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大聖歸來觀後感

2023-08-08 15:04:14 2

  《大聖歸來》是一部可以帶著全家人去看的電影。在孩子眼中,這是一個勇敢的小男孩召喚齊天大聖拯救一群小小女孩的故事;而在成人眼中,這是一個英雄,在單純和真誠的感召下從落寞、失能到重新振奮、喚醒活力的故事。

  以下是大聖歸來的觀後感,歡迎閱讀!

  《大聖歸來》觀後感1500字

  齊天大聖對於中國人來說大概是類似於白米飯的存在——他是如此深深植根於國人的心底,這種日久天長的親近,造就了他獨一無二的地位。不至於每一個人都熱愛這隻猴子,但翻遍全中國,會討厭他的人,恐怕真的找不出幾個。

  也是因為這種強大的吸引力和國民基礎,孫悟空的故事一直都是各種文藝形式鍾愛的改編題材,每一代的中國人,都是看著不同形象的齊天大聖長大的。

  微博上一個姑娘說得好,這隻猴子經得起各種改編,他是蓋世英雄,自有千變萬化。

  《大聖歸來》以7分的影片質量得到我的好感,基本完全因為它對這個猴子的塑造。儘管它重構了《西遊記》這部經典裡的故事,但大聖這個人物,卻「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變化千般,仍是心猿。

  之前開玩笑說看片子之前覺得這設定有點前些年好萊塢流行的英雄遭遇中年危機的味道。一個強大驕傲的英雄,突然發現自己無力應對現實,變得頹廢沮喪,甚至自信和志氣幾乎盡喪。

  這樣的事竟然會發生在齊天大聖身上,而我竟然很喜歡。

  吳承恩在《西遊記》中稱孫悟空為「心猿」,這石猴一顆純淨的赤子之心,無所謂善惡是非,所作所為皆出自本性。

  他遍訪諸洲只為學習神通,然而斜月三星洞一場大聖學藝的故事,不過是這天地靈氣孕育而出的石猴「自覺」的過程——斜月三星洞,靈臺方寸山,無非就是一個「心」字。菩提老祖對孫悟空的個性也未加以絲毫管束,除了教授七十二變,完全就是放養的姿態。

  這時候的猴子,有名有姓,已是孫悟空,卻依然是那隻心猿。

  他的降世,像是鑽石因一場地震而暴露於地面;他的學藝(自覺),則是鑽石褪去了外面包裹著的巖石,露出了璀璨生輝的原來面目。

  而《西遊記》和《大聖歸來》,在這個階段停了下來,然後走向了不同方向。

  吳承恩的《西遊記》選擇的路,是「斬盡心猿成悟空」。金箍加身的約束,以及金蟬子的教誨,最終收起了心猿膨脹的自我,在不斷的約束和灌輸中,用教化打磨掉那些天然野性,把這石猴由純粹的中立扭向了世俗標準中「善」的那一面。最終說是成佛,卻也有點像是嬰孩長大成人。

  這裡的孫悟空,是接受外力打磨與切割而最終成型的鑽石。

  《大聖歸來》的路,卻又是一場心猿自覺的過程。

  右手的法印像是另一道金箍,而教化他的金蟬子(看過《西遊記》原著都該知道,江流兒是唐僧的小名)卻是在不恰當的時間提前解放了他,有外力約束卻無外力引導,於是我們在電影中看見的,是一個最落魄頹喪、最迷茫困惑的齊天大聖。

  即使原著中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來飢食鐵丸、渴飲銅汁的孫悟空,也不至於頹廢到這境地。

  他不斷嘗試去打破約束,卻徒勞無功。一身通天徹底的本領使不出來,無論藉助怎樣的外力,他都無法衝破那道法印,然後他頹然地打算認命,只要回到花果山過日子就好。

  但明珠即使蒙塵也不會變成瓦礫。

  在這個大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的遠比口嫌體正直的傲嬌要多。傻丫頭第一次見到大聖,正是他突然被解封、大肆破壞發洩胸中惡氣的時候,那時他不僅長得奇形怪狀,還一臉兇相,結果傻丫頭笑著拍了拍大聖的頭,他愣了一下便走了;也是這個小丫頭,在客棧裡第一眼就察覺出了妖嬈美貌的客棧老闆娘的不對勁,嚇得哭個不停。

  孩子的眼睛乾淨而且自然,不受外表蒙蔽,不論長相神情如何兇悍,大聖的心始終是純粹的,所以她根本就不懼怕他。

  而那些妥協和照顧,以及一捂眼的溫柔,都是他內心那點純潔善意的體現。

  弱者需要英雄,反過來也一樣。齊天大聖這個身份,因為力量的喪失和驕傲的摧毀,已經黯淡了,從事實上來講,「英雄」已經不存在了,他確實是一個沒有用的猴子。

  但只要有人還相信他是那個戰無不勝威風凜凜的齊天大聖,願意將自己性命交託給他,守護的心還在,英雄就還在。我們的齊天大聖,是一個喪失了全部力量仍然沒有扔掉那份守護之心的,天生的英雄。

