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孔子不會說話的時候(孔子喜歡音樂在月明的晚上)

2023-08-05 20:17:38 2

風從尼山來

曲阜城東南,約六十裡,有一座五峰連綿的山,峰叫五老峰;山叫尼山,原名尼丘山。山西五裡許,有一個靜默的小村莊,村名「魯源村」。相傳至聖孔子就誕生於此。

公元前552年左右的某天,一對老夫少妻相互扶攜著,從魯源村出發,來到尼丘山五老峰的中峰。在山頂一巨巖下,二人望石禱告。女子十五六歲的樣子,面容清秀端莊,眉眼裡自帶一份淑靜之氣。男子雖然體形高大魁梧,且面帶神武之色,但發稀須白,腰弓腿顫,已呈衰老之態。二人禱告完畢,並肩靜立山頂,遠望淙淙溪水在山下匯入大河奔騰而去。許久,男子感慨道:「人生不百年,而我年事已高,此生唯有一願——但願祖宗有德,上天有靈,保佑我們能夠有一個健康聰明的兒子;那樣我也算對得起列祖列宗,死而無憾了!」

山頂上,陣陣松濤如海浪奔逐。一時間,男子心潮起伏。懷想家事過往,自己原本貴為宋國國君的後裔;先袓為了躲避政敵間的相互仇殺,而逃奔到魯國。至今在魯國已歷三代,然而家族一直不興,而且人丁漸弱。到了自己這裡,雖然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拼命搏取,靠著戰功,掙得了陬邑大夫這個官職;但是內心裡一直有一大心病存在,就像一塊石頭重重壓在身上,絲毫沒有輕鬆過。

年老的男子名叫叔梁紇是魯國有名的武將,身長十尺,體型魁梧,而又博學多識,能文能武。公元前563年,在13諸侯進攻逼陽國時,軍隊城門受伏,他曾力舉城門救出被陷士兵;又出奇謀,親率甲兵三百夜襲齊軍,名列「魯國三虎將」。看著眼前比自己小五十多歲的妻子,他神色鄭重地說道:「我一直有個願望,就是要重震家族雄風,所以在每次打仗時我才如此拼命。那次在逼陽力舉城門,逼陽城的城門太重了,差點把我的腰壓斷了,到現在我的腰腿胳膊還會有陣陣酸痛;在我雙臂全力支撐上舉時,城裡亂箭射來,差一點點兒就把我射成刺蝟。唉,雖然我立了大功,被封為陬邑大夫,可是我常常想,我死之後呢?大妻連生九女,而無一子;二妻雖生有一子,卻是個跛子,我死之後,他連禮拜祭祀的資格都沒有,還談什麼家族復興?這就是我摒棄一切顧忌而要迎娶你的原因啊!但願你能理解支持我!」叔梁紇說罷,神情殷切地看著身旁秀麗溫和的年輕的妻子。

女子年方十五六歲,名叫顏徵在,聰明賢惠,多有賢德,是魯國顏氏的三女兒,世代在尼丘山下顏家村居住。她早就聽說魯國有一個了不起的英雄叫叔梁紇,勇敢有威勢,曾立下了很多戰功,國人都很敬重他。然而,她和她是生活在兩條軌道上的人,所以在她少女的心裡,從來沒有把自己和這位年邁的英雄聯繫起來過。

陰差陽錯地,顏徵在的父親答允了把她嫁給叔梁紇。在「人生命天註定」的時代,顏徵在先是好一陣兒地怨悵;隨著相處日久,她慢慢發現丈夫雖然年老,但知識淵博,溫和有禮,又很有風趣,也就安下心來。更為難能的是,顏徵在竟然有了身孕!這可是意外之喜。母以子貴,懷孕讓她有了應對複雜生活的底氣,她那原本灰暗的天空,一下子明亮了起來。此刻,迎著年邁丈夫投來的熱切的目光,她伸出雙手扶住丈夫的右臂,緊抿雙唇,用力地點點了頭。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魯襄公二十二年八月廿七日),顏徵在生下一個男嬰。嬰兒很健康,只是頭頂處,頂骨發育晚,有個明顯的凹陷;夫妻倆對此並不在意,「老來得子」,已是人生大喜。他們想起,為了生兒子曾在尼丘山上向神靈虔誠地祈禱;於是給兒子取名丘,字仲尼。仲為排行二的意思。

