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switch不顯示遊戲列表(用了30天SteamDeck後我覺得Switch有對手了)

2023-08-01 09:11:35 1

我應該是一個錯過掌機黃金時代的人,當年大火的Game Boy、PSP和3DS,於我而言都是遙遠而陌生的東西,只能在一篇篇懷舊向文章裡看到關於它的故事。而後來入手Switch主要是被護航大作塞爾達打動,它主機掌機二合一的形態反而不是我當時考慮的主要因素。

(雷科技版權,嚴禁侵權)

Switch在一片蕭條的掌機行業裡算是個異類,硬是靠著一堆優質第一方內容撐起了一片天,把銷量做到了億級。在玩了四五年Switch後,我也能明顯感覺到它的問題所在。Switch硬體配置相當拉胯,畫面效果落後,只是超高的遊戲性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這點。然而,當在Switch上玩第三方遊戲時,難免會和其他設備對比,稀爛的畫質非常影響遊玩的興致。

這幾年,掌機市場上逐漸出現一批名為Windows掌機的設備。這類產品本質上是一臺掌上Windows PC,只是裝上了手柄,通常採用AMD的APU方案,背後的廠商也是一些普通人不太熟悉的小品牌。設備體積巨大、價格高昂、易用性欠佳……這些都是我對這類產品的直觀印象,也導致它們始終是小眾產品。

不過就在2021年,事情出現了變化,最大PC遊戲分銷商Steam下場了。Steam Deck橫空出世,強勁的性能、定製化的系統和白菜價格,迅速掀起了一陣波瀾。很多玩家相信,Steam Deck會給市面上現有的Windows掌機們沉重一擊。

(雷科技版權,嚴禁侵權)

作為Steam庫中躺著一批買完就沒啟動過的遊戲的普通玩家,在看到Steam Deck產能提升、可以現貨訂購,終究還是沒抵抗住優惠,於2022年年末下單了一臺。在實際體驗了一個月後,我感覺對Steam Deck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分享下自己的看法了。

(圖源Steam商城截圖)

性能和體驗

硬體

Steam Deck採用的晶片是Valve向AMD定製的一顆APU,CPU部分是Zen2架構、4核8線程,GPU則是8組AMD RDNA2計算單元,浮點預算能力為1.6T。在正兒八經的PC產品面前,這些參數不太夠看,但在需要考慮續航、體積、散熱等多重因素的掌機上,這個性能還是相當不錯的。

Steam Deck用了一塊7吋800P LCD屏幕,但是全貼合的,顯示效果自然比不了主流的智慧型手機屏,但吊打Switch還是沒啥問題的,只是色彩上略遜於Switch OLED。

Steam Deck的性能駕馭720P解析度下、畫質開到中等的PC遊戲,問題不算很大。比如有些年頭的3A大作GTA5,基本可以60幀滿幀運行,流暢度相當可以。只是,畫面細看的話,還是能感覺到鋸齒,清晰度當然是不如高性能PC的。而比較新的3A大作,像艾爾登法環、荒野大鏢客2、賽博朋克2077等,基本就得降低畫質、30幀運行了,屬於能玩,但不能完全盡興的水平。

(圖源遊戲攝屏)

Steam Deck的重量超過了600克,比兩臺Switch加起來還重。不過,得益於比較出色的人體工學設計,它的重量分布比較合理,按鍵位置偏上,雙手握持時,沒有想像中那麼重,但長時間懸空舉起的話,還是明顯感覺到手臂發酸。所以,真正舒服的玩Steam Deck的姿勢,還是要給設備提供額外的支撐,比如雙手握持時,同時把機子擱在桌面、膝蓋等上面分散重量。

(雷科技版權,嚴禁侵權)

Steam Deck的屏幕顯示面積和Switch幾乎一致,但機身要長很多,這導致它難以放入一般的胸包或挎包中,出街時要自在點還得準備個雙肩包或大號手提包,這點挺不方便的。當然,Steam Deck隨機附贈收納包這點還是很良心的,這個包甚至在底部做了一個凹槽並放了一條彈力帶來放置充電器,可以說非常貼心了。

(雷科技版權,嚴禁侵權)

這些都導致Steam Deck的便攜性是不能和手機相提並論的,比Switch也要差不少,它的便攜表現在可以相對輕鬆地從一個地點移動到另一個地點,舒適的使用環境仍然是固定場所,而不能像手機一樣隨時隨地可用。

