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布穀鳥有感
2023-07-31 23:14:54 4
窗外,布穀鳥在叫,讓我想起爺爺的笑容。小編給大家提供觀布穀鳥有感200字,歡迎閱讀和參考!
觀布穀鳥有感200字篇一
五月人倍忙,榴花照眼明。麥子黃,秧苗青,楊梅紅,粽子香。樹梢喜鵲喳喳,簷下燕子呢喃。布穀鳥飛來了,「阿公阿婆,割麥插禾」,聲聲清脆的啼叫如春雷般劃破長空,響徹田野山林。農人聞之,不禁心頭產生陣陣躁動。
布穀鳥吹響了夏忙的號角,農人不時上自家的麥田裡轉悠。捋下一穗麥粒攤在手心裡,吹去麥殼,丟一粒嘴裡咬開,以此鑑定麥子是否已成熟,然後決定何時開鐮。麥子割早了會癟子,割晚了要落子,都會影響收成。望著即將到手的糧食,農人生怕變天下雨,因此心裡總是七上八下不安穩。「阿公阿婆,割麥插禾」,布穀鳥掠過頭頂,催促農人千萬莫誤農村。
布穀鳥別名杜鵑,身體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點,腹部有黑色橫紋。初夏時晝夜不停地叫,吃毛蟲,是益鳥。多數把卵產在別的鳥巢中,讓別的鳥兒當保姆,為其育雛。布穀鳥一般產卵1至2枚,小布穀一出殼,在義鳥的精心餵養下生長迅速,出於它的本能,它能將同窩的異族雛鳥一隻只排擠出巢,最後只剩下小布穀自己,義鳥將其餵得又肥又胖,待其羽毛豐滿,即飛離義鳥。
布穀鳥有靈性,每年江南夏收夏種大忙將至,它們就早早趕來。白天叫,晚上還叫「阿公阿婆,割麥插禾」,它們不遺餘力地提醒著農人,莫誤農時,搶收搶種。初夏是多雨季節,農人們常望著窗外灰灰的雨簾而一籌莫展,農人擔心小麥爛在田裡。此時布穀鳥仍穿雲破雨,它們在低空飛旋,穿梭在村莊和田野上空,「阿公阿婆,割麥插禾」,急得農人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雨一停,天空放晴,太陽火紅,暑氣蒸騰,待上一日半日,田裡乾爽一些,農人們迫不及待地揮鐮搶收,鐮刀過處如風捲殘雲,農人恨不得一鐮就割到頭,頃刻就將麥子收完。「阿公阿婆,割麥插禾」,布穀鳥在空中盤旋,它們叫得更歡了,不斷地在給農人鼓勁,聲聲啼叫鏗鏘有力,鼓舞著農人的鬥志。
當麥子搶收完畢,田地開始翻耕灌水,準備數日後插秧。「阿公阿婆,割麥插禾」,半夜農人一覺醒來,布穀聲聲從窗戶飄進耳朵,農人心裡激動得難以入睡,於是便躺在床上思忖著:明日該抓緊插秧了。當青青秧苗一點點布綠田野時,布穀鳥的中氣似乎不如從前了,啼叫起來一聲高一聲低,一聲緊一聲緩,人們發現布穀鳥啼叫時嘴裡飛出血絲,民間傳說的啼血杜鵑由此而來。其實,布穀鳥的喙兩邊呈紅色,人們誤以為啼血。對於布穀鳥,農人心裡明白,它們確實是為了咱農人而耗盡了自己的心血,感激之餘,心中的憐憫之情油然而生。
當鄉村夏忙結束,禾綠大地之際,布穀鳥銷聲匿跡了。農人稱鳥兒啼血而死,完全是為了農人的利益,布穀鳥不愧為莊稼人的好朋友。
觀布穀鳥有感200字篇二
黃昏,我來到深深的幽谷,在一片滄綠而茂密的叢林邊靜靜地坐下來等待著布穀鳥的叫聲————「布穀布穀,布穀布穀」。這聲音似乎從遠處傳來在整個山谷裡迴響,「聽起來像在啼鳴,那悽涼哀怨的呼喚,常激起人們的多種情思」,古人說它「啼」得滿嘴流血因而引出許多關於「杜鵑啼血」「啼血深怨」的傳說和悲情的詩篇。古人這樣的理解,我是剛剛才看道的,這跟我一往的記憶和印象,真是大相逕庭,呵呵!布穀鳥屬杜鵑科,就是因為喜歡它的叫聲,從而對它情有獨鍾。
很早就聽過布穀鳥的叫聲,並深深地被它吸引,至今依然不喜歡提個鳥籠到處去遛鳥,就是因為實在不喜歡家養的鳥那嘰嘰喳喳的噪音,就像是要忍受一個沒有頭腦嘮嘮叨叨的兇婆——。然而在寂靜的叢林深處,濃密的霧氣盡頭——布穀布穀的啼鳴就像悠揚的輓歌,一聲一聲地穿透了整個森林,並穿透了你的身體,久久地在你的心頭回想!
