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好孩子讀後感500字
2023-08-03 18:11:14 2
篇一:《我要做好孩子》讀後感
在暑假期間,我閱讀了《我要做好孩子》這本書。
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最後一個兒童節》,它講述了令金鈴難忘的最後一個兒童節是怎樣度過的,因為我們還處在美好的童年,所以這讓我很感興趣。
在緊張地的期末複習期間,刑老師說明天是兒童節,並且是他們最後的兒童節。因為進入初中就不能過兒童節了,所以大家都決定在明天舉行一場聯歡會,以告別他們美好的童年。
第二天金鈴來到學校,發現同學們都不約而同的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連很少打扮的刑老師也好好打扮了一番。本以為美滿快樂的聯歡會卻發生了不少事,倪志偉帶了相機卻忘帶了膠捲,尚海發現了楊小麗裙子後面有血跡。不過好在有驚無險,刑老師出錢買了膠捲,讓楊小麗穿上了自己的深色裙子,金鈴和別人聊了很多,也似乎知道了很多。最後大家合影留念。
讀完這個故事,我仿佛和金鈴一樣,雖然有些不理解,但仍感到生活中的點滴美好,也許因為我還是個懂的不是很多的孩子,不能理解金鈴的一些煩惱,做個好孩子不容易。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事,為了學寫字煩惱了不少,時常的和姐姐有些爭吵,因為自己的任性受了媽媽不少教訓,儘管如此,一家人相處得卻挺和睦的,吃些什麼也會詢問我的意見,在學校裡和同學們相處得也很好,一切顯得是那麼和諧。我想,童年不一定是完美的,生活的點點滴滴有快樂也有煩惱,只要自己做一個好孩子,也正因為這一切,童年就是美好的。
篇二:《我要做好孩子》讀後感 李俊傑
這個暑假我讀了黃蓓佳寫的《我要做好孩子》這本書,裡面的內容生動豐富。讀著讀著就猶如身臨其境,就好像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個個故事。
書中講述了主人公是一個胖乎乎的名叫金玲的女孩,她學習成績中等,馬上要面臨畢業考的她,付出了種種努力。並為保留心中那份天真,純潔 ,和家長做出了許多「戰爭。」可是結局有時讓人開懷大笑,有時讓人覺得惋惜,有時又讓人很感動。而這「戰爭」裡面最多的也就是學習了,她的語文總能出奇制勝,可數學次次考試總倒數幾名,可金玲是幸運的,有許多人都幫助她,例如孫奶奶、刑老師、同學 ……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金玲的數學沒過幾天竟進了前十名,這讓所有人欣喜若狂。最後,她和同學們一起充滿信心的走進升學考場。
讀完這本書後,有很多的東西觸動了我,比如金玲的天真、純潔、機敏、善良、正直。從此也清楚的知道了如何做一個標準的好孩子,做個好孩子不是光成績好就行的,而是要必須品格、精神也要 100 分。而故事中的金玲就十分完美的做到了這一點。當然要想做個孩子堅持是必然的,金玲在學習上就是努力,再努力。 永不放棄的精神吸引了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使成績得到好轉。所以,在以後的日子我要學習他的優點,來彌補我的缺點。
讀後我真正明白了:世界上沒有人是十全十美,完美無缺的,但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有一顆堅持,純潔的心,還有始有終,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成功。因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篇三:我要做好孩子讀後感
我愛看書,有時也愛和媽媽頂嘴,一天,我和媽媽去書店,媽媽為我選了一本書《我要做好孩子》,我知道媽媽希望我做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孩子。這本書的作者是黃蓓佳,據說這本書記載的是她女兒六年級的小學生活。一打開書,我就被裡面的情節吸引住了,怎麼也不肯放下,哇,太好看了,這本書的主人公的名字叫金鈴,是一名六年級的學生,一開始,她的數學成績很差很差,每次只能考八十幾分,在老師的眼裡不是一名尖子生,老師對她不重視,但她有一個理想,就是做一名好孩子,讓老師和家長都喜歡她。
有一次她在採桑葉時,遇到了一位老奶奶,這位老奶奶以前是一名老師,每天幫金鈴輔導功課,這樣金鈴的成績越來越好,最後居然能考進班上的前十名。金鈴能有後來的成績,跟她積極向上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寒假裡,她也不出去玩,被媽媽壓在家裡寫資料,她也不反抗,就在書房裡面寫,一本寫完了,再買另外一本,除了媽媽讓她出去,她才出去。比起金鈴,我就有羞愧了,我一刻也坐不住,有時還與媽媽拌一拌嘴,金鈴在家從不與媽媽拌嘴,我呢?媽媽說我一句,我就不服氣,又還她一句,讓媽媽很生氣。
另外,金鈴很有愛心,老師生病了,她還送給老師一株花,金鈴的心很善良,媽媽將她的蠶扔到了垃圾筒裡,她還不捨得,跑到垃圾堆旁看蠶……總而言之,金鈴這種謙和認真的態度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要做一個好孩子,不讓爸爸媽媽為我操心,我要向金鈴學習,學習她的懂事,學習她的樂於助人。我相信,只要努力,未來的命運一定會掌握在我們的手上!
