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大課堂觀後感(通用9篇)
2023-08-12 12:14:12 1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思政大課堂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思政大課堂觀後感 篇1
時隔六天的時間裡,我校兩次組織全校教師觀看《張桂梅思政大講堂——信仰的力量》。張桂梅老師的事跡我學得不少,因為作為一名黨員教師的我,每天都要學習雲嶺先鋒,在雲嶺先鋒裡經常能學習到關於張桂梅老師的事跡。兩次集體正規的聆聽《信仰的力量》張桂梅校長先進事跡報告會和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禮,每次都讓我感動得淚流滿面,因為實在太感人了,張桂梅老師的精神是我們任何一個老師無法做到的。
每次五十多分鐘的內容裡,我深切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
張桂梅老師原本擁有幸福家庭的她突遭命運的打擊,在失去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後,她用柔弱的雙肩扛起生活的重擔,此時,她面臨著工作崗位的抉擇,她沒有選擇到條件優越的學校任教,而是毅然只身前往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條件艱苦的華坪縣投身教育扶貧。雖然疾病纏身,被病痛折磨的苦痛難言,她也沒有停下教書育人的腳步,憑藉著頑強的毅力,她忍著病痛一次次站在熱愛的講臺上。
一枚黨徽,她始終都把黨徽佩戴在身上,昂首挺胸的展現共產黨員的風採,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黨徽在閃爍。
一面旗幟,她埋頭苦幹、灑播大愛,是黨員幹部心中一面先鋒模範的旗幟,哪裡有艱苦哪裡就有旗幟在飄揚。
一個榜樣,她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是各行各業奮鬥者爭相看齊的榜樣,哪裡有挫折哪裡就有榜樣的力量。
張老師是那樣平凡,那樣真實,她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她讓信仰的力量最大化,她始終衝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託舉起他們的夢想和希望。她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身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張老師的同仁,我要學習她人民至上、心懷大我的情操,將價值塑造、能力培養、情感關懷融為一體,見賢思齊,將楷模的精神力量貫徹落實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中,守住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點點滴滴播撒陽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將愛的溫暖傳遍雲嶺大地!
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跡之後,我才發現,有時我們會在工作之餘抱怨工作、抱怨學生、抱怨家長,看看張桂梅校長和她們學校的老師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一心撲在學生身上的精神,我們這又算得了什麼。
我們更要要沉下心來做實事,不抱怨、不消極,學習張桂梅同志「舍小我、顧大家」的精神,用優秀共產黨員標準要求自己,做事不計回報,功成不必在我,把群眾的認可當做衡量自己工作成效的一把標尺,時刻謹記共產黨員的「初心」,「心中有了信仰,腳下才有力量」,在時代的新徵程中腳踏實地、奮勇向前,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輝煌!
思政大課堂觀後感 篇2
青年成長道路千萬條,愛國大義第一條。在這場戰「疫」中我們應當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共奮鬥。我們青年必須要自信,相信國家,相信我們自我。我們會在最美的青春中譜寫奮鬥的交響樂,就像習近平主席說過的:人的青春僅有一次,此刻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也像馮教授所說,奮鬥也不應當是盲目的,我們應當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發揮我們的專業知識為國家獻上一份薄力。此刻的我,沒有掌握太多的醫學知識,可是,在這場戰「疫」中,我時刻準備著為國家效力;此刻的我,明白我應當做些什麼,在家好好的學,充分利用網課等學習資源,不能讓學習停止腳步,未來還會有更重要的擔當等著我們青年,來,讓我們用奮鬥的青春為祖國交上一份自豪的答卷。
思政大課堂觀後感 篇3
身為青年一員、身為今後同要穿上白大衣的我,遺憾目前無法儘自我的努力和貢獻,可是這場戰「疫」更多地反映出許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給我們上了刻骨銘心的一課。越是一髮千鈞,存亡絕續之時,越能研讀人性的平凡而偉大,越可見布衣之下的炎炎赤血。以往在父輩的保護傘庇護下的我們已經長大,在國家危難之際,「溫室」中的我們沒有退縮,而是進取響應時代的召喚,勇擔肩頭重任,用行動卸掉90後、00後「驕奢自私」的標籤,展現新時代青年的蓬勃力量。這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職責傳承,這種「苟利國家生死以」的愛國主義精神依然沸騰在我們的血液裡,我們應當承接前輩們的精神紐帶,不斷完善自我、升華品質,實現自我價值,成為對社會、對人民、對祖國有用的棟梁之才。
思政大課堂觀後感 篇4