系統

Steam Deck搭載的SteamOS系統其實就是Linux,只是默認模式下是Valve的定製UI,比較接近於PC上Steam的大屏模式,專門為掌機優化了,所以操作起來非常方便,各個版塊、功能都清晰明了,使用效率很高。對於有Steam庫豐富的人來說,直接登錄帳號下載遊戲就行了。

用Linux系統真正的問題是兼容性,畢竟絕大部分PC遊戲都是為Windows打造的。Valve在兼容性上的努力是一方面鼓勵開發者專門為Steam Deck適配,另一方面通過兼容層等方式來「曲線救國」,讓Windows遊戲也能在Steam Deck上運行。同時,Valve還會人工測試遊戲的兼容性,並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評級。目前來說,Steam Deck上能玩的Steam遊戲已經超過了7000款。

(圖源Steam Deck截圖)

Steam Deck的系統能感覺到很濃鬱的發燒友色彩,比如極為方便的遊戲工具,玩家可以自行設置遊戲幀率、屏幕刷新率、TDP功率、GPU頻率等參數。這樣一來,性能、流暢度、續航之間的取捨,玩家可以自己做決定,這比龍通的「性能模式」「均衡模式」更加透明和開放。這個工具還可以在屏幕上顯示實時幀率、CPU/GPU佔用率、功耗等監控數據。對於Steam OS更新推送,可以直接選擇穩定版或是測試版。

(圖源Steam Deck截圖)

SteamOS還能一鍵切換到桌面版,這樣就能體驗到貨真價實的完整版Linux,連上鍵盤和滑鼠用起來就和PC沒啥區別了,打開瀏覽器上網,甚至下載一套Office軟體辦公都是可以的。

續航

既然是掌機,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續航,官方給出的2-8小時看起來很讓人迷惑。實際上,TDP不同,最終的續航自然也會天差地別。具體的使用過程中,如果想要畫質和幀率,基本15W的TDP是會拉滿的,續航會極速降低到2小時上下。如果讓續航更長,則可以考慮降低TDP,比如限制為9W,基本可以30幀運行。但總的來說,玩3A大作的話,要做好兩小時續航的準備;想讓續航延長到四五個小時,要麼得是性能要求低的獨立遊戲,要麼得大幅降低畫質和幀率。

(圖源Steam遊戲截圖)

整體而言,續航這方面來說,Steam Deck是不如Switch OLED的,畢竟後者是ARM架構晶片,而且第一方遊戲有很多優化加成。不過,我個人的感受是即便是兩小時續航,對掌機還是夠用的,因為無論是電腦桌前還是被窩裡,這類場景下都可以比較方便地連接電源,而如果是地鐵等場景下,2小時續航也絕對夠了。

充電方面,Steam Deck支持45W快充,並且附贈了45W充電頭,這點和蘋果比簡直太良心了。充電速度方面,一個半小時大概可以充電到80%左右,完全充滿則還要漫長的涓流時間,要兩個多小時。坦率說,這個充電速率相比手機真的不算快,但也還算滿意。

問題與不足

Steam Deck有很多優點,但它肯定不是一個完美的產品,或許說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的設備,它自然也例外。在一個月的使用時間裡,我還是可以不時發現不少體驗上的問題。

網絡

首先要說明的是,Steam Deck並不在中國大陸地區銷售,我們入手這款掌機只能通過海淘或代購途徑。理論上來說,Steam Deck並不會對大陸地區的網絡做優化。而網絡也成了大陸玩家愉快使用Steam Deck的一大障礙,具體到實際體驗中,經常會碰到登錄界面無限轉圈、WiFi圖標提示無網絡以及Steam遊戲無法正常購買等情況。

(圖源Steam界面截圖)

此外,在Steam Deck的桌面模式下,我同樣被網絡問題困擾著。系統中內置了一個Linux軟體商店,但打開發現一直在加載狀態,無法正常使用。在網際網路上找了一圈教程後,我發現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居然是等。把Steam Deck亮屏時間拉長,接上電源,然後打開商店頁面,靜靜等待一個小時左右,這個軟體商店就能正常使用了。

這其中的具體原理,個人猜測是軟體商店連接伺服器的網速特別慢,首次打開的初始化過程中需要下載體積不小的數據,而一個小時後文件下載完畢、初始化完成,便能正常用了。

熟悉主機產品的玩家針對網絡通常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案,但Switch、PS5這類產品的網絡環境還是要好很多,至少登錄帳號、購買遊戲這些基礎操作基本是可以裸連的。而Steam Deck要連網暢快,加速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不過,Steam Deck可以用國區ID登錄這點還是值得肯定的,這能讓我們在購買遊戲上省不少錢。

