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閃的紅星》電影觀後感範文
2023-07-30 04:22:18 2
《閃閃的紅星》以在30年代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為人物中心安排情節,設置矛盾,體現了主人公在黨和前輩的教育、幫助下,逐漸成熟起來的過程,將他愛憎分明、不畏艱險、機智勇敢、純潔質樸的性格特徵刻劃得比較突出。
篇一:《閃閃的紅星》觀後感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隨著歌聲響起,電影《閃閃的紅星》開始了。這部電影講的是小英雄潘冬子與敵人鬥爭的故事。
惡霸胡漢三把窮人們困在山上,想餓死他們。冬子的媽媽為了讓群眾撤退,被胡漢三活活燒死了。冬子為了給媽媽報仇,為了給百姓除害,他立志要當一名紅軍戰士,剷除惡霸。
在潘冬子十歲的時候,他的爸爸要跟紅軍隊伍走了,給冬子留下了一顆紅星,對冬子說:「遇到困難時,可以把紅星拿出來鼓勵自己!」潘冬子就每遇到困難,就拿出來這顆紅星,看一看,摸一摸,給自己鼓勁。這顆紅星給了他力量,讓他勇往直前,與敵人鬥爭。
潘冬子協助遊擊隊拆掉了敵人逃跑用的木板橋,消滅了很多敵人。他們還打沉了敵人的運糧船。巧妙地和敵人周旋,冒險為遊擊隊送信、送鹽。最後,潘冬子勇敢地混入胡漢三的住處,在胡漢三的被子上澆了油,點上火,拔出刀砍死了胡漢三,為大家除了害。
潘冬子是一個勇敢、有志氣、機智的男孩。他面對敵人沉著冷靜,想方設法的取得勝利,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我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的機智、勇敢、不怕艱險,永不放棄的精神和品質!
篇二:《閃閃的紅星》觀後感
《閃閃的紅星》這部老電影的主人公名叫潘冬子,是一名抗戰小戰士,與村裡的壞蛋老大近身搏鬥過。抗戰還沒結束,他就成了隊伍裡的小英雄。
潘冬子不僅勇敢還很聰明,我最喜歡的就是他急中生智,藏鹽過關口的那段故事。紅軍門被敵人包圍在山上,沒法往山上運糧,大家只能挖山上的野菜熬湯充飢。更讓人著急的事人體中必不可少的鹽沒了,沒了鹽,大家都沒力氣打仗了。隊長就派潘冬子與一老戰士一起下山偷運鹽。潘東子把鹽裝在水杯裡和老戰士正準備過關口時,敵人的檢查兵突然檢查的嚴格起來,把前面一個偷運鹽的人仔仔細細的檢查一遍,結果在他帶的竹竿裡發現了鹽,把他抓住了。潘冬子心想:這樣嚴格,怎麼辦?他想啊想,眼珠子一轉,想出了辦法。他先以尿尿為藉口來到小河邊,往裝著鹽的水杯裡倒上半杯水,往身上一倒,鹽水很快就被衣服吸收了。再把杯子洗一洗,裝上河水來到關口。老戰士身上什麼也沒帶當然很順利的過了關,他在關口對面等著潘東子。潘東子慢慢走到檢查兵前,檢查兵剛想檢查,潘冬子故意把水杯藏到身後。檢查兵立刻起了疑心,奪過水杯扔在地上,那槍桿子一鑿,水杯子壞了,水流了一地,還嘗一嘗,沒事。潘冬子在一旁直喊:「快賠!」老戰士一把抓到潘冬子,拖到對面。就這樣潘冬子巧妙地把鹽過了關口。
急中生智不僅救了自己,還救了大家。如果沒有潘冬子的巧運鹽,戰士們吃不上鹽,哪有力氣打仗取得勝利。這又讓我想起了另一個小男孩,他關鍵時刻的急中生智挽救了整個都市的人。
在比利時首都的布爾廣場上,有一個小男孩的雕像,人們為什麼會為這個小男孩塑雕像呢?這裡面有一個故事:500年前,比利時人打敗了外國侵略者,這天晚上,全城的人都來到了廣場上唱歌跳舞慶祝勝利。就在這時,敵方一個間諜悄悄溜進了市政府的地下室,地下室堆滿了烈性炸藥。那傢伙把導線接好,點燃了導線,就溜走了。他的行為正好被一個叫於連的小男孩看見了,於連心想:立即撲滅導火線。可是周圍連個自來水管也沒有,就是有時間也不夠,城市早就炸上天了。他眼珠子一轉,想到了辦法。他追上導火線,把褲子一解,往導火線上尿了一泡尿,災難就這樣被避免了。人們知道了情況後,很感激這個小男孩,就請了一個雕刻師為這個小男孩塑了一個雕像。
急中生智是一種智慧,不僅可以救自己,還可以救別人。你有這樣的智慧嗎?
