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高考1977電影觀後感參考

2023-07-30 04:09:43 2

  【篇一:高考1977觀後感】

  1977年是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的一年,孩子的學習被整整耽誤了11年。大學生都是千裡挑一,不,萬裡挑一。這還不包括無法參加考試的孩子。有些孩子,學問不少,一肚子墨水,卻因為出身問題而無法考試,這些孩子的命運都掌握在一枚小小的圖章上,這圖章好比皇上賜的尚方寶劍,蓋與不蓋都關係著一條生命的發展和前途。

  為了考試,學生們付出的不只是汗水,和淚水,有時還有血。電影開頭的呢個場面令我們大多數同學都難忘。呢個被大家稱為「小根寶」的小孩。一副小小的身板,卻參加了呢個啥玩意兒的「背重高考」,一人為了參加高考背起了300斤重的袋子。到後來實在堅持不住,在終點前半米處倒下了。大夥都被他感動了,臨時決定改變規則,將終點線搬起,向後移了一米,讓他參加了高考。他還因為不能考試而悶悶不樂上吊自殺。

  知足吧,起碼我們不會因為出身而不能參加考試,想想1977年的同胞們,我們有什麼資格說累。更沒有資格說什麼書本枯燥乏味。在那個年代看書是一種福氣,上課跟是夢中的事。

  沒有人給他們布置作業,也沒有人逼他們學習,是他們自己選擇了學習,選擇了高考。當我們毫無意義的咒罵中考時,1977年的學生卻在努力的學習,以學為樂是我們當代學生難以做到的一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篇二:高考1977電影觀後感】

  很久沒有進影院看電影,最後一次還要追溯到學生時代。

  之後,電影都是在網上下載的,包括這部《高考一九七七》。

  「革命委員會主任」,對於現今高管雲集各種官銜輩出的時代顯得如此生僻,卻可以改變許多人的命運。

  「反革命」,這是中國最大的帽子,在那一特定的歷史時期,人們甚至可以為此斷絕親情往來。

  我相信電影裡的情節來源於真實,更為誇張和不可思議的故事都曾經存在又消散過,只是不為人知。

  那一時期,人們通過高考改變命運,最終實現了。

  我們現在,通過高考改變的恐怕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迷茫和不確定。

  那一時期,人們相信學習是實現理想的唯一手段,崇拜知識。

  我們現在,學習是種珍貴的品質,被人喚作能力。

  恢復高考三十多年,高等教育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它給人造成的影響卻再不可高過一九七七年。

  即便我對電影裡感情戲的造作設置嘆恨不已,它損害了整部電影的格調,但不影響整部電影對我的感染。

  知識沒錯,時代錯了。

  回到現實,知識也改變了高學歷的朋友們,思維模式,乃至生活模式,卻不敢評論是好是壞。

  這種感慨只有身處其中的你我明白,我想今後我們中的某些人也會再拍攝一部高考三十年的電影,演繹一下我們這代人的迷茫和痛苦,理想和壓力。

  高等教育在,學校在,無數的學生在,身為一名高校教師在,有時甚覺可笑,有時又甚覺悲涼……

  【篇三:《高考1977》觀後感作文】

  好久沒流淚了!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以後的感慨。是的!我們好久都沒流淚了。

  這是一片浩瀚的荒原,這是一片熾熱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無數的知識分子揮灑了他們最美好的青春,他們在這片土地上耕耘。他們來自天南地北,大江東西。唯一共有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求,以及對命運的不屈。這是一個動蕩的年代,這是一個高呼勞動人民萬歲,勞動最光榮的年代。可是只有勞動改變不了中國的貧窮,只有勞動是滿足不了中國一代青年的夢想的。

  當要恢復高考的消息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不脛而走時,有一股小小的火苗開始蔓延,他在每個青年的心田上冉冉升起,我要讀書,我要考大學,這個呼籲在那個年代,在那片荒原上是這麼的突兀,這麼的刺耳,可能嗎?開始時是沒人敢相信的,是的,相信這句話,在那個年代需要大多的智慧與魄力。可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空穴可以來風,當阿三抱著收音機出現在眾人面前,當宣布恢復高考的聲音從萬裡之外傳來,這片火終於迎風而起,燃燒了著萬畝北國的廣土,這個冬天註定不平凡,這個1977註定改變這一群知識青年的命運,註定改變中國的命運。當這片火迎著北國的風熊熊燃起的時候,熱血在這一刻霎時奔湧……