  《西遊記》裡一開始是由觀音做中介拉攏的一套你放我出來我護你去西天的交易,《大聖歸來》裡的則是用信任建立起來的羈絆。

  兩者的發端,一個是外部的,一個是內部的。

  西遊裡的金箍,是經過八十難成功護送唐僧抵達西天之後被觀世音菩薩摘掉的;而這一次,大聖是靠著自己的心,衝破了加諸己身的束縛法印。

  英雄從雲端跌到塵土裡,憤怒、頹廢、迷茫、不甘,全部嘗了個遍,這幾番輾轉折磨,最終把鑽石原石打磨切割成了完美的形狀——還是他自己選的。

  兩者的結局,同樣一個是外部的,一個是內部的。

  所以一部《大聖歸來》,講的不過是齊天大聖如何憑藉自己心中的力量,再一次自我覺醒、突破自身的故事。

  到最後,他依然是那隻心猿。

  《大聖歸來》觀後感800字

  冰藍深海,猴子沉入水底。無能為力,大聖落魄,剝除齊天之名,只是區區一介石頭蹦出的普通猴子罷了。而眼前浮現那顆毛茸茸的圓光頭,烏溜溜的黑瞳仁,清脆地喊他一聲,「大聖」。

  他伸出手,穿過冰冷的水,握住了那隻殘破的布偶。

  即使他的力量他的威風他的神通還壓在那逃不出的五指山下,只要他能做那長安城中掛單一名小和尚的齊天大聖,足矣。

  這個瞬間,在我看來,才是孫猴子真正掙破封印的一刻,不管比起之前掙破山石禁閉也好,掙脫腕間冰涼精鐵的佛印封鎖也罷。

  這一刻,孫猴子才真正打從心底重抖擻,我是真正的大聖,只要你需要,只要我可以。



更多觀後感文章推薦閱讀:

  孫悟空之所以一直充滿魅力,正在於他的複合型「人格」。正如電影海報裡的「一念成魔,一念成佛」,這不可控的身軀裡,存在著魔的殺性,佛的智慧,也有人的溫情。

  但在大鬧天宮以前,桀驁不馴的猴子是頑石裡日月山川孕育的一縷精魂,空有比天高的傲性和血性,卻無人教曉他忍之從之敬畏之。

  所以他也只能如楞頭青一般被滿天神佛忌諱之壓制之,最終真相大白下才有了毀天滅地不懼只求焚天大鬧一場。

  也只有寂寞山中漫長五百年的禁錮,或許才給了他消停的時間,去懷疑,去思考,去發掘,除了翻天覆地之外該有其他什麼。而光頭小江流兒正是應了這個機緣。或許,這如父如子,也是一種命中注定。

  不知道是否主創的設計,我總覺得「手」在整部電影裡是個特別重要的符號。同樣是一隻手,如來一掌壓得孫猴子五百年不得動彈,混沌出手就是奪人性命,孫悟空五指作並從耳窩裡取出一根如意金箍棒,它伸可通天,重一萬三千六百斤,起落之間,天地改色。這麼多的手的畫面,通通都代表殺戮與鎮壓。唯獨只有小小江流兒,怯弱地將他小小的掌,貼合於冰面,五百年的冷被一滴血的溫暖驅散,大聖歸來。

  沉入深海裡深深的藍有多麼徹骨的冰涼,那一刻,那一隻小小的手就有多麼的溫暖。

  這隻頑猴,才終於被馴服。漫天夕陽的黃昏裡,他跟著正步擺手的小和尚,走在送他返回長安城的路上。那時他只是沒有意識到,九九八十一難,也許從十世中的這一世起,就開始了。玄奘此人,是劫是難,也是救贖。這都是命運的開端。

  儘管他們如父如子,但我還是壞心眼地想,其實啊那威風凜凜神通廣大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其實也可以是之於小王子的那隻紅毛狐狸呀。

  而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那隻孫猴子,有潑天的賴皮,有放肆的惡意,也有溫厚的依賴,和忠誠的追隨。只是,能不能遇到那個話嘮嘮的唐僧呀,這又是個不可說的天機,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很慶幸自己能看到提前點映場,特地約上了相識小二十年的好友一同前往觀看。怎麼說呢,我相信這是我們這一代共同的回憶,也是爸爸輩爺爺輩共同的回憶。心裡某個角落裡落滿了灰塵的猴子布偶,也該是時候拎出來,揚揚灰,曬在日光下,重新打一聲招呼,說句好久不見。

  從明至今五百年了,話本裡的猴子傳唱了五百年,祖祖輩輩我們都在被他打動。自先秦起數千年了,山海經裡的百鬼山川影響了整片亞洲大陸,但如今還有幾人識得混沌饕餮窮奇檮杌。是時候了,也該讓我們的故事,去驚豔四座,令人拍案稱奇了。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