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思政課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字就是傳承。17年前的非典和如今的肺炎疫情,一樣是不見硝煙的戰場,王衛國和女兒王婷,兩張情景十分相似的照片,我們看到了三代人的接力。當年在父輩的庇護之下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他們今日學著父輩的樣貌衝上前線,成為了我們中國又一代最勇敢的人。
這場戰役也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照見了一個真正的中國,他有一個以人民為中心,與人民血肉相連的執政黨,他擁有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他有博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情懷,更有壯士斷腕的大國職責。生於種花家,何其有幸!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今後,我輩必將用實際行動踐行青春誓言,不負韶華,不負眾望。
思政大課堂觀後感 篇5
課堂上,四位教師主要給我們講了疫情大考告訴我們了什麼。從歷史的角度去看,人類對動物、對自然的認識和態度,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世界各民族歷史上大多都出現過自然崇拜。此刻的傳染病大都是經過野生動物進行傳播,所以我們應當拒絕對野生動物的捕食、拒絕食用野生動物,應當清楚的意識到這場戰役是我們共同的戰役。然而這場疫情既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這也是我們社會主義制度在前進的道路上的一次考驗,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職責。我們應當總結歷史經驗,增強必勝信心,相信黨的領導,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越挫越勇。最終,由「17年前你們保護我們,此刻我們來保護你們。」引出,疫情之下,一個年輕的群體始終活躍在抗疫一線,他們就是「90後」等新生代力量。「非典」疫情期間他們多是懵懂的見證者,如今卻已然成為戰「疫」的主力軍之一。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當體會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共產黨的強大力量,統籌全局,領導一切,超強的行動力,以及獨有的優勢,我們是90後,我們是新一代的年輕人,我們應當在祖國遇到困難的時候,舍小家為大家,懷有此時不上更待何時的決心,僅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很有職責有擔當的去為自我的人生所努力。疫情防控也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是最高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相信我們的黨必須能夠打贏這場疫情攻堅戰。
最終,讓我們心相連、情相擁、愛相通,眾志成城克時艱,勠力同心戰疫情,於寒冬深處,守一輪雲開月明,候一片春暖花開,等一場期盼已久的相逢!
思政大課堂觀後感 篇6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速度之快,威力之猛,使得世界不斷聚焦中國防控疫情的成功經驗,認為中國採取「最勇敢、最靈活和最進取的」嚴格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為世界公共衛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中國戰「疫」的速度、決心和力度是世界的榜樣,應當學習中國的應對措施。
中國有著非凡的基建和制度,迅速組織人力開展大規模的工程、建立「發熱門診」、迅速隔離感染者、鼓勵在線醫療、關掉學校、為隔離在家的人們配送醫藥和食物等。科學技術成防疫急先鋒,救援機器人、無人機、人工智慧等技術用於防疫。「在與新冠病毒抗擊的`戰鬥中,中國部署了消毒機器人、智能頭盔、配備熱像儀的無人機和先進的面部識別軟體。一些外賣平臺利用機器人將食物從餐廳送到外賣配送員和顧客手上。
中國的學校停課不停學,數百萬學生每一天經過直播軟體上課。疫情下的許多行業仍然堅持繁榮,包括健身、廚藝和音樂等線上課堂。
疫情如令,職責如山。在這場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的戰鬥中,中國人民的團結信念和職責感令世界印象深刻。
思政大課堂觀後感 篇7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它的發展變化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民的心。病毒無情人有情,在這場磨難中湧現出一大批感人至深的人,有不畏生死、依然奔赴抗「疫」一線的全國各地醫護人員們,有不畏嚴寒、始終堅守在各主要卡口的警察、交警們,也有著基層可愛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著大多數人的安全而付出努力,他們是這一「疫」中最美的樣子。
他們是此「疫」中的「指揮官」,不分晝夜踐行初心。在接到疫情通知的第一時間,他們放棄了春節假期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對疫情相關情況進行通報,立即著手成立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安排志願者到村口站崗執勤。無論何時,大喇叭裡都會傳來他們「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的細心叮囑,村口執勤隊伍裡總會看見他們在帶頭忙碌,村民的家門口也有他們發放傳單、張貼宣傳海報的身影,甚至在元宵節執勤人員還能收到他們送來得熱乎乎的湯圓、餃子。他們說:「我們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積極地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來,因為我們是千千萬萬黨員中的一個,我們是基層幹部。」