孩子一天一天地健康成長,日子平常而平淡。當孩子長到3歲時,也即公元前549年,大願完成的叔梁紇卒,家人把他葬於防山(今曲阜東二十五裡處)。然而,叔梁紇一死,顏徵在母子立即就陷入了冰窖一般的境地。史載,叔梁紇與顏徵在的結合,有違當時的禮法,世人多有微詞。在叔梁紇活著時,他是一家之主,顏徵在母子還能平靜過活。叔梁紇死後,家裡大夫人就變了臉色,而且因為她自己一連生了9個女兒,卻沒有一個兒子,多年來受盡丈夫冷遇,所以早就把顏徵在母子看成了「眼中釘肉中刺」;一旦翻身,立即開始施展自己的手段。

史載,孔子3歲,母親顏徵在帶著他離開了魯源村;離開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座山——尼山(尼丘山)。算來,孔子在尼山山下居住的時間並不長,但不知從何時起,在人們的心目中,尼山卻成了象徵孔子的一座巍巍豐碑。

闕裡,一個不怎麼響亮的地名,甚至還帶著些許的土氣;但闕裡收留擁抱了孔子,給至聖孔子提供了成長所必需的空間、土壤、溫度與氣息,從而孕育誕生了傳承久遠的儒家文化。孔子從這裡走出,週遊天下,從而走向世界,走向千年。巍巍然,高聳入雲,被後世奉為至生先師。然而,樹高千尺,根扎地下,他是從這裡汲取養份,積蓄能量,從而長成參天大樹的。這就註定了,闕裡應擁有不可忽略的偉大和永久的輝煌。

走進曲阜城,現在的闕裡大體就在市區的中心部位;然而現在的闕裡卻已不是當年的闕裡。據嘉靖四年《城闕裡記》碑記載:「闕裡與曲阜相去十裡,故皆無城,而闕裡尤為孤曠,守望無所持焉。」結合文獻資料,我們知道闕裡周圍幾經變遷。約公元前548年,顏徵在母子三人來到闕裡安了家。當時的闕裡,位於魯國故城的西南部,其地理方位類似於現在北京城宣武區的區域。

從零星的文獻史料裡搜尋,我們知道顏徵在母子是被迫走出的,具體情形無從得之;也沒文字說明她們母子為什麼選擇安身在闕裡。試著猜測:孔子三歲,叔梁紇去世,母子二人從家中的最受寵的人一下子變成了新當家人的眼中疔肉中刺。按理說,叔梁紇新亡,她們母子理應守制,尤其孔子,作為被指定的繼承人,是要全程祭拜墳前守孝的,而這也是叔梁紇平生的最大願望;然而文獻記錄,叔梁紇在孔子三歲卒,孔子三歲便隨母顏徵在遷居闕裡,據說連腿腳不好的大兒子孟皮(孟皮的母親先叔梁紇一年去世)也沒有被留下。從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中的文字看,她們不止被趕出家門那麼簡單,甚至還被剝奪了禮拜奉祭的資格,新當家人壓根兒就不把他們看作叔梁紇的後人——叔梁紇的墳在哪裡連顏徵在也不知道,至少她從未向孔子說起。從零星的文字記載中,我們能感受到她們母子所處境地的尷尬與窘迫。

無數事例證明,一個偉大人物的長成,大都離不開一位偉大母親的教誨。典型的有孟母教子、嶽母刺子等故事;還有偉人毛澤東、魯迅與母親之間的故事;更有歐陽修母親、蘇軾母親、林則徐母親等大義教子的故事。這些或廣為流傳,或見諸史料,甚或鮮為人知故事,都告訴我們,母親的言行的確是能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的。顏徵在應該就是一位這樣的母親。

顏徵在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子,無從得知;連她具體長什麼樣子,也史無所載,但通過她在丈夫去世後的表現,能猜出她一定是品行端方,仁愛善良,堅毅果決,知禮守正,且又外柔內剛,秀外慧中的。

