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永遠在路上》觀後感
2023-08-12 21:13:13 2
「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在用雙腳丈量中國大地後,中國的革命火種不僅沒有被敵人掐滅,反而越燒越旺,紅星持續照耀這片古老的土地。
20xx年《長徵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一:
長徵永遠在路上。長徵與新長徵,同樣英雄眾多,群星燦爛。長徵途中,無數英雄浴血奮戰,所向無敵,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大渡河18勇士」威震敵膽,「飛奪瀘定橋22位英雄」英名流傳,突破臘子口天險,英勇紅軍勢如破竹,拿下婁山關,紅軍將士銳不可當,更有那「山高路遠溝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還有許多無名英雄,他們英勇奮鬥,不屈不撓,甘願流血犧牲,保證了長徵的偉大勝利,一部長徵史,就是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英雄主義壯麗史詩。今天的新長徵路上,同樣也是關山迢遞,路遠溝深,阻礙多多,困難重重,同樣需要我們發揚老前輩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衝鋒陷陣,赴湯蹈火,同樣也有眾多英雄在披堅執銳,身先士卒,建功立業,美名傳揚。這支英雄的隊伍裡站著優秀公僕孔繁森、楊善洲、牛玉儒、鄭培民、沈浩,卓越科學家林俊德、王選、屠呦呦、袁隆平、羅陽,全國勞模包起帆、許振超,最美教師張麗莉、孟二冬,還有獨臂英雄丁曉兵、模範軍醫華益慰,雷鋒傳人郭明義等等,舉不勝舉,各放異彩。他們都是時代楷模,新長徵的英雄,在各條戰線上橫刀立馬,攻關破障,帶領我們奮勇前進,創造輝煌。
長徵永遠在路上。新長徵與長徵相比,我們的實力更雄厚,隊伍更強大,條件更優越,形勢更樂觀。無論是長徵還是新長徵,都需要振奮精神,昂揚鬥志,堅定信仰,崇尚理想。偉大的長徵精神是紅軍最終取得長徵勝利的可靠保證,也是我們民族發展壯大的精神財富,是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不二法寶。紀念長徵,最重要的就是要發揚偉大的長徵精神,激勵我們投身今天的新長徵偉業。無論是長徵還是新長徵,都要統一意志,整齊隊伍,提高戰鬥力,打勝攻堅戰,也都同樣都需要用鐵的紀律來保證。無論是長徵還是新長徵,都需要團結一致,萬眾一心,戮力同志,共創輝煌。無論是長徵還是新長徵,都要發揚艱苦奮鬥精神,這是我們取得勝利的法寶,不管到了什麼時候都不能放棄。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紀念長徵勝利,緬懷英雄偉績,繼承前輩事業,發揚長徵精神,我們倍感自豪。展望新長徵的徵途,任重道遠,前程似錦,令人無限嚮往。只要我們矢志不渝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就一定能實現黨中央描繪的宏偉藍圖,「四化」成功,走向發達,構建和諧社會,完成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偉大歷史使命。
20xx年《長徵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二:
不正視歷史就無法展望未來。
翻開長徵的歷史,一組驚人的數據震驚著我們:據統計,紅軍一共爬過18條山脈,其中5個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多個省市,數不清的戰役,數不清的犧牲。
正是這樣大無畏的精神,為了革命,為了勝利,無數革命烈士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為我們創造了勝利的可能,成功會師。
紅一方面軍長徵歷時一年,縱橫十一省,行程二萬五千裡。紅四方面軍長徵歷時一年零七個月,途經四省,行程近萬裡。紅二方面軍長徵歷時十一個月,途經八省,行程一萬六千多裡。
在偉大的長徵中,匯聚在一起的那片星星之火,永遠不會在歷史的風濤中熄滅......
我們應該對那些為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英勇獻身的英雄們,讓烈士紀念碑、英雄紀念塔不僅矗立在廣場上,更要矗立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
20xx年《長徵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三:
從雪山、草地密集的川北、甘南北上,進入甘中和寧夏南部一帶,我們的心境變得豁然開朗。10月,這裡正秋高氣爽,廣袤的黃土高坡,也有著溫熱的人間氣象。
「守得雲開見月明。」80年前,來到這裡的紅軍也迎來了豁然開朗的新天地。1936年10月,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先後在甘肅會寧、寧夏將臺堡分別與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會師。
紅軍長徵三大主力走到一起,標誌著經歷千辛萬苦的長徵勝利結束。中國革命從此翻開新的一頁。
「會寧地名好,地名好啊!紅軍會師,中國安寧!」走近甘肅會寧縣長徵勝利紀念園,紀念園大門上鐫刻的革命領袖毛澤東的話分外顯眼。1936年10月9日,正是在這裡,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
1935年10月吳起會師後,紅一方面軍持續保衛與擴大陝北蘇區,為因張國燾錯誤領導南下受困的紅四方面軍北上創造了條件。1936年10月2日,從寧夏同心城出發的紅一方面軍紅十五軍團攻下地處甘中西部的會寧。10月9日,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等紅四方面軍領導人率部到達會寧。
紀念園後方,在綠樹鶯語中,坐落著重簷翹角、威嚴莊重的文廟大成殿。這座建於明代的建築,歷史上供奉著先聖孔子,1936年10月10日見證人民軍隊的勝利,見證了「三軍過後盡開顏」的場景。
這一天,「會寧小城一下子成了紅軍之城。滿城的紅軍無不興高採烈,來來往往的任何一個紅軍,無論過去認識不認識,都如久別重逢的兄弟。」作家王樹增《長徵》一書記敘,當晚,紅軍就在大成殿前召開了慶功聯歡會。
「會上,朱德宣讀了黨中央的賀電,賀電把營、連、排、班長都稱為首長,這是中央文件的第一次,使廣大將士受到深情鼓舞。」解說員王筱介紹。
會後舉行了大會餐。「此刻,中國的西北天高地闊,長風浩蕩,紅軍官兵們吃著新鮮的羊肉,喝著當地產的一種叫呢呢的土酒,直喝得所有人無不熱淚滾滾。」《長徵》寫道。
會寧會師後,1936年10月22日,紅一方面軍又在會寧東邊的寧夏西吉縣將臺堡與紅二方面軍實現會師。1996年,黨中央文件把這一天認定為三大紅軍主力長徵勝利會師日,它標誌著長徵的正式結束。
如今,在將臺堡鎮上,從任何一條街都能看見位於會師紀念館22.5米高的會師紀念碑。江澤民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將臺堡會師紀念碑」16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