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南天湖景區遊玩攻略(仙境南天湖度假新天地)
2023-08-13 03:57:34 3
在蓮霧峰讀蘇東坡和日月星辰
常克
那天上午有沒有起霧,已經無從考證,但心情大好的蘇軾一定去了平都山,這個是有歷史記載的。
這事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幸運。
不然的話,豐都名山是不是能夠像而今眼目下這樣遠近聞名,恐怕就是另一說。
一
公元1059年農曆10月,蘇東坡因公出差,帶著老爸蘇洵老弟蘇轍並家眷從成都出發去汴京,途中經過重慶的豐都縣。
那天上午,一大家人興致勃勃登上了當時的平都山,蘇東坡得詩《題平都山》《仙都山鹿》等五首,其中《題平都山》有一句喚作「平都天下古名山,自信山中歲月閒」,為時人傳誦。慢慢的,後人乾脆就把平都山改叫名山,這也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豐都名山的由來。
令人感慨的古今佳話大抵如此,看似偶然得之,實則冥冥之中總有因緣際會如斯。
不過問題就出在蘇東坡離開豐都之後,他老先生後悔了。
蘇東坡在豐都那幾天雖然上了海拔288米的平都山,登頂了雙桂山,卻居然沒有去50多公裡之外更高的一個山峰走一走,看一看。
那個山峰叫蓮霧峰,海拔2009米,最大的看點,就是霧多。
蓮霧峰的霧,不是一般山裡面的那種霧。
蓮霧峰的霧濃淡相宜,輾轉騰挪外帶玲瓏剔透,總之霧得很別致很奇巧,這個後來再說。
往事並不如煙,說回當年那些年紛紛後悔的大咖。
其實還不只是蘇東坡,還有比蘇東坡更早到了豐都的李商隱,還有後來的範成大,還有陸遊,反正好多人,隨便一個名字都是華夏蒼穹之上的星辰。他們到了豐都之後,都無一例外都上了名山,都留下了讓後人仰望的詩篇。但另外一個無一例外就是,他們都後悔過,後悔沒有去朝拜身後更高的那座峰,那座雲裡霧裡的蓮霧峰。
年代雖然久遠了些,但不影響解析度,那些年的大咖,哪一個都仙風道骨。如果再登臨蓮霧峰的話,他們給後世留下的詩篇,那不是多一篇少一篇的問題,那一定是於萬古雄秀之外挺身而出的粲花之論。
不知道該如何來描述他們後悔的神態,那裡面一定有沮喪,有嘆息,有雲霧一般深遠的自責。
當然,也許他們並沒有後悔過,因為當時蓮霧峰還不出名。
畢竟後悔這個情景,是我猜的。
二
1000年以後,豐都的群山之中,一個負氧離子極其豐滿的清晨,我和朋友們向蓮霧峰出發。
接近山頂,蓮霧峰的迷霧如泣如訴,好像是對蘇東坡遠去的身影喟嘆不已,又好像是在對登上山嶺的每一位遊者絮絮叨叨,它的樣兒婉約,柔順,它的每一層氣息緩慢而絲滑。
來到蓮霧峰的下面,我們和峰頂咫尺之遙。
我們站立的地方,有一個很數據化的名字,叫1958觀景臺。
實際上就是在說,此地的海拔為1958米。對於大山而言,這是一個妙齡的地帶,在絕對高度上有點含苞欲放的意思。
人在氛圍中,忽然就覺得時間也可以是蜿蜒的,緩和的,時間可以把自己的腳步放得慢了又慢。時間已經不是時間,時間是一段柔情,為的就是讓人能夠在仿佛凝結的佇望中,把蓮霧峰最頂端的那一枚草葉,連同葉片上含著光芒的露珠,都收入囊中。
也許蓮霧峰天生就是拿給人仰望的,只需要一個眼神相對,就雙向奔赴了,它的平淡和神奇,居然能夠翻開我們驛動的心。
更準確地說,其實是蓮霧峰的層層濃霧,讓我們心裡頭一顫一顫的。
蓮霧峰倒是跟別處的山峰無異,但蓮霧峰的雲霧,卻是我所見最奇譎的一種。那個時候,眼睛裡面的連蓮霧峰為鋪天蓋地的濃霧瀰漫,只露出峰巔的青翠,也正因為霧色蒼茫,蓮霧峰才獲得了一種絕世而獨立的超塵脫俗,它不枝不蔓,不卑不亢,讓你每望一眼,內心都猶如得了一回清洗。
蓮霧峰的霧,飄飄搖搖,大片大片的,一層緊攆一層,那些繚繞無際的,雲海一般的,大起大落的白霧,在微風中幻覺一般的流動。
