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勇士觀後感400字
2023-07-30 19:07:10 1
導語:《勇士》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鬥片,由寧海強執導,于小偉、李東學、聶遠、宋佳倫領銜主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勇士觀後感4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電影勇士觀後感400字
《勇士》講述的是紅軍長徵中強渡大渡河這一段故事,以飛奪瀘定橋作為收尾。影片取名《勇士》,那麼,何為勇士?勇士也會憤怒,會悲傷,會絕望,但他的與眾不同在於能保持理性,分析情況,用有限的條件,創造無限的可能。戰友犧牲?抹一抹眼淚接著前進。橋板被拆?用鐵鍋做的盾牌開闢出路來。一句"前進"的背後當然有恐懼,只是勇者知道害怕不會帶來任何好處,敵人就在身後,前進才能迎來希望,這份堅韌正是勇者的美學。勝利之後的從容淡定,總是令人嚮往,讓人以為這就是勇士該有的模樣,但勝利之前的血與淚才是成為勇士的必經之路。
震撼!最深刻的感受還是震撼!有血性,有黨性,《勇士》,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電影。首先,就取景來說,很美,有竹林有動物有生氣,有石灘的氣勢磅礴,有大渡河的波浪滔天,從頭到尾滲透著中式紀錄片的大氣與意境,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細節掌握得十分到位。
其次,電影情感豐沛而多樣,使觀眾身臨其境,無論是神槍手老餘與女兒的親情糾葛,還是紅軍哥哥與小女孩的戰場兄妹情誼,亦或是團長與戰士們之間的兄弟情義,都催人淚下,直擊人靈魂的最深處。然而最動我淚點的,還是中央軍炮手田生才與紅軍青年王冬宇的故事,紅軍小弟為了向炮手學習如何打炮,在炮手行進途中想要放棄的時候,選擇了背著炮手奔跑,只是為了學習打炮技能,然而,終是體力不支離開人世,這一打擊,讓炮手堅定了內心,為了紅軍奉獻自己,最終完成紅軍小弟的心願。那一幕,看得我眼眶溼潤,心中酸澀卻不知如何言說。
最後,若是要說唯一有些不足的,就是某些鏡頭可能顯得有點刻意了,導致情感的抒發略有些生硬,但總體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值得群眾多遍品嘗欣賞。
篇二:電影勇士觀後感400字
《勇士》是一部動作性很強的影片,難能可貴的是影片不僅僅只為動作而動作,除了緊張激烈、視覺衝擊很強的戰鬥場面,影片還賦予了正確的思想內涵。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徵《勇士》電影觀後感,歡迎閱讀!
長徵《勇士》電影觀後感一選擇這部電影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它描述的是長徵故事中的《強渡大渡河》,與考研熱點「長徵精神」有聯繫;二是作為一個「青馬」學員,電影主題引起了內心的責任感和強烈的共鳴,我應該去支持它,了解它。為了不辜負看這部電影犧牲的學習時間,我利用午休的時間把中國近代史綱的長徵部分看完了,以便更深入電影情節。
這部電影裡面有幾個主要角色。首先是作為部隊主心骨的紅四團團長,在關鍵時刻統一思想,鼓舞人心,率領隊友們穿越槍林彈雨的圍剿;其次是作為部隊智多星的政委,及時準確地做出決策,儘量減少部隊損失並完成任務;小紅軍王冬宇,是最讓我感動的,他一心為了戰爭勝利,最後為了學習到打炮技術,犧牲生命;第四個人物是狙擊手廖大強和餘振中,他們在任何危險時刻都是做最危險的「斷後」工作;第五個人物是從為了錢財成為民黨炮兵到願意投入不給發福利的田生才,第六個是那對因為戰爭而成為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這些人物,出身不同,官職不同,卻互相關心,平等對待,因為他們心中都有恨意,因為心中都有理想。他們恨帝國主義侵略了中華大地,恨戰爭讓他們顛沛流離,恨不斷有人阻礙祖國統一路線,恨自己不能保護親人。
帶著這股恨和對戰爭勝利的決心,為了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他們在崎嶇的上路上跑步前進,糧食帶也成了他們前進的負擔而不得不扔掉,晝夜兼程奔襲240裡,這是堅持。
紅軍利用敵人留下的破船,穿越槍林彈雨的生死關口,強渡大渡河,佔領對岸,紅四團二十二名突擊隊員,突破瀘定橋天險,知道前途危險,依然不怕犧牲,勇往直前,這是勇敢。
為了部隊能夠順利前進,清除伏兵對前進的阻撓,廖大強和餘振中每次都擔任最危險的「斷後」任務,與隊伍走散後,堅持前行,按時到達與隊伍約定的匯合點,這是信念。
為了戰爭勝利,王冬宇立志學會打炮技術,以至於在疲憊的時候堅持背著田生才前進,把自己累得永遠不能起來,團長為了救小女孩而炸傷了小腿,小女孩的一句「哥哥」,讓小紅軍心裡有了親人的感覺,因為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
堅持,勇敢,信念,民族大義,這是紅四團的精神,也是長徵精神,是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於戰鬥,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於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如果你沒機會重走長徵路,沒有時間去閱讀長徵書籍,沒有途徑去感受長徵精神,我建議你去看看《勇士》。
篇三:電影勇士觀後感400字
在電影《勇士》中,仍然堅守著當年「飛度瀘定橋」的一個「飛」和一個「奪」展開故事,故事的著眼點在於,如何在不可能中創造可能,在平凡中創造奇蹟,無論是如神兵天降般的行進,還是用生命鋪就的橋板,每一寸的勝利行進,都由紅軍戰士的鮮血和生命鑄就:「飛」是指紅軍的急行軍,接到命令的紅四團晝夜兼行,一天行軍240華裡山路,不僅令敵人匪夷所思、目瞪口呆,而且也是世界軍事史上的神速奇蹟,有關這次被外人看作是「天方夜譚」式的行軍,影片給了大篇幅的描寫,無論是行軍途中的遭遇戰、阻擊戰,還是行軍過程中的戰鬥減員、配重減持,正如敵人所說,紅軍經過這一路的侵擾戰鬥,損失巨大,能活下來的戰士,各個是精兵強將,都成就了一雙鐵腳板,這樣的神兵隊伍,確實是威武之師,必勝之師。
「奪」則是一場曠世的攻堅戰,但戰事所迫,又必須速戰速決,當瀘定橋已經被敵人抽去了木板,只剩下十三個粗粗的鐵索在大渡河上隨風漂蕩,已經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峻之地,再加上河對岸的敵人早就布下了天羅地網,槍炮齊備,子彈充足,更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當兩隊號手站在「瀘定橋」的銘碑前吹響衝鋒號,當22名奪橋突擊隊員頂著對岸的槍林彈雨冒死一寸寸地前進,一種愛國主義熱情油然而生,血色可以漸淡,但意志不能屈服,瀘定橋,註定是一座光榮的豐碑,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和世界軍史上「驚、險、奇、絕」的戰爭奇蹟,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