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電影《127小時》觀後感優秀篇

2023-08-08 09:08:57

  本片講訴的是遠足者阿倫·羅斯頓在猶他州的一次遠足中,因為在一個偏僻的峽谷被掉落的山石壓住胳膊而無法動彈,孤獨的被困在那裡。在接下來的五天裡,羅斯頓精神上經受著巨大的考驗,同時也審視著自己的人生,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利用手上的各種條件想法脫離險境。終於,他痛下決心,以驚人的勇氣給自己的胳膊做了截肢手術,並攀下65英尺的谷底,同時忍痛步行8公裡後,最後獲得營救,成功生還。下面是關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觀後感一

  看這部電影,很難不讓人聯想另一同類題材的影片《荒野生存》,但是與《荒野生存》中展示的唯大自然論和極端虛無主義不同,《127小時》反應的心態是頑強積極和無上限樂觀的。

  影片中的主角AronRalston是個特立獨行的人,他被困時在自導自演的訪談節目中說自己曾經是救援隊志願者,並一直自認為是一個「忒操蛋的大英雄」。他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所以一個人外出冒險,從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去了哪兒。他不接妹妹和媽媽的電話,也從不回,即使他們懇求。他喜歡音樂,喜歡野外,喜歡一個人,所以特別喜歡周末一個人聽著音樂在大自然盡情瘋狂。總而言之,他像風一樣自由,它只管向前,不在乎自己從哪裡來,不在乎曾經撫過的山嶺樹葉,一路風塵,無法挽留。「我便是我自己,我走自己的路,並且放聲大笑」——這便是Aron對自己的定義。

  我們真的可以成為風,捨棄一切而擁有自由嗎?導演丹尼.保爾在片頭曲中拋出了整部電影的主題:theremustbesomefuckingchemical,

  thatmakesusdifferentfromanimal。如果說生命是一個洋蔥,那麼時間就是把剃刀,將身外之物一刀刀剃去,留到最後的才是生命的真諦。我們往往要終其一生來褪盡鉛華,而AronRalston用了瀕死的127個小時和一隻手來剝開他的洋蔥,找到了生命的真諦。

  心理學將人的死亡分為四個階段:拒絕,憤怒,沮喪,接受。我們在Aron被卡在石縫中的127個小時裡看到了所有這一切。從最初的驚恐失措,憤怒而徒勞的試圖用蠻力搬起石頭,到本著只要功夫深,鐵桿磨成針的愚公精神用madeinchina的小刀刮石頭,做個滑輪拉石頭,然後幻想著各種可能獲救的情形:被公園管理員發現,天降暴雨水漫金山借著浮力將石頭抬起。。。Aron一次次的嘗試,直到十八般武藝無一倖免的被上帝駁回,人類的樂觀與堅持到此為止,憤怒與拒絕也隨之消退。我們可以看到Aron逐漸開始為自己的離開做準備,用DV機拍下遺言,在石壁上為自己刻墓志銘。

  然而上帝從不會同時將所有的門關上,他總是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打開一扇窗。雖然我們都知道Aron最後會活下來,但上帝不會僅僅因為你比較樂觀而對你網開一面。究竟是什麼一直支持著Aron已經虛脫的肉體和已經磨滅的希望?丹尼.保爾在影片裡不停映射的,又最容易被忽略的便是答案。影片開頭和結尾分畫面裡熙熙攘攘的人群,無論是地鐵站,朝聖還是體育競賽;Aron去往canyon途中擦身而過的自行車隊,結伴而行的女背包客;時時閃現在腦海和幻覺裡的父母,妹妹,前女友,所有這些都在表達著丹尼.保爾對於「人是什麼」這個問題思索的答案:人是所有社會關係的總和。而承載著這些關係的是愛。人是社會動物,從我們降生那刻起就已經離不開別人,是親情,愛情,友情支撐著Aron度過127個殘酷的小時,是人與人的接力將Aron救出了canyon。

  Aron在127個小時的自救過程完成了他對人生真諦的領悟,生命的蛻變。這種蛻變用最殘忍的方式向我們表明它的深入骨髓和堅不可摧。用一把鈍得都削不了蘋果的小刀將自己被卡在石頭裡的右手割下,而這是個真是的故事,相信看到這裡無人不會震撼。上帝將Aron帶到這裡,不會簡簡單單的讓其全身而退,也不會簡簡單單的只開死路一條,上帝要求某種儀式來證明生命的蛻變和升華,這就是犧牲。Aron斷臂的過程便是他重生的過程,