那是濃得化不開的霧,層層疊疊的洇染開來,只要有空間,就有它們身段的風情萬種。它們豐滿而嬌弱,高貴而深遠,它就在你的面前搖曳,卻又行蹤不定,若有若無。你一伸手,似乎就可以捧一大把在手心裡頭,但眨眼間,它又遠在天邊。
那種景象實在神奇,神奇到你都不知道如何用語言來表達驚訝。
蓮霧峰的霧好像是從傳說中走過來的,來得快,散得緩,渾身的灑脫,無比的飄逸,一鋪開就是那種波瀾壯闊的氣象,即使你看見的只是一道山崖的縫隙,照樣有它如同蒼穹一般的雄渾,就是那種精氣神,那種逼似生命形態的輕靈與充沛。所以我後來發現,當時所有人都是目不轉睛的,陶醉的,放鬆的,好像正在目睹群山噴薄而出的柔情蜜意,那樣的意境,就像一個人在上山的時候,剛好與拂面而來的滋潤久別重逢。
然而關於蓮霧峰的霧,還有讓我們吃驚的,還有令我們始料不及的,還有它變幻莫測的——我們第一次聽說,蓮霧峰的雲霧,一年四季都看得到,春夏秋冬,在溼漉漉的早晨或者落霞迷離的黃昏,同樣有風起雲湧,有它的浩淼如煙。
甚至更玄幻的是,在赤日炎炎似火燒的盛夏,一天之內,蓮霧峰居然可以讓春夏秋冬的四個季節滾動播出,無縫銜接,你簡直找不出一絲一毫的破綻。
蓮霧峰的霧已經不只是一道風景帶給我們的看不夠,也不只是一個人越過了崎嶇的山路,之後來到山頂,那一點點快意。
站在蓮霧峰下,我們才會自問:霧是什麼?
頃刻,答案將順流而下。原來霧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內心,甚至就是情懷,有時候很飄渺,有時候很溫柔,有時候甚至就是密布在漫山遍野之上的生命的意象。
我們能夠看見的陡峭,一定是從雲霧中突出重圍的,否則陡峭會顯得乾枯,變得瘦骨嶙峋,毫無讓我們心驚膽戰並且仰視的那種粗獷與險峻。此時此刻,看到如此濃厚的雲端,我們才忽然懂得,原來高聳入雲是所有高峰畢生的追求,每分每秒,每一個雲蒸霞蔚的片刻,莫不如此。
你的眼前,因為看不透所以讀不完,從而生動得不可方物。好風景往往就在你的前面,而你最先看見的以為只是深淵,茫茫無邊的,混沌不清的,深淵。你後來才明白,那只是鋪墊。
站在連霧峰下,你完全不必懷疑人生,因為你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都活生生的還原在你面前,完全就是披肝瀝膽的憨厚,沒有一絲一毫的偽裝,也沒有遮攔。
那個時候你才明白,比山峰更高的,是雲霧。
因為有了雲霧,高山才真正的找到了巍峨。
唯一能夠超越雲霧的,是心裏面的仰望。
三
這一次是在秋天,我們到豐都的南天湖,去尋找一些人間煙火。
當時只知道南天湖的大名,知道南天湖在 2018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在2019年被評為「全國森林康養基地示範建設單位",並且稍早的時候,南天湖作為重慶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勝地的美名,已經佔據了很多人心目中的頭版頭條。
重慶境內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湖泊,一個叫南天湖的湖,連同它的名字,就像是從月亮上面滴落下來的。
在南天湖那片清洌的原始森林中,到處都是高山溼地,那些綠草如茵的山嶺上,適合存放所有的遐想。
當我們慢慢走過蜿蜒的草坪綠洲,不經意朝山坡下一瞥,武陵山區罕見的高山喀斯特湖泊就在眼前,雪亮如同巨幅的鏡片。的確,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湖面如鏡,就是那種正在蕩漾微波的巨大的一面鏡子,那裡面反射出山林的寂靜,還有清晨悄悄滑過的煙嵐。
我們是為南天湖而來的,站在海拔1750米的湖畔,遠古的聲音若隱若現。
南天湖啊南天湖,果然誠不我欺!