折騰

SteamOS本質上是個開放系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想在它上面按照其他遊戲平臺,Valve並不限制。所以,我們可以在Steam Deck上安裝一個名為「Heroic Games Launcher」的軟體,就能下載安裝Epic上的遊戲了。但問題在於,SteamOS是Linux系統,而大部分PC遊戲都是為Windows開發的。Valve的解決方案是通過兼容層軟體,讓Steam Deck也能運行Windows遊戲。

如果是Steam官方遊戲,我們還能通過兼容性評級來判斷能不能玩,像來自於Epic等其他平臺的遊戲,則需要自己去嘗試第三方兼容層。有時候,一個遊戲需要更換嘗試更換幾個版本的兼容層文件。前陣子Epic「喜加一」的《死亡擱淺》《暗影火炬城》在安裝遊玩的過程中,都碰到了一些諸如運行庫文件缺失的問題。

(雷科技版權,嚴禁侵權)

簡單來說,Steam Deck在PC遊戲的兼容性方面,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至少目前來說,在Steam Deck上玩正版遊戲,有時候還有一種十幾年前折騰盜版遊戲的體驗,因為你的每一個操作會造成的後果是未知的,網絡上找來的教程也不一定是奏效的。

失靈

早年間數碼圈裡流傳著一個段子——安卓用戶有三寶:刷機重啟拔電池,Steam Deck也有類似的問題。這款遊戲機使用過程中時不時會出現部分硬體失靈的情況,比如觸控板突然沒有振動反饋了、按壓也不會有任何反饋。這類問題一般來說重啟就能搞定,其他一些比較奇葩的問題重置或重刷系統也能解決。

還有一次,Steam Deck沒電關機後,重新充電開機,結果屏幕觸控功能失靈了。客服給出的解決方案也很另類:將Steam Deck關機後,按住音量鍵 電源鍵進入一個類似於BIOS的界面,進入電池安全模式,然後重新開機進入。很顯然,這款遊戲掌機,軟硬體的磨合上,還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雷科技版權,嚴禁侵權)

要換硬碟和系統嗎?

Steam Deck有三個容量版本,分別為64GB、256GB和512GB,對應的定價為399美元(約合人民幣2735元)、529美元(約合人民幣3627元)和649美元(約合人民幣4450元)。看各個版本之間的價差,這套定價體系看起來很像在致敬蘋果。

(圖源Steam商城)

但實際上,2000多的起售價對一臺PC掌機來說已經非常良心了,Steam Deck的64GB版大概率是在賠本賣的。接受IGN採訪時,GB胖就直呼這個價格非常讓人痛苦。而512GB版的價格一看就是有利潤的,比64GB足足貴了1700多元。

而Steam Deck的硬體保持了高開放性,硬體是可以更換的。也就是說,你可以買個64GB版的Steam Deck,然後換一個1TB甚至2TB的固態硬碟上去,然後刷入系統就搞定了。整個過程相當容易,因為Valve並沒有像蘋果一樣把SSD焊死。

(圖源iFixit)

現在一塊512GB 2230接口的SSD價格不過200多,1TB版也只要三四百,不管怎麼樣都比直接買512GB版的Steam Deck划算很多。不過,這裡還是有一些地方要注意。

首先,Steam Deck拆機換硬碟操作不複雜,但要注意不要碰到散熱裝置,現在已經有不少人換硬碟導致充電IC晶片被燒。其次,這臺掌機的硬碟接口M.2 2230,和大部分筆記本、PC上常用的硬碟尺寸是不一樣的。普通消費者能買到的M.2 2230硬碟要麼來自拆機,要麼來自OEM產品,質量和售後存在一定隱患。

另外,作為PC掌機,Steam Deck是可以安裝Windows系統的,Value也在網站上提供了Windows驅動。安裝Windows的好處很明顯,一方面可以大幅解決很多遊戲的兼容性問題,另一方面則可以更暢快地玩Steam平臺之外的遊戲,比如微軟的XGP。同時,Steam Deck的PC屬性可以進一步發揮,連上滑鼠鍵盤能幹的事情比Linux下更多了。

(圖源Steam網站)