初到闕裡,顏徴在母子的生活應該是艱難的。一個20歲左右的年輕孀婦,帶著一大一小兩個孩子,隻身來到闕裡卜居。其間,她們到底是經歷了怎樣的一種生活情形,可惜沒有文字記載。孔子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在此境況下,顏徵在卻沒有像一般女子那樣,只顧著管好孩子的吃喝,她還要努力完成丈夫的遺願。從她決心嫁給叔梁紇時,她就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她知道丈夫曾貴為宋國王族後裔,素有抱負,念念不忘的是重振家族雄風;她忘不了尼山祈禱求來兒子,本已心氣漸弱的丈夫,又怎樣燃起了家族復興之火。三年來,丈夫曾多次向年輕妻子談及關於兒子的培養計劃、人生設計;然而天意不酬,他還是帶著遺憾撒手而去了。

看著剛剛三歲的兒子,顏徵在清楚自己肩負的使命。她沒有把兒子帶回離魯源村不遠的娘家,儘管那裡有疼愛她的爹娘和姐姐;因為她考慮到一個封閉落後的小村莊,決不利於兒子的成才。她想起了丈夫曾多次說起過的一個地方——闕裡,那裡是個人材聚集的地方,又多丈夫生前故舊。於是她們來到了闕裡。這很容易讓人想起「孟母三遷」的故事,也極易和眼下那些擠破頭向城裡鑽勒緊腰帶搶買學區房的現象聯繫起來。那個時代,她就能意識到環境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真是了不起!

《史記·孔子世家》上有一段話:「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寥寥十幾個字,我們可以從中知道在孔子還是小孩子時,他學習的就是魯國文化的精髓,接受到的就是那個時代所謂的「精英教育」。「陳俎豆」,擺放祭祀的祭器,實際上就是排演祭祀禮儀;「設禮容」,排設儀仗隊伍,其實就是扮演習練司禮人員的動作舉止。歷史記載,魯國傳承的是正統的周禮,具有「郊祭文王」、「奏天子禮樂」的資格。在階級社會裡,文化的正統,代表了地位的尊崇;而系統學習正統周禮,就可以掌握國家的核心文化,就能直接走向政治核心,從而快速施展抱復成就大業。

顏徵在的教育很有成效。不到十七歲,孔子在魯國就已經小有名氣。十七歲那年,魯國權臣季氏大宴貴族賓客,孔子前往,雖然遭到季氏家臣陽虎的阻撓,但他的行動說明了他的能力足以讓他有這份自信。還是這一年,魯國權臣孟釐子病危,臨終他鄭重告誡自己的兒子說:「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即沒,若必師之。」這可不是一般的看重。這說明,年紀輕輕的孔子已經引起了當權者的注意。

同是這一年(魯昭公七年),孔母顏徵在卒。剛剛三十多歲,就與世長辭,其所經歷的人生悲苦,難以想見。然而兒子的表現已經證明她的含辛茹苦是值得的,她可以沒有遺憾地去見九泉之下的丈夫了。

母親的去世,給了孔子以沉重的打擊。人們無法想像這個極具性情的年輕人在當時承受了多大的哀痛。痛極思痛,他決心要為母親做些什麼!

自小他就聽說了許多關於母親和父親結合的不好說法,家中大娘也是以此為藉口把他們母子趕出的家門的,而母親對此似乎也不能辯解。他為母親不平,他要用切實行動彰顯母親的賢德。從母親平素的話語中,他知道母親和父親是相互敬慕的,母親也是思念和深愛著自己的丈夫的,他決心要讓母親和父親死而同穴!