距今2500萬年前,一場洋洋灑灑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成就了獨一無二的南天湖,這個波光粼粼的湖泊,這個高山上的南方喀斯特湖泊,一出手就驚豔,以它絕妙的山地高度和月光般的皎潔,投映出無數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
至於蓮霧峰,就像是突然撞入的,這一點我可以肯定。
蓮霧峰,沒有注意到行程裡面是不是有安排,記憶裡面也沒有存檔,反正本來確實不知道,豐都還有個如此叫人神魂顛倒的山峰,並且名字也好聽得飄飄欲仙。
傳說大致上是這樣講述的:玉皇大帝在巡遊的途中喜歡上了豐都的這片山林之地,他抬眼一望,朝南那邊有兩座山峰特別峻峭,其中一座跟自己的容貌酷似,於是賜名「玉皇峰」;另外一座山峰,四圍終日雲霧升騰,猶如祥雲繞蓮花,於是賜名「蓮霧峰」;兩座山峰之下有一道穿越峭壁的窄縫,形如一扇惟妙惟肖的山門,玉帝大喜,於是金口玉言賜名「南天門」。
傳說當然是神性的,但神話與傳說從來都交給好山好水,正如南天湖,正如蓮霧峰。
其實無論是在南天湖的峰巒,還是在別處的山巔,深山老林無數,道理卻都有一樣的歸途。湖面的碧波之外,從來都有意料之外的東西會停頓在尖叫之中,這才是來自於密林的禪意,當然也是規律。我們要尋找的,就是那樣的風骨神相,那種趣味,那是心心念念又兜兜轉轉,然後妙手偶得的心靈的體驗。
我們走過南天湖青菁的天堂穀草地,走過小雨中的夢月湖迴廊。
在連霧峰出現之前,我們的驚嘆,就已經起伏如層巒疊嶂的群峰。
南天湖好是好,但讓我內心忍不住回漩的、久久凝視的那一種高遠,確確實實是霧,是蓮霧峰寬廣而豪邁的霧。
該特別提到一條小路,那是通往南天門的崎嶇山道,兩旁是各種古樸的樹木,原始叢林的虯勁歷歷在目,讓人仿佛化身在滄桑的往日時光。水杉,大葉青岡,水慄子樹,它們苔痕斑駁,歲月的老邁就藏在那些黯淡的樹紋之中。而看點就在於,濃霧居然可以穿流在林間,一泓一泓的,一團一團的,朦朦朧朧,貼了身來蔓延,突然就感覺樹裡樹外處處都是仙氣。
出了林子,看到連霧峰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安靜了,安靜得只剩下仰望。
其實那天我們並沒有登頂連霧峰,但我們和連霧峰的距離,也就伸手都可以拿捏的那麼近,近到嘴裡呼出的一口氣息,立刻就融化到連霧峰的濃霧之中,就是那麼近在咫尺。
那天早晨,我們只是出神地望著連霧峰看。也可能,我們是想把爬上峰頂的各種各樣的驚喜,留給下一次,留給遙遠的以後,留給無需去猜測的未知。
好東西不可佔盡,有些時候,悠著點好。
逢山開路,見霧說霧。人生其實就是一場霧中行,無論你是在山谷,還是在巔峰,何處沒有迷霧?霧是不是散了,雲是不是開了,大可不必等到晴日,你心裡頭有明媚,那麼所有的霧都是通透的。就像嬉皮笑臉的蘇東坡之所謂,就是那個意思:「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看到蓮霧峰,我確實就沒來由的想到蘇東坡,想到李商隱,想到範成大,想到陸遊,想到頭頂上的日月星辰。如果當年他們也到了蓮霧峰下,他們的眼睛裡面,該是如何的熠熠閃光呢?
我們的視線,慢慢離開蓮霧峰。
下到山麓,回望蓮霧峰的時候,竟開始若有所思。
其一時就覺得相比於絕壁萬丈的山峰,其實雲霧才是陡峭的,才是銳利的,才是磅礴的;你以為雲霧是漫不經心的,松垮垮的,沒有方向的,那就錯了;我們通常只看見雲霧的柔軟,而忽略了它攀援所有高峰時的那種決絕和雄才大略,那種強韌的力量,而正是那種與生俱來的蠻荒與渾厚,支起了日月星辰,給了連綿的群山以永恆的氣象。
雲霧其實是有魂魄的,纖毫畢現,就像蓮霧峰的雲霧。
沉沉的雲霧,依然籠罩蓮霧峰,在蓮霧峰的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後面,無邊無際的蕩漾。
(作者為重慶市散文學會副會長)
編輯:羅雨欣
責編:陳泰湧
審核:王 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