不過,裝Windows還是有一些代價的。目前Steam官方尚未提供安裝SteamOS和Windows雙系統的方案,直接安裝Windows系統會抹掉原有的SteamOS系統。這意味著Valve給Steam Deck做的一系列優化體驗都享受不到了,而這很大程度上是Steam Deck相對其他Windows掌機的核心優勢。裝上Windows系統的Steam Deck,本質上不過是一臺接入了遊戲手柄的小號Windows電腦,而非專門圍繞遊戲場景打造的軟硬體完全體。

當然,還是有間接實現雙系統效果的辦法的,比如可以用WinToGO功能把Windows系統安裝在TF卡或外接存儲設備中,開機時進入BIOS界面選擇要啟動的系統即可。我入手的Steam Deck是64GB版,這個容量自然是裝不了幾個遊戲的,所以插入了一張512GB容量的TF卡。

(圖源Steam Deck截圖)

從實際體驗來看,遊戲安裝在TF卡或SSD中,遊戲的流暢度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至少我現在玩100多G的GTA5,運行流暢度和場景切換加載速度都是沒問題的。至於Windows系統,暫時還沒有安裝的必要,因為我已經有可以正兒八經幹活的筆記本和臺式機,在Steam Deck的7吋屏幕上用電腦功能會非常侷促,體驗不會有多好。

能取代Switch嗎?

Switch無疑是當前最火熱的遊戲機,發布快六年的它,已經賣出上億部。正因為這樣,Steam Deck一發布,就被很多人拿來和Switch對比,它比Switch OLED只貴50美元,這更加劇了大家對它們競爭關係的想像。但在這麼多天的遊玩中,我個人認為它們是迥然不同的兩款產品,各自代表著遊戲掌機中的兩大流派,它們之間不會有激烈的競爭,反而更多是相互補充的關係,誰也無法取代誰。

Switch作為遊戲機來說,它構建起了自家的獨特封閉生態體系,並且形成了良性循環。任天堂的第一方遊戲能力太過強大,能夠獨自扛起Switch的銷量。入手Switch的大部分玩家都是衝著任天堂的第一方遊戲陣容去的,回望過去幾年,任天堂打造出了多款現象級的遊戲作品,比如塞爾達:曠野之息、動森、健身環大冒險、噴射2、馬裡奧奧德賽等等。這些遊戲當然都是任天堂獨佔,某種程度上說,Switch就是任天堂遊戲啟動器,是想玩任天堂的遊戲的必備工具。

因此,儘管Switch的硬體被吐槽了幾年,尤其是羸弱的機能。但任天堂和微軟索尼的主機之爭不在一個賽道裡,Switch仍然可以賣得風生水起。

(雷科技版權,嚴禁侵權)

而Steam Deck則完全是另一種產品思路打造出來的產品,Valve雖然也是個遊戲商,但主營業務是遊戲分發,Steam上的絕大部分遊戲都來自第三方遊戲商的貢獻。Steam Deck從硬體到系統軟體,都非常有極客範,給了玩家充分的選擇權。舉個可能沒那麼恰當的例子,Switch像是遊戲掌機中的iPhone,Steam Deck則是安卓機。

Steam Deck是一臺PC掌機,可以無縫繼承玩家的電腦遊戲內容。只是,過去受限於產品形態,PC遊戲總是有一種被摁在電腦桌前正襟危坐玩遊戲的束縛感。遊戲筆記本提升了便攜性,但還是無法展現像掌機那樣隨時拿起來玩的自在感。

Steam Deck拿到手後,我用它玩了幾十個小時的GTA5。而這款遊戲此前已經在Steam庫中靜靜躺了三四年,過去我無數次將它下載到電腦中,但始終沒有一次完成過第一個主線任務,結局都是某次清理電腦硬碟時默默卸載。電腦上玩遊戲總是多了些鄭重其事的感覺,一般要經歷開機、打開Steam、啟動遊戲、關閉遊戲、關閉Steam、關機的步驟。在智慧型手機滲透進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時,打開電腦變成了一個越來越低頻的操作。

(圖源Steam截圖)

Steam Deck大大簡化了這些步驟,直接打開遊戲遊玩,不想玩時直接按下電源鍵就會低功耗待機,想玩時點亮屏幕回到剛才的遊戲畫面繼續就行。這種感覺,就像是碎片化的遊戲時間被拼起來了,碎片化的縫隙被縫合上了。這方面,Steam Deck和Switch的遊戲體驗是類似的。