篇三:《閃閃的紅星》觀後感
期三上午,老師說要帶我們去看《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我們高興地大喊大叫。
電影的題目叫《閃閃的紅星》,說的是潘東子的爸爸要去當八路軍,臨走前,爸爸送給他一樣禮物!是一顆閃閃的紅星,他爸爸的意思是看到紅星,就看到了八路軍,就看到了爸爸。他爸爸離開家鄉後,因為當地的霸王胡漢山經常來搗亂,所以,他們也讀不成書,學不到知識。有一次,他還偷了胡漢山一個最重要的東西:電波。這樣,反映了潘東子是一個聰明、機智、勇敢,不怕死的好孩子。
我要向潘東子學習,學習他機智、勇敢、不怕苦和不怕死的精神。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學好本領,長大後為祖國作貢獻。
篇四:《閃閃的紅星》觀後感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閃閃暖胸懷……」當我聽到這震撼人心的歌聲時便禁不住熱血沸騰起來,閉上眼睛,一幕幕動人的情景便浮現在我眼前。從兒時的我至今都記憶猶新。最近楓林街道組織科黨工委組織了青年社工培訓課程裡面正好要求寫篇革命教育題材影片的觀後感,我立馬就想到了再次重溫這部電影。
影片內容主要是反映了黨和紅軍為了窮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敵人進行著艱苦的鬥爭,最終換來了勝利。片段中我印象最深刻有三個情節:一、冬子的爸爸在戰鬥中負了重傷,為了省下麻醉藥給其他紅軍傷員用,堅持不用麻醉藥動手術。手術中他渾身冒汗,但他咬緊牙關沒發出一聲呻吟。這需要多麼堅強的意志啊!二、冬子的媽媽為了掩護群眾轉移,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後在烈火中光榮犧牲。三、潘冬子從小受到革命家庭的薰陶,有志氣,有膽量;他巧妙地躲過敵人崗哨的嚴密盤查,完成了給山上紅軍送鹽的任務;他巧改一字,使囤積居奇、勾結敵人的米行老闆損失上萬斤大米;他智鬥兇殘的胡漢三,又親手殺死了這個大惡霸。劇情有時播放到緊張時,我恨不得自己也能衝上去幫忙,投入到革命的隊伍中去。
我知道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加倍珍惜。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裡,在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下長大的,沒有經過任何艱難困苦。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踏實工作、加倍努力,今後報效祖國,維護和平。我知道今後的道路上,肯定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挫折等著我,所以我要像冬爸爸那樣,絕不向困難低頭,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去戰勝它;當遇到危險或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要像冬媽媽那樣,挺身而出,見義勇為,隨時準備獻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要像冬子那樣,時刻不忘自己肩負的重任,把祖國的榮譽看得高於一切,從嚴要求自己,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以頑強的拼搏精神,爭做一名新時代的接班人。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導航的燈塔,處處照亮我前進的道路。它又像戰鬥的號角,時時催促著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顆啟明星!同時這部影片也使我懂得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深刻內涵。沒有全體戰士的精誠團結,我們的革命就不會取得勝利。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裡,也要發揚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精神,否則就會變成離群孤雁。團隊的力量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最後這部影片也讓我受到了一次良好的理想和愛國主義教育,為戰士們為國捐軀的精神所震撼和折服,進一步堅定了科學社會主義建設信心,鼓舞了鬥志。我國現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低,要改變目前這種狀況,我們就應該學好科學技術知識,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所作為,才能為建設祖國出一份力。我也更加地懂得了周總理少年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含義。
所以我們平時要嚴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難,不輕易放棄,一定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當然,要學會靈活運用知識,打敗侵略者。我們應該振奮起來,用我們獨特的方式,去建設我們的祖國,我們今後應該更加緊密的團結在以胡錦濤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周圍,在街道組織等領導下,認清形勢、深入細緻、積極調研,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構築和諧科學社會主義貢獻力量。讓我們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