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東北抗日聯軍紀錄片觀後感

2023-07-30 14:23:23 1

  東北抗日聯軍紀錄片以真實還原歷史為原則,以文獻、圖片、影像、人物採訪為主結合情景再現的手法對東北抗聯的歷史進行全景式展現。下面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東北抗日聯軍紀錄片觀後感,歡迎大家瀏覽。

  東北抗日聯軍紀錄片觀後感一

  在抗日戰爭勝利xx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抗戰電視劇《東北抗日聯軍》在央視一套熱播。這部反映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在白山黑水間,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抗戰史實,真實表現了東北抗日聯軍14年艱苦卓越的鬥爭史,他們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表現出堅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愛國情操和英勇的犧牲精神。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楊靖宇為其常用化名,河南省確山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名將。1940年2月18日,楊靖宇身邊的最後兩名警衛員,在濛江縣附近向老鄉購買糧食和衣服時被捕,敵人從他們身上搜出楊靖宇的印章,判斷他可能就在附近,於是增派兵力和飛機展開圍捕。楊靖宇踏著沒膝的白雪,在濛江縣保安村三道崴子林中,遇到4個進山打柴的農民。由於行動不便,他將購買吃穿用等事委託給他們,「那時他已6天6夜粒米未進,周圍還有幾百個敵人在全力圍捕。接到叛徒告密的敵人又派出5批近200日偽軍圍剿他,討伐隊勸他投降,可回答討伐隊的是楊靖宇的雙槍。交戰中,一顆子彈擊中楊靖宇左手腕,但他繼續用右手的槍應戰。討伐隊認為生擒困難,遂猛烈向他開火。終因寡不敵眾,楊靖宇被敵彈射中胸膛,他持手中匣子槍厲聲怒斥:「誰是抗聯投降的,滾出來我有話說。」語畢,高大的身軀便仰面倒在大樹旁,終年35歲。鮮血染紅了皚皚白雪。楊靖宇犧牲後,日本侵略者始終無法理解的是:自2月18日以來,他已被圍困在冰天雪地裡,完全斷糧五天五夜,他究竟靠什麼生存?為了解開謎團,敵人殘忍地將他剖腹查看,發現他的胃裡儘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連參與圍剿的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也不得不承認:「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楊靖宇用英雄壯舉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更展現了東北抗聯將士的剛烈血性!

  趙一曼1905年10月27日出生在四川省宜賓縣北部白楊嘴村一個封建地主家庭。1934年春,趙一曼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鐵北區區委書記,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二團政治委員,率部活動於哈爾濱以東地區,給日偽以沉重的打擊。1935年秋,趙一曼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而戰士們則稱她為「我們的女政委」。日偽報紙也驚嘆的這位「紅槍白馬」的婦女。1935年11月,在與日軍作戰中,趙一曼為掩護部隊腿部負傷後在昏迷中被俘。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審訊。在獄中,日本人動用酷刑,她沒有吐露任何信息。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中國人保衛民族的決心,堅貞不屈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6年6月30日,趙一曼在奔往抗日遊擊區的途中不幸被日軍追上,再次落入日軍的手裡。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電刑等酷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示眾」。8月2日,日軍將其綁在大車上,在珠河縣城「遊街示眾」。趙一曼犧牲之前,面對敵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一個日軍軍官走到趙一曼跟前問:「你還有什麼話要講嗎?」趙一曼怒視著,把手中的紙卷遞過去說:「把這些話傳給我家鄉的兒子!」日軍官看過字條,向軍警們猛一揮手,罪惡的子彈射進趙一曼的軀體,犧牲於珠河縣,年僅31歲。

  東北抗日聯軍14年艱苦卓絕的英勇鬥爭,東北抗日聯軍僅有近4萬人的軍隊牽制了近40萬的日偽正規軍,有利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鬥爭,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他們可歌可泣、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是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寧死不屈精神的集中體現。她的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和建樹的抗日業績,表明了她不愧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

  東北抗日聯軍紀錄片觀後感二

  無後方支援,與中央失去聯絡,以草根樹皮為食,以林海雪原為家,在白山黑水間,抗戰14年,牽制日軍數十萬。前不久,中央電視臺播出的46集電視連續劇《東北抗日聯軍》,氣壯山河,盪氣迴腸,令人難忘。激蕩於胸中的民族尊嚴和對英雄的崇拜敬仰的聖火再次點燃。