  是的,他們要考試,他們要改變命運。沒人能阻擋他們的腳步:十一年的時間,不能;場長的反對,不能;惡劣的環境,不能;路途的輾轉,不能。是的,任何東西都不能。當場長捨不得他們拋下辛苦耕耘的農場而想法刁難的時候,他們一理抗爭,不成,便絕食抵抗。他們是寧願死去,也不願與夢想隔絕的。當拖拉機壞掉,當時間急迫,他們毅然決然的選擇用腳步丈量這抵達夢想之路。他們在雪中奔跑,在林間穿梭,一個跌倒,另一個拽起;一個倒下,一伙人把他託起……他們就這樣狂奔,從黑夜奔向黎明,從現實奔向夢想……

  這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強生想要讀書,便去書庫去偷,被人抓住,扭送到派出所,偷書不成,反遭懲罰,然而,一句:這是你的包嗎?讓他沒有白費力氣,是的,這是一個這樣的年代,警察偷偷的在他的包裡留了幾本書。是的,知識本就有著這種力量。

  帶著「歷史反革命」的高帽的陳老師不遠萬裡從上海趕到東北,冒著畏罪潛逃的風險,為的就是送一套高考複習資料給自己的女兒陳瓊,可是卻無法得到女兒的諒解,面對向他索要證明材料的憤怒的女兒,他顯得那樣的無奈與心痛,這是時代的罪過。為了幫助想要考試的孩子,他又應求冒充招生辦的主任,最後又為了自己的女兒偽造了一張證明。這是一個父親的力量——不顧一切。

  這是一個怎樣的年代?頑固的場長老遲最終被這群孩子所感化,最終被這種渴求所感染。是的,當渴望改變命運的雄火燃起,當渴望夢想的靈魂翻山越嶺,這便無所不及,無所不動。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呢?被困了十一年的靈魂終於破繭而出,我們要高考!

  我不禁想到了我的高考,想到了我們的高考。我們或許曾經抱怨,高考這座大山壓制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東西,可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高考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是的,1977的高考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今天的高考依舊會改變我們的命運。我感謝高考,他讓我走出了狹隘的農村,他讓我擁有過那麼多的激情與夢想,他讓我曾度過了三年繁忙充實的歲月。曾經,我也曾抱怨,高考,掠奪了我最美好最失意的歲月,但今天,回過頭觀望,才發現,那時有著太多的美麗,太多的憧憬。

  高考1977,這群年輕人最終衝破了一切,抵達了夢想。每顆為夢想而流的淚水都將澆灌出世間最美的花蕾!

  【篇四:《高考1977》觀後感】

  黑白,是永恆的顏色,是時光的倒影,是歲月的痕跡,是記憶的停頓,是視覺的恍惚,黑白屏蔽了文化大革命的一切輝煌,同時黑白也拽出了高考學生匆匆的、迷失了方向的腳步,黑白使我們與現實相隔,然而,就在這隻有黑白顏色的歲月裡,卻也有十分感人的事跡。

  感動之堅持

  那是一群在黑龍江農場工作的社會青年,為了趕到高考的考場,他們拼盡全力,一路趕來,但令人糟糕的是,拖拉機卻半路出了故障,他們跑著衝向火車站,跌倒、爬起,再跌倒,再次爬起……他們的堅持只為了能夠爭取回城的名額,還有,在一個刺骨的夜晚,背三百斤重的麻袋將小根寶回城的最後一點希望壓在了底線前,在倒下的那一刻,根寶失聲痛苦,他單薄的身軀,羸弱的肩膀,去爭取那微不足道的命運,依靠自己來改寫自己的命運,他全力以赴,雖敗猶榮。這一群氣血方剛的青年,為了奔赴高考考場,為了追逐自己的理想而堅持著,在北方的冰天雪地種,無數次的跌倒,無數次的爬起!從他們的那一雙堅定的眼神中,我深刻地體會到,生命中的確有意樣東西,叫「堅持」!