可父親的墓穴到底在哪裡呢?「孔子少孤,不知其墓」(《禮記.檀弓上第三》),而孔子的母親不知何故諱莫如深——「母諱之也」(史記·孔子世家),但他並未氣餒。他把母親的棺材暫時安置在「五父之衢」(一個人來人往的大道邊上),發誓此生一定要找到父親的墳墓,一定要讓父母死而同穴。他的態度和誠心感動了當時的許多人,最終「郰人挽父之母誨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這一舉動既告慰了父母在天之靈,平復了自己內心巨大的傷痛,也為他贏取了重孝知禮的好名聲。

此外,當時習俗是「墓而不墳」,人死後只修墓穴,不留墳堆。墓,穴與地面平;墳,是高於地面的土堆。他擔心父母的墓穴沒有墳冢,日後自己還將奔走天下,時間一長會找不到,那就無法祭拜了,他「於是封之,崇四尺」,為父母修墳立碑。這也開啟了春秋時期墓而立墳的先河。

合葬了父母后,心無掛礙的孔子心胸日漸開闊。站在日夜奔騰的泗水河邊,他那深邃的目光隨著滾滾奔湧的河水的投向了曠淼的遠方。

孔子一生活了73歲。3歲到50歲,他基本是生活在魯國故城裡;讀書、教書是他的人生主旋律;此間,總體上他還是快樂的。偶爾,他也出去走走,求解困惑,開闊視野。日子似乎平淡從容,但他是有著夢想和抱負的,所以在平靜的表面下,時常湧動糾結著的是痛苦和掙扎。

一個人,17歲,能幹什麼,能幹得了什麼?顏徵在生前,幫兒子樹立起了遠大志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在自己不在身邊時,目標不迷失,鬥志不消減。從這一點上來看,她的教育是成功的,且是難能可貴!從而,在母親去世後,孔子並沒有消沉和迷茫,而是繼續按照既定志向去努力。

孔子年輕時人生目標明確,長大就是要做官,實現抱負。然而,陽虎不留情面的阻擋,如兜頭涼水,一下子讓他看清了現實——做官是要講究等級、身份的。他曾試著從基層做起,也曾做過幾任管理倉庫、牲畜的小官,但都不令他滿意。於是他退而設帳講學,廣收門徒,交結朋友,教授學問。這樣一來,他在社會上的影響反而越來越大,竟有點待價而沽的意思。

30歲後,他曾有過兩次出遊。一次是34歲時,到周都洛陽;一次是35歲,去齊都臨淄。這兩次出行,讓他增長了見聞,闊大了眼界。因為,當時的洛陽是天下的首都,而臨淄是大國的國都,都是經濟繁榮文明發達的地方。

在洛陽,他求見老子,向其問禮,為儒道兩家交流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話。在臨淄,他的收穫更大,他欣賞到了《韶》樂的演奏。在聽了《韶》樂後,他「三月不知肉味」。他認為《韶》樂完美得無以復加,「盡美矣,又盡善也」。在孔子的理論體系裡,國家治理的最高境界是禮樂教化;他認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19歲時,孔子娶了宋國的女子「並氏」(一說亓氏)。魯國並非無好女,卻要迎取宋國女子,從這也能看出他對故土、家庭傳承還是很看重的;對父親的遺願,他是尊重堅守的。後來,隨著他知識的增長,影響力的增大,名聲也逐漸鵲起。然而,他還是沒有出來做官。人們可能納悶,孔子熱衷於做官,從而通過做官實現抱負,可是為什麼遲遲沒有行動呢?說到這裡,有一個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在孔子17歲,正值青春年少躊躇滿志時,阻止他赴宴兜頭給了他一盆冷水的人——陽虎。陽虎可謂是孔子一生的死敵。在孔子年華大好時,他一直把持魯國大權,把朝政搞得一團混亂,而孔子堅持「有道則見,無道則隱」,也不願和他共事,所以孔子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機會。

孔子與陽虎之間,還有兩個故事很有趣。第一個,隨著孔子名聲越來越大,陽虎就想拉攏他,讓他出來做官,為他做事;但因為有以前的那檔子事兒,他既不好意思直接上門也沒把握能夠約請而來。於是,他就派人給孔子送去了一隻烤豬,他知道孔子喜歡「講禮」,肯定上門回拜,那樣就可以見面了。孔子見到禮物,因為是掌權者所賜,不好不受,又明白陽虎的伎倆,就心生一計,派學生去陽虎家裡打探。然後,找了一個陽虎不在家的機會登門拜訪。孔子回訪,主人不在,然後滿意返回。誰知偏偏是冤家路窄,在返回的路上,竟正好碰到了回家的陽虎。一向善談的孔子,冷不丁撞上他,大出意外,正愣神間,被陽虎一頓「大義凜然」地搶白,孔子一時語塞,只好吱唔著答應出來做官。

