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福爾摩斯現狀(天津女福爾摩斯)
2023-07-22 21:19:31 1
自從在發布會上如偵探斷案般將天津寶坻百貨疫情傳染路徑抽絲剝繭後,天津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專家張穎就成了「微博網紅」。如今的她被稱為「病毒福爾摩斯」,勇闖「雷區」與病毒「交戰」。
2月24日,被火線提拔為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的張穎登上了央視,在《新聞1 1》欄目中與白巖松展開了對話。在這次對話中,她「風採依舊」,還是條理清晰、字字珠璣。
說到近日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很多景區卻出現人流聚集的情況時,她說:
「在沒有任何的防護條件下,近距離跑到一些公共場所、人群比較聚集的地方,有可能就會出現在很短的時間內,(新冠肺炎感染者)從11例變成100例、1000例,甚至到10000例。(我)擔心人們以為疫情過去了,再一次聚集和掉以輕心,疫情會再次出現反彈。」
說到疫情情況似乎正在好轉時,她又不忘提醒:
「在政府嚴格對病例隔離管控、對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管理,再到老百姓真的在家裡面靜下來,才能夠取得現在這樣一個成績。」
在並不算長的採訪時間裡,張穎沒有一句廢話,每個字都在提醒人們防控形勢還面臨多大的挑戰。並且在最後,她還不忘教電視前的觀眾「該如何吃下定心丸」。
「對新冠肺炎來說,最長潛伏期是14天,如果出現了零增長,一個省或者是一個地區零增長,要觀察兩個14天,也就是28天。28天以後真的沒有病例再報出來,這個時候就可以百分之百的放心了。」
作為傳染病方面的專家,面對這次疫情來襲,張穎肩上的擔子雖重千斤,但依然保持鎮定自若,在慌亂的人群中做起了「指路人」。
福爾摩斯式破解病毒傳染迷局
將張穎推到臺前的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發布會。
2月初正是人心惶惶的時候,天津市寶坻百貨大樓內突然集中爆發了5例確診病人。他們當中有顧客,有售貨員,有導購推銷員。
截止到2月9日,寶坻區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陸續達到了32例,佔天津總數的近1/3。一時間,這個平時摩肩接踵的商場瞬間變得空空蕩蕩,甚至已經有人恐慌得稱它為「第二個華南海鮮市場」。
人們怎麼都想不明白,一個普普通通的商場為何會變成病毒肆虐之地,更想知道,最初確診的這5個人究竟是如何被感染的。
其實,此時困惑的並不只有天津市民,天津市疾控中心對眼下的局勢也感到緊張萬分。他們緊鑼密鼓地分析病例後,在2月2日正式召開了天津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這是一場後來登上了微博熱搜榜首的發布會,也是一場教科書般的疫情發布會。這場發布會的主角,正是張穎。
這場發布會之所以會如此受關注,就是因為張穎用福爾摩斯式的推斷,將5例感染患者的感染路徑用嚴謹的邏輯推理了出來。10多分鐘的發言中,她幾乎全程脫稿,但始終邏輯清晰、思維縝密,表達起來宛如故事一般:
「寶坻區某百貨大樓內出現的第一個病例是該大樓內小家電區的銷售人員。1月22日發熱,直到30日,該病例沒有把病症治好,所以在31日在丈夫的陪同下,至寶坻區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並最終確診。」
「2月1日,我們又接到了第二個確診病例。這個病例是第一個病例的丈夫。第一個病例發病後,他一直陪著妻子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醫院就診。在此期間,他自己也出現了症狀,但只是到自家門口的小藥店裡買了些藥吃。雖然他一直陪妻子看病,但是他自己沒有去醫院就診。」
奇怪的是,專家在調查後發現第二例與第一例都沒有武漢旅行史和其他疫源地的旅行史。第二例病人除了接觸他妻子這個發熱病人之外,沒有接觸過其他可疑症狀的病例。
這種情況立馬就引起了市疾控中心專家的注意。專家推斷,有可能是因為他的妻子在百貨大樓裡賣小家電,從顧客人群裡把新型冠狀病毒帶到了家庭裡。就在這時候,他們接觸到了第三個確診病人。
·寶坻百貨大樓內部
張穎繼續說:「第三個病例又是來自百貨大樓的售貨員。與第一例在一個樓層上班。這個病例在1月18日到外地進貨,接觸過一個高熱患者,而進貨地也有病例,是疫源地。」
但問題是第三個病例只是高熱,並沒有確診,而且第三例病人直到1月24日才出現症狀,晚於第一例的1月22日。所以,「第三例的傳染源只能打上一個問號。」
就在疾控中心專家一籌莫展的時候,第四例患者來了。
「第四例病人同樣是售貨員,但與第一、三例沒有任何接觸史。商場內部近期也沒有舉辦過聚會,甚至連吃飯都是員工們分開吃。」
眼看調查又要中斷,一個非常關鍵性的人物——第五例確診病人出現了:
「第五個病例不是百貨大樓內的售貨員,她是曾經去百貨大樓購物的顧客,也沒有疫源地接觸史。(但是)他同時去了幾個區域,包括第三個病例所在的區域。流行病學聯繫終於建立起來了。」
原來是第三例病人與疫源地接觸後感染,然後傳染給了第五例患者顧客,隨後,病毒跟著這位顧客在商場內擴散。
就這樣,張穎全程脫稿、沉著冷靜地分析完了5例患者背後的聯繫,給所有人撥開了一層迷霧。
之後,這場發布會迅速登上熱搜,各大媒體紛紛轉載,人民日報更是公開點讚!有網友感嘆道:「天津到底是哏兒都,新聞發布會都開得跟說評書一樣。」