  感動之執著

  那是一青年對知識的執著。當聽到又要回復高考的消息,大家的心都動了,為了尋找複習書,於是大家商量一起去偷書。雖然偷書失敗了,不過好心的人們還給他們留下了一套資料。當聽到廣播裡面傳來高考改革,自願報考,擇優錄取的消息,這一群在北大荒呆了整整八年的親年們,紛紛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曙光,他們想要參加高考,可是老遲卻給了他們一個嚴重的打擊,最終他們以絕食的方式反抗老遲。由此可見,他們是多麼渴望讀書,渴望知識,渴望新生活。

  感動之親情

  人們都說父母的愛是偉大的,但在影片中那位慈祥的父親,被時代拋棄而踉蹌地快要站不住的父親,一個渴望用知識挽救中國的父親,為了讓女兒擁有高考的權利,他不惜私刻公章偽造「出身證明」,這個行為在當時要被戴上「現行反革命」的帽子,但再大的罪他也無所畏懼,他的一片真情打動了女兒,感動了老遲,感動了高招辦的主人,同時,也深深地出動了我們每一個觀看電影的人,他有力的詮釋了父愛的偉大,是用恆不變的。

  在劇中,青年們的那種對知識的渴望令我感動,在那時,想要讀書是那麼的困難,沒有知識就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無法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無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我們要把握住自己的命運,抓住一切學習的機會,刻苦學習,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篇五:《高考1977》觀後感】

  電影在1977年東北某個國營農場三分場展開。

  電影剛開始展示的是一大堆知青在看電影,估計是新聞性質的,裡面提到了鄧小平同志的復出,交待了電影的大的背景。

  電影給我第二次印象就是小根寶扛麻袋,因為他太想讀書了,因為知青們看不到希望,只有考上大學才是他們回城的唯一希望。只有這樣,才能回到城裡。後來當知道政策真的變了的時候,他幾乎要自殺,後來為了救張國強,死了。可惜。

  陳甫德,一個中學教師,為了讓女兒高考,從學校裡面逃出來,後來還被學校一個女老師說是畏罪潛逃,生動的刻畫了當時的老師愛整人的特性。陳甫德到了東北的時候,遇到了已經紮根東北的強子,為什麼說是紮根東北呢?因為他的父親也在東北了,他還娶了東北媳婦,因而基本上是回不去了,或者說是不打算回去了。但是強子和他的媳婦後來為了希望父親讓火車多停一會等農場的知青來參加高考而下跪的場景也是很感人的。陳甫德後來為了給自己的女兒一個可以考試的資格與交待,自己刻了一個自己所在學校的公章。

  潘志友和陳瓊絕對是摯愛的親人,陳瓊希望潘志友永遠記住自己還跟潘志友發生了關係,後來在進了考場之後,潘志友很快出來了,因為他要跟老遲紮根邊疆,電影的最後只是交代了陳瓊考上了北京大學數學系,兩人的感情沒有進一步交待。

  老遲也是要認真交待的,起初他是反對新的招生制度的,電影裡面他的態度也是逐漸變化的,後來強子拿著收音機給大家聽新的高考招生制度的時候,電影裡面用的是野火燒雜草,很宏偉很壯觀,也是慣用的宣傳守法,但是給人看了很振奮。老遲卻要大家必須先通過場裡面的測驗。後來到替張國強報名到開著拖拉機送農場裡面的知青上考場,給人感覺還是很震撼的,後來省招生辦的人發現了陳瓊的證明是假的,老遲原來知道,說裡面的五角星刻歪了,更是讓人感動。最後問招生辦的人的話更是發人深思:為了你的女兒,你敢嗎?在這個電影裡面給人感覺很是有人情味,當然,最近媒體報導的公安局政委女兒冒名頂替的事情就讓人震驚了。

  看了這個電影我還想到了我們學校組織編寫的一本書《高考1977》,很不錯,由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家可以一起看看。

