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騙我我沒意思(這真的是兩個字)
2023-08-03 11:29:33 2
故事的起因是這樣的:某個天高氣爽的早晨,詩詞君在興(ou)高(xin)採(li)烈(xue)地尋找選題時,被這樣一條微博吸引住了目光:
What? 這是兩個字?emmmm......
詩詞君在盯了屏幕一分鐘之後,終於發現了差別,原來是下面的兩橫不一樣。
青銅冑
世界上居然有如此相似的兩個字,漲姿勢了。好奇的小編又去查找了一下,原來還有那麼多長得很像的漢字。
來來來,跟詩詞君一起玩一次「漢字來找茬」
。
多一筆都不一樣
漢字的創造過程一定很好玩,多一筆少一筆就是一個新的字。
左邊是「毫」(háo),細長而尖的毛;右邊是「亳」(bó),〔~州〕地名,在安徽省。
左邊是「姬」(jī),女子的美稱;右邊是「姫」(zhěn),謹慎。
左邊是「有」(yǒu);右邊是冇(mǎo),意思是沒有。
左邊是「壺」,裝水的容器;右邊是「壼」,宮中道路上有拱形的門。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就是一道壼門
左邊是「丐」(ɡài),討飯的人;右邊是「丏」(miǎn),避箭的短牆。
左邊是「苟」(ɡǒu),如果、假使、馬虎、隨便;右邊是「茍」(jì),自我告誡、自我反省。
覺得這些辨認都是小 case?那下面我們開始增加難度。
和「冑」與「胄」一樣,還有一些相似漢字的差別只在毫釐之間。
搶答:左邊的「口」(kǒu),右邊的「囗」(guó),古義同「國」。還有一個讀音念 wéi,古同「圍」。
這是兩種烹調方法,左邊的「汆」(cuān),上面是「入」,意思是把食物放在開水裡稍微煮一下;右邊的「氽」(tǔn),上面是「人」,意思是油炸。
蘇系名菜爆氽(tǔn)
不用懷疑,這還是兩個字。
左邊的「墫」(zūn/dūn)部首是「土」,讀 zūn時,古義同「樽」,酒杯;讀 dūn 時,古義同「蹲」。
右邊的「壿」部首是「士」,同蹲。(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
還有這些字,你都能分清嗎?
左邊的字念「huí」,同「回」的意思。
右邊的字念「jiǒng」,遠或者差得遠的意思。
左邊的字念「xǐ」,用水去掉汙垢。
右邊的字念「xiǎn」,姓氏。
左邊的字念「qí」,古時候對地神的稱呼。
右邊的字念「zhǐ」,「只(zhǐ)」的繁體字。
左邊的字念「zhī」,敬,恭敬的意思;也是中國臺灣的罕見姓氏之一。
右邊的字念「dī」,意思是短衣汗衫。
左邊的字念「bó」,古稱銅鈸、銅盤,民間稱鑔,打擊樂器。
右邊的字念「pō」,一種金屬;一種鐮刀。
左邊的字念「shē」,火耕地,指粗放耕種的田地;中國少數民族。
右邊的字念「shē」或「yú」,讀「shē」時意為刀耕火種的田地;古也同「畲」。讀「yú」時意為開墾過兩年的田地。
左邊的字念「bì」,古書上指當歸。
右邊的字念「xuē」,姓氏。
左邊的字念「léi」,瘦弱。
右邊的字念「yíng」,有餘利,獲利;賭博或比賽獲勝。
左邊的字念「suì」,原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借指不正當的行動。
右邊的字念「chóng」,常用以表示高、終了等含義;也是我國姓氏之一。
左邊的字念「yín」,一種金屬元素;舊時用銀鑄成塊的一種貨幣。
右邊的字念「láng」,笨重的意思。
左邊的字念「chén」,「塵」的繁體字。
右邊的字念「zhǔ」,古書上指鹿一類的動物,其尾可做拂塵,如麈尾(即「拂塵」)。
左邊的字念「gǔ」,右半邊為「曰(yuē)」,形容水流的樣子。
右邊的字念「mì」,右半邊為「日(rì)」,水名:汨羅江。
小編決定臨時再送你們倆字兒~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整理髮布,部分素材來源於「博物館 | 看展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