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從來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生活這麼快你說怎麼活)
2023-07-30 06:15:08
生活從來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在咖啡廳聽兩位來自外地的父母交流,都是來上海給孩子帶孩子的,一個說自己孩子能在生活節奏這麼快的地方待下來不容易,所以自己來幫一把;一個說上海這地方生活節奏太快了,自己就是幫帶帶孩子,看著他們都累,所以過一陣就回山東去了上海生活節奏快,長期生活在這裡的人不是很有感覺,因為習慣了這麼做事,習慣了做那麼多事,習慣了那麼快做事,覺得生活和工作就是這樣的,都是這樣的,沒有啥覺得異常的,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生活從來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生活從來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
在咖啡廳聽兩位來自外地的父母交流,都是來上海給孩子帶孩子的,一個說自己孩子能在生活節奏這麼快的地方待下來不容易,所以自己來幫一把;一個說上海這地方生活節奏太快了,自己就是幫帶帶孩子,看著他們都累,所以過一陣就回山東去了。上海生活節奏快,長期生活在這裡的人不是很有感覺,因為習慣了這麼做事,習慣了做那麼多事,習慣了那麼快做事,覺得生活和工作就是這樣的,都是這樣的,沒有啥覺得異常的。
其實如果去了北京、深圳,大家能感到本地文化有一些差異,但是就生活節奏而論並沒有多大的差別。這裡進出地鐵的人群,寫字樓上班加班的人群,各種快餐和外賣的生意,都能傳遞快節奏的意思。要見的客戶、安排的會議、線上線下的服務、講座與公益活動,本來就那麼多。甚至如果你一開始就在這些城市讀書、實習或工作了一段時間,你就能自然地適應這種節奏感,但是如果你在外地讀書、調過來工作、在這裡出差或者訪友,這種節奏差的感覺就特別突出,而如果從這裡去了外地城市工作、出差、度假,那麼也許就能體會到更加鮮明的節奏差異,除非你去出差的地方是紐約和東京。
節奏快的可能性包括:這裡是更多端的事情的交匯處,無論是這裡的公務部門,還是私人部門、公益機構,對接的都不光是按部就班的那些事,所以有更多事情需要安排,更多人需要見,更多會需要開,更多問題需要解決;
這裡的競爭性也更強,機會與風險都多,所以收益和挑戰也多,證明自己行不行的個人與機構也更多,在這裡,上一個周期強與現在還強不是一回事,這裡更能體會到山外青山人外人,所以創新不見得行,但是不創新肯定不行;
這裡找機會的人多,提供機會的人,沒有能力的人多,有能力的人更多,大家隨時替代別人與被替代的狀態很強,所以留神不一定保障自己,但是不留神就完全沒保障;
節奏快慣了的地方多的是快節奏的人,因為慢節奏的已經被淘汰和邊緣化了,因此在這裡快節奏就成了正確的生活意識形態,遲緩懶散的人就成了問題。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快節奏,所以真不適應或者不喜歡的可以去節奏慢點的地方,在我們國家乃至世界上很多國家,慢節奏其實才是主流,重點是大家一定要在快節奏的地方體驗下,因為其實有些人還是喜歡快節奏的,只是當初沒在快節奏的地方操練過;還有些人是喜歡慢節奏的,但是開始就去過快節奏的地方,不能體會和珍惜慢節奏的好,所以必須被快節奏剛一段,才會踏實去擁抱慢節奏。最不爽的就是在快節奏裡撐著的慢節奏人,和在慢節奏憋著的快節奏人,還有生在慢節奏裡卻不珍惜的慢節奏人,以及生在快節奏裡卻不感到自己與快節奏合拍的快節奏人。願這世界上更多的人當快則快,當慢則慢,自然就好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