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有朋最近怎麼變帥了(看完蘇有朋的履歷)
2023-07-30 00:49:16 2
【麻辣婊(微信號malabiao)禁止未經許可轉載,轉載及合作請詢@麻辣婊哥 ,或微信後臺留言聯繫,我會第一時間回覆你】
ps當然歡迎你們把原文轉發到朋友圈
====我是麻辣婊哥的分割線======
最近幾年的娛樂圈新聞,似乎都是被負面充斥的。家暴、出軌、小三,自殺,等等等。很多人的存在,都似乎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一個縮影。
但這只是社會現象的一個縮影,它其實還有另外一面,這一面如果要找一個人來舉例,我想這個人應該是蘇有朋。
蘇有朋最早的名氣,是來自於小虎隊。
小虎隊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從1988年成立,期間解散過幾次,至今依舊被人記得。
但這一點,和說蘇有朋是個社會的縮影,有什麼關聯呢?
這事還得從蘇有朋進小虎隊說起,當時,蘇有朋、吳奇隆、陳志朋都在做節目組裡兼職做助理。最終因為節目的需求,後被錄取,成立了小虎隊。
蘇有朋當時,還只是剛剛入校的高一學生。
由於長相原因,以及自身學歷能力的原因,所以立的人設是學霸,走的路線是乖乖虎。
但高中3年,2年的時間都在跑通稿,出專輯,所以學習自然是跟不上。他自己在後來的自傳《我在建中的日子》裡也提到了這一點:
「我怕要是我沒有考好,在路上遇到一些帶著小孩的媽媽們,一定都會指著我,然後跟他們的小孩說,『你看,那就是只會玩不會唸書的乖乖虎』。」
所以他用了1年的時間,學完了高中3年的課程,後來高考的時候電視臺扛著攝像機去拍,還採訪。大家都在等著看笑話。
圖為實拍,你們感受下當時的壓力。
最終以全臺第5,建國高中第1,當年理科生第2的成績考入了臺灣大學機械工程系。各項成績,都是優。
下圖中的高標是什麼意思呢?
高標,就是取該科目前50%的人的成績,取平均數。
成績出來之後,新聞就報導,說他風光復出。
後來很多家長還跑去問他都不怎麼念書,是怎麼做到能考這麼好的,有什麼秘籍之類的,後來他還手寫說明了這件事。
裡面提到自己最幸福的時候,就是沒出名時在路邊邊走邊吃烤玉米的時光。
這個故事,其實還有後文,就是他壓根不知道機械工程是以後做什麼的?以及念這個要幹什麼?
「我就想著爭口氣給大家看,所以填了排名最靠前的專業,根本沒考慮它念的是什麼,會不會跟我的未來有關,一進去才發現,工藝啊、透視啊、製圖啊這些功課,就是我以前最差的」
後來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個專業,又去轉企業管理系,但最終沒是沒能成功,最後也耽誤了機械工程系的學業。
所以在快要畢業的時候,蘇有朋做了一件震驚當時娛樂圈的事情,就是休學。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最後只好開了個記者會宣佈休學,被大家罵得狗血淋頭」。
這個事情再《我的少女時代》裡的開頭也有,就是廣播說蘇有朋從臺大機械工程系休學,感興趣的可以再去看看。
這件事後來蘇有朋做出了解釋,主要是三個原因:
1、自己演藝道路的瓶頸;
2、小虎隊走下坡路,入不敷出;
3、家庭壓力。
當時還有一件事,就是家庭變故。
此後的2年時光裡,他的事業、家庭可以說是毫無起色。
其實想想蘇有朋從小虎隊風光,到後來休學遭到社會輿論壓力,也就僅僅7年的光景。7年的時光裡,他飽受著輿論的壓力,高考都被記者拍,退學又被大眾罵,而且家庭也是諸多不順。
一系列的事情發生在其他人身上,估計是另外一種結局。
我們回頭再看看蘇有朋,他也算是能屈能伸打不倒壓不垮的另外一種典型。他的人生,也算是大起大落。
