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錢學森》電影有感500字
2023-08-07 09:28:44 1
這是一部人物傳記電影,主要講述的是錢學青年赴美、勵志求學、涉險回國、建功立業等一系列鮮為人知的曲折人生。下面請看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電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觀《錢學森》電影有感1: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許多的偉大人物,正是他們的付出,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錢學森——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讓我們一輩子懷念的名字。
今天中午,我們觀看了《錢學森》這部影片,再次走進了這位偉人的崢嶸歲月。他是世界力學大師馮·卡門的學生,1911年出生於上海,為了能夠更好地報效祖國,於1935年留學美國。看完電影,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震撼於錢學森波瀾壯闊的一生,震撼於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們努力趕超的幹勁。
對國家的深沉愛意決定了錢學森一生的方向,也造就了錢學森偉大的一生。假若錢學森沒有堅持報效祖國的決心,而是留在美國,也許他仍舊會是一個享譽全球的科學家,但他絕不會是這樣一個偉大的錢學森——報效祖國的行動卻需要一個人的高尚的愛國之心作為支撐,這就是錢學森最讓人敬佩的一點。
錢學森在美國的導師曾經這樣問過他:你回到中國能做什麼?現在中國的航天業沒有任何基礎,你回去相當於回到了農耕時代。錢學森堅定的說:祖國需要我做什麼,我就去做什麼,就算只是回去種蘋果!所以最終,回國願望強烈的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
面對新中國技術、人才、工業等各方面的空白,錢學森帶領科研人員從仿製入手,根據現有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飛彈的基礎。1964年,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接著,他帶領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兩彈對接,並且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核飛彈!
縱觀影片,錢學森的臉上都帶著自信和堅定的笑容,這一點讓我為之動容。一個科學家不能只做好科學就夠了,更重要的是他要用他的人格魅力,彰顯著科學的魅力和人格之美。
觀《錢學森》電影有感2:
錢學森,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令全中國驕傲的名字;一個讓世界震撼的名字;更是一個令我們一輩子難忘的名字!
錢學森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人,生於上海,他由於刻苦學習,和驚人的天賦,很快在美國擁有了巨大的成就。
1949年,新中國成立,錢學森與妻子蔣英決定回來報銷祖國。1950年8月,正當錢學森一家準備回國之際,美國政府竟以莫須有的罪名扣留了他們,長達五年之久。整整五年,在美國軟禁的生活,並沒有消磨掉錢學森和蔣英夫婦返回祖國的堅強意志。在這段灰暗的日子裡,錢學森一邊做研究寫書,一邊想辦法回國。在這期間,他寫出了堪稱經典的《工程控制論》。無論在美國的條件多麼好,無論美國政府怎麼勸誘他,他都毫不動搖。最後,在中國政府的努力下,錢學森終於回到了祖國。
他回國之後,為我國的科技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製造出了中國第一枚飛彈和原子彈。還做到了兩彈結合,他培養出了大量可及尖端人才,讓中國科技迅猛發展,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只住在一間破房子裡。錢學森在中國的生活條件和在美國的時候沒法比,為什麼他要放棄在美國的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呢?因為他心中始終牽掛著祖國呀!在他身上,我明白了什麼是「以國為重」!......
錢學森這個名字我會永遠記在心裡,因為他那樣熱愛祖國,我也要向他學習!
觀《錢學森》電影有感3:
今天下午班會課我們看了介紹中國偉大科學家錢學森的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他的生平
記憶最深的是電影裡他對美國人說的「我回到中國,還可以種蘋果,沒有我不能做的,只要我想做」回到祖國後,為了國家的事業發展,他整日不著家的工作,近乎偏執的堅持,終於迎來了最終的成功。
到了發射的那一天,他想到他與那些美國人的對話,說道「這就是我所種下的蘋果。」這便證明了:只要你想做,肯下功夫,絕對沒有做不到的。我想,在我們學習中,也應做到這樣:敢於努力,敢於拼搏,你願意,你去嘗試,那麼你也可以做到
這只是對錢學森的一段正面描寫,影片中還有很多側面描寫,如,一些將士們對他的崇拜,還有一群崇拜他的小戰士們跑過來看錢學森的鏡頭,錢學森說:「我和你們一樣,是個老兵,我們是戰友啊」。突出了他的謙遜。
不過最為人熟知的還是他在歸來前備受美國政府迫害的故事,面對美國的迫害,錢學森毫不妥協,一心只有一個想法「我要回國!」,為了國家的核事業,他選擇放棄在美國施展才華的機會,聽過道路上的坎坷,堅持自己回國的信念,終於在五年後回到了祖國。當然,這種作為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在別人身上也能看到,如,鄧稼先。
現在有許多人都出國留學,也有學成歸來的,但在當時,可能不會有誰想回到條件並不好的地方,但錢學森腦子裡此時只有一個想法——我要回國,無論怎樣都阻止不了他回國,可見他的愛國心有多麼強烈。
我們也許成為不了像他那樣的大科學家,但他的愛國之心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作為一個普通的學生,我們也可以盡一份愛國之心,努力學習,服務與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