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團場電影觀後感

2023-08-01 15:15:28 1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畫花香兩岸……」每當聽到這首熟悉的歌《我的祖國》自然會想到70年代,在團場露天影院看電影的場景,《上甘嶺》《賣花姑娘》以及百看不厭的《地道戰》帶我們進入了那魂牽夢縈的艱苦年代。

  我的家在新疆農二師25團,那是個瀕臨博斯騰湖的小團場,近4千人來自全國各地的軍墾人,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著這片塞外江南,用無私的奉獻書寫著團場翻天覆地的新篇章。70年代末團場並不富裕,全團工人走農業集體經濟職工掙工資,人們的生活水品也在不斷提高。為了讓人們的業餘生活過得有意義。團場修建了當時最好的露天影院,添置了能放寬熒幕的放影機,當時我們是頭一次看到這麼清晰的電影,感覺真爽。雖然要自己搬凳子看,我們也樂意。每到團場晚上放好電影,就會在老團部商店的大黑板上,提前寫上海報,周圍公社的村民也會成群結隊,步行20—30公裡到團場看電影,晚上舉著火把回家,夜晚的路上歡呼聲,口哨聲匯成一片,團場的夜晚成了不夜城,凡是經歷過那一時代的人一定會記憶猶新,那是大家難也割捨的情懷。那時看一場電影大人一角錢,小孩子才5分錢。團場的一個老革命的兒子吳啞巴在電影院負責收票。別看他不會說話,可對待工作絕不馬虎,不會讓一個蹭票的傢伙漏網。那時我們小孩子沒有娛樂活動,只是盼著天早點黑,拿著自家的凳子到影院提前去佔位子,遇到好電影去晚的人只有買站票,擠在一起好是熱鬧。看電影成為當時團場職工最期盼的娛樂活動。放正式影片之前都會放兩三集《新聞簡報》人們可以邊看簡報邊了解國家大事。當時看電影在我們這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中國的『新聞簡報、越南的飛機大炮,朝鮮的又哭又笑,羅馬尼亞的又摟又抱」通過看電影我們了解了外邊的世界,和一些國家的風土人情。感覺電影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一起談論電影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朝鮮的一部《賣花姑娘》讓我頭一次聽到團場的影院裡哭聲一片,那種對窮人的可伶對剝削者的痛恨成了共勉。看完朝鮮電影《摘蘋果的時候》團場就出了一個小插曲。有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對女主角產生愛慕,多次給朝鮮演員寫求愛信都被無情的退回原址。這一事件被當時傳為笑柄。想想如果這事放在現在可能會成就一段跨國戀情。電影《三笑》創出了一晚上放映兩場,場場爆滿的記錄。越劇電影《紅樓夢》也是擠得水洩不通,一群「上海鴨子」也跟著唱起來「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雖然我們都聽不懂,但是覺得那曲調挺優美的。看電影、談演員、學唱樣板戲成為當時的時尚,團場的大喇叭一放歌曲,總會有一群人學唱,為此團場成立了宣傳隊,有的唱的像模像樣還有歌唱家風範,可惜缺少伯樂,一些鄉土歌唱家就這樣被埋沒了。記得有一年夏天看電影《報童》那是孩子們的最愛。天陰沉沉的為了防雨我們帶了一大塊塑料布。開始的雨不大,等電影演到一半時瓢潑大雨傾瀉而下,我們的雨布都失去了作用,個個都成了落湯雞,雨水順著頭髮往下流。電影也暫時不放了,一些人都淌著沒過腳面的雨水,連滾帶爬往家裡一路狂奔。我們可是堅持到底冒雨把電影看完,感冒了好幾天。由於電影院每周都有電影,我們的零花錢有限,可是我們這些電影迷,擺脫不了對電影的依賴,就打起來歪腦筋。我們發現有些大哥哥們,不買電影票每次都能看電影的秘密。原來他們是從電影院廁所的天窗上跳下來免費看電影,一些大人也參與其中。我們就學著他們的樣子,一人先買票進入影院的廁所,給我們望風,趁著沒人就從天窗跳下來。有的衣服掛破了、有的腳扭了。可是看電影的熱情一點沒有改變。後來電影院的管理員發現了把天窗堵了,也堵住了我們驛動的心。

  就這樣我們在團場的影院裡汲取營養,在鎏金的電影長河裡感受苦辣酸甜,有些老電影的臺詞我們都會背了,閒暇之餘我們會自娛自樂「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董存瑞、張嘎子…..這些英雄形象也成為我們幼小心靈不斷追求的目標。隨著社會的發展團場的露天影院早已被推平消失了,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取代它們的是電視、電腦和室內高檔影劇院。我現在很少光臨電影院,感覺它是年輕人的天下。雖然現在影院有現代科技做保障,看電影很享受,喝著可樂、吃著爆米花,但總覺得缺少一種味道,少了人與人間的親情。我的血液裡流淌著老一代軍墾戰士的基因,更懷念老軍墾艱苦創業、屯墾戍邊的時代精神。相信每個有兵團情結的人都會懷念那段歷史,都會在無數的回憶中找到自己的身影。啊!團場的露天影院,你沒有留下的一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你卻記錄了老軍墾們建設團場的點點滴滴,你是兵團遊子的根,你是我們放飛夢想的帆。您影響了我們一代人,伴我們穿越時光隧道,重新回味電影裡的愛恨情仇。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