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劉少奇故居觀後感的範文
2023-07-30 06:05:38 1
按照中共長沙市委關於在全市開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促進科學發展,推動富民創業」學習活動的通知精神,根據2008年2月23日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合發出的《關於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規定,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已於2008年3月18正式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一個服務型的文博場所全新亮相,劉少奇故居觀後感。
博物館、紀念館向全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是黨的十七大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具體實踐,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手段,是進一步提高政府為全社會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和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積極行動。
以改革的思想和創新的精神抓好博物館、紀念館的建設和管理,把免費開放工作做實、做細、做好,為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促進文博事業可持續發展,對於實現長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率先發展,全力建設創業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現就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優化文博資源,服務社會建設」進行專題調研,為文博單位服務社會建設提供借鑑。
一、優化文博資源,構建精神家園。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公布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市委確定的黨員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該館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花明樓鎮,既是長沙—張家界自然風光之旅、長沙—花明樓—韶山名城名人故裡遊這兩條黃金旅遊線的樞紐,又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偉人故裡紅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劉少奇故裡景區佔地面積1000多畝,其規模為全國革命紀念館罕見。目前景區分為五大功能區域,一是以劉少奇故居、陳列館、銅像廣場、文物館、民俗文化展覽館為主的革命紀念區,二是以花明樓、修養亭、劉少奇坐過的飛機、一葉湖、花明山莊為主的旅遊休閒區,三是以遊客中心為主的導遊服務區;四是以生態停車場為主的交通指揮區;五是以紀念品市場為主的逛街購物區。近幾年來,少奇館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紅色基地,綠色環境,鄉村感受,文化薰陶」的思路,努力尋求革命紀念地與旅遊觀光區的最佳結合,各項事業得到長足發展。
劉少奇故居始建於1871年。因為1961年少奇同志回鄉調查時將舊居讓給當地老百姓居住,「文化大革命」中才免遭劫難,1982年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劉少奇同志故居」匾額。劉少奇故居科學復原了200多件陳列展品,故居周邊已經完全恢復到劉少奇1961年回湖南農村調查的情景,生動的再現了20世紀末湖南鄉村農家小院的民居風貌和劉少奇少年時代生活場景。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1983年開始籌建,1988年開館,佔地面積3200餘平方米,其主體是具有濃鬱民族風情的自由分散式型園林建築,庭院式的風格與炭子衝村的田園風光交相輝映。館內的基本陳列展覽打破了傳統的以生平為順序的陳列模式,採用專題和生平相結合的方法,分七個展廳、五個主題,大手筆反映劉少奇同志在探索革命真理締造新中國、發展和鞏固中國共產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和主要貢獻,突現了劉少奇同志輝煌而傳奇的一生。1987年鄧小平同志又飽含深情地題寫了館名,1988年時任國家主席的楊尚昆同志為開館剪彩。
劉少奇同志銅像屹立在開闊的廣場上,從門樓至銅像廣場拾級而上,雪松龍柏傲然挺拔,山茶杜鵑奼紫嫣紅,給憑弔者以高山仰止、肅然起敬之感。銅像由中華全國總工會捐建,著名雕塑家劉開渠、程允賢設計、江澤民同志題名,是國內最為成功的人物雕塑藝術精品之一。
為了進一步發揮該館作為全國劉少奇生平研究中心、宣傳中心、文物保護收藏中心的作用,1998年經中央批准,新建了一棟集收藏、展覽、研究於一體的文物館,收藏有文物資料2萬多件(珍貴文物571件),其建築與故居、陳列館成「品」字布局,共同構成了景區核心,觀後感《劉少奇故居觀後感》。
為進一步豐富劉少奇故裡景區的內涵,拓展發展空間,該館經過十年努力,修建了一個佔地面積400畝的花明園,園內建有一座氣勢恢宏的花明樓,彌補了花明樓有名無樓的空白。花明園的建設以彰顯湖湘文化為主題,完善了修養亭、劉少奇坐過的飛機、藝術雕塑等參觀設施。在修養亭建成了有啟功、趙樸初、沈鵬、費新我、劉開渠、顏家龍、王朝塵等當代書法名家的書法碑廊,在花明樓開闢了四羊方尊、人面紋鼎、大銅鐃等青銅器專題展覽和湖湘文化人文展覽。進亭讀「修養」,上樓看「太極」,漫步賞花卉,觀機思「故人」已經成為觀眾的一大樂趣。
今日少奇故裡景區滿目山青水秀、四季柳暗花明,空氣品質達國標一級標準,噪音質量達國標0類標準,地表水質量符合國家一類標準。景區綠化率達90%,名貴樹木20多種,珍稀動物10多種,其獨特的人文資源和濃鬱的田園風光相得益彰。