  考上大學挺不容易的,大家要珍惜大學時光,好好學習啊。

  為不安分的心

  為自尊的生存

  為自我的證明

  【篇六:《高考1977》觀後感】

  對我來說,那個時代太遙遠了。我的理解只能停留於電影情節本身,而對那個年代的那些事並沒能有多少共鳴。但通過這部電影,我似乎看見了其他什麼東西。暫且不去說,恢復高考的劃時代意義,就單看電影裡的這一個個鮮活的主人公,一個個有血有淚的知識青年,他們為改變自己的命運去努力,去奮鬥,特別是最後他們趕去考試的那一段,我真的很感動,我真佩服他們的勇氣。但我也覺得電影還是美好的,而現實總是殘酷的。那一刻,我想起了我爸爸。我爸爸當年參加高考時,他在農場,每天有許多活要幹,根本沒有好好複習的時間。考試的前三天,他被分配了拉煤的任務,那時是冬天,路十分難走,費了很大的力氣在考試前一天晚上回來了。考試的結果只差三分,家裡也沒有條件讓他下一年再考,結果與大學無緣。爸爸說沒有上一所真正的大學是他一輩子的遺憾。說起來我一直為爸爸感到惋惜,因為他完全是有能力的,只是生不逢時。電影中說「自願報名,擇優錄取」的高考制度,體現了尊重人權、人人平等的原則,可是我知道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不可能是平等的。我痛恨貧窮,痛恨那個時代。我想也許還有好多好多的人沒有力量同命運鬥爭,他們的青春與熱血被現實無情的摧毀了,所以當看到主人公們按時趕到了考場,我哭了,我想他們是幸運的,而為什麼有的人卻要承擔不幸。在那個年代,考上了大學就意味著一生的命運將被改寫,但真正幸運的又能有幾個。時代的烙印刻在了他們心中,也看在我的眼裡。片尾說那年高考有四百多萬人參加,最終只有二十幾萬人考上大學。我覺得那些沒考上大學的同樣是另人敬佩的,因為他們同樣在為祖國貢獻自己,為理想燃燒生命。

  比起那個時候,我們現在的大學生真是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我們不用幹活,有人養,吃的好穿的好,有人疼有人愛。可以說我們生在了一個好時代,一個比較平等的年代。但同樣,缺少磨礪的我們身上也有許多毛病,比如嬌生慣養,比如盲目自大。電影中的人物小根寶讓我的感覺很複雜。一方面我覺得他很沒出息,沒有抗爭的精神,總是怨天尤人,缺少點氣概。這一點跟我很像,雖然我自己一直不承認,但事實上我是軟弱的,脆弱的。另一方面,小根寶的死讓我看見了他身上的真誠和勇氣,他是為救人而死的,死的偉大。還有一個讓我佩服的人就是潘志友,先不去考慮他放棄高考回農場這種做法的邏輯正確與否。從人物塑造的角度說,他是唯一一個讓我覺得無所圖的人。老遲的話說的好,憑什麼有文化的人就應該走,憑什麼我們這些退伍軍人就應該呆在這種地方。而潘志友為了信守諾言而留下,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越是貧窮的地方越是需要知識,越是需要人才,讓我想起了畢業生去西部的號召,自己的前途命運固然重要,但始終為別人著想的才是真正懂得奉獻含義的。還有,陳瓊的做法讓我感到很不理解。單看他對潘志友那份無私的愛讓人很感動,但是她對她父親的態度則完全建立在一張紙的所謂的「證明「上,讓我感覺她的愛是」因人而異「的,她真正也缺少一份勇氣。

  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不光是有關時代,有關人性,也是因為它觸動到我內心的深處某種相似的地方,帶給我失落與傷感,同樣也有激情與力量。電影結束了,我的思緒還沒有結束!作文

  【篇七:《高考1977》觀後感】

  今天看完《高考1977》這部電影後,內心只有一種感覺——感動。

  十年的文革動蕩,破滅了廣大學子的大學夢,而沒有經歷過文革的我們,無法體驗那種夢碎的痛苦。

  當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宣布恢復高考的時候,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新希望就此誕生了。

  《高考1977》中,一批因文革而發配至東北勞作的知識青年,在1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受到過上層領導的阻攔和脅迫,但他們熱血沸騰,以絕食相威脅,決不能在希望面前留下遺憾。那種對高考的執著鼓舞了我,給我樹立了榜樣。

  看完整部電影,有一個片段給我留下來深刻的印象。就是知青們拼盡全力追趕火車去高考的情景。他們為了參加考試,在雪天早早起床,坐著拖拉機去火車站乘坐開往縣城的火車。但半路上拖拉機拋錨了,時間不等人,他們便索性跑步去追趕即將到站的火車。一路上充滿艱辛,但他們相互鼓勵、相互攙扶、跌倒了再爬起來,有幾個學子摔倒後實在無法走了,就大聲鼓勵其餘考生,臉上全是遺憾,那一場景令我十分感動。他們追趕的是一列希望列車。