由此,張穎收穫了一個新名號—— 「天津福爾摩斯」。但是這一切並沒有給她帶來欣喜,面對採訪,她說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話:
「我不想在新聞發布會上再出現,出現就是帶著案例去,要再次教育大家不要這樣不要那樣,那證明咱們的疫情又有反彈了,所以我希望不要再去了。」
與病魔搶時間的「情報官」
這場讓人大呼「給力」的發布會,其實只是張穎工作的一部分。作為流行病學專家,面對這次疫情,她不光要在「最危險的戰場」上與病毒交手,還必須擔任一個「戰場情報官」的角色。
在張穎的工作中,她喜歡將一些看似獨立的病例叫作「珠子」,而傳播鏈就是將這些珠子穿在一起的那根線。她說:
「我們經常說要抽絲剝繭,把這根線理出來,然後把這些珠子串起來,根據流行病學的聯繫,再判定這起疫情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從1月19日開始參與疫情研判以來,張穎就和同事們一起不分晝夜地工作。國家給的任務是「24小時對個案完成流行病調查」,但她只用了5個小時就完成了任務。
她知道這是在與病魔搶時間。
1月21日,天津動車客車段確診兩例新冠肺炎患者,當天晚上11點,張穎就來到客車段車間,開展流行病調查。可就在調查的過程中,又有兩名工作人員相繼發熱。她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一起聚集性疫情,對於一個有著800多人的單位來說,形勢非常危險。她立刻終止調查,對發熱病例進行緊急處理,天津市方面也果斷決策,連夜對天津動車客車段實行封控。
·張穎在調查現場
後來,連張穎自己都對當時的情況感到後怕:「幸虧我們反應比較機敏,能夠意識到潛在的風險,所以後期就避免了疫情在社會上進一步傳播。」
2月22日下午,天津市召開了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在這次的發布會上,媒體發現張穎的頭銜已經變成了「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然而,被火線提拔的她沒有笑容,還是一如既往地提醒著公眾如何防範病毒。
其實,大家對於張穎的這次提拔並不意外。2月10日,天津市就已經公示擬提拔兩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優異的幹部。雖然這兩人當中沒有張穎,但考慮到她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火線提拔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畢竟,當人們感覺四面受敵的時候,一個沉著冷靜的「情報官」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也能在關鍵時刻給予大眾急需的「安全感」。
「情報工作」背後的「心理按摩師」
如果說臨床大夫就像前線拼殺的指揮官,任務是消滅那些看不見的敵人個體,那麼,張穎這個「情報官」所面對的,就是一個「四面楚歌」的敵人包圍圈。
她需要站在敵人中間研究敵人,做出的每個決策都會對戰略戰術產生影響,繼而影響千萬人的命運。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天津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室迅速調來其他科室的同事,組成了一個40餘人的流行病學調查團隊,24小時值守。這段時間,張穎和同事們一直站在流行病學調查一線。為了找到「敵人」,他們如獵手般一刻不停地追蹤著病毒的蹤跡。
為了了解每一個細節,在做流行病學調查時,張穎能做當面訪談就不用電話採訪。儘管這面臨著高危的傳染環境,但為了取得被調查者的信任,她還是選擇這樣做。
為了給政府防控疫情做出最精準的建議,她在與被調查者的訪談中會反覆對他們進行刨根問底的詢問。她知道也許多一個細節就能多一些信息,繼而多保護成千上萬條生命。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觸及到患者隱私。許多患者對此感覺非常不適,他們有的害怕,有的有所顧慮,不願意提供張穎所需要的細節。不過,「傳染病防控老手」張穎對這一切早有準備。
她理解患者的顧慮,也懂得他們內心的糾結:「(他們會想)我可能傳給了別人,但我並不知情,我的親戚、朋友會不會因為被我感染而怨恨我、怪我?將來疫情過去,我還能不能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張穎和她的團隊
每到這時候,張穎和同事們就會擔當起患者「心理按摩師」的角色。「我們首先要理解他們,安撫他們,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減輕他們的心理和精神壓力。讓他們知道,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讓更多人不再受到傷害。」
與發布會上高冷的「福爾摩斯」形象不同,這張「心裡按摩師」的溫柔面孔才是張穎平日裡真實的一面。而摘下口罩的她更是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凍齡美女」。
在她的辦公桌上,也如很多女性一樣擺滿了娃娃和玩偶。當記者看到這些時,張穎有點害羞:「這些是同事們送我的,他們知道我喜歡娃娃。有些就擺在辦公桌上了,小黃鴨太大,就乾脆放床上。」
但只要一談到疫情的防控工作,她立馬又變得嚴肅了起來:
「相比自己成為網紅,其實我更希望自己從事的疾控工作成為『網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