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土地複合利用方案(柔性支架光伏趨勢下)
2023-08-07 10:16:29 1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碳達峰、碳中和」新形勢下,光伏電站的開發與應用正如火如荼。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光伏與農村的結合也多次出現在相關政策文件中。3月3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定點幫扶和對口支援工作要點通知》,光伏被列為鄉村振興定點幫扶工作要點。但隨著土地資源的愈發緊張,尤其是在中東部省份,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價值成為「光伏 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
國家大戰略加持下,光伏 農業、漁業等複合項目的開發趨勢愈發明顯,這不僅意味著光伏電站的應用場景愈發多樣化,同時也對光伏電站的建設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土地的高效複合利用。
柔性支架——高效土地複合利用「利器」
「以往的光伏電站開發我們更偏重於光,而忽視了對農、漁的關注,如何把土地的複合利用做到更好,帶給我們一個新的思考。」通威新能源工程設計四川有限公司銷售服務總監翁曉軍在2022年中國光伏市場開發論壇上介紹到,「從目前行業的技術路線分析,柔性技術具備高效土地複合利用的特性。」
據翁曉軍介紹,柔性支架的優勢眾多,相比傳統光伏支架,柔性光伏支架抗裂性能好;柔性支架用鋼材量少,承重小,造價低;對場地基礎要求小,預裝性強,大大縮短了施工周期;大跨度和靈活的操作方式,可以實現最大化的土地空間利用率,保證通風性能好,發電效率高。
鑑於柔性支架靈活可調、佔地面積小的特點,使其具有廣泛的應用範圍,灘涂、漁塘、汙水廠、複雜山地、荒坡和水池等複雜地形都可利用,並且在國家大力倡導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的前提下,柔性光伏支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事實上,柔性支架技術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出現,之所以一直未能實現大規模、成批量應用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之前它存在的一些技術路線問題,使得行業對這項技術產生了質疑」,翁曉軍補充到。
首先是安全性。柔性支架索的疲勞循環使用壽命,隨著永久索力水平與應力變幅的增加而迅速下降;高索力及索力波動幅度增加系統成本的同時,增大了索的疲勞破壞(斷裂)風險。如何保證索25年甚至30年的壽命是一大挑戰。
其次是跨度、撓度、索系問題。目前大部分的光伏電站跨度普遍為15m~20m,很少電站可以做到25m,不滿足大跨度的要求。而國內很多項目選擇的撓度為1/100或1/50,超過了規範的2~4倍,使跨中存在扭轉現象,組串各組件平面不一致導致適配減少發電量。為了安全打地網,索系設計的很密集,形狀如蛛網,不能保證陣列下方有效淨空。
第三,索的耐候性也是行業關注的問題。目前1870MPa公稱抗拉強度鋼絲可實現A級鍍鋅,鍍鋅重量250g/m2等效厚度35μm,索的鍍鋅無法鍍到55μm以上,不能滿足室外使用時國標最低要求。所以各廠家採用熱鍍鋅塗油 再生PE保護,並帶來新的水面汙染風險,包括再生PE老化碎屑、油脂滴漏等。
另外,由於組件與索為剛性連接,索在安裝組件及後張拉過程中伸長,導致組件聯合受力,進一步增加組件隱裂風險及索疲勞斷裂風險。而現在很多組件廠家對於柔性技術的並不願意提供質保。這些問題形成了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柔性支架應用現狀。
克服「痛點」,通威提供更優產品與解決方案
面對複合土地利用「門檻」提高以及柔性技術的困局,作為在複合光伏項目上經驗積累豐富的企業之一,通威新能源藉助在漁光互補方面的經驗,將來自於漁業經營的意見匯集到建設項目中去,創新研發了更安全、更耐久、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柔性支架技術,幫助業界實現更高效的土地複合利用,為光伏電站開發和建設提供更多的選項和可能。
「幾年下來,我們總結了一些比較好的柔性技術路線特徵,形成了自己的核心優勢。現在通威柔性支架的淨跨度最大可以做到60米,每MW 50根立柱。一般項目淨跨度控制在40米左右,每MW 40根以內立柱,淨空可以做到10米,但是淨空是可調的」,翁曉軍表示。
據翁曉軍介紹,通威柔性支架技術通過了行業最嚴苛的氣動彈性模型試驗,三索的柔性索結構符合組件安全、雪載、風載等設計要求,最大抗載能力13級風內,在37.7m/s的風速下能夠保證每套系統的安全無損,同時沒有扭轉風險。
「近似0撓度的設計提升了系統抗負風的能力(避免了負風延遲響應區),規避了第三方方案下,組件安裝平面不一致帶來的電流失配問題。專有的Cross-Tie風致振動抑制技術,最大減振98%,系統穩如泰山。獨特的低恆載,低變幅,高冗餘系統架構,使鋼索磨損及疲勞損失大幅度減少,保證了25-30年的壽命。數據驗證通威鋼索壽命為第三方10倍」,翁曉軍坦言,「目前真正做到高冗餘、也就是安全備份的廠商並不多,因為安全備份代表著成本上升,而通威是自己投資、持有、運維為一體的,所以我們在這方面的思路與市場上不一樣。」
相比於傳統方案,柔性方案實現了部件數量、用鋼量、立柱數量大幅度減少,簡潔優雅的設計,保證了解決方案的成本競爭力和安裝的便捷性。同時,通威還引入了業界領先的鋅-5%鋁稀土合金預應力鋼絞線技術及環氧塗層鋼絞線技術,索體擠壓錨固前,預先浸塗SK323-AB雙組份灌封膠。鋁合金、不鏽鋼、熱滲鋅達到C4級別,抗腐蝕性能優異。
在不斷升級、成熟的技術支撐下,通威提出了新一代柔性支架設計理念和架構體系。基於仿張弦索桁架結構、Cross-Tie橫向減振體系等創新技術特徵的柔性支架結構,實現了單跨40m以上,連續920m的全球最大跨度零撓度組件安裝平面,兆瓦管樁(立柱)數量降低至50根以下,兆瓦用鋼量降低至15t以下,分別為傳統固定支架的1/6和1/3,全面領先行業。
通威柔性支架項目圖片
翁曉軍強調:「當有足夠大的通風以及足夠大的跨度,各方面指標都達到以後,整個項目的複合利用才存在可能性。而通威的產品設計,不僅可以實現複合項目實現上面發電 下面種植、養殖的雙收益,還可以在全面平價時代,幫助行業降低成本壓力。」
另外,翁曉軍還表示,「柔性支架技術開闢了電量增發的新途徑。組件上下表面通暢均勻的流場、更高的平均風速水平,增強組件風冷效果的同時,更均勻的溫度場可以規避組件間和電池間的失配現象,現場實測方陣有2%左右的增發。」
以下兩張圖是通威天津、常德項目的柔性與固定支架的利用小時數對比測試。根據兩組數據可以發現,柔性支架下的項目利用小時數均高於固定支架,發電效率也優於固定支架。
截至目前,在一些技術特徵得到保證的情況下,通威的柔性支架故障率幾乎可以實現0%,同時擁有全行業最長的1000多小時行業驗證時間;目前,通威新能源已在全國建成48座「漁光一體」電站,併網規模超過2.7GW,其中兩個百兆瓦級電站全部應用具有專利的柔性設計,在黑龍江、天津、湖北、四川、湖南、廣西、廣東等地,總規模超391MW的併網和在建項目也在充分發揮通威專利柔性支架設計的優勢。通威的專利柔性支架設計已然成為核心競爭力之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光伏們,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