1998年,他又以新人的身份重回螢屏,擔任的角色就是大家熟知的五阿哥▼▼▼
以及和趙薇搭檔,出演了《老房有喜》,在裡面嫩得都可以掐出水來▼▼▼
1999年,出演《絕代雙驕》▼▼▼
後面接拍的幾部戲,基本上都成了我們童年記憶裡的必備,部部至今都能記起。
比如說《情深深雨濛濛》裡的杜飛▼▼▼
《倚天屠龍記》裡的張無忌▼▼▼
包括後來在《風聲》裡的白小年,也是讓人記憶猶新。
而在再度成名之後,蘇有朋又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返回學校進修。
其實在蘇有朋身上,有三種精神在這個娛樂圈離是極其匱乏的,一種是沉澱,是靜下心來去認認真真做一件事情;另一種叫釋懷,就是靜下心來去想想自己有什麼不足,為什麼失敗。
最後一種,叫規劃。
不僅僅是娛樂圈,在我們很多人身上都缺乏規劃,很安於現狀,不懂得兩條腿走路的道理。
他這些年其實很少拍戲,因為轉型做了導演,第一部戲就是饒雪漫的《左耳》。
這部電影頗受爭議,最終以4.85億票房,豆瓣5.4分定格,但作為一部青春愛情片,我覺得是合格的,而更為重要的,其實是蘇有朋選角的眼光。
四個主演,陳都靈、歐豪、楊洋、馬思純,現在看來,除了陳都靈是無心娛樂圈的,另外3個都發展非常好,這是他獨特之處。
即便如此,當時蘇有朋也遭受了不少抨擊。這一點非常像當時他失意的時候。不過在這種抨擊面前,他做得不是消沉,而是愈戰愈勇。
之後他又籌拍了第2部作品,就是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現在已上映。
這部戲整個看下來,王凱算是中規中矩,沒有太多的出彩,和人設有一定的關係。
但可貴的是唐川與石泓之間的相惜情感,出題這個設定,貫穿整個影片,非常有意思。
總結起來,出彩的其實是三個地方:
一個是鏡頭,乾淨,純粹,利索;
第二個是張魯一,石泓的人設從一開始就讓人心疼,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他的髮型,層次分明,左右難辨,你分不清到底哪個才是真的他;他把石泓這個角色展現得淋漓盡,一切都好像是堆積後的爆發,最後欲哭,更是撕裂人心;
第三個是蘇有朋。
他的厲害,在於把原著裡很多人物的心理描寫,都轉變成了可觀的視覺鏡頭。當你看到一半的時候,以為一切都已經明朗,似乎已經索然無味的時候,發現又峰迴路轉了。
這一點,和他在《左耳》裡的表現功底,完全是兩個層面。
如果說你要問我好不好看,我這樣說你一定會明白。
看到五分之三的時候,我笑了,覺得這不是懸疑片,完全就是生活片;
但看到後面五分之二的時候,我哭了,覺得這真是懸疑推理片!
想想這部片子能做到現在這程度,其實這與他前期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當時還有個宣傳採訪,說的是他在籌拍的時候就寫了好幾個劇本,後來日韓那邊的公司才說版權有問題,後來又修改。
所以你會發現,智商、學習能力和誠意,在很多時候都是通用的。
他之前在拍《左耳》的時候,就曝出了對演員嚴格。現在拍《嫌疑人X的獻身》的時候,還是爆出了這樣的問題。
張魯一也吐槽,說他一個鏡頭為了達到好的效果,拍了一天。
現在想想,蘇有朋一年就念完了高中3年的課程,最後還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臺大,有時候不是憑的天賦,而是努力。
從《左耳》到《嫌疑人》,就能看到他的進步,這不是天賦能解釋一切的。
其實生活就是很多面構成的,這就是一個充滿正負能量的社會,難免會被影響,但如何立於世,還取決於我們是怎樣的心態去面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