還有一個。孔子周遊列國時,路經一個叫「匡」的地方,因為孔子和陽虎長得有幾分相像,被當地人圍困了起來,一圍就是5天,差點就挨上一頓拳腳棍棒。原來陽虎曾經在此施虐,害得當地人很苦,人們極其痛恨他。其時,陽虎因野心膨脹,與「三桓」爭勢,在失利後,已經逃到了齊國。

陽虎一走,魯國迎來一段相對穩定期。孔子看準機會,出山了。想想,也很悲哀,孔子是主張成名要趁早的;並說過,一個人四五十歲還不出名,也就那樣了,不會有什麼出息了。然而,他顧不了那麼多了!51歲時,孔子擔任中都宰,相當於今汶上縣的縣長。他施仁政、行教化、勸農耕,興私學,牛刀小試,政績斐然——「一年,四方則之」。僅僅一年,汶上縣就成了魯國的「模範縣」。時至今日,「留馬莊」、「清官留靴」等遺蹟、傳說,還在傳揚著孔子的執政美名。

52歲,孔子先當少司空,後當大司寇。上任七天,誅殺少正卯,表現出孔子性格的另一面,殺伐決斷,敢於碰硬。魯定公十年,夏天,孔子隨定公與齊侯會於夾谷。孔子主張「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他謀劃於前,力爭於後,挫敗了齊國劫持定公羞辱魯國的陰謀,逼使齊國歸還了侵佔的大片土地,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為魯國奪取了一場盛大的外交勝利。事後,魯定公對他更加信任,讓他攝相事。從而,短時間內,魯國大治。

當時,魯國的大權還在「三桓」手裡,「三桓」的大權,又都掌握在他們的家臣手裡,那個時期,各國大體都是這種情形。孔子卻深知這裡面的弊端,為了加強君權,於是決心動動這顆毒瘤。他大力實施「墮三都」、「弱三桓」;當然也就受到「三桓」勢力的頑固抵抗,加上外部勢力的阻撓,「墮三都」半途而廢。目的沒有達到,反而加劇了孔子與「三桓」之間的矛盾;他們一發力,根基尚淺的孔子就吃不消了。公元前497年,55歲的孔子,在內有「三桓」威壓,外有齊國離間的背景下,被迫出走魯國。

51歲至54歲,孔子一共當過四年官。短短四年,卻足以證明,他不是個空談者,可稱得上「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屬於給點陽光就能燦爛、給個平臺就能報以精彩的一類人。只可惜孔子待價而沽多年,但天命不公,落了個熱鬧開局,匆匆收場。可見,一個人要成功,機遇與平臺是多麼重要!

有人說,孔子的成就不在於此;他的貢獻在於思想教化。可孔子當年不是這樣想的,他醉心於治國理政,他糾結於能不能出世。他曾憤激地說:「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論語·陽貨》)。然而,造化弄人,在做官這一條路上,孔子一生不順,機會了了。短短四年,是孔子一生從的政最高光時刻,只可惜功虧一簣,功敗垂成。

「此地不留爺,還有留爺處」,帶著不平,帶著遺憾,孔子決心率領眾弟子離開魯國。也許他認為自己在這裡運氣太差,他要到別處試試。出走魯國是孔子的無奈之舉,也是孔子不服輸心態下的一次主動出擊。「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孔子思想性格裡很重要的一面。

帶著希翼,滿懷憧憬,孔子和學生們上路了。茫茫歷史的荒陌上,蕩起了滾滾風塵。

先去哪裡呢?出行之前,孔子也曾深思熟慮過。齊國,他不會選擇,他知道雖然齊國國君對他素有好感,但齊國的宴子卻比較務實,對他的那一套,並不感冒;而且齊國姜姓,魯國姬姓,彼此間有著先天的戒備心理,敵對心態,他不能投身對手。權衡後,他選定了衛國。理由:一是距離近,來往便利,從魯國都城(曲阜)西行,順河而行,一馬平川,可直達衛國。二是關係好,衛魯同姓,「魯衛之政,兄弟也」(《論語·子路》)。三是國家安定,「衛多君子」(《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所以孔子周遊列國,最初目標是衛國。歷史記載,他出遊14年,在衛國9年。