篇四:我要做好孩子讀後感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名叫【我要做好孩子】的書。這本書是黃 蓓佳阿姨寫的, 剛拿到書我立刻被書的題目和封面給吸引了。
她筆下的主人公 —— 金鈴。原形就是她的女兒,該書敘述了金鈴一段有趣而生動的校園、家庭生活。金鈴是一個機敏、善良、正直的小女孩。黃蓓佳淋漓盡致地描述了一個幼小生命所承受之累,沉重的書包猶如大山一樣壓著金鈴那幼嫩的雙肩,她每天埋沒在作業、考試、分數之中,她生活中缺少了很多樂趣:不能多看一會兒電視;不能在飼養小動物;不能……原本生性快樂的她總是被不快樂包圍著, 「 快樂就像肥皂泡一樣不翼而飛」,「快樂就看不見摸不著」,因為她的媽媽趙卉子是一位心高氣傲的知識分子,她望女成鳳,希望金鈴能考上外國語學校,所以把金鈴的考試成績看的比什麼都重要,但她忽視了女兒的快樂。可是金鈴卻不抱怨,努力學習,最後和其他的孩子一樣鼓起勇氣走進了考場。
「 好孩子,壞孩子 」 是我感受最深的一個故事,裡面寫了因為金鈴的說漏嘴,使得強化班的孩子越來越多,最後轉移到了張靈靈的家裡。人多難免不鬧事,因為爭著看畫書,最後發生了 「 扔墊子 」 事件。起初邢老師冤枉了金鈴和尚海,可後來她作了種種努力,最後老師鄭重其事地向金鈴他們道了歉。
這部作品不僅豐富了我的暑假生活,更讓我認識到在今後的學習中、生活中,我要以金鈴為榜樣,成為一個學習兼優的學生 !
篇五:《我要做好孩子》讀後感
好孩子,你們看了一認為好孩子做事認真,做事細心,而我讀了《我要做好孩子》這本書時,覺得好孩子不一定是學習好,做事認真的人。
《我要做好孩子》的主人公金鈴就是一個學習並不好,做事粗心,但卻被老師、家長認為是一個百分之百的好孩子。
金鈴,女,剛過十一周歲生日,讀六年級,身高1。55米,體重50公斤,在她身上發生許多好玩的故事,讓家長和老是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金鈴小時候上一年級時,班主任幾天上一節「公開課」,有一次上課,金鈴覺得腳不舒服,乾脆把鞋拖了,當老師找她回答問題時,才發現自己是光著腳的,當時班級裡坐著許多聽課老師,班主任看金鈴這樣,鼻子都氣歪了。你們說,主人公金玲是不是又好氣又好笑?
金鈴從來不能受冤枉,就是冤枉也要把事情弄個明明白白,同學們在張靈靈家補課時,刑老師因為有事來晚了,先到的同學樂開了花,玩了起來,張靈靈、李小娟、胡梅看書時,劉婭如想加入,胡梅不讓,大賽就開始了,幾個墊子在客廳飛舞,張靈靈家長看見時,不高興了,告訴了邢老師,這樣,尚海和金鈴就成了犯人,金鈴火了,叫於胖去承認自己說謊,刑老師終於知道了真兇。
粗心,金鈴也有這個缺點,一次,老師給金鈴出了十道題,金鈴緊張做錯了三道,又不緊張了,剩下的三道題全作對了,老師有點不明白,金鈴是好生還是差生?
