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精選電影焦裕祿觀後感

2023-08-04 06:19:09 2

  焦裕祿為我們傳播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後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下面是整理的電影觀後感,歡迎參考。

  電影焦裕祿觀後感【篇1】

  懷著深切的緬懷和欽敬之情,2月26日上午,在教育局二樓會議室,局先進性教育活動集中學習活動中,我飽含熱淚觀看了電影《焦裕祿》,焦書記那高大的形象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1962年,年僅40歲的共產黨員焦裕祿,調任蘭考縣縣委書記。

  焦裕祿是艱苦樸素的典範,常年穿的是打著補丁的衣服,一件舊大衣成了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在下鄉救災治澇的數月艱苦奔波中,總是自備乾糧,手拿雨傘,和群眾一起戰洪水,探流沙,查風口。他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唯獨沒有自己。

  黃沙嚇不走他,洪水擋不住他,鹽鹼難不住他,焦裕祿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的忠誠,帶領全縣幹部群眾艱苦奮鬥,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治理「三害」;他時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想的仍是麥子的長勢、群眾的生活;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的奮鬥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電影《焦裕祿》深深震撼著觀看者的心靈,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風範令人肅然起敬。

  在蘭考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忍受著肝病的痛苦,日夜堅持工作,後來病情嚴重惡化,變成肝癌,然而他依然以頑強的意志忍受著劇痛,在狂風、大雨、沙窩、激流裡奔波,蘭考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他走了120多個大隊。為治理蘭考的三害,改變全縣36萬人民的貧困面貌,他帶著重病堅持工作,堅持戰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年僅42歲的好幹部焦裕祿於1964年5月14日離開了人間,但他永遠活在蘭考和全國人民的心中。

  觀看完電影後,我們進行了討論,有人突然提起,被稱為「縣委書記好榜樣」的焦裕祿的主要政績是什麼?同志們說法不一,有的人說,是他帶領群眾治理風沙鹽鹼,不屈不撓的向自然災害作鬥爭;有的人說,是他牢記黨的號召,時刻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有的人說,是他能堅持原則,向錯誤的思想進行抵制和鬥爭;有的人說,是他嚴於律已,不搞特殊化,等。這都是事實。如果說他搞了多少大樓和市政建設,拓寬了多少條馬路,帶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那都是沒影的事。

  那麼,焦裕祿同志有沒有「政績工程」?是什麼?我認為,焦裕祿同志不但有「政績工程」,而且還十分的壯觀和偉大,那就是:他在廣大人民群眾心目中樹立起了一座高大的精神豐碑。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關心人民群眾疾苦,與人民群眾患難與共;不怕困難,不怕犧牲,不搞特殊,嚴於律已;公而忘私,抱病工作,以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等。這些「政績工程」與現在所謂的「政績工程」可能有很大的差別,但從價值上來講,從捍衛和樹立黨和政府的形象上來說,要高大的多,有用的多,在人民群眾中的反響要強烈地多。幾十年來,黨和人民群眾始終不忘焦裕祿同志,懷念焦裕祿同志,學習焦裕祿同志,繼承和發揚了焦裕祿同志的精神,對促進和發展我國的經濟建設,尤其是在對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上發揮了積極的重大的作用。焦裕祿同志的精神永遠放光芒。

  什麼才是真正的「政績工程」?就是像焦裕祿同志那樣,以代表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已任,求真務實,取信於民,從實際出發,事實求是,公而忘私,先人後已,不怕困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起一座無堅不摧的精神豐碑。

  焦裕祿精神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集中體現,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好教材。作為一名黨員,我從焦裕祿同志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中受到深刻教育和啟發,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堅定不移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向黨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電影焦裕祿觀後感【篇2】

  觀看電影《焦裕祿》。我的情緒被劇情所調動,時而熱血澎湃,時而熱淚盈眶,受到了強烈的心靈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禮。電影放映完畢,我一邊感慨,一邊低頭思索:為什麼焦裕祿的事跡讓我怦然心動?

  焦裕祿的事跡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就在於他那種對人民的赤膽忠心。電影裡的「二把手」跟焦裕祿有一段精彩的對話,那人說工作要先讓上級領導滿意,焦裕祿卻認為工作要先讓人民群眾滿意。抱有這兩種思想的不同結果是,焦裕祿忙於發放救濟讓老百姓度過難關,那位「二把手」卻忙於籌辦展覽讓上級領導高興。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政績觀,事實上反映出如何看待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二者的關係問題。看看焦裕祿的為民態度,對於我們在工作中如何正確把握好這二者關係,是很有啟迪的。

  其次在於他那種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現在的人看來,焦裕祿所做的那些訪貧問苦、慰問群眾、勘探風沙、查看災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副手,甚至於秘書代勞。但是,焦裕祿卻總是輕車簡從深入一線,那種「車」充其量就是破自行車,那種「從」無非是一兩個頂多三五個必須隨行的人員。他那種「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的思想,值得那些坐在主席臺上高喊務實而卻養尊處優的人認真思考:為什麼那麼多人敢以假數字、假典型來糊弄領導?除了下邊的問題,是不是也與領導不能掌握一線的實際情況有很大關係?