  忘不了那身體柔弱、文靜自信、意志如鋼,不,應該說比鋼還要強百倍的女英雄趙一曼。為掩護部隊突圍受傷被捕後,敵人對她用盡了聞所未聞、想都想不到的種種酷刑:把竹籤一根一根地扎進指(趾)甲縫內,再一根一根拔出來,換成更粗更長的籤子再一根一根扎進指(趾)甲縫內,再改用鐵籤,燒紅後扎進一個個指(趾)甲縫內;灌辣椒水摻著小米和汽油一起灌,而且是熱辣椒水和涼汽油交替著往喉管和鼻孔裡灌;燒紅的烙鐵直接摁在乳房上烙燙……

  當各種酷刑試遍仍不奏效,日本人啟用了最新刑具——電刑,對其全身各敏感部位進行電擊,甚至電擊時間長達7個小時。儘管如此,敵人還是失敗了。

  酷刑之下,一個鮮活的生命只剩下一絲微弱的氣息,肉體被摧殘成了「廢墟」,多處傷口潰爛露出白骨;大小便失禁;多處器官撕裂、炭化、粘連、壞死;由於大量使用強心針和樟腦酊,致使全身中毒……這種殘無人道的酷刑和摧殘,前後長達9個月。

  忘不了戰鬥英雄楊靖宇。有時一個冬季要進行上百次的戰鬥,別說吃口熱飯、喝口熱水,就連睡上一個踏實覺都是一種奢望。最後,在冰天雪地裡隻身與敵人周旋戰鬥五天五夜後壯烈犧牲。

  圍困在零下近四十攝氏度沒膝大雪的深山裡,沒吃沒喝,完全斷糧五天五夜,究竟靠什麼生存?為解開謎團,敵人殘忍地將他的遺體解剖。當發現他的胃餓得嚴重變形,裡面一粒糧食也沒有,只有未消化的草根、樹皮與棉絮時,就連敵人也不得不驚嘆,這是一個真正的英雄。當時偽滿《協和》雜誌的記者這樣報導:當日軍指揮官西谷等聽說楊靖宇被害的消息後,「一點沒有感到快樂」,反而「嗚嗚地哭了起來」。偽通化警務廳廳長岸谷隆一郎自殺前寫遺書說「中國擁有像楊靖宇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國」。

  忘不了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英雄趙尚志。因傷勢過重昏迷被捕後,敵人運用種種酷刑對其進行審訊,他絲毫不洩露任何機密,甚至一聲也不呻吟。當敵人說:「只要你說出一點兒秘密,我們就給你治療」時,他用微弱而低沉的聲音怒斥道:「我怕玷汙了我的身體。」

  忘不了冷雲等8名女兵為掩護主力突圍,彈盡力竭,寧死不屈,最後手牽著手全部投入寒冷刺骨的滾滾江河中。她們中年齡最長的冷雲才有23歲,最小的僅僅13歲,有的已做了母親,有的自己還是個孩子……

  讓我們記住英雄們犧牲時的年齡,趙一曼31歲,楊靖宇35歲,趙尚志34歲……

  讓我們記住東北抗聯的這些英雄們,趙一曼、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馮仲雲、羅登賢……

  戰聲遠去,硝煙散盡,英雄長眠,精神不朽。英雄們的錚錚鐵骨是民族的堅實脊梁!他們以生命作引信點燃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曙光,他們以鮮血作彩墨抒寫了中華民族的壯麗詩篇。

  他們「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愛國奉獻精神和堅貞不屈精神,把我們這個民族所經受的全部苦難和堅忍都化為不滅的「基因」,深深地嵌入到了我們的情感和生命之中。

  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沒有理由不永遠銘記那些捨身成仁的英雄,沒有理由不把他們安放在我們內心最神聖的位置,就像安放我們自己的靈魂。

  處在信息爆炸、網絡發達、不同思想觀念激烈交鋒當下的我們,越是在複雜環境和各種圖謀面前,越要頭腦清醒、保持定力,不能忘記歷史、虛無歷史,不能詆毀英雄、淡化崇高。而是要汲取歷史教訓,記取民族苦難,發奮圖強,努力工作,絕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東北抗日聯軍紀錄片觀後感三

