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曉岸:網際網路更能使金融走向消費者
2023-07-10 02:22:01 2
由新浪財經舉辦的「2013年銀行業發展論壇暨首屆銀行綜合評選」2013年7月18日(星期四)在北京金霖酒店舉行,平安陸金所副總經理樓曉岸在「網際網路重構新金融」分論壇上表示,網際網路能夠真正地使金融走向中小企業和金融消費者,不僅局限於P2P網貸,更可以提供對公服務。
以下是樓曉岸部分發言實錄。
樓曉岸:網際網路金融的概念最近幾年非常火熱。網際網路相關的很多概念,往往都曇花一現。但網際網路金融我認為不會。為什麼?因為金融和網絡,金融和信息本質上是具有相同的基因,就是數據和信息的傳遞,而且網際網路能夠讓金融走近中小企業和金融消費者,提高金融服務和產品的可得性。
網際網路金融究竟會如何發展呢?我們在思考和摸索。P2P網絡借貸是一種很好的網際網路金融實踐,最近發展得如火如荼,宜信、人人貸、開心貸等等。提到網際網路金融,必然提到P2P網貸,似乎二者畫上了等號。但是,我認為P2P網貸是網際網路金融的一種模式,一種很好的實踐,但網際網路金融絕不僅僅限於網絡借貸。
網際網路金融是商業銀行間接融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之外的第三種融資模式,既然能稱之為一種「模式」,那麼就應該能對傳統金融服務產生一定的互補、促進、競爭,甚至在某些領域有替代的可能。
金融服務有很多種劃分,如果根據客戶性質,可以劃分為個人金融服務和公司金融服務。落腳到網際網路金融,P2P網貸就是個人金融服務;而對公金融服務、在機構投融資方面,國內網際網路金融還沒有特別成型或成功的模式。
陸金所就是基於這樣的思考和認識,設立了Lufax和Lfex兩大平臺,分別為個人客戶和機構客戶提供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其中對於Lfex ,陸金所擬推出F2F的交易模式,交易的標的可以是金融機構自身的金融資產或者受託代理的金融資產,為企業融資和機構投資人搭建一個投融資和金融資產交易的服務平臺(2min)。
那麼什麼樣的模式才是真正服務於機構業務的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呢?我認為關鍵在於建立一種基於信用風險管理技術的全新的信息交換模式。
對公金融服務需要有效、安全的信息交換服務,在這裡,「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網際網路思想精髓是我們的設計主線。
目前,不可否認,商業銀行等傳統的信用風險經營機構在風險管理方面是具有強大的優勢。市場通過專業化、規範化的風險管理和信息披露機制,來解決投資人風險識別和管理問題。
而我們正是利用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風控優勢和資本市場的機制優勢,打造這樣一個平臺:企業提出融資需求;金融機構提供投融資專業服務;交易平臺制訂投資和交易規範,匯聚信息流與資金流;投資人提供資金、承擔投資風險和分享投資收益。在整個過程中,各類參與者都是一種平等的關係,在明確權利義務的前提下,共同協作,共同分享在整個投融資與交易鏈條中的收益,提高金融產品的互通性,讓企業擁有平等的融資權,摘去金融神秘的面紗,使得網際網路金融服務企業、傳統金融機構主動或被動地投入到金融服務領域的改革中去,真正實現「融資便利化、投資高效化、價格市場化、流動常態化」。
主持人:關於這個話題也是很多人關心的,在平安裡既有網際網路的陸金所在做P2P也有小額貸款的業務,我想問一下這裡有沒有比較過這個之間的效率的問題,就是說哪個對你的經營的效益更高?
樓曉岸:最終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方式不太一樣,平安這麼多的綜合金融平臺,很多業務的布局承擔社會責任的,而不是單純的是不是掙錢, 我們要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金融服務,但是方式會有差別。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比較高的效益,在時間上也不會耽誤,不同的方式做中小企業。
主持人:有對比嗎?
樓曉岸:內部有對比。
主持人:可以分享嗎?
樓曉岸:因為不是今天的主題,沒有準備。未來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