  第三在於他那種吃苦在前的奉獻精神。對於過去縣領導心安理得享受著的特殊待遇,焦裕祿硬是帶頭給取消了。這雖說是集體表決定下的,但沒有他的登高一呼,哪會有表決時候的應者如雲。在得失之間,焦裕祿在全家老小尚未溫飽的情況下,克己奉公,這種境界何其高尚!當女兒在向母親埋怨自己的衣服破舊的時候,當孩子們歡天喜地要吃魚的時候,當兒子一氣之下扔掉手中的窩窩頭的時候,我想焦裕祿的心肯定在滴血,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哪個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們過上好日子?在這些私情面前,焦裕祿想到的卻是如何維護黨的形象。這是一種痛苦的抉擇,也是一種崇高的抉擇!

  最後在於他那種敢於承擔責任的負責精神。當上級來調查處理問題,別人又樂於替他承擔責任的時候,焦裕祿以坦白的襟懷和無畏的膽識,斬釘截鐵地承認是自己做出了決定。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展現出的是他對黨的忠心,是他坦蕩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態。

  焦裕祿心裡想著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因為他知道黨的形象,需要在為人民服務中去維護。在他的事跡裡,沒有震耳欲聾的高談闊論,沒有故作高深的反覆思考,他認準的只有一條:一切為了人民。人民群眾當時那麼擁戴他,人民群眾現如今那麼懷念他,就是因為「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的。

  電影焦裕祿觀後感【篇3】

  二十年前,當我還是一個對未來充滿憧憬的高中生時,看了電影《焦裕祿》,那時的我為蘭考三十六萬百姓有這樣的好幹部而慶幸。而今,我作為最基層的幹部,重新看《焦裕祿》,心中有了更多的思考。

  4月1日,習近平在蘭考縣幹部群眾座談會上提出一個問題:「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在群眾心中鑄就了一座永恆的豐碑。大家來這裡學習,要深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焦裕祿同志給我們留下了那麼多,我們能為後人留下些什麼?」

  習近平同志在這個時候重提焦裕祿精神,對於我們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具有十分現實的指導作用。

  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

  群眾生活水平嚴重低下,一些幹部群眾因缺糧少食而患病倒下!焦裕祿決定擠出行政用費及政府辦公室修繕費,派人去臨縣購回高價糧,以解決燃眉之急。可是,這件事情卻因違反國家統購統銷政策而惹出了亂子。為此,地委領導下來追究此事責任,縣委有的領導把責任推了。而焦裕祿呢?

  襟懷坦白、光明磊落。黨員領導幹部心裡裝著群眾,群眾才能擁護領導、熱愛黨,我們不是可以悟出這一個道理嗎?

  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凡事探求就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

  時至今日,焦裕祿這種「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好傳統、好作風,在一些地方卻已「變調走味」。有的領導幹部搞調研,不親自到實地考察、實地詢問、實地感受;有的雖然下到基層,但不到一線,只是坐在賓館裡聽基層負責同志的情況匯報;有的到了一線,但調查對象卻讓基層確定,調查路線、日程也讓基層安排,而有些基層部門常常把下基層調研的領導安排到先進單位,對於本地區本系統的落後之處則不讓領導「涉足」;還有的本末倒置,帶著既定的結論去調研,並將結論滲透給基層,讓基層按照結論找證據,使基層冥思苦想、生拼硬湊。這樣「吃別人嚼過的饃」的調研,其「味道」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吃別人嚼過的饃」這句話其實說的就是:領導幹部在作出科學、正確決策前,必須到基層、到生產實踐中、到人民群眾中掌握大量真實可靠的材料。

  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

  焦裕祿的工作作風可謂是雷厲風行,馬不停蹄。當縣委的同志知道有一位新來的縣委書記時,焦裕祿已經下鄉去

  了。他的足跡走遍了蘭考大地,找幹部群眾談話,了解情況,冒著惡劣的天氣到實地去調研考察。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徹底摒棄那種對上看天氣,對下耍霸氣,在辦公室找靈氣,就是不到群眾中接地氣的官僚主義。調查研究是領導機關一項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是領導幹部一項最基本的領導藝術。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