沏上一杯茉莉花捧在手裡暖暖的,似乎在感念著深秋的來臨,想想夏日的狂熱,不免由生了一絲愜意,這份清爽,就連隨風輕擺的衣袖都婀娜自如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夜漸漸深了,然而卻睡意全無,一分一秒地在感受著季節給予我的莫大恩賜!如此我才能得以在這片靜謐的浮空之下尋得一席舒適的棲身之地,感謝上帝!每一個季節都有著本該屬於它的獨特魅力,這使我又想起了曾經的夥伴我們一起去湯峪風景區遊玩,聽到布穀鳥的叫聲。我們閉上雙眼心裡默念著:布穀鳥,告訴我,我能活多久?一聲;兩聲;三聲;四聲——如果你能聽到4組叫聲,你就能活到80歲,更何況它整晚都在鳴唱。哈哈!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每一個聽到布穀鳥叫聲的人,不妨靜下心來多給自己一點點時間,聽聽它夢幻般的歌聲,這歌聲會舒緩了你生活的壓力,也給你帶來平安和祝福!
我們生活在繁華的都市,心裡去嚮往著「田園」般自由自在地生活!這真是很矛盾。財富的積累並不能填滿我們嚮往大自然的原始心態!我們辛勞了一日,但是我們還有著美麗的夜晚,秋日的夜晚其實有著很多很多的遐想,跳躍在指尖的文字裡我始終鍾情秋風的悽豔、月光的皎潔、雪松的矜持以及初春的懵懂!就像布穀鳥的叫聲來自於叢林深處,可是你很難看到它的身影,仿佛在翠綠的松柏枝頭,一聲聲圓潤的鳴唱,會給自小在都市長大的並堅強生活的我們,送來一股山泉般的甘甜,就像美酒!
觀布穀鳥有感200字篇三
一次去外婆的家裡度寒假,吃過晚飯之後,大人們聚在家裡打麻將。夜幕的降臨收起最後一道晚霞,在大人們歡樂的娛樂吵鬧中,我隱約聽到戶外有一種聲音。咕咕。。。咕咕。。。它襯託著夜幕,叫的特別安逸,仿佛整個村莊都可以聽到。好奇之餘,我披上棉衣,走出門外,順著聲音的方向開始尋找。
下鄉不比城裡,有著明亮的燈光。唯一可見的就是稀稀黎黎的,農戶裡的燈光。似乎每一盞燈光都散發著溫暖,當然還有豐收伴著家庭團聚的喜慶。我在順著聲音的方向尋找。奇怪的是,當我走到快要接近聲音的時候,它便停止了,然後在我的反方向開始啼叫。雖然是平生第一次聽到,但是我還是可以確認那是一種鳥發出的聲音。可能類似課本裡啄木鳥的樣子吧。天完全黑了下來,迫於視線和寒冷,我不得不帶著失望回到外婆的家裡。
夜深了,大人們的麻將打完了,熟睡了。我一個人躺在炕上。毫無睡意。我在想剛剛的鳥兒啼叫聲,在想像它應該是什麼樣子。它的叫聲為什麼可以喚醒寂靜,帶有村莊的寧靜。迴響在耳畔的叫聲,可以讓你感覺你伸手摘到了星星,踏著銀河的白光,與月亮打個招呼。幻想它應該是一個披上樸素的,灰色的外衣的鳥兒。在它的翅膀上,可以有很清晰的羽紋。或許這只是它一般的叫聲,其實還有更多的美妙聲音,一個可以標記寧靜村莊的叫聲。。。一陣陣的聯想將我拉入夢境。夢裡面,我見到了它,和我想像的一模一樣。只有一個細小的差別,就是它頭上有一粟羽靈,使整個人都精神了許多。它呆在枝頭上,用一雙可愛的小眼睛看著我,叫著咕咕。。咕咕。。的聲音給我聽。。。我摘到了星星。
