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克那麼多車型到底買哪款(合資還是自主混血兒)
2023-08-05 17:46:05 1
觀察者網 文|潘昱辰 編輯|徐喆
雖然2019上海車展已經落下帷幕。不過在展會期間,仍發生了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趣事」。
4月18日,車展首個專業公眾日,一名車評人在領克展臺前介紹時,將領克稱為中國品牌。然而一旁的展臺工作人員不高興了,果斷糾正他說:「我們是合資品牌。」讓這位車評人好不尷尬……
領克的工作人員似乎對「中國品牌」這個稱呼非常敏感
對於這個問題,吉利集團副總裁楊學良也特別在微博上作出了回應:
楊學良將領克定義為「中國車企創造的全球品牌,是中國車企擁有的品牌」,並表示」大家叫她中國品牌我很高興」。
看樣子,否認領克是「中國品牌」的工作人員是遭到官方「打臉」了。然而,這個看似荒誕的故事背後,反映出的是領克這個「混血兒」對自我身份認知的困惑。
領克家族全系登陸上海車展
要想捋清吉利、沃爾沃和領克的關係,我們得拿食品行業來舉個例子。
樂事薯片和百事可樂,看似風馬牛不及的兩件零食(或者說垃圾食品),實質上均歸屬於美國百事食品集團旗下。
百事集團旗下的各種品牌食品,百事可樂、樂事薯片均在其列
巧合的是,樂事還真的推出過一款「勁爆百事可樂雞味」的薯片。
回到汽車。吉利集團=百事集團,吉利汽車=樂事薯片,沃爾沃汽車=百事可樂,那麼領克品牌就=「勁爆百事可樂雞味」薯片。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2010年吉利斥資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起,這家瑞典車企就成為了中國品牌的全資子公司。對于吉利而言,收購一個國際知名品牌,不僅有助於抬高自身品牌形象,更重要是讓吉利汽車獲得沃爾沃技術成為了可能。
2010年吉利全資從福特手中收購沃爾沃
不過,吉利起初並未干涉沃爾沃的生產運營,也沒有很快消化沃爾沃的技術。原因在於當時的中國汽車的品牌溢價能力不足,為保證沃爾沃的高端形象,只能維持該品牌獨立運營。
隨著中國品牌的不斷發展,吉利在自主品牌中的頭部地位也日益鞏固,2017年,在吉利集團的主導下,吉利品牌和沃爾沃品牌合資成立了領克汽車合資公司,生生造出一個比吉利更高端的「領克」品牌。
2017年,吉利與沃爾沃合資成立領克汽車
表面上看,吉利品牌與沃爾沃品牌同屬吉利集團,這場合資是典型「左手倒右手」行為。但由於沃爾沃成為了領克的股東,對其注入沃爾沃技術也變得順理成章起來。
目前,領克旗下的新車型均基於CMA平臺打造而來,該平臺由沃爾沃汽車主導、吉利與沃爾沃合作開發,實質是沃爾沃SPA平臺在國內的衍生物。
基於CMA平臺打造的領克01底盤,實際就是沃爾沃與吉利的合作產物
不過,作為一個另類的「混血兒」的領克,仍然面臨對自身品牌認知產生困惑。
一方面,伴隨著中國國力的日趨強大、中國人民民族自信的不斷提升,國人對於「強大中國車」的需求愈發強烈;但另一方面,中國車主對於汽車的實際消費理念的轉變仍需要時間,自主品牌溢價能力仍不及主流合資品牌。
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一種看似奇怪卻在情理之中的現象:要想讓自身獲得更高的溢價能力,就要「投靠」海外品牌,特別是沃爾沃這樣的高端品牌;當需要將自己標榜為中國汽車品牌崛起標杆時,又搖身一變,成為「中國車企擁有的品牌」了。
在本月7日,參加WTCR賽事的領克車隊奪得摩納哥站冠軍,並有車手將五星紅旗揮舞在賽道上空。這是首次有中國車隊參加國際頂級房車賽事,領克當然不能錯過如此優質營銷機會。
4月7日,領克車隊獲得WTCR摩納哥分站冠軍,瑞典籍車手比約克站在車頂揮舞五星紅旗
