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我們倆電影觀後感

2023-08-05 20:19:22 1

  【篇一】

  一部《我們倆》,棲棲遑遑的酸楚,讓我很是心疼。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愛情讓人唏噓,忘年之交的友情更叫人濃濃感傷。很中國的電影,院子、老人、孩子,有些貧窮的生活,沒法解決的孤獨,含蓄真切的愛。人生的結果往往很久很久以後才會有答案,種種深切的感受常常不能言說,我們脆弱的生命最難以承受什麼?真情。平淡的,瑣碎的,才是,真情……

  《我們倆》上映於2005年,算是老片了,初次看到是18歲時,只曉得感動,不能解真情。經歷這些年的成長,終於明白不論經過怎樣的時間,那個胡同深處破落寂寞的老四合院裡的冬春夏秋,從皚皚飛雪到傾盆之雨再到滿山黃葉,才是在這世上實實在在的不可輪迴、永不褪色的真情,人生如四季,春夏秋冬走完,生命也將近,無論完美與否。

  故事簡單,拍攝手法也簡單,音樂、對白更異常簡單。它從最普通的角度,展示了人與人之間最樸實清淡的的真情:一位戲劇學院的女大學生租了老太太一間簡陋的小屋,兩人在一個四合院裡共同生活了三個季度,隨後小馬搬出去與男友一起生活,老太太則壽終正寢。我看來,這是一個不是結局的結局,因為心疼。

  老太太當過兵、騎過馬、抽過大煙、未曾生育、抱養一個女兒卻與她不怎麼親近,女大學生樂觀向上、率性直為、開朗大方而又細膩敏感。老人原來的生活孤獨而平靜,「不近人情」的執拗、不可掩飾的孤單,她和老街坊為水壺加柴蓄水,才能不讓那一丁點點綴寂寞的溫暖在平靜中消失殆盡;女孩有凍的紅撲撲的臉,為房租討價還價、整日裡奔忙、掛燈籠時喃喃自語,艱辛求學的日子裡依然樂觀個性,她在這個偌大的世界中用自己的呼吸方式努力過著自www.fdcew.com己的生活。女孩和老人站在院子中央,因為被掐斷的電話線被打嘴皮官司,一言一語都是孩子話:你這個壞孩子,難怪沒有男朋友!——你是個壞老太太,難怪沒人來看你!

  小院裡種種矛盾交匯,卻溫馨可愛,主人公的感情從不可掩飾的冰冷到不可捉摸的細膩再到不可割捨的牽掛,她們都是艱辛不富裕的人,吵嘴,生氣,然後依賴,揪著觀影人跌入其中。

  故事中的「秋」,很心碎,很酸楚。女孩搬出去與男友同住,臨走時,老人顫抖地走到女孩屋子裡看看,轉身拉住女孩的手,大大的渾濁且無助的眼睛,說了四句同樣的話,「真搬走了,真搬空了,真搬空了,就這麼搬空了?」字字揪心,無助的絕境。老人又回到原有的生活軌道,寂寞、冷清。外孫結婚,老人給孫兒騰房,被養女送到郊區一間破平房裡。病倒了,心裡想的、嘴上念的,不是養女,不是外孫,而是簡簡單單在一起生活了不到一年的女孩。女孩急匆匆跑著去看她,緊握住老人那雙滄桑的手,老人想抓住的未必是女孩的關心,而是對溫情和生活的需要。孤獨張望人來人往的老邁身影辭世了,女孩蹲在天橋上,看著手機,空白、不知所措。重返老院子,推開門,窗上有新「喜」,物是人非。

  社會在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總覺的物質能給我們最大的安全感,如此人與人之間的那份親情感就漸漸淡了。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正一步步衰老在生命的最後垂暮時光中,寂寞度日。眼前的世界繁華欣榮,戎馬一生的人被遺忘,終日辛勞的人被遺忘,庭院深深深幾許,鰥寡孤苦誰人訴?一個再舒服的拐杖,也比不上一隻溫暖的手。

  正月初三回老家看望過世的外婆,冰涼的墓碑直讓我冷到心裡。時間它跑的那樣不管不顧,那樣快,好些人,我都沒來得及好好疼,尤其是孩子一樣的外婆,她以老人特有的狡黠與幽默,讓我安心踏實,勇闖這世界。她也總是等我,她的在意,是真心實意地把我捧在了心窩裡。

  歲月安好之中,品得這樣一部好電影,儘管悲傷,卻直面人性,儘管不能言語,卻會心微笑——雖然最後鼻子很酸。這電影是要走進內心的,電影院留它不下。

  【篇二】

  影評課上看完的馬儷文導演的《我們倆》,我沒有想到這部只有400萬的小投資電影,帶給我的巨大震撼。該片製作班底十分樸實,總共歷時一年半,片中的四季輪迴完全是真實場景。

  該片講述了一個簡單而動人的故事,主演金雅琴老太太說,她看任何一部名著從未掉過眼淚,但是在拍片過程中她每天都在被故事裡的親情感動著。「該片是當今一片喧囂中的電影珍品。」這樣的評價當之無愧。

  全篇的音樂是非常滄桑泛古的,來自竇唯,以季節時間轉換來巧妙地演繹劇情發展的各個分界點。每個季節的聲樂都有意引導我們深入理解和進入下一個階段。

  充斥著寂寞、孤獨和衝突的氛圍。在破舊的四合院裡,一切在悄悄的發生。

  老太太的百般刻薄刁難讓我們甚至揣測,是不是她的故意作為,而就是替其孫子找個能幹的好媳婦。喜歡預測劇情,可是越往後面看越覺得衝突、矛盾是那麼的真實。老太太就是難相處,就是精明,就是會算計,就是咄咄逼人。小馬就是不喜歡總吃虧,就是會反抗不公平的待遇。她們是那麼的真實。

  裡面有很多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

  比如,房東老太太和小馬因為誰偷打電話花了300多元而大相爭執,互相誤會,老人氣將小馬趕走,還搗壞了所有小馬為慶祝新年而高掛的燈籠。當得知是自己的孫子爆打的電話,心生歉意,快九十歲的老人將燈籠一個個掛起來,還碎碎念,你脾氣不該,你就孤獨終老吧......然後,鏡頭拉遠,向我們呈現一位老人,坐在掛滿燈籠的庭院的門口正中央,抵著拐杖,盼啊盼啊盼~

  為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帶老太太出去的那一天,小馬從另一位老人的口中知道了她的過去,似乎,看到了老人難處的外表下一顆善良、孤獨、寂寞、簡單而又害怕被人遺忘卻總是被人忽略的一面。小馬心疼的看了她一眼。我覺得她是心疼的看了老人一眼。小馬養條狗,表現的不怎麼願意的老太太,最後,在小馬不在家的時候,居然主動跟這只不會說話的小東西講起話來。

  外面炮竹聲隆隆,年三十,鏡頭停留在窗外,透過窗戶,一位老太太和一個外地求學的小姑娘對坐一張小四腳桌,吃著一條整盤的鯉魚。昏暗的燈光下,黃暈泛泛而生,她們會在講些什麼呢,這麼多年,小馬沒有出現之前的日子,這位老人一個人,她會又幹些什麼呢。也許可能如她自己所說,就是吃飽了睡,睡醒了吃吧,實在再加點,就是曬太陽,或者期待遇上收破爛的或走錯門的陌生人,好講幾句話,也為了不荒廢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從冬天走到夏天,小馬也不再當自己是房客的身份,需要什麼就直接拿,開冰箱也不打招呼了,老人雖嘴裡念叨,怎麼越來越放肆,把這兒都當自己家了。可是心裡還是很開心,更沒有與她斤斤計較。其實,此時,矛盾,衝突到這裡時,已經開始慢慢緩衝、化解了。

  每個人都知道,小馬不可能永遠住在這裡,而老太太也不可能不離開這個世界。時間永遠不會停止與某一個時期,狀態。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