這就是我讀《我要做好孩子》這本書時認識的主人公,即使她粗心,做事不認真,但是那可愛的笑臉,甜蜜的笑語我永遠不會忘記。
篇六:《我要做好孩子》讀後感
《我要做好孩子》是著名作家黃蓓佳寫的一部現實主義兒童文學作品,書中主要展示了一個小學畢業生的學校、家庭生活,成功的塑造了「金玲、於胖兒、尚海 、楊曉麗等小學生和金鈴的媽媽、爸爸、邢老師等大人的形象。情節生動,情感真切、語言流暢,富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鬱的生活氣息。
書中的主人公金鈴是一個學習成績中等,但機敏、善良、正直的好孩子。為了做一個讓家長老師都滿意的」好孩子「,她做了種種努力。在她眼裡,好孩子並不僅僅是」成績好「。她說」好學生如果連做錯事都不敢承認,自私、怯懦,100分再多,假的,人格上只有0分「,金鈴是不會和這樣的人交朋友的。還有於胖兒,溜須拍馬,為了抄別人作業,連良心都不講了,如果現在有戰爭,於胖兒一定是叛徒,是告密的小人。
通過閱讀,我不禁也喜歡上了金鈴,這個聰明,善良,正直,誠實的孩子雖然一度馬虎,不踏實,導致數學成績不優秀。但是最後通過自己努力,以及在孫奶奶的秘密補課下,還是把數學成績躍居到了班裡前幾名,終於讓媽媽不在擔心。她也曾經是那麼貪玩,熱愛小動物,並且悄悄養蠶寶寶……但金鈴寫的作文卻經常受老師表揚,獲獎。
像金鈴這樣的一大批孩子們,他們都比較天真活潑,比較貪玩,作業有點拖拉,成績不那麼好。但我們做家長的難道就對孩子放棄嗎?就斷定孩子一事無成嗎?現實的殘酷讓許多家長只盯著孩子的分數,但仔細分析孩子考試不好的原因在哪裡?有沒有我們家長的責任呢?我覺得」讓孩子先學會做人,做事,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才是最最重要的。好習慣受益終生,只要孩子養成了生活學習的好習慣,那麼成績一定會好起來的。
篇七:我要做好孩子讀後感
在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我要做好孩子》。故事發生在一個六年級小學生金玲的身上。金玲,女,剛過十一周歲生日,在本市新華街小學上學。她是一個學習成績中等,但機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因為學習成績不好,所以父母經常為她的學習操心。
在金玲為蠶寶寶找桑葉的時候,偶然認識了曾經是特級教師的孫奶奶。孫奶奶答應金玲每天放學後來一次,教她半小時數學就可以拿到十片桑葉。但是,孫奶奶說不能告訴老師和同學,也不能告訴家人。在孫奶奶的教導下金玲的數學成績越來越好,媽媽感到非常奇怪,決定跟蹤金玲。後來才發現是在婦女節活動中見到的特級教師孫淑雲在教金玲。於是,媽媽買了禮物送給孫老師。老人的眼睛眯起來,不高興地望著金玲的媽媽:」她把補課的事告訴你了?「媽媽連忙坦白了自己跟蹤金玲的過程。老人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們有個約定如果這事讓別人知道,補課就立刻停止。所以你告訴金玲不要來了。媽媽急忙說:」金玲的數學成績剛有起色。「老人擺擺手:」你錯了,這不是我的功勞,我什麼也沒有幫她。我只是讓她對自己有了信心,她做作業,我坐在旁邊看著,如此而已。「金玲當天傍晚 再去時,果然就被拒之門外。孫奶奶只同意她以後每星期天去一次,好的是數學成績一直平穩上升,進入了班上前10名。
為了做一個讓家長、老師滿意的」好孩子「,她作了種種努力,並為保留心中那一份天真、純潔,和家長、老師作了許多」抗爭。「最後,她和同學們一起充滿信心地走進升學考試的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