有人曾提出疑問,孔子為什麼不去宋國呢,那裡不是他的老家嗎?研究史料可知,孔子19歲迎娶並氏(一說亓氏)時,孔子應該在宋國住過一段時間。似乎宋國人對他這個在外遊子並不喜歡;後來的桓魋伐樹事件,也證明了這一點兒。還有一層,不好明說,古人極重「衣錦還鄉」,好面子的孔子,「功不成名不就」,不是萬般無奈,不會選擇宋國。

評說孔子周遊列國的收穫與價值,概而言之,無論是在衛、曹、宋、鄭、陳、蔡、葉的哪一個國家;也不管是9年,還是半年,總體是費盡心力,都沒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然而,孔子出行期間,發生了幾件有趣的事。從這些故事中,我們能看到一個真實的孔子,原來他是那麼親切、質樸、率真、灑脫。

孔子在衛國時間最長。「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孔子也不能免俗。南子是衛國衛靈公的夫人,長得很漂亮,但名聲很不好。未出嫁之前,就有豔名傳出。有一天,南子心血來潮,派人來約見孔子。56歲的孔子不知出於什麼考量,還是去了。兩人見面的場景,後人多有猜測性描述,難辨真偽,但學生子路對此很不高興。他怕老師名聲受損,對孔子提出了嚴厲批評。孔子吱吱唔唔地辯解,說了一些「我也不願見她」「她一再邀請」「又是老鄉」之類的辯詞,還賭咒發誓說,「我決對沒想別的」「否則,老天爺不會放過我」,還連說幾遍,給人一副其人心虛印象。過了不久,衛靈公與夫人南子出行,二人坐在第一輛車上,孔子坐在第二輛車上,靈公與南子調笑嬉戲,言語放蕩,孔子實在不好意思了,就丟下一句「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名言,再次離開衛國。

小時候,讀《論語》,曾經認真地背過孔子的一句話,「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從那時,就懂得做人要講信用。在孔子周遊列國時,有一件事,卻很值得玩味。

孔子離開陳國,經過蒲,正巧那個地方發生了叛亂。蒲地的人擋住了孔子,不讓過去。孔子的學生也不全是吃素的,一看對方只是地方武裝,就和他們打了起來。一番拼命,蒲地的人竟然認慫了,但提出一個要求,「苟毋適衛,吾出子」,只要你不去衛國,我們就放你們過去。於是,孔子派人和他們對天發誓,寫下保證,具定盟約。可是一離開蒲地,孔子就招呼大家說:「走,走,調頭,咱去衛國」,學生們一下子懵圈了,子貢不解地問:「盟可負邪?」,孔子自若地回答說:「要盟也,神不聽」,他們逼迫咱籤的,老天爺才不聽呢!

孔子去鄭國,路上人困馬乏,一不留神和學生們走散了。好在,他還知道「迷了路,不亂跑」的道理,就一個人站在城東門口,乾等著。可能是實在太乏累了,又覺得反正這地方沒人認識自己,就放下了聖人架子,不再矜持,完全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於是就有了下面一段著名的記錄——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累累若喪家之狗」,這話委實不好聽,子貢大著膽子轉述給孔子,孔子卻沒有著惱,反而說:「哎,還真像,還真像」,學生們的心情也隨之放鬆了下來。

孔子周遊列國的後期,選定的目標是楚國。多年的經歷,使他明白,周圍的幾個國家和魯國的政治環境差不多,相似度很大,都不適合自己;而楚國與它們不同,國君有抱負,又沒有「三桓」那樣的權臣擅政,於是他決定前往楚國,碰碰運氣。