他們是此「疫」中的「逆行者」,不分年齡值崗執勤。隨著防疫抗疫形勢逐漸變化,外地人員返京人員也逐漸增多,這就增加了人員排查的難度。
他們是此「疫」中的「外賣員」,不分時間有求必應。此次疫情隔斷了許多人回家的路,也讓很多人不得不「宅」在家中。居家觀察最無奈的是缺乏生活必需品,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也讓很多人感到焦灼不安。但是大可不必擔心,因為我們有專門的「外賣員」,他們就是村裡的在職黨員。村裡專門為外地返京進行居家觀察的村民建立了微信群,每天在群裡上報體溫以便觀察,另外只要有蔬菜、糧食、藥品等方面的需要也可以在微信群裡說一聲,村委會便會安排專人送貨上門,解決了大家的後顧之憂。他們說:「能在這個時候為大家解決問題,是我們應該做的,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過此次疫情。」
思政大課堂觀後感 篇8
通過觀看張桂梅老師的思政大課堂,深深觸動了我的內心。張桂梅老師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讓大山裡貧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教育的公平,讓黨的政策在貧困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她的初心是如此簡單,但又如此的艱難。作為新時代的研究生,我們應該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牢記初心、心存感恩、奉獻社會。用剛強、勤敏、寬厚、慈惠、知禮、質樸勉勵自己,堅信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努力去實現個人價值。
觀看了全省思政教育第一金課:《張桂梅思政課》的第一課,聽張桂梅老師講述自己看到的大山裡女孩的普遍現狀,想要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讓大山裡的孩子享受教育公平,讓黨的教育落地開花,因此她創辦了華坪女子高中。源自共產黨人的信仰讓張桂梅老師充滿鬥志,為了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她堅持在學校推行共產主義信仰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老師們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政治素養和情操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最有效的思政工作也是需要教師主動契合學生內心最真實的需求,讓學生直面自己、全面發展,成長為一個黨和人民真正需要的、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聽取了張桂梅老師的思政課後,我的內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
張老師為了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上大學,擺脫世世代代的束縛,毅然創辦了華坪女子高中,讓黨的教育在貧困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這十二年的堅持不懈,是信仰的力量支撐著她一步步走了過來。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講的一樣,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張桂梅思政大講堂上,其中一句話讓我感受頗深,「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
是啊!在張老師的事跡裡,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共產黨人的信仰,立人為本,立德樹人,張老師將真善美的種子深深地播種在了每個學生的心中,影響著每個人的思想與行動。
思政大課堂觀後感 篇9
在收看了由張桂梅老師擔任主講的《張桂梅思政大講堂——信仰的力量》後,該堂思政大課令我受益匪淺。張桂梅,原本一名獨身無助的女性,卻在大山的深處辦起一所免費的女子學校,用十幾年的時間傳遞了思政力量。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有更多類似的事情發生,可並不是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如此堅持不懈、堅守信念的人。
看完節目,我對張桂梅老師油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作為一名研究生,我更要把堅持和信念融入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儘管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但在困難面前,我一定要視堅持為信仰。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信念並不是一句空話,我更要立足現實,扎紮實實地從小事做起;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堅定理想信念。以自己小小的力量,去服務社會,服務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