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觀後感【彙編】

2023-08-04 07:32:48 1

  篇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觀後感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曲,一直陪伴我們走過了童年,跨過了少年,步入了中年。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詞,熟悉的場景,一直都是我們難以磨滅的美好的記憶。直至觀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影片後,我才了解這首熟悉的歌曲背後,竟然蘊藏著如此感人的故事。

  影片講述的是:1943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對我根據地實行雙重打擊,為發展和鞏固抗日勝利果實,反對國民黨的分裂,八路軍邊區劇社派曹火星、丁凱、肖靜雨組成三人工作隊,來到京西偏僻的歌謠之鄉堂上村,隨後發生的一連串感人的故事。

  在曹火星、丁凱、肖靜雨、任長庚、錢六子等共產黨員的帶領下,堂上村的群眾不斷發展生產,不斷與日本鬼子周旋,最終贏得了堂上村群眾的擁護。而村裡的抗日英雄、前任村長、國民黨官兵魏國民,脫離群眾,最終走上了「獨自」抗日的可悲道路。其中兩個場景令我印象最為深刻:一個場景是堂上村進行民主選舉村長的結果,共產黨員任長庚的票數與魏國民的票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絕大部分群眾將票投給了共產黨員任長庚,群眾熱烈歡呼擁護任長庚就說明群眾已經選擇了共產黨的領導;另外一個場景就是魏國民犧牲的場面,魏國民不相信群眾力量,使計逼走共產黨員任長庚,最終寡不敵眾壯烈犧牲,走向死亡。群眾的選擇,就已經證明了共產黨的道路是正確。

  曹火星、丁凱、肖靜雨、任長庚、錢六子等共產黨員用生命和熱血對歌詞「共產黨辛勞為民族,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作了最好的詮釋。為了廣大民眾,他們甘願犧牲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將生存的機會留給了別人,自己勇敢地面對死亡。樹林中空地上散落著一座座墳墓,每個墳墓前都矗立著一個墓碑,這裡埋有堂上村的共產黨員和八路軍抗日戰士。丁凱、任長庚、肖靜雨他們都用生命將共產黨人的信仰作了最好的詮釋,用生命將共產黨一心為民眾的形象作了最好的寫照。

  當我看到藍天白雲下,堂上村的群眾趕著羊群悠哉地走在村邊;當我看到堂上村的孩子婦女們火熱地跳起霸王鞭;我都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了老百姓與共產黨的魚水情,耳際邊又響起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歌聲中新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前進,不斷發展,不斷壯大。

  篇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觀後感

  10月26日,根據局的安排,市環衛處組織了部分黨員幹部觀看了大型主題教育電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影片展現的是一九四三年,在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根據地一個年僅19歲的小分隊隊長、共產黨員曹火星,率領三人深入邊區一個小山村宣傳發動群眾,協助建立基層民主政權,在炮火聲中,用自己崇高的理想和個人音樂才華,創作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革命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該歌曲後經毛澤東主席親筆改寫歌名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影片真實記錄了歌曲創作的艱難過程,藝術地再現了新中國誕生的烽火歲月,深刻揭示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才能建設中國」這一偉大真理。

  雖然這部影片講述的只是一個小故事,但可貴的是它所承載的卻是一個非常宏大的主題。它表現了當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追求民主、嚮往新生活的強烈願望,揭示了只有共產黨才能夠救中國這一深刻道理。影片中的濃鬱的革命浪漫主義和激情非常具有感染力,特別是影片裡表現出來的那種水乳交融的黨群關係、幹群關係,共產黨員心底無私、為了群眾利益毅然慷慨赴死的高尚情懷,對如今我黨提倡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教育意義。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共產黨員丁凱吹著衝鋒號,引誘敵人至山崖頂,在彈藥打完後,慷慨就義時淡定、從容的表情。宛如一朵剛剛綻放,還沒有享受到溫暖的陽光、還沒有來得及展示自己的美麗花朵,就這樣抱著對未來美好的希望、對光明自由的憧憬、對黑暗風暴的蔑視,華麗而唯美的凋零了。一個加入共產黨只有2個月的年輕戰士、還有半年即將大學畢業的優秀青年,為了黨的革命事業,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而我們這些正享受著社會主義建設成果的共產黨員,除了記下他們的名字、他們的英雄事跡,更應該將他們的理想、他們的信念和對黨的忠誠及未完成的革命事業繼承下來,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路線,深入群眾、關注民生、傾聽民意,始終做人民利益的維護者;要始終懷有對人民群眾敬畏之情和感恩之心,把代表和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作為當代的中國共產黨員,我們應該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員最根本的宗旨。應牢記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更應該將他們的理想、信念和黨的忠誠及未完成的革命事業繼承下來,發揚他們的革命精神。在今後的工作中,遵紀守法,認真學習,精益求精,積極做好本職工作,為環衛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