  影片無時無刻都折射出一系列社會劣態。「一個章子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這是主人公老遲起先面對知青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沒有他的蓋章誰都不許參加高考。老遲層層阻攔知青參加高考,而其目的只是為了不減少「北大荒」工程中的收入。直到女主人公陳瓊的父親為了女兒高考,冒著風險偽造證明,並把證明和一封給女兒充滿深情的信寄給老遲。老遲這才被打動,並開始支持高考,最後成了知青們順利參加高考的關鍵人物。

  「恢復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這是影片中最動人的一句話。高考,讓他們的命運得以改變,再次證明了知識就是力量的真理。他們從沒畏懼過,跟他們比,我們的條件太好了,一心一意學習,沒有任何幹擾,我們又何必畏懼?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我們應該向前輩學習!

  現在,恢復高考已經30多年了,「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說明高考已經成為我們人生的一部分,所以在現今如此優越的環境之下,我們應懂得珍惜,用汗水書寫這段美好的時光。

  【篇八:電影高考1977觀後感:平民英雄】

  對上影的這部國慶獻禮大片《高考1977》早有耳聞,故事內容大概也能想像一二。只是我一直有個疑問,影片反映的是我們上一輩的經歷,表達的是我們上一輩的情感,作為80後的學生,一沒有經歷過廢除高考的大悲,二沒有感受到恢復高考的大喜,在我們的腦子裡高考多半都是不堪回首的記憶,我們為什麼還要看《高考1977》。

  今天有幸提前看到這部《高考1977》,頗有收穫。對我們上一輩的人來說,也許他們看到的是自己的青春,看到自己從苦澀到收穫的心路歷程,憶苦思甜,百感交集。在影院裡,劇情的每一波潮起潮落都能激起許多在場觀眾的強烈共鳴。我卻從中找到一個迥異於世俗觀念的平民英雄,影片中所反映出來的那些現今社會稀缺的品質和精神,亦讓人覺得彌足珍貴。

  影片裡,墨守陳規,固執己見的老遲並不那麼討人喜歡,他利用組織給他的權力,對知青們的報考橫加阻撓,他不近人情地拆散陳瓊和潘志友,他近乎自私地想把自己器重的年輕人留在深山老林……看上去他是那麼的冰冷無情。然而我更願意相信,這並不是他的錯,從頭至尾,老遲一直是令人敬畏的。

  我們都在感慨,恢復高考,挽救了一大批人的青春,但這並不包括老遲。老遲的青春在哪,就深埋在眼前這個冰天雪地的農場中,他埋藏著老遲對這個國家的深沉熱愛,他承載了老遲默默耕耘的青春歲月。當知青們金榜題名,載譽返鄉,也許只有老遲留守這片土地,就好像一個執著的父親,為孩子們的成長而欣慰,不舍的還是那份辛勤耕耘的事業。

  他執著於自己的信仰,執著於國家的事業,任勞任怨,不計得失。他信任潘志友,為了他的前途和農場的未來,他不惜破壞潘陳兩人的感情,對大家的報考百般阻撓,也是懷著一顆樸素的事業心,「都走了,誰來建設農場?」且不提是否耽誤來他們的前程,這種一股勁扎進事業的精神,也只有存在那個年代。

  況且,得不到上學機會,也許會耽誤一些年輕人,但誰又能說在祖國的最需要的地方默默奉獻一生始終耽誤呢?除了老遲,令人動容的還有潘志友,想比那些追求自己理想青春無悔的考生們,肯犧牲自己一輩子扎在農場的他,更有理由贏得我們的尊重。

  在老遲和潘志友身上,我們找到的是業已稀缺的一種精神,那種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那種捨己為國的犧牲精神。

  另外一方面,《高考1977》也引發了一些人對高考制度的新一輪討論。

  現行高考制度的種種弊端在今日的社會環境下逐漸顯露出來,無論學生、家長還是老師,抑或是所謂的教育專家,挨得上的挨不上的都來插一句嘴,「高考制度」大有直逼「中國足球」的歷史地位之勢……無論爭議幾多,然則高考在當下仍是一個相對合理的「最不壞」的選拔人才的制度,而用高考在當今社會條件下面所暴露出的缺陷來質疑甚至否定恢復高考的歷史意義,其不合理性是顯而易見的。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