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天后靈籤61籤俞伯牙碎琴解籤(月老靈籤九十六籤白話)
2023-08-04 00:37:46 1
廣州南沙天后宮解籤六一籤.下籤故事俞伯牙碎琴
解籤如下:
伯牙碎琴: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伯牙奉王命出使楚國,在乘船返途中行至龜山腳下,與樵夫鍾子期通過高山流水之曲一見如故,結為知音,相約來年。次年伯牙如期而至,子期卻辭世而去。伯牙悲痛欲絕,摔琴絕琴,從此不復鼓琴。
彈琴 彈到把琴弦彈斷了 ,琴聲戛然而止。
怨恨這人世間怎麼那麼深的恩恩怨怨
惆悵討厭這滿園春色百花正豔 ,我心情消沉得猶如寒冷的冰霜積雪。
這籤文看上去運氣有點背。本大師按籤文解籤,靈不靈不在我,可信 可不信都在於你,但是不可太迷信。
黃大仙解籤 40籤和60籤
第40籤 下下 古人佔驗:俞伯牙碎琴
人世知音能有幾。碎琴都為子期亡。
墳前灑盡千行淚。隔別陰陽各一方。
仙機:
行阻滯。病留連。
孕不吉。婚無緣。
蠶與畜。少利錢。
求財空。慎著鞭。
謀望事。勿向前。
宅修德。乃安然。
問風水:失運恐有害。
問遺失:尋之亦不得。
問自身:多事恐傷神。
問天時:可憂無可喜。
問出行:去亦無一利。
解說及記載:
昔俞伯牙擅彈琴。鍾子期死。伯牙以世上無幾人能知音。
將琴破碎之。以後不復再彈琴。
從此陰陽相隔。灑淚墳前。此痛恨之象也。
求此籤者。必要謹慎。宜多行善事。
乃能化兇為吉。就籤而論。百事不利。
■俞伯牙碎琴
春秋戰國。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國郢都人。
事晉退休。乘船遇荒山。見樵夫子期欣賞其琴。
遂結契兄弟。相約一年後重敘。到期再往訪。
才知鍾子期已死。往訪其墳。斷弦碎琴。
詩曰: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加音難上難。
春秋時出了一位傑出的琴師名伯牙,他有一位知音,就是鍾子期,可惜鍾子期比伯牙先離開這世界,伯牙悲痛不已,把心愛的琴摔得粉碎,他哭著在墳前說:世上只有子期才領會我的琴意,子期死了,陰陽相隔,天各一方,彈琴還有甚麼意思呢!從此真的不再彈琴了。此籤為下下,既有悲痛之象,亦有失友失物之意,而且暗示本身的才華無人賞識。
第60籤 中平 古人佔驗:李白醉和番書
和番醉筆似雲煙。日在長安酒店眠。
倘遇唐皇頒令召。重呼不上木蘭船。
仙機:
財得少。宅平安。
蠶與畜。亦無傷。
行未至。病無妨。
婚亦合。名未揚。
問六甲。無驚慌。
謀望事。細參詳。
問風水:平常無損害。
問遺失:尋之恐難得。
問自身:無事小神仙。
問天時:無喜亦無憂。
問出行:凡事勿貪謀。
解說及記載:
■李白醉和番書
有一番使遞國書。唐玄宗敕翰林學士拆閱。
因番文無人曉得。玄宗大怒。賀知章保奏秀才李白。
帝召李白。李白拒宣。知章奏曰。去年試場中。
被試官屈批了卷子。玄宗欽賜李白進士及弟。
李白譯讀國書。天子大喜。即晚設宴。明早李白帶醉上殿。
玄宗命李白草詔。李白求楊國忠(太師)捧硯。
高力士(太尉)脫靴。玄宗準奏。番使帶詔回國。
番王大驚天朝有神仙贊助。寫了降表。
願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由於李白羞辱權貴(必有後患)。故籤不屬上上籤。
古人李太白,性喜酒,日眠於長安市酒店,唐明皇有令召之,再呼亦不下船,因此地乃一好快活逍遙之所,而且他不貪富貴者也,求得此籤者,宜看各事等閒,不可貪心,勿與人爭長短,況且色即是空,即是色,不為物慾所累,退一步想,自然快樂,以籤論之,凡事亦平穩無礙。
請求解籤
094→九四籤→下籤→古人→伯牙訪友→戌宮
詩曰:
君子莫體小人為。事若差池惹是非。
琴鳴須用知音聽。守常安靜得依稀。
■惹本作各。
詩意→此卦要逢知己之象。凡事守常則吉也。
解曰 知音方許。閒事莫理。待得貴人。無不歡喜。
■知音方許本作食音方話。
家宅→慎出。
自身→小人。
求財→待時。
交易→謹慎。
婚姻→宜遲。
六甲→女。
行人→動。
田蠶→少。
六畜→損。
尋人→勤。
公訟→和。
移徙→
失物→速尋。
疾病→阻隔。
山墳→不利。
故事
■伯牙訪友。(伯牙碎琴)
春秋戰國。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國郢都人。事晉退休。乘船遇荒山。見樵夫子期欣賞其琴。遂結契兄弟。相約一年後重敘。到期再往訪。才知鍾子期已死。往訪其墳。斷弦碎琴。
曰: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加音難上難。
應該是有貴人相助的,但貴人未到,那只有沉心靜氣,莫為小人所為影響。
求高手解籤文,第五十八籤 中平 人世知者能有幾,碎琴都為之其亡。墳前...
俞伯牙和鍾子期的典故應該知道吧。伯牙和子期是知音。但是後來子期病故,伯牙赴約之後,才得知消息。於是就把琴雜碎在子期墓前,此後不再彈琴了。意為痛失知音。籤文你不是已經知道了麼?不過,還是希望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不要發生,畢竟人生難得一知音。
求解月老祠求得的一支籤的籤文
d
月老靈籤求解釋
此籤是多子多孫、和睦美滿的意思。
某些詞語意思如下:
螽(音終)斯:或名斯螽,一種蝗蟲.一說「斯」為語詞.詵詵(音申):同莘莘,眾多貌.振振(音真):盛貌.
薨薨(音轟):眾也.或曰形容螽斯的齊鳴.繩繩:不絕貌.
揖揖(音集):會聚也.揖為集之假借.蟄蟄(音執):和集也.
背景介紹:來源《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