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築夢中國觀後感300字
2023-08-08 08:18:28 1
【範例一】
《築夢中國》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通過回顧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生動闡釋了中國夢的深刻內涵。
《築夢中國》分「風雨如磐」「中流擊水」「正道滄桑」「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發展新境」「圓夢有時」7集,每集時長30分鐘。主要特點:一是主題鮮明突出,思想性強。突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這個主題,版塊脈絡清晰自然,敘事說理恢宏大氣,以事論理形神兼備。二是內容豐富凝鍊,史實性強。把握探路尋路、追夢築夢的歷史主線,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生動闡釋了中國夢的深刻內涵。三是敘事生動感人,教育性強。解說邏輯嚴密、樸實生動,注重用典型文物和典型細節說話,一些故事細節令人難忘、發人深思、給人力量。四是表現手法新穎,觀賞性強。從展覽的珍貴文物、歷史照片、藝術作品切入,發揮展覽資料的獨特優勢,並充分運用現場實景、三維動畫、視頻特技、音樂音效等電視表現手法,力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
【範例二】
觀看《築夢中國》,風雨如磐,滄桑歷史,讓我既為我國千年輝煌而自豪,又為百年滄桑而感慨,更感到習總書記提出中國夢的真切,讓全中國人民充滿希望。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這不是夢想,而是通過我們全國人民共築中國夢,一定能實現的!
偉大的中華文明五千多年來生生不息。從伏羲明道到精衛填海,從女媧補天到大禹治水;從始皇統一到漢唐盛世,從富庶大宋到繁華明代;勤勞的華夏子孫向世界展現中國智慧,中國精神。我們擁有著物華天寶的「天朝上國」,讓世人欽慕、萬國敬仰。但只沉迷當下不進取,不奮鬥,狂妄自大便會喪失所擁有的一切,歷史給了我們多麼現實的教訓,我們也不能再渾渾噩噩的去面世,只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才會有發展,才會有進步,所以當時中國共產黨發現了存在的問題,領導我們發現問題,運用正確的思想結合中國的實際,真正解決當時的疾苦,從而解放了新中國,解救了困境中的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歲月長河將我們從剛剛的興起帶到現在的強大,所以面對的問題也從一開始的簡單到現在的複雜化,所以中國夢的提出也正好符合當下的要求。
中國夢是要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復興路,世紀滄桑強國夢。沒有夢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對美好夢想沒有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樣沒有前途。只有自強不息堅定夢想的奮鬥才會有當今強大的中國。總書記說過「讓每個人人生出彩之夢,是每個人和祖國一起成長的夢。」年輕人的未來決定國家的未來,年輕人的「中國夢」匯成整個國家的「中國夢」。所以我們更應該堅定夢想,自強不息的去奮鬥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國夢。
夢想是太陽,不像一個世紀那樣遙遠,甚至也不像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經從地平線上蹦出,萬道朝霞正照耀在我們的眼前,激勵我們勇往直前。
【範例三】
《築夢中國》是中組部、中宣部、中央電視臺和國家博物館聯合攝製的歷史文獻紀錄片,是一檔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展現中國風採全新勵志專題節目。《築夢中國》以權威、實用、紀實、靈活的視角解讀在新時代、新背景下各地方、各行業、各領域在推進現代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進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新思路、新亮點、新方法,用發現的眼光和視角傳遞中國夢的正能量。用鏡頭去記錄不同群體用實際行動所鑄就的夢想並發揚光大,一個個夢想的匯集築建了中國夢的實現,並不斷傳遞著積極的正能量!
觀看《築夢中國》,風雨如磐,滄桑歷史,讓我既為我國千年輝煌而自豪,又為百年滄桑而感慨,更感到習總書記提出中國夢的真切,讓全中國人民充滿希望。觀看《正道滄桑》,透過社會主義運動陸續上演的一幕幕有聲有色的活劇,總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燒,無論是黎明還是黃昏,是風狂還是雨驟,它都始終引導著人們向著崇高的目標奮然前行。是的,有夢想,更需要有動力,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是多麼的不容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作為一名水務員工,一名共產黨員,我們不僅要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關注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事,在單位也不能脫離社會。把中國夢變成現實,還有很長的路,需要付出長期艱辛的努力。在這個「圓夢」的徵程上,我們要不斷加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懼風險,不畏幹擾,走好路,走對路,走正路。以堅定的信念朝著「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這個偉大夢想鼎力前進。
中國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有我們每個人都為此努力奮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的幸福,每個人的權利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實現。
在十八大後,「中國夢」已經成為13億人民群眾的共同理想追求,而「正能量」也成為了實現「中國夢」必須動力。還記得,清末啟蒙思想家龔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意思是說,要掌握「大道」,必須先研究蘊含著「大道」的歷史。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要實現中國夢的「大道」,就必須研究社會主義的歷史,以史為鑑,尋找傳播正能量,去掉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負能量,去糟粕留精華。分析古今中外歷史上對社會主義發展影響深遠的經驗教訓,同時深入挖掘、認真梳理、總結升華,得到我們最需要、最精華的理論、實踐經驗,它們將會是我們實現「中國夢」漫漫徵途中不可多得的巨大精神財富。
作為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我們必須認真學習社會主義500年的發展史,只有做到以史為鑑,我們才能居安思危,盛不忘衰,也才能看清實現中國夢需要我們具備的素質,更好的促進我們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