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冬夜作文500字
2023-07-30 14:38:48 1
篇一:冬夜裡的燭光
敬愛的媽媽:
您好。您是否晚上還在操勞?還在準備新一天的行程?你是否還熬到凌晨才睡?
媽媽,當您收到這封信時,不要驚奇,不要驚訝,因為這是兒子給您發送的信件。因為,您的愛永遠像陽光一樣普照著我,那次冬夜裡的燭光,也除了我心靈上的疲憊及身體上的疼痛。
那是一個寒假,晚上,我肚子非常疼,這可把您急壞了,您點燃了那半截蠟燭,借燭光穿上衣服就給我找藥,什麼胃康靈,健脾藥,斯達舒、阿莫西林顆粒……等等。您給我吃了藥後,見我還沒有好,就給我穿上衣服,背起我就下樓,媽媽招呼了一輛計程車,把我們送到了醫院,醫生檢查了一下後,說:「住一晚上院,輸營養藥,明早拍個片。」媽媽一晚上都在陪伴我,給我蓋被子,給我按摩,第二天,拍了個片,醫生說:「沒事,就是雪糕吃多了。」出了院,回到家,您又給我買了魚,做了魚湯,還在冰箱裡拿出雞腿燉湯給我喝。不久,湯擺在了眼前,這時我看到媽媽消瘦了,出現了「熊貓眼」我想說:媽媽我愛您,媽媽您勞累了。可話還沒說出來,兩行熱淚就從我眼角流下來,熱淚流進了湯裡,更流進了我那幼小的心靈中。湯已順著喉管緩慢的流淌,冬夜裡的燭光也使我永遠難忘!
您對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實在無以回報,只能好好學習,長大後為您勞作,為您付出。您對我的愛像陽光普照,像大地寬廣,我一定會儘自己的全力來學習,來報答您。
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篇二:冬夜讀書示子聿
我喜歡語文,因為語文書中蘊藏著很多耐人尋味的故事。《冬夜讀書示子聿》是本學期語文書中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陸遊教育自己小兒子的。這首詩的背後,藏著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夜晚,陸遊正依靠在書桌旁讀書,他最小的兒子子聿正在一旁嬉戲玩耍。陸遊讀了一段文章後,深受啟發,對一旁玩耍的子聿說:「子聿啊,你過來看看這段文章。」子聿來到陸遊身旁,細細品味那段文章。看完後,子聿一臉疑惑地問陸遊:「爹爹,這段文章是什麼意思啊?」陸遊耐心地告訴兒子子聿:「這段文章的意思就是古人做學問是竭盡全力的,只有在少年時期多下工夫,努力學習,到了老年才能有所成就。」子聿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子聿,你再看看這段文章。」他爽快地答應了,讀完後,子聿高興地對父親說:「爹爹,爹爹,我明白了,這段文章是告訴我們,我們要活學知識,並且要能親自實踐,否則會像《紙上談兵》的主人公一樣,雖然飽讀詩書,但沒有去實踐,導致最終一敗塗地。」對啊,這段文章就是告訴我們從書本上學來的知識終究是不夠深刻的,要想更深刻、透徹地理解這些知識,必須親自去實踐。之後,陸遊便揮筆寫下了這首《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現在,我們學習也要像古人一樣。簡單、優美的詩句,告訴人們的卻是一些大道理。語文書,真是一座蘊藏豐富知識的寶庫啊!
篇三:冬夜,「春雨」瀟瀟
當每年樹梢上的葉子完全凋落之際,就意味著秋天無聲無息地走了,冬天要悄悄地來了。鄰居是養蜜蜂的,主要銷售蜜蜂,每年2月左右離開家鄉,去較為溫暖的地方養蜜蜂,到了九月左右,他們所在的地方就逐漸寒冷,為了蜜蜂的環境,為此要返回家鄉。他們有一個比我妹妹大整整21天的小兒子,現在那個小男孩應該有2歲3個月左右,從小和我妹妹一起長大。
一天,一隻小蜜蜂趴在我的窗前,我輕輕推開窗,想把它攆跑,忽然一輛大卡車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那車上陸陸續續走下一群人,每個都端著一個蜂箱,向鄰居家裡走去,我想,難道這是鄰居回來了?我眼前一亮,啊!那兩個人不就是鄰居的叔叔阿姨嗎? 「太好了!太好了!」我大叫起來。
從此之後,我就生活在「蜜罐」裡。叔叔阿姨像對親女兒一樣疼著我,小弟弟與妹妹玩著,媽媽節省了許多時間,時不時給我驚喜。
記得一次閒暇的時間,叔叔阿姨帶著我去始祖山 遊玩。我在後面與妹妹、小弟弟玩著,叔叔在前面做導遊,是不是地告訴我們:「這兒是始祖山最高峰,」「那兒是一些做生意的,」「在哪兒拜佛,」「出口在那」… …我一邊聽一邊瀏覽,忽然,「咔嚓!」一聲,我帶著一副驚訝的樣子被照相機照上了。
新年期間,叔叔阿姨請我吃啤酒鴨… …
新年期間 ,叔叔阿姨與我一起瘋狂購物… …
新年期間 ,叔叔阿姨給我買衣服… …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我覺得十分溫暖,因為我在此時有鄰居陪伴,他們仿佛是冬天裡的春雨!