  丹尼.保爾對影片的鏡頭和配樂運用都十分出彩,將每一分鐘都刻畫得生動飽滿,而主演詹姆斯.弗蘭克的表演也絲絲入扣令人讚嘆。他們用這種方式向影片背後真正的主人公——AronRalston致敬,向生命致敬。

  時間應該是最好的老師,但是遺憾的是----最後他弄死了所有的學生。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學會該如何killtime吧。

  觀後感二

  昨天終於完整的看完了《127小時》,詹姆斯.弗蘭科的演技,根本沒有讓我感受到是在看電影,而是一直和他共同存在於那道巖縫中,和他一起感同身受。

  一部電影,畫面一直就是巖縫,就是當事人的那張臉和自編自演的攝錄機。感受到的是緊張,是無奈,是幽默,是對家人的掛念,是對人生的反省。最震撼的語句,是他認為,他的一生就是向著這塊石頭來的,無論怎麼做,最終還是和這塊來自宇宙的石頭相遇,這就是宿命。好像一切就是規劃好的,無論我們怎麼做,好多事情就是那麼自然而然的發生了,是坦然接受,放棄追求?還是奮起抗爭,改變自己的命運?當他奮起改變,脫離困境的時候,那份勇氣,那份堅強,那份淡定,讓人震撼!

  此片源於美國戶外家艾倫·羅斯頓的真實人生案例,活在我們身邊的,有血有肉的,真實的英雄,擁有強大的內心世界。許多對人生失去希望的人,看到他的報導,都會重新審視人生。

  我以為經歷了這樣的事件,他會更加珍惜人生,好好守候家人。但是,不是我想像的那樣,他認為,只有不斷攀登高峰的那種驅動力,才是他的精神支柱。事件兩年之後,他成為第一個在冬季獨自登遍科羅拉多所有海拔在4200米以上山峰的人,那個高度的山峰,一共53座!!!

  他的座右銘:生活是空虛無趣的,只有在曠野中,我們才有創造非凡的可能!

  艾倫·羅斯頓留給我們的是什麼?感受到的又是什麼?自我似乎很渺小,又似乎很強大!茫茫宇宙,我們到底在忙些什麼?留給自己的又是什麼?

  觀後感三

  Arron,周中是個普通的職場白領,周末是個瘋狂的冒險者。電影《127小時》就是以他的傳奇故事為原型改編拍攝。

  電影講述的是他在一次冒險中被困的絕望之旅。Arron在荒無人煙的大峽谷中,被一個大石頭卡住。無論他推,抬還是拉,石頭始終緊緊的卡著他的手臂,紋絲不動。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麻煩來了。他沒有攜帶食物,有一杯水,一個小刀和幾個彈力繩。在被困的127小時裡,他試圖用小刀一點一點的削石頭,但是越削,石頭就卡的越緊;他試圖用彈力繩製造槓桿原理,但是彈力繩彈性大,阻力小,根本無法撬動這個石頭。看來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保存體力,減少消耗,讓自己能多支撐一些時間,以等待救援。

  漸漸的,他靜了下來。他開始回憶,過去的種種畫面映在了他眼前的石壁上。他開始在自己的身外看到自己,以及自己做過的一些事情。他怒斥自己,「快回媽媽的電話。」他看到到了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朋友,他真真實實的感受到了他們的陪伴,他從他們那裡得到了無比強大的勇氣。他決定斷臂。他用盡全力斷掉了手臂的筋,但是由於小刀太鈍,他無法隔斷骨頭。血液流出,強大的恐懼感充斥他的全身,他絕望了。他昏了過去。

  在另一個世界,電影達到了高潮。他再次站在身外看到自己,這次他看到了正在感悟的自己。「這個卡住我的石頭,經過上百億年的進化在這裡等著我,我生活中所做的方方面面,我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來到這裡,和這個石頭相遇。」他看到自己瞬間崩碎,成為了泥土。xxxx年xx月xx日,Arron死於這裡。那個充滿罪惡,連自己都不愛自己的Arron死在了這裡。

  他醒來了,模模糊糊看到了一個小孩子,陽光下,他看到他和那個小孩子一起玩耍。這該是他原本的自己吧,他和他開心的和解,他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他的力量,借著這股力量,他折斷了自己手臂的骨頭。經過127小時,他終於解困。他與自己的斷臂合影,對它表示感謝後,離開了它。xxxx年xx月xx日,Arron死於這裡。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