在楚國北部邊境上,有個軍事重鎮叫葉縣,就是現在平頂山市。葉縣是孔子南下的最後一站。在這裡,他接連碰到幾個怪人。

有一天,孔子心裡煩悶,在臨時居住的院裡一個人敲擊磬。有個背筐的人從門前經過。聽到他敲擊磬的聲音,就說:「有心哉,擊磬乎!硜硜乎,莫己知也夫而已矣!」大體意思是說,有心事啊,這個擊磬之人,磬敲擊得又響又急。既然人家不賞識你,那就算了吧!這個荷蕢而過門者似乎對音樂很懂,而且好像從中完全聽出了孔子的志向和心思,並對他進行了一番規勸。

離開葉縣,返回蔡國的路上,孔子遇到了兩個與眾不同的耕田人。他認為他們是隱者,就讓子路上前問路。史書上記載了如下對話——長沮曰:「彼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謂子路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與?」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與其從闢人之士,豈若從闢世之士哉!」跟著這樣的老師有什麼意思,還不如跟著我們呢!這些話,令孔子很惆悵,難道自己堅持理想推行仁政,有什麼不對嗎?!

又一天出行,子路落了單兒。找不到老師,他就向一除草的老者打聽:「請問,您看到我老師了嗎?」「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熟為夫子!」又是一通奚落。

還有一次,孔子外出,楚國狂人接輿,從他身邊走過時,大聲吟誦道:「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兮,來者猶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聽後,趕忙下車,想和他聊聊;人家頭也不回,快步而去。

怪人不是俗人,狂人不是妄人。幾個人的話語,在孔子內心掀起了很大的波瀾,引起了很大的碰撞。他知道這些人都是堅持原則,有操守的人,是當代的伯夷、叔齊。他對他們心存敬意。幾經猶豫,他艱難地做出決定----途窮而返。於是,歷史上這場赫赫有名的浩浩出行,漸漸地走到了尾聲。

不知為什麼,說起孔子的周遊列國,我就聯想到《西遊記》,聯想到唐僧的西天取經,其實他的周遊列國還比不上唐僧的西遊。唐僧西天取經,方向明確,目標清楚,終有所獲;而他的周遊列國,卻是漫無目標,前途渺茫。

有一個史實必須說清楚,孔子周遊列國,曾有種說法,說孔子拜見了70多個國君,這是誇大之辭。其實,他外出14年,一共只去了7個諸候國;楚國,他剛到了國境邊上,不算。在地理方位上,從今天來看,他也並沒有離開河南、山東兩省的地盤。

「歸去矣,歸去矣」,孔子晚年渴盼回到魯國。可何時歸,如何歸?孔子和學生們卻犯了難。山東人很重面子,所以有些事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好在,在學生冉有的鋪墊下,公元前484年,應季康子之邀,68歲的孔子比較體面地回到了魯國,從而結束了長達14年之久的兜兜轉轉。

週遊結束,但江湖並未平靜;聖人的心也並未完全平靜;但外出的遊歷讓他學會了清醒。外出既久,人事有更替,世界已變化。他知道人家尊重自己,對自已客氣,而想要再被重用,卻是不可能,於是他埋首書齋,整理音樂,寫作《春秋》,集中精力治學。

躲進書齋的孔子並沒有完全放棄理想,放棄努力。他安排學生到各國、各當權者那裡效力,並要求他們隨時匯報,及時請示。很多時候,這種遙控管理,很難隨心適意,所以經常出現事與願違的情況,孔子晚年就常常生氣。及至後來,他對幫助自己回國的冉有極度生氣,竟憤怒地說:「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論語·先進》),號召同學們,群起而攻之,乾脆揍他一頓,才解氣。年近七十,老夫子仍然如此脾性。

有人說,孔子太過醉心政治,屬於亞里斯多德說的「政治動物」,實不足取。其實不然。以現在角度看,孔子應該是一個堅守初心,堅持為理想奮鬥的人。前文說,叔梁紇盼望他建功立業,光大門楣;可在長期的「治學」過程中,他早就為自己樹立起更加高遠的目標。他的夢想,是以魯繼周,希望重現周朝初年的盛世。他敬仰堯舜,渴望明君出現,他要發揮自己的才智,致君於堯舜。可現實總是讓他失望。

