一正規軍」兼碰瓷傷兵大國等一群看似普通的年輕人一起與日本正規軍鬥志鬥勇,「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這群「鐵道飛虎」們,雖然戰鬥力不是那麼高,但秘密潛入、背後偷襲、裝傻充愣之類的江湖功夫還是很嫻熟的,總能有驚無險打昏幾個日本鬼子,留下畫風清奇的塗鴉紋身,並把搶來的物資藏進山洞,他們相互合作,共同進退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躲過了日軍的追擊。「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他們並不懂這樣的大道理,但直到有一天,他們誤打誤撞救了個受傷的八路軍,又誤打誤撞接受了他的臨終囑託,要去炸掉一座日軍把守的大橋。或許是為了信守承諾,又或許其實他們早想幹點大事卻沒有勇氣而這個傷兵恰巧出現,於是他們恰巧承諾傷兵炸掉大橋,最終開始勇敢抗敵。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個字「幹」,讓一群普通民工因各種原因一起走上了抗日的道路,扒火車、開大炮,誰說小人物幹不了大事情,現在我們就幹給你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部影片中成龍大哥將不再單打獨鬥,而是攜王凱、黃子韜、王大陸三大男神群體作戰,共同抗擊敵人。但成龍大哥風格依舊不變,在槍林彈雨的激情場景裡繼續穿插幽默搞笑的段子,飛虎隊隊員拌嘴互黑,嘴炮不斷,成龍嫌黃子韜話多讓他「少說話」,王凱嫌棄成龍黃子韜「不正規」,黃子韜反嗆王凱「太慫」,幾個人唇槍舌劍,嘴炮不停,十分搞笑。
「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寬猛相濟」,馬原能幹,因為他性格成穩、善於謀劃且身手不凡。在白天,他是火車站的搬運工頭,晚上卻是帶領隊員抗擊鬼子的大隊長,或許在他心裡早已謀劃著一場和日軍正面交鋒的想法,但他從未表達,等待一個時機,一個可以一擊擊垮日軍的計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歸一」,15年,出于成龍之口的「duang」成為紅遍中國的流行詞,在影片中成龍飾演的馬原在形容炸橋的場景時也說道「duang就炸了」,在自黑的同時也讓觀眾大笑。
「策馬渡懸崖,彎弓射胡月」,大海能幹,因為他勵志幹「大事」,他有勇於抗敵的勇氣和說幹就幹的真性情。黃子韜飾演的大海二十來歲,面帶桃花,常玩剪刀,嘰嘰喳喳,吊兒郎當卻總是嚷嚷著要「幹大事」,「武力韜韜」在影片中也一展身手,揮灑熱血真性情,。
「兄弟雖有小忿,不廢讎親」,範川能幹,是因為他擁有「半步穿楊」的本領,他能保護兄弟,他能幾十步外精準取敵將「首級」。雖然整部劇裡王凱飾演的範川從始至終都在嫌棄的懟隊友「你們也太不正規了吧」,又被隊友以「我們從來沒正規過」懟回來,但在無盡的嫌棄中和隊友共同奮戰,開啟逗比的炸橋「大事」!
「爬上飛快的火車,像騎上奔馳的駿馬,車站和鐵道線上,是我們殺敵的好戰場,我們爬飛車那個搞機槍,闖火車那個炸橋梁,就像鋼刀插入敵胸膛,打得敵人魂飛膽喪,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這部由紅色經典改編成的喜劇電影讓觀眾從頭笑到尾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讓觀眾體會到了那段紅色歷史,不忘歷史,不是讓觀眾去看「手撕鬼子」之類過於戲劇化的抗日神劇,而是要拍攝出如《鐵道飛虎》、《集結號》的優秀影片。當中國的一些講述紅色經典的電視劇的拍攝目的,不再是為了博取收視率、謀取暴利,那或許這一領域的影視水平將有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