篇四:冬夜話博
冬天了,應該說的確是冬天了,晝夜溫差很大的。早上上班的時候路邊的排水溝和地面的積水結凍著,中午的時候,太陽照著,又頗有一些暖暖的,只是連相對耐凍的柳樹也光禿禿的,有些寂寥的,枝條也由翠綠變得枯黃了。當了傍晚,突然吹起的風,似乎一剎那又讓人覺得冷颼颼的,似乎冬夜註定是內斂的。
所以這樣的夜看著博客也似乎較以前有些冷清的,隨意地翻動著,從幾位老博友的博文和留言當中觸動著我,一篇博不僅是寫給他人,也是寫給自己的歌,有人推薦或者有人讚美,如同《鄒忌諷齊王納諫》,那是帶著一股股濃濃的溫情的,需要一些氣魄,需要自明的。
而冬天,看似有些肅殺的,似乎很了無生機的,如同枯黃的樹,很懷疑地折斷一根樹枝,卻發現外皮包裹的還是綠的,不曾真的枯竭的,「靜坐無所為,春來草自青。」誰能否認冬夜的料峭寒風,落雪飄零不也是一種喚醒呢?
這樣的夜,只需靜聽,聽一曲心經,緩緩流淌過內心的自我和外在的自我,正視我們追逐的是什麼,是為一時的繁華,還是淡定於人生的四季,春夏秋冬,不同的特色,品出不同的風景,如這冬之況味,也是耐人琢磨,值得反思的。
俗話說,「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關鍵還是鍛鍊的多了,自然而然就開花結果了,寫博,讀博,既要別人的支持,還需要自省的。只有堅持著,正如英國詩人雪萊《西風頌》中的詩句所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唱一曲屬於自己的冬日戀歌,任時光的心經緩緩流過,或許內斂,或許奔放,或許有些單調的,有些落寞的,對白著,體悟著,誰又能阻擋野百合的春天該來就來了。
篇五:冬夜
北風呼呼的吹來,撲在臉上,有一種刺骨的痛。天上還飄著小雪,一片黑暗籠罩著大地,看不到那一閃一爍的星星,更看不到那總是圍繞著美麗神話的月亮。悽涼的晚風無情的吹落了這冬夜最後的一片楓葉。
黑暗而又寒冷的冬夜,動物們都無精打採的擠在洞穴中,以求對方身體上的那一點溫暖。池塘中的青蛙,樹洞中的松鼠,泥洞中的蛇,緊緊地蜷曲著身體,想留下身體上那最後一絲餘溫,哪怕只有那一丁點時間可以感受到那久違的溫度。
我在這冰冷的而又枯燥無味的冬夜,經受著這漫長的等待。
結了冰的街上,已經沒有了那往日的那般喧鬧。連那煩人的小販的叫賣聲也少了許多,招牌上的霓虹燈也閉上了他那明亮的雙眸,停止散發出那引人注目的光芒。整條街仿佛也結上了厚厚的冰,塵土般的死寂。來往的行人顧不上看那街上的風景,夾著脖子,縮著頭,急匆匆的蹬著車,小心翼翼的向家裡趕去。忘記了看前方的道路,只是朝著家的方向注視,總是想快點回家,吃上家人做的那一碗熱騰騰的面,一次吃個精光。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燒肉粽!」「燒肉粽!」一陣叫賣聲劃破了這寂靜的黑夜。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無力得在街上叫賣著。他在這裡買了五年了,只是為了供養他上大學的兒子。由於同情心的驅使,我裹上厚厚的棉襖去買了一些。繼續站在窗前凝望著黑夜,那位老人仍然站在那裡叫賣。雖然已經沒有什麼人了,可是,他仍希望有那麼一兩個人停下來買他的肉粽。
當黎明破曉之時,這寒夜才慢慢散去,直到另一個白天的結束,他才慢慢的爬上來,吞噬整個大地。反反覆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