孔子的晚年很悽涼。《禮記·檀弓上》有一段描述,很家常,但很精彩。一天早上,孔子背著手拖拉著手杖,在門前溜達,嘴裡慢悠悠地吟唱著:「泰山將要崩塌了,梁木將要折斷了,賢能的人將要玩蛋了。」子貢聽到後,心知不妙,趕緊小跑著去見老師。剛一進門,他還未開口,孔子就嗔怪道:「賜啊,你怎麼這麼晚來才來看我啊?」又說「殷地人死了後,停棺在堂屋的兩個楹柱中間」「昨天夜裡,我夢見自己坐在兩個柱子之間被祭奠」「我大概將要死了」……隨後,臥床七天,死去。讀了這一段,沒人會把他與至聖哲人聯繫起來;這就是鄰家一普通老人,去世前的光景,所以很真實很普通。

普通人,就會有普通人的遭遇。孔子晚年,就像一個時運不濟的老者,迭遭變故。經歷著一個又一個的打擊。69歲,兒子孔鯉先他而去,「白髮人送黑髮人」,他大哭一場。71歲那年春天,魯哀公打獵,捉到一隻叫麟的瑞獸。孔子認為,麟是仁獸,被獵,不祥。他又聯繫到自己,意識到「吾道窮矣」,「反袂拭面,涕沾袍」,他哭得極其傷心,並擱筆停㝍《春秋》。然而,打擊並沒有結束,還是這一年,他最喜歡的學生顏淵去世,孔子悲不能已,連呼「天喪予,天喪予」(《論語·先進》)。

72歲,子路在衛國死於叛亂,對他打擊更打。如果說孔子暮年還與政治有一點聯繫,那就是在子路身上了。當時子路在衛國權臣孔悝那裡做邑宰,很得信任;而子路也是最忠於孔子的為政思想的。他把孔子的教育不打折扣地貫徹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衛國一亂,孔子就意識到,其他人都會外逃,而子路肯定挺身而上。即便明知必死,他也不會逃避。果然,子路寡不敵眾,「結纓而死」。守義而死,而且閉眼前,還要系好㡌帶,戴正帽子,以保持「士」的尊嚴。聽聞噩耗,孔子呼天搶地,悲痛欲絕。又聽到信使說,子路死後,還被人剁成了肉泥,他連忙叫人把廚房裡的肉醬倒掉,唯恐聯想到子路的死。

孔子在70歲的時候,回顧一生,曾寫下了著名的「自述」。說自己「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然而,他是聖人,更是凡人,但不是神人;哀極必心死。他絕望地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論語·述而》)他又對子貢說:「予欲無言」(《論語·陽貨》)——晚年,他連話都不想說了。

在魯國故城西南門——雩門外,有一座舞雩臺,坐落在大小沂河之間,曾是魯國祈雨的祭壇。現在還有——一座高高的面積不小的土臺,是遠近聞名的古蹟。孔子年輕的時候,常常帶著學生們散步到土臺上,縱覽沂河四圍風景;迎著風,高聲吟唱唐虞之歌。只是不知,在其暮年,孔子還有心情登上舞雩臺嗎?

生前極其落寞,身後無限風光。

孔子生前最大的官職是大司寇。死後,千百年來,他不是稱王稱師,就是稱公稱侯,頭頂上一長串金光閃閃的頭銜。而今,在不知擴大了多少倍的宅院裡,摩肩接踵,人流如織,香菸繚繞,人聲鼎沸。

有時候,我突發奇想,饒是孔子聖明謙和,他也該受不了這份升級版的熱鬧,而一定早早地躲遠了。那麼,他會躲到哪裡呢?

尼山!對,一定是尼山。離家萬裡,總要魂歸故鄉。那裡是他的發祥地,是他父母初識並衷愛的地方;而且山下,至今還有他父母生活過的村莊,有他和父母一起度過的最美好的記憶。

尼山!孔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座山。躺在尼山的臂彎裡,孔子應該是安靜平和的。所以,尼山的孔子才是自在從容的孔子。孔子一生喜歡音樂。他樂而鼓瑟,憂而擊磬。琴瑟鐘磬,錚錚叮咚,配和著淙淙水流,聲聲松濤。在月明的晚上,一定會有祥和的樂聲從尼山上飄下。

2020年2月

壹點號突然懂了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