Switch的優勢固然很強大,但缺點也非常明顯。Switch性能太過於拉胯,很多第三方遊戲的畫面表現都慘不忍睹,所以用它第三遊戲的體驗會遠遜於Steam Deck,但價格卻高居不下。得益於Steam的日常大促和國區低價區的優勢,再加上Epic這類日常喜加一的平臺,Steam Deck上的遊戲投入成本會比Switch低很多。我多年前曾在Switch上買了一款單機版的《饑荒》,走的是低價區 促銷,大概是50元人民幣;它的Steam促銷價是6元,並且有完備的MOD支持,遊戲體驗完勝Switch版。

(圖源Steam截圖)

所以,理想的狀態應該是一臺Switch 一臺Steam Deck,前者用來玩任天堂第一方大作,後者用來玩第三方大作或獨立遊戲。

Steam Deck要革Windows掌機的命?

Windows掌機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相對小眾的產品類型,使用Windows系統看起來就有些投機取巧,但的確實現了很多玩家把PC遊戲捧在手上玩的願望。只是,相當長一段時間裡,Windows掌機都存在著價格貴、配置低、產能低、品控差等一系列問題。這也不難理解,因為這塊市場的體量很小,無法支撐起成熟的供應鏈和產品線,入場的也大部分是名不見經傳的品牌。

但擁有Steam平臺的Valve顯然不是一個量級的玩家,它的資金、技術實力力壓一眾掌機品牌,對供應鏈也有著相當的議價權。早在2020年10月,Steam Deck的銷量就突破了100萬臺,對掌機來說這是一個相當亮眼的成績。Value的實力讓它可以找AMD定製晶片、咬咬牙把價格定在2000元檔,因為即便硬體虧損,後期也可以通過遊戲內容賺回來。而其他Windows掌機品牌顯然無法這樣,它們幾乎只有硬體盈利這一條道路,而且體量也難以將成本攤薄。

Steam Deck不是一款完美的產品,但是一款有很多優點的掌機。它在按鍵、定製系統、遊戲內容等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力求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遊戲體驗。更重要的是,不到3000元的價格,對玩家有著極強的吸引力。這樣一款掌機,能讓玩家在比傳統PC更寬泛的場景裡暢玩大量PC遊戲,就已經滿足了玩家最核心的需求。

Steam Deck攪動了Windows掌機市場,讓很多高價掌機相形見絀。但要說Valve想在PC掌機行業一家獨大,卻也並不準確。Steam Deck更像是Valve以Steam生態打造出的一款標杆產品,來激活整個掌機市場。SteamOS本質上是個開放系統,現在已經有第三方開發者把它移植到其他掌機上,而GPD最新推出的掌機更是把支持SteamOS作為了產品賣點。

(圖源京東商品頁面截圖)

以Valve的立場來說,提高Steam平臺的滲透率、從Steam生態中獲取更多的收入,才是它做掌機的主要目的。Steam Deck的出現,一方面給其他掌機品牌提供了樣板,有了抄作業的對象;另一方面也震懾了價高質低掌機,用洗牌的方式來提升整個行業的水平。Steam Deck的出現,會激活PC掌機市場,讓這個行業得到更大的發展。這樣來看,Steam Deck所展現出來的創造性,遠大於所謂的摧毀性。

寫在最後

不誇張地說,Steam Deck應該是最近幾年最能給我帶來驚喜感的電子設備。過去十餘年的時間裡,我入手過各式各樣的智能設備,包括手機、電腦、遊戲主機、平板、電視盒子等等。但很多時候,它們已經無法給我帶來新鮮感,開箱時的欣喜往往只能持續幾天甚至幾個小時。

這或許是因為現在的智能產品都太成熟了,成熟到一切進步都是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沿著一個可以預見的方向前進。驚喜感的消失,導致我們不再願意熬夜看發布會、不再會搶著買首發。

Steam Deck能帶來諸多的驚喜感,也許是因為PC掌機還是一個不那麼成熟的市場,產品體驗上還有大量的進步空間。所以,當Steam Deck這樣一款王炸型產品出現時,能讓人找回那種多年前的興奮的感覺。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不會再奢望完美的產品,能接受有妥協和缺點的好產品。很顯然,Steam Deck就是有缺點、有妥協,但整體更有亮點的好產品,希望未來還能看到更多這種產品吧。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