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要多少溫度養殖最好(想要春蠶優質高產)
2023-08-04 04:01:44 1
在古代人們穿的衣服一般都是綾羅綢緞或者說絲綢,而蠶也是絲綢的主要原料來源之一,蠶是鱗翅目的昆蟲,尤其是在人類經濟生活及文化歷史上佔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原產地屬於中國。所以有些養殖戶也喜歡養蠶,養殖成功的話,收益是非常可觀的。尤其是在春季養蠶春蠶期,氣候條件好,養好春蠶對其提高蠶繭的產量,質量是非常關鍵的,並且還能增加養蠶收入,效果非常的明顯。那麼如果想要春蠶優質高產,以下4項高效的技術措施得知道,尤其是加強簇中管理是非常關鍵的。
對於養蠶的養殖戶來說,在辛苦付出之後,最想要的就是高回報率,所以在飼養蠶的管理上,養蠶戶應著重抓好以下幾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做好補催青,提高一日孵化率是保證春蠶高產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尤其是加強簇中管理,也是促使春蠶優質高效的關鍵因素之一。
那麼什麼是補催青,如何做好補催青工作?在養殖春蠶的時候,養殖戶可以將蠶種領到蠶室後,首先應該將其放在微光之下,均勻的把蠶種分攤在有防幹紙上面,比方說養蠶戶可以使用一些白紙,紅色紙或者說使用聚乙烯薄膜,將其均勻的放在產蠶匾之中。
1、蠶種分攤均勻:尤其蠶農要需要注意做到最基本的一點,要分攤均勻,薄而整齊。粒粒攤平,攤種面積約大概為35cmX30cm。然後在蠶種上覆蓋1隻比蠶卵面積略大的壓卵網 ,以防蠶種滾動 。再用1隻空匾覆蓋在攤有蠶種的蠶匾上,同時遮住門窗光線 ,保持室內黑暗 ,抑制部分發育快的蠶種 ,促進蠶種孵化齊一 。攤種後 ,蠶室內的溫溼度應從進室時的21攝氏度,乾濕差2攝氏度。逐漸升高並保持24·5攝氏度,乾濕差1.0-1.5qC,第2天下午升高到26攝氏度,直至第3天早晨收蟻 。
2、補溼:如領來的蠶種已有較多苗蟻 ,當天晚上就升溫到26℃ ,乾濕差1.0-1.5攝氏度保護 ,第2天早上就可收蟻。補催青溫溼度力求平穩 ,不可變動過大 ,尤其要注意補溼。在溼度不夠時 ,可在蠶匾四周掛溼布的方法進行補溼 ,但不能將溼布直接蓋在蠶種上 ,同時也不能弄溼攤卵蠶匾和蠶座紙。
1、 適宜溫溼度保護
小蠶對高溫多溼的適應性 強 ,在適溫 範圍 內偏 高溫度 保護髮育齊一 ,體質強健。適宜溫度1齡為 27-28℃,乾濕差0.5℃ :收蟻當天 24h內應偏高溫度以 28℃ ,乾濕差 0.5℃保護為好 ;2齡為26-27℃ ,乾濕差 0.5℃ ;3齡為25-26℃,乾濕差 0.5-1.0℃,各齡眠中降低l℃保護。
2 、精選良桑
必須重視採摘適熟葉,以滿足小蠶迅速生長發育的需要 。適熟葉的標準以葉色為主 ,葉位 、柔軟度 和含水率為輔 ,收蟻當天用葉 的葉色應黃中帶綠 ,葉面略皺 ,一 般在新梢第2葉 (最 大 葉上 1葉 );1齡用桑的葉色為綠中帶 黃 ,葉面平整 ,一般採新梢的第3葉或第4葉 (最 大 葉 );2齡用桑的葉色為正綠色 ,一般採新梢的第 4-5葉 ;3齡用桑的葉色為濃綠色 ,可採3眼葉或新梢中部葉片 。
