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看閱兵觀後感

2023-07-30 05:07:33

  20xx閱兵觀後感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全世界展開了聲勢浩大的隆重紀念活動。中共中央也專門發出通知,對這一上個世紀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全國各級各地予以隆重紀念。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作為一名共青團幹部,作為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年輕一代的其中一分子,在特殊的時期寫下這篇紀念文章,主要是想表達三個方面的意思:

  一、紀念抗戰,我們要牢記歷史,警鐘長鳴,居安思危

  70年,對於個人的一生來說,剛好一個花甲,似乎是很漫長的一段時間;但對於一個國家的一段歷史來說,卻異常的短暫。人上70,容易健忘,但中華民族70年前那段驚天地、泣鬼神、異常悲壯的抗戰歷史,卻不容許忘記。

  「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70年前的勝利來之不易,代價萬分沉重。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人民都是受害者,而付出的犧牲之大,遭受的苦難之深,當數中國人民為最。結束於1945年的二次世界大戰,涉及全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億人口,總兵力達1.1億人,軍民傷死9000萬人以上,中國就損失了3500萬軍民。日軍在中國大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目前已發現的「萬人坑」就有近百個。單是1937年12月日軍在南京的大屠殺,死難者就不下38萬,日本侵略者欠下中國人民的血債罄竹難書。

  但是,70年來,日本軍國主義的陰魂始終未散。我們不妨回憶一下,二戰結束至今,日本歷屆政府就從未爽快地承認過發動侵略戰爭的責任,日本政界還不斷有人跳出來為當年的侵華戰爭翻案,甚至有議員稱,「二戰時日本只同美、英交過戰,並未向亞太地區各國發動過侵略戰爭」;他們還竟然企圖抹殺歷史事實,說什麼「日本沒有製造南京大屠殺」、「尉安婦從事的是光榮的職業」等豪無廉恥的話;他們不但拒絕向中國及其他受害國謝罪和賠償,日本首相及公職人員還連年參拜靖國神社,為戰爭罪犯招魂;日本政府有關部門還多次肆意篡改歷史教科書,掩蓋歷史罪證;最近又頻頻滋事,對我釣魚島虎視眈眈,並妄圖染指臺海,製造了一個又一個嚴重挑釁中國主權和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極端事件……

  更值得人們深思的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多年來,居然一直在千方百計通過外交途徑和經濟手段謀求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近年更是達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拉攏、行賄,無所不用其極。目的是什麼?用日本外務省的聯合國局某些官員的話說,他們就是要創造一個轉機,以雪無條件投降之恥辱。野心一語道破,暴露無遺。這就理所當然地遭到了世界愛好和平主持正義的人民,尤其是深受過日本侵略之苦的亞太地區人民的竭力反對。

  紀念,是為了認清歷史、正視歷史、記住歷史,在人們慶賀勝利70周年之際,世界還不太平,我們一定要不斷增強自己的民族防範意識。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務必常抓不懈,居安思危的警鐘當在中國人民的心中長鳴!

  二、紀念抗戰,我們要感謝黨,擁護黨,堅定不移跟著黨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我們就不可能取得那場偉大戰爭的全面勝利。在70年前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在國內矛盾尖銳、國家積貧積弱的艱苦條件下,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百年以來反抗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勝利。這是中華民族偉大歷史上一次雪洗百年恥辱、開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勝利。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在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民族打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歷史性勝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爭牽制了日軍的大部分主力,使其既無力北上攻打蘇聯,也難以抽調更多力量南下與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決戰。抗日戰爭的勝利對爭取世界和平產生了巨大影響。也正因為如此,國力羸弱的中國在當時才有資格有條件作為戰勝國與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一道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在世界政治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又開始贏得世界的尊重。而這一切的改變皆因有了中國共產黨。

  鐵的事實證明,無論是在抗戰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都是全國人民的領導核心和中流砥柱。今天,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正帶領全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紀念抗戰,我們要感謝黨,擁護黨,堅定不移跟著黨。

  三、紀念抗戰,我們要弘揚抗戰精神,奮發有為,強勢推進中國的和平崛起

  繼承發揚抗日戰爭民族精神,必須牢牢抓住發展的主題。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落後就要挨打,綜合國力?強就要受辱。一個民族要自強、自立,就要具備強大的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強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關鍵在於我國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此,一座城市、一個區域也是如此。只有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不斷增強,才會有繁榮和富足,才會佔據發展的制高點,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當前,我們正處於二十一世紀前20年的戰略機遇期,肩負著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歷史使命,這一前無古人的壯麗事業,既充滿艱辛又充滿希望。我們要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一心一意搞建設,聚精會神謀發展。

  繼承發揚抗日戰爭民族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體現到熱愛家鄉,為中國和平崛起做貢獻上來。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證明,愛國主義是我們中華民族創造如此彪炳千秋之偉業的凝聚力,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把零散的個體力量聚合為宏大的集體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同心同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要把熱愛家鄉、建設祖國作為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作為每一個中國人的自覺行動,盡心盡力地祖國的繁榮昌盛添磚加瓦。

  繼承發揚抗日戰爭民族精神,必須把遠大理想落實到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中去。推進社會發展的實踐證明,自強不息、勤勞勇敢、無私奉獻的民族精神是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巨大精神動力。我們繼承和發揚這種精神,就是要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是要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勇於創新;就是要圍繞實現祖國的強盛和富裕,從具體的工作做起,在各自的崗位上取得突出成績;就是要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業務,在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努力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就是要敢為人先,創優爭先,以自身的創新發展,以敢於挑戰前人、超越前人的勇氣,開創各項事業發展的嶄新局面;就是要艱苦奮鬥、昂揚向上,立志幹大事,勤於幹實事,肯於幹小事,善於幹成事,在推進中國和平崛起的偉大事業中強勢發力,建功立業。