  最近一直在看央視一臺的電視劇《東北抗日聯軍》,很感動。東北抗聯是當代中國革命史最艱苦卓絕的一段歷史,堪比紅軍長徵和南方三年遊擊戰爭。不同的是,紅軍長徵和遊擊戰爭是國共之戰,而東北抗聯面對的是武裝到牙齒的日本法西斯,是民族之戰!從這一點講,東北抗日聯軍的偉大意義不在國內戰爭之下。甚至可以這樣說,東北抗聯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反抗外族侵略最偉大最悲壯的尾聲。

  東北抗聯湧現出了無數民族英雄。楊靖宇、趙一曼、趙尚志、周保中、馮仲雲等等。一個個都足以青史留名,我們這個民族從來都是不缺乏民族英雄的民族,我們所缺乏的是對民族英雄的尊重與對民族精神的弘揚。我不想重複東北抗聯的歷史,我想說得是,東北抗聯的歷史我們研究挖掘得太遲了!民族英雄是一個民族最好的老師,也是一個民族斷代史的依據。遺憾得是中國人是一個太容易健忘的民族。如果說對楊靖宇等民族英雄,我們的下一代只有在辭海裡才查得出來,只有在寫論文時點綴一下門面,這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悲哀。鬱達夫在悼念魯迅先生的時候說,有了英雄而不知崇拜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幫。有人說,現在是娛樂的時代,是不需要英雄的時代,一時間,趙本山,郭德剛等娛樂明星粉末登場,而楊靖宇趙尚志等民族英雄卻埋進了歷史的塵埃,其實,他們才是我們永遠要禮頂膜拜的英雄!

  我感謝創作了《東北抗日聯軍》的文學家、藝術家們,是他們讓我們打開了塵封已久的記憶,讓我們找回了曾經丟失的民族之魂。我感謝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他讓我們想起了烽火硝煙的抗日歲月。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這個民族是需要日本這樣的敵人,沒有這樣的敵人,至少我們會迷失了自我,所以,謝謝小日本!

  東北抗日聯軍紀錄片觀後感四

  CCTV1播放的《東北抗日聯軍》(以下簡稱抗聯),昨晚,8月3日終於落下帷幕,觀後感慨頗多,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抗聯》中趙一曼,楊靖宇,趙尚志的描寫各有特點,趙一曼被敵人嚴刑拷打而堅貞不屈;楊靖宇在遊擊戰中變化多端,堪稱奇蹟;趙尚志則是不僅有猛張飛性格魯莽的形象,而且又有諸葛亮智勇雙全,指揮藝術高超的特點。正如《抗聯》片頭曲唱道的:「男英雄豪傑;女英雄忠烈。」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抗聯最強大的時候有11個軍,30多萬人,那是因為抗聯擁有廣大的民眾基礎,在中共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所以發展壯大了。但後來特別是37,38年,日本侵略軍改變了策略,一方面設立「人圈」把東北老百姓都圈進去,趕進去,把抗聯和群眾分隔開來;與此同時從本土移民到東北,這就是所謂的開拓團,使得東北土地上的「人民」慢慢變成了日本國民。這樣一來,抗聯慢慢失去了民眾基礎,因為我們自己的民眾被「圈起來了」。一旦抗聯失去了民眾,好比魚兒失去了水,沒有給養,經常找不到吃的,抗聯也無法補充兵員,困難越來越大,使人看不到勝利的希望,逃亡的士兵越來越多,甚至叛變,形成惡性循環,以至於後來抗聯不得不依靠蘇聯來保存實力。

  三、當電視播放到40多集,進入尾聲的時候,覺得有點視覺疲勞了,因為《抗聯》給人的印象是,寫的有些鬆散,而且《抗聯》英雄結局普遍殘烈,《抗聯》官兵逃亡的多,叛變的多,特別是詹承先的叛變,謝文東的變節,給《抗聯》造成重大損失,讓人觀後真有一種心恢意冷的感覺,但這一感覺在最後一集(46集)被顛覆了,當哈爾濱首富章文續把自家豪宅付之一炬時,當章文續之子章竟洲叫日本軍官「滾出我家」時,特別是日本軍官還被章竟洲戲弄一番時,心中真有一種「侵略者沒有好下場「的感覺,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滅了侵略者的威風,尤其是當前中日關係較複雜的環境下,大快人心,因此有結局寫的好的感覺。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