3 、加強眠期處理
及時加眠網:在蠶將眠前適時加網除沙,為蠶兒就眠創造一個乾燥 、清潔無病的環境 。根據蠶的眠性 特點 ,1-2齡眠性快 ,加網寧早勿遲 ,1齡一般可以不除沙 ,但如碰 到蠶座溼度大 ,沙厚 、發 黴 ,須加網除沙 ,可掌握在盛食期後 ,蠶兒出現「頭頂沙」(蠶體上粘 有蠶糞)時 ,為加網適時期 ;2齡加眠網.應見到蠶皮膚緊張發亮 、蠶體炒米色 、並有蠶駝蠶的現 象為加 網適時期 ;3齡眠性較慢 ,可見個別眠蠶時加網 。
飽食就眠:蠶兒將眠前 ,食慾減退,用葉要適熟新鮮 ,注意薄飼,切葉大小逐漸改小,使蠶飽食就眠 。在未提出遲眠 蠶前不止桑 。以免造成發育遲的蠶餓眠 。
及時提青 :蠶兒在適溫下飼育 ,見眠蠶後10h左右 ,大多數蠶已就眠 ,此時應及時加提青網將遲眠蠶提出另行飼養 .並在提出的遲眠蠶中淘汰病蠶 、弱小蠶 ,使大批蠶發育齊一 ,防止病蠶汙染蠶座而使大批蠶感染髮病。
1 、通風換 氣
大蠶食桑量 大 、排洩量也大 ,容易導致蠶室內溼度高 。而大蠶對高溫多溼抵抗率弱,在飼養管理中應加強通風換氣 。開門窗養蠶,避免長時間接觸高溫多溼悶熱的環境 ,通風排溼才能養好大蠶 。
2 、食桑飽食
大蠶期,用桑量佔全齡用桑的90%以上 。其中5齡用桑量佔全齡的85%。因此 ,要特別重視大蠶的良桑飽食 ,特別是5齡中後期 ,更要防止食桑不足而影響蠶繭產量。5齡第1-3天為少食期 .用桑量佔 5齡期的 20%,可適當控制用桑 。以免造成桑葉浪費,第 4-6天為盛食期。用桑量佔5齡期的45%,要使蠶兒充分飽食 ;第 7-9天為5齡 後期,用桑量為35%,飼養中隨著蠶的老 熟 ,用桑量要逐日減少。
3 、防止蠶病
經過小蠶期飼養 ,往往有少量病蠶 ,如沒有及時清除 ,造成混育感染,使病原不斷擴散蔓延。隨著蠶兒食桑量增大 ,食下病原的機會增多,由於病原的積累,大蠶期如遇不良氣候環境 ,或技術處理不當,就容易發生蠶病 。所以,要加強蠶體 、蠶座的消毒 ,防止蠶病暴發。如發生蠶病 ,在每次給桑前捉去病蠶 ,每天用防病一號或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 。捉出的病蠶應集中深埋 ,以免造成蠶座汙染。
1、上簇處理是否得當 、簇具是否優良 、簇中管理是否合理 ,都將直接影響蠶繭的產量和質量。因此,在 上簇管理中應選擇方格簇等優良簇具,適熟偏生 、偏稀上簇 ,上高山簇 ,不能把方格簇或草龍直接放到蠶座上自動上簇 ;否則,多雙宮繭、黃斑繭,影響繭質 。上簇後待繭殼形成後 ,要及時開門窗 ,通風排溼,並在化蛹後採繭、售繭。
2、簇中管理抓繭質:積極推廣方格簇室外預掛、室內營繭技術,上簇初期溫度保持25℃,結繭後期溫度保持24℃,簇室光線要均勻,避免強風直吹、強光直射,同時做好通風排溼工作,提高蠶繭產量和質量。
總結:為獲得春繭優質 、高產、高效,在飼養管理上應著重抓好以上4個環節:做好補催青,提高一日孵化率是春繭高產的前提 ;養好小蠶是春繭高產的基礎 ;養好大蠶是春繭高產的保證 ;適熟上簇 ,加強簇中管理,是春蠶優質高效的關鍵 。希望今天分享的乾貨知識,能夠幫助到養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