二、發揮宣教優勢,打造紅色經典。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開館二十年來,共接待來自世界各地100多個國家的觀眾達2000多萬人,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江澤民、溫家寶、習近平、李克強、李長春、賀國強等均專程前來參觀,每年來這裡過組織生活的黨團員3萬餘人。近三年接待觀眾均在100萬人次以上,境外遊客均在6萬以上。2007年接待觀眾112萬,其中免費接待未成年人35萬人次。2007年門票收入達1820萬元。
1995年,國家文物局授予少奇館「全國文物系統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國家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等6個部委聯合定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中宣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也獲得省級優秀風景名勝區、省十佳旅遊景區、省旅遊價格誠信示範單位、省級文明衛生單位、省級園林式單位、省文物保護先進集體、省文物目標管理先進集體。在2000年評比的「長沙市民最喜愛的旅遊景區」活動中躍居榜首,2001年又獲得了「全國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2007年國家旅遊局授予「公眾喜愛的中國十大經典紅色旅遊景區」,今年又獲得了國家一級博物館資質,正在申報AAAAA級旅遊景區。
近年來,該館先後被中央和省市各級列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基地、幹部培訓基地、黨員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還與國防科大、上海交大、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中南大學、湖南省委黨校、湖南省行政學院、井岡山幹部學院等150多所大中專院校合作共建教育和培訓基地,少奇館多名員工被聘為兼職講師。
三、堅持科學發展,優質服務社會。
劉少奇故裡景區經過幾代人的苦心經營,功能日趨完善,為了把劉少奇故裡景區打造成享譽中外的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和修身養性的精神家園,同時也使黨員教育相得益彰,從2008年起,不斷完善十大工程,舉行十大活動,開展十大教育,組織十大創優,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更多的國內外遊客走向花明樓。
1、完善十大工程,創造基地優美環境
為了應對免費開放後客流的增加,更好的服務黨員教育和幹部培訓的需求,使觀眾在劉少奇故裡既感受優美環境,又品味文化大餐,擬完善十大工程。一是改造擴建陳列館;二是修繕文物庫房;三是裝飾劉少奇故裡門樓;四是建立劉少奇圖書館;五是完成劉少奇同志生平業跡陳列重新布展;六是新建遊客中心;七是新建生態停車場;八是新建規範化紀念品市場;九是綠化修養亭景區;十是按照文明路的標準建設景區綠色通道。
2、舉行十大活動,緬懷少奇豐功偉績
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指示精神,積極爭取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精心組織劉少奇同志誕辰110周年十大紀念活動,深切緬懷少奇同志豐功偉績,用少奇精神感染後人。一是召開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二是舉行劉少奇生平業績陳列重新布展儀式;三是舉辦劉少奇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四是組織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10周年大型文藝演出;五是舉行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10周年大型書法美術作品徵集展覽;六是主辦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10周年「湖湘名勝花明樓」攝影比賽;七是舉行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10周年詩詞楹聯大獎賽;八是編輯出版《劉少奇大辭典》、《劉少奇家世研究》、《劉少奇廉政故事》等書籍;九是舉辦慶祝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建館二十年系列活動,編印《館史》;十是組織《嗩吶又響花明樓》情景音樂舞蹈系列文藝節目巡迴演出。
3、開展十大教育,豐富基地學習內容
一代偉人振華夏,九州赤子仰花明。為了更好地弘揚少奇精神,今年將進一步整合基地教育資源,精心安排黨員、團員十大特色主題教育活動。一是向劉少奇銅像獻花活動;二是參加劉少奇生平業績展覽;三是瞻仰劉少奇故居;四是遊覽花明園,把思想教育與走進自然有機結合;五是放映一場電影或電視《劉少奇與新中國》或《劉少奇的四十四天》;六是講授一堂以劉少奇同志廉政思想和公僕精神為主題的黨課;七是贈送一本《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八是動員黨員寫觀後感並彙編成冊;九是點擊網站「永遠的豐碑——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給劉少奇同志網上獻花、留言、祭酒、點歌;十是動員黨員開展以救助貧困黨員為主題的獻愛心活動。
4、組織十大創優,提高基地服務水平
今年既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又是普天同慶的奧運之年,也是少奇館鞏固發展之年。少奇館的全體員工決心抓住機遇搞建設,乘勢而上謀發展,優質服務樹形象,宣傳教育結碩果,突出抓好十大創優,全面提升基地服務水平。一是做好諮詢服務,在遊客中心設立導覽諮詢臺,遊客到此有問必答,一聽就明;及時受理各基層黨組織集體活動預約電話。二是推行景區工作人員首問責任制,熱心為觀眾排憂解難,讓觀眾心滿意足;三是實行講解員掛牌講解,觀眾和基層黨組織可到遊客中心點名挑選講解員和授課老師。四是實行景區導遊與講解一崗雙責,全程為觀眾提供講解和導遊服務;五是實行景區電瓶車遊客自助導遊;六是積極是創辦數字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