第二天醒來,我原想問問長輩們,這是什麼鳥。但是由於大家在籌備新年的年貨,也就忘記了。這一忘就是3,4年的光景。又是一個寒假。帶在自己的家裡,和爺爺談天說地。正談話間,我又聽到這種咕咕的叫聲。格外欣喜。趕快穿好衣服,帶上圍巾。繼續3,4年前的尋找。天的夜幕還沒有降臨,我踩著斜陽來到一個高高的白楊樹下,看到了它。這次不是做夢,是真的看到了它。全身的暗紅色,長長的尾羽。小巧玲瓏。如果不親眼見到它,你儼然不知這麼小的鳥可以發出這麼渾厚,深沉的叫聲。它在樹上,我在樹下,我們就這樣待到夜晚。要不是它飛走,我還真的不忍離開。
回到了家裡,我詢問了爺爺。他告訴我這叫布穀鳥。一種北方的留鳥。它還有一種近親,叫聲類似,也很好聽。事後,我拿起自己的筆,將它的輪廓畫出。並用文字記載了它的相關信息。回味一下才知,只有它在的村莊,才能顯得出寧靜的摸樣吧。
現在我移居到了南方,再也沒有聽到過它的叫聲。即使在夢裡也沒有。閒逛紹興的花鳥市場,羽毛鮮豔的鸚鵡,會學人說話。還有一種黃鸝,叫聲也很好聽,只是被關在哪裡。春天的時候還可以在田間看到白鷺。後來聽說叔叔養了一隻鸚鵡,只是在放生後的兩天就餓死在門口了。
觀布穀鳥有感200字篇四
窗外,布穀鳥在叫,讓我想起爺爺的笑容。
爺爺在講布穀鳥的傳說,偶爾伴隨著口哨聲,我輕輕地幫爺爺捋鬍鬚,怕爺爺會疼。
布穀鳥叫不停,盛夏的夜,爺爺語重心長地說我們骨子裡流著一種血,叫不凡與不同。我從沒有懷疑過,它僅只是缺一個見證。
那天我對一個人說,一個飽受爭議的人,要麼是英雄,要麼是孽種。那些覺得我不可理喻的人,已已隨花開綻放,組成強大的陣容,也將隨花枯泛黃,慢慢與我視線中凋零。聽,布穀鳥的叫聲,是尋找,還是歌頌。。。。。。
蒼白的夜,布穀鳥喊不醒斑駁的朦朧。點一支煙,為我迷茫的心照明。世界如此安靜,我聽得到爺爺來自異次元的忠告與嘆息聲。
凌晨兩點鐘,異常繃緊的神經,認真地寫每一個字,這是我們家的傳統。也許在某種意義上,爺爺和爸爸都未成功過。而我卻還在堅持,他們所謂的與眾不同。這不是一種追溯,更非懷念,這只是在延續一種光榮。我的偏執,連爸爸媽媽都不會懂,我又何必在乎其他人的嘲笑聲。布穀鳥在叫,叫得讓人心疼。
癲瘋?我婉言謝絕所有普通人的悲憫與同情。像乞丐一樣冷漠,亦好過你們內心的猥瑣與畏懼犧牲。為什麼要用誇張的笑來掩飾骨子裡的寒冷與猙獰。如果我是你眼中的另類,也許你恰恰只不過是我眼前停留不到半秒的影。你們嘲笑我的孤傲,我可憐你們的麻木;我想我是孤單的,我迴避所有的陌生。我從來沒有見過布穀鳥的樣子,我覺得一定是美好的,美好如它另類的叫聲。
此時,一滴一滴滑落的不再是眼淚,是我浸泡泛綠溢出的夢。有多少人苦於現實,就有多少人悲於夢中。
這一晚,微風,微冷。布穀鳥的叫聲,微痛。
夢話與鼾聲,寫字時,最美好的背景,此時身邊人,都如此純潔與乾淨,沒有性別,沒有爭執,亦沒有表情。
我們都還未擺脫,所謂愛情的陰影,布穀鳥會來,布穀鳥會叫。只是再也不會執著,所謂執著,只為見證爺爺的夢。布穀鳥,請帶走我的心聲,告訴爺爺,我已經不再半夜頭痛,更重要的是,他的孫子,還是那麼聰明。
你好,布穀鳥,請記得我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