  牢記歷史,立志報國

  在古老的東方,有一條孕育著56個民族的巨龍――中國。如今,巨龍已經騰空而飛了。但是,在70多年前,它卻蒙受著巨大的屈辱,這是我們永遠也不能淡忘的。

  親愛的朋友,你們可曾記否,1937年7月7日夜間,日本軍隊在北平南面的盧溝橋地區進行挑畔性的軍事演習。他們謊稱有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但遭到中國守軍的拒絕。於是,日本政府就以此為藉口對中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槍聲、炮彈聲剎時間敲破了往日的寧靜,千億多的中國同胞被處身於水深火熱之中。

  殘酷的日本侵略者對中國實施了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殺光、燒光、搶光。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淫掠,無惡不作。他們把人當作刀靶練習刺殺;他們用鐵絲將我們的中國同胞捆綁,然後進行密集的機槍掃射,在血泊中尚能呻吟者,均被用刺刀殺戮。殘暴的日本侵略者還將大批的中國人當作是細菌和毒氣的實驗品,殘害致死……流離失所的中國子民在淪陷的國土上苦苦掙扎,一片片沃土被染成了鮮紅的血色。聽見了嗎?黃河在悲鳴,長江在嗚咽!

  1937年12月13日,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充滿血腥的一天。因為日本侵略者就是在這一天攻打南京,開始對我國同胞進行長達6個星期慘不忍睹的殘殺。被槍殺、活埋的人竟多達30多萬,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這就是讓人觸目驚心的南京大屠殺,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記得在我讀幼兒園的時候,外婆就曾經對我說過,我們所在的三坑也曾遭受過日本侵略者的侵略。那時,敵機經常在天空中轟轟地轉,偶爾還投下幾枚炸彈,人們都趕緊帶著自己的親人逃亡。當然,也有人被那喪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殘害了。可見日本侵略者是多麼的殘暴,就連三坑這樣的小地方他們也不願意放過。

  正由於侵略者的暴行,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英明的共產黨顧全大局,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都為自己偉大的勝利而歡呼、自豪。

  然而,也許有人還沒有想,為什麼一個國土只有37萬多平方千米的島國竟敢如此猖狂地侵略一個國土達970萬平方千米、有4億多人口的泱泱大國?那是因為日本有著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中國在當時卻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那時候很多的西方國家甚至說中國人是「東亞病夫」。「東亞病夫」!這是一個多麼諷刺的字眼。這樣不但使中華兒女蒙受了巨大的屈辱,還使日本侵略者更加囂張了。

  我曾經聽別人說:「跪著的德國人遠比站著的日本人要高大!」「難道德國人的身材真的那樣高大嗎?」我不禁想道。原來,並不是這樣的。那是因為德國也曾經侵略過別的國家,但是德國人肯為自己所犯下的錯誤而跪下向全世界表示真誠的歉意。這個舉動使世人為之欣慰。相比之下,至到今天,日本政府不但沒有承認錯誤,還不顧亞洲各國的強烈遣責,三番四次地到靖國神社拜「鬼」。除此之外,日本還千方百計地改編教科書,意圖篡改歷史,但是歷史是永遠也不能改變的,日本政府這樣做只會再一次地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他們可知道,在中國的每一個角落都遺留著日本侵略中國的鐵證!

  同學們,讓我們銘記中國所蒙受的屈辱,牢記歷史,不忘過去,因為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然而,我們牢記歷史並不是為了向日本發動「復仇」戰爭,而是為了讓歷史沉痛的教訓時刻提醒著我們:「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我們更應該好好報效祖國。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建設祖國的重任就落在我們的身上,讓我們一起把滿腔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學習的動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9月3日大閱兵觀後感

  9月3日舉行抗戰勝利紀念日首都閱兵,不為仇恨,只為銘記歷史守望和平。這是對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反動的偉大勝利的紀念;這是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堅定意志的彰顯;這是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強決心和不可動搖的原則立場的宣示!

  「牢記歷史、珍愛和平、勿忘國恥、圓夢中華。」70年前那場決定世界前途命運的偉大勝利,永遠銘記在所有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心中。舉行抗戰勝利紀念日首都閱兵,隆重紀念那場偉大勝利,就是要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更好地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事業,更好地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全體同胞團結奮鬥的結果,也是中國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人民並肩戰鬥的結果。觀看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觀後感作文。中國人民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感到驕傲,也為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感到自豪。

  70年後的今天,歷史的警示仍在,日本右翼勢力卻屢次公然踐踏國際秩序,企圖為侵略歷史翻案。從參拜靖國神社,到解禁集體防衛權;從拋出「侵略未定論」,到對有關慰安婦問題的「河野談話」進行所謂背景調查;從渲染中國威脅,到妄圖拿走我釣魚島……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20xx年12月13日,在首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儀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閱兵式紀念,是為了警告那些罔顧事實、篡改歷史的人,中國早已不是過去積貧積弱之民族;是為了提醒我們的同胞,銘記先輩們的犧牲,銘記今天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是為了謳歌無數先烈浴血奮戰、窮其生命追求民族自強的精神。飽經滄桑、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更加熱愛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

  中國政府隆重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目的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要凝聚中國力量,為了共同夢想努力奮鬥。抗日戰爭的歷史雄辯地證明,正是有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匯集起奪取抗戰勝利的磅礴力量。我們要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團結一心,捍衛人類尊嚴和歷史正義,維護國家主權和世界和平,我們就一定能夠開創嶄新的未來,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