這種「兩頭佔好處」的做法,保證了領克無論從哪個方向進行營銷,都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領克品牌在身份認知上的矛盾並不是個例。同樣被中國汽車集團收購的上汽MG名爵,筆者曾與該品牌的一位公關人員有過交流,對方同樣「糾正」了名爵為自主品牌的說法,而且反覆強調其與生俱來的「英倫血統」。
MG名爵原是英國羅孚集團旗下的百年品牌,後被南汽收購。上南合併之後,名爵和榮威一同成為上汽旗下的自主品牌,並承擔上汽進軍海外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重任。
但也可以看到,相比一味將領克和中國品牌劃清界限的那位工作人員,吉利副總裁楊學良的說法就顯得老道許多,既沒有否認領克作為合資公司的實質,同時也強調了領克之於中國品牌的意義,可謂「滴水不漏」。
目前,領克品牌已經成為了「後SUV」時代吉利集團品牌向上,對抗合資汽車價格下探的一張王牌。2018年,領克首個自然年銷量超過12萬輛。
不過,領克是否能真正擔當重任,仍免不了對產品質量的考量。根據第三方平臺車質網的資料顯示,最早上市的領克01的評分僅3.1分,在5分制中只能算是差強人意,尚不如吉利品牌下的博越、繽越兩款SUV。用戶主要反饋的問題,集中在2017款領克01的2.0T發動機抖動等方面。
2017款領克01面臨的主要投訴 來源:車質網
相比之下,2018和2019款的領克01投訴相對較少,不過這也與車型上市時間較晚、駕駛裡程不足有關。
但在現有2.0T發動機抖動問題尚待解決的背景下,吉利卻在領克02、領克03中引入抖動缺陷更為明顯的1.5T三缸發動機。當然,這也是吉利與沃爾沃的合作產物。
三缸機雖然有結構簡單、成本低、佔用空間小、重量輕等優勢,但相比更常見的四缸機,由於先天少一缸的缺陷,三缸機的運作模式並不平衡,其抖動的缺陷比四缸機更加明顯。
左圖為四缸機,右圖為三缸機,可以看出四缸機在點火運轉時能夠保持「兩上兩下」的平衡,而三缸機只能「一上兩下」或者「兩上一下」,受力不均而產生抖動
儘管三缸機的設計者能夠通過增加減震器、平衡軸等裝置來儘可能減輕發動機的抖動,但伴隨汽車行駛裡程的增長,零件不可避免地出現老化,而發動機的怠速抖動問題也會愈發明顯。
然而,早些年出現在鈴木奧拓等小排量小型車上的三缸機,近年來卻有向更多高端品牌方向普及的趨勢,首當其衝的便是以大排量、高油耗著稱的美系車。2010年後,如福特福克斯的1.0T、1.5L,別克英朗的1.0T、1.3T等三缸發動機開始在市場上嶄露頭角。
新英朗是近年三缸機車型的代表作品
不過,三缸機的存在的弊端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以2018款別克英朗為例,在全系取消四缸機後,昔日經常能在轎車銷量排名前三的英朗,在2018年出現銷量大跳水,全年銷量僅26.2萬輛,同比下滑近四成。
此前銷量和日產軒逸相當的英朗,換用三缸機後銷量出現明顯滑坡,在2018年被前者迅速拉開差距
儘管如此,三缸機的普及卻沒有停下腳步。事實上,包括中國品牌在內的車企開始研製和使用三缸機,除了降低整車成本外,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應對日趨嚴格的排放標準。就連寶馬這樣的豪華品牌,也在1系、X1等緊湊型車上使用1.5T三缸機。
也許是寶馬在這一問題上起到的「示範效應」,讓吉利領克敢於「鋌而走險」嘗試1.5T三缸機。不過目前來說,無論吉利領克或是長城WEY這樣的自主高端品牌,尚不具備普遍將價格賣到20萬元以上的實力,這也是中國汽車品牌成長過程中必須跨過的門檻。
領克03
當然,作為誕生才兩年多的品牌而言,領克仍有不斷改善自身品質的空間和時間。根據最新的產品計劃,領克品牌到2020年將在中國市場推出10款、涵蓋小型到大型的全新產品。而消費觀念日漸成熟的中國車主們,大都也期待著中國品牌不必再「挾洋自重」的那一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觀察者網汽車頻道微信公眾